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设 双效蒸发
双效蒸发结晶

双效蒸发结晶双效蒸发结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工工艺,被广泛用于制备各种化学物质,如炔烃、烯烃、芳烃、多环芳香烃、微量元素及微量离子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双效蒸发结晶的原理、特点及其工艺参数,从而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重要的化学分离工艺。
一、双效蒸发结晶的原理双效蒸发结晶是指利用其特有的热特性,先将混合液加热蒸发,液汽分离,形成结晶物,结晶物再经过凝固、回收、净化,得到纯物质的化学分离工艺。
双效蒸发结晶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液汽平衡点差异,即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其结晶气态平衡液体状态分压差异各不相同,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液体状态分压越小,其结晶率越大。
当混合液中的某种物质的结晶气态平衡液体状态的分压较大时,它会更快地从混合液中析出,从而较快得到精细的结晶物质。
二、双效蒸发结晶的特点双效蒸发结晶的特点有:(1)优点: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结晶效果,结晶产品颗粒细小,外观美观,结晶率高,纯度也比较高。
(2)缺点:双效蒸发结晶的工艺要求严格,操作复杂,需要大量的热量和物质,运行费用也较高。
此外,它的处理能力较低,对混合液中有机和水分的污染处理能力较弱。
三、双效蒸发结晶的工艺参数双效蒸发结晶的关键工艺参数如下:(1)蒸发温度:蒸发温度是指混合液中所有组分的结晶气态平衡液体状态的分压差异的温度,不同的组分有不同的蒸发温度,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蒸发温度。
(2)蒸发压力:蒸发压力是指混合液中各组分结晶气态平衡液体状态的分压差异的压力,也就是蒸发压力,当蒸发压力低于某一特定压力时,就会出现沸点差,这样挤出就会失败。
(3)析出温度:析出温度是指双效蒸发结晶操作过程中,混合液中各组分结晶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温度,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析出温度。
(4)晶体大小:晶体大小是双效蒸发结晶工艺中结晶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大小直接影响着结晶物质的回收和净化效果,受温度、压力等各种影响,晶体大小各不相同。
四、总结以上是有关双效蒸发结晶的原理、特点及其工艺参数的介绍,由此可见,双效蒸发结晶在化工分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是正确控制关键工艺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

课程设计授课时间:2011——2012年度第 1 学期题目: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指导教师:2011年12月20日目录第1章设计方案简介 (1)第2章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1)第3章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选型; (1)3.1 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1)3.2 估计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2)3.2.1 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3)3.2.2 由于蒸发器中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3)3.2.3 由于管道流动阻力产生的压强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4)3.2.4 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4)3.3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 (4)3.4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估算 (6)3.5 有效温度差的再分配 (6)3.6 主体设备选型 (7)3.6.1 汽液分离器 (7)3.6.2 蒸汽冷凝器 (8)第4章设计结果汇总表 (11)第5章设备布置流程图 (12)第6章参考文献 (12)第7章设计评述 (13)课程设计任务安排表学院班级: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写时间:_2011_年_12_月_2_日指导教师(签名):______ ____ _____职称:__ _ _主要符号说明0x :原料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 x :完成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n =; 1p :第I 效的加热蒸汽压力;F :NaOH 溶液的蒸发能力,即溶液的进料量; W :过程总蒸发量;1K :第I 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1ρ:第I 效蒸发器中溶液密度;2K :第II 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2ρ:第II 效蒸发器中溶液密度;B c :原料液的比热;L :蒸发器中溶液的液面高度;mP :蒸发器中液面和底层的平均压强'P :二次蒸气的压强,即液面处的压强ρ:溶液的平均密度,i Q :第i 效的传热速率,Wi K :第i 效的传热系数,W/(m2.℃)i t ∆:第i 效的传热温度差,℃ S i :第i 效的传热面积,m2第1章 设计方案简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自动化等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化工工艺设计和化工设备结构设计。
双效逆流蒸发课程设计

双效逆流蒸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双效逆流蒸发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学生能描述并解释双效逆流蒸发过程中,热能传递和物质传递的基本规律。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双效逆流蒸发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双效逆流蒸发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双效逆流蒸发系统的搭建、运行和调试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双效逆流蒸发的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实验和讨论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解双效逆流蒸发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化学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我国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双效逆流蒸发基本概念:引入双效逆流蒸发的定义、原理,分析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列举:双效逆流蒸发的定义、工作原理、系统组成。
2. 热能传递与物质传递规律:讲解双效逆流蒸发过程中热能传递和物质传递的基本规律,推导相关公式。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 内容列举:热能传递规律、物质传递规律、相关公式推导。
3. 双效逆流蒸发系统设计与计算:介绍双效逆流蒸发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设计方法、计算步骤、案例分析。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进行双效逆流蒸发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运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双效蒸发器的构造与原理

双效蒸发器的构造与原理
双效蒸发器是一种常用的热力工程设备