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的不足之处

协同创新中心的不足之处
协同创新中心是一种促进创新的组织形式,它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等各方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
虽然协同创新中心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组织协调难度大:协同创新中心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较多,各方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组织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各方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可能会引发争议。
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协议,可能会导致合作的不顺畅。
3. 文化和理念差异:不同的机构和组织在文化、理念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到协同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4. 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协同创新中心中,各方的资源投入可能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导致某些成员的贡献得不到充分认可和回报,影响其积极性和参与度。
5. 绩效评估困难:由于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和任务较为复杂,涉及多个领域和利益相关方,因此绩效评估可能较为困难,难以准确衡量其创新成果和影响力。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进,如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加强文化融合和理念沟通、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等。
[知识产权文化潮涌强市建设加速]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文化潮涌强市建设加速]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https://img.taocdn.com/s3/m/86f720fd10661ed9ac51f3a0.png)
[知识产权文化潮涌强市建设加速]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作为一家汽车维修保养企业,为什么会想到去提交专利申请呢?”在《青创茶馆·知识产权》网络访谈节目中,面对主持人的提问,重庆小金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监谭先红回答:“因为技术研发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营的强力引擎。
”自今年7月2日开播以来,该访谈节目已连续进行了10期,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转化等问题展开探讨,在重庆引发强烈反响。
自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重庆市积极创新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探索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文化传播体系,营造了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推动了全市创新能力提升。
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重庆市在制定出台的《重庆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重庆市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等文件中,着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核心观念,大力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在重庆,说起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很多人印象中不单单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审案场所,也是一个轻松学习的好去处。
2016年4月26日,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重庆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分馆开馆仪式在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举行。
重庆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分馆是全国第一家由基层法院与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建立的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分馆,可满足法官干警、诉讼参与人、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等群体不同的知识产权法律文献借阅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繁荣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理论和学术研究,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推动出版了系列知识产权实务丛书,涉及企业商标注册与保护实务、专利分析运用实务等内容,汇集了全国优秀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为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中国稿酬制度变迁:历程、动因及启示

Changes of the Remuneration System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Course,Motivation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 张惠彬[1,3];吴运时[2,3]
作者机构: [1]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1120;[2]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3]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出版物刊名: 出版科学
页码: 24-3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稿酬;版税;写者到作者;知识分子地位;70年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稿酬制度历经更迭。
由解放初期的优厚待遇,到“文革”时期的全面消亡,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恢复与发展。
这些变迁源于著作权制度的确立、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政府对稿酬性质的认识以及出版市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稿酬制度的变迁,折射出管理部门的重视与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稿酬性质逐渐由“劳务费”变成“版税”,知识分子身份也由“写者”蜕变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
但是新形势下,我国稿酬制度仍存在稿酬数额较低、作者权益在新技术下救济不足等问题。
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汇编

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规范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保障科研和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协同创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并应得到全体人员的严格遵守。
第三条协同创新中心应本着开放共享、务实高效、规范管理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推动科研和创新的发展。
第四条协同创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规定,尊重科研和创新的基本规律,维护协同创新中心的良好形象。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协同创新中心应设立科学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科研和创新工作的开展。
第六条科学委员会由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科研骨干组成,委员会成员由中心主任提名,并报协同创新中心领导小组批准。
第七条科学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科研和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和创新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第八条协同创新中心应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九条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科研骨干和外部专家组成,负责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
第十条协同创新中心应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协调中心的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全面管理中心的人员、财务和设备等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协同创新中心应设立日常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三章科研和创新管理第十三条协同创新中心应制定科研和创新工作计划,合理安排科研和创新项目的开展。
第十四条协同创新中心应建立科研和创新项目评审制度,严格把关科研和创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第十五条协同创新中心应建立科研和创新成果评价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科研和创新成果。
第十六条协同创新中心应建立科研和创新成果奖励制度,激励科研和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七条协同创新中心应积极推动科研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第四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第十八条协同创新中心应建立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机制,培养和激励青年科研和创新人才。
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书

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书协议编号:【编号】签订日期:【日期】签约方:甲方:【机构/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职务】乙方:【机构/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职务】鉴于:1. 甲方是一家具有【描述甲方业务和实力】的【机构/公司名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实力;2. 乙方是一家具有【描述乙方业务和实力】的【机构/公司名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实力;3. 双方均希望通过合作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互利共赢;4. 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内容1. 双方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同开展创新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合作等相关业务活动;2. 中心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同开展科研研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2)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加快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进程;(3)共享双方的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促进技术交流和转移;(4)共同举办创新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专题培训等活动,推动创新合作和人才培养;(5)其他双方协商一致的合作内容。
二、合作方式1. 双方共同设立一个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由甲方和乙方各派代表组成;2. 委员会负责中心的整体协调和管理,制定中心的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和合作方案;3. 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由双方协商确定,甲方和乙方各有权利提名委员,经双方达成一致后正式任命;4. 委员会设立主席,甲方和乙方轮流担任主席,任期为【期限】,主席负责召集和主持委员会会议;5. 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监督中心的工作进展、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合作成果等;6. 委员会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合作进展和合作协议等因素,及时调整中心的合作范围和合作方式。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自【日期】起生效,有效期为【期限】,双方有意继续合作的,应在有效期届满前【时间】提前【期限】进行续签协商。
论涉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规则——以《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为中心

2021年第1期(总第162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ofFujianInstituteofFinancialAdministratorsNo.12021Serial No.162论涉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规则——以《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为中心周立勤(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401120)摘要:在司法实务中,涉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确定地域管辖时存在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存在不同理解。
从该条的历史演变可见该条主要针对的案件类型应当是因信息网络侵权导致侵权行为地和结果发生地难以确定的案件。
但“信息网络侵权%—词含义过于泛化导致对该行为的认定存在分歧。
同时,涉电商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性在于其销售行为包括“信息发布%与“交付行为%两部分,虽两部分侵犯了不同权利,但在管辖确定之时存在“捆绑效应%;此外,虽然地方法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不足#要使得司法审判在这一点上得到统一,可以从立法目的出发对第二十五条进行区别适用#关键词:信息网络侵权;《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地域管辖;原告住所地中图分类号:D9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21)01-0056-09为解决涉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浮现的诸多问题给审判带来的挑战,2019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发布了《涉平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以《审理指南》)。
这是自《中华人民和国电子》(以)生效后发布的第一个涉及平台知识产权案件的司法指导,浙江为电子大省,势他的司法实。
该指南第六条认为'平产品的行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民)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信息网络侵权行为',不应以被侵权人住所地确定地域管辖。
”该规定试图回应民诉法解释中特殊地域管辖条款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侵案的适用,类案件的情分,《审理指南》的尝试仍然存在不足%本i 在民诉法解释第二十五条的适用问题、原因以及其在涉案件适用的进行分析,以期为统一该条在用提的思路%一、民诉法解释第二十五条的历史变革与适用现状(!)第二十五条+-史变革民第二条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管辖进行规范。
重庆市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及路径研究

重庆市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及路径研究在建设“重庆科学城”的背景下,科技协同创新成了完善重庆市创新设计的有力抓手。
基于此,本文以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意义为出发点,探索出一條符合重庆市现实需求的模式及路径,助力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顺利开展。
【关键词】重庆科技协同创新前言:创新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重庆市在发展的路上不断开发新路径,竭尽所能地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凝结创新发展之力,深化科技领域改革,为城市稳步发展助力,让科技协同的积极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
一、重庆市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意义重庆市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号召,严格遵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协同创新方案,为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资源安置在本市,重庆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实现高新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联动交流,为国家政策的落实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重庆市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的开启不仅有利于成都与重庆两市经济建设,还能实现自然资源、人才资源的优势互换,在交流互动中实现了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建设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在科技创新项目的驱动下,重庆市聚集了可供利用的创新资源,通过优势资源共享便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构建。
二、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一)做好顶层对接设计规划,联手实现科技协同创新重庆市要想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就要在充分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加强与成都地区的沟通与互动,搭建起顶层对接的交流平台,在政策指引下,以极强的竞争力完成建设国家级成渝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让科技协同创新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得以落到,将发展诉求与愿景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得以传递,让成渝地区双城规划建设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
致力于联手打造科学城市,以建设多元化城市科技整体布局为核心,利用顶层设计规划方案推动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
重庆市科技建设管理部门应依据“清单制”的模式,将主体责任下放到基层单位和个人的肩上,以互通的形式联动多部门的协同对接,以创新为核心,确保科技协同项目以扎实的基础落地,形成重庆市的独特名片,从而进一步拉动西南科技新阵地建设的核动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09.30•【文号】国知办发服字〔2021〕40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正文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的通知国知办发服字〔202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教育厅(委、局),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福建省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其他部门所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落实《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工作部署,完善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中的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开展了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
经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初评、复评答辩、名单公示等环节,确定安徽工业大学等第三批2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相关省(区、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业务工作开展、信息资源建设、相关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等方面加强指导与支持。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要发挥高校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提供全流程信息服务,丰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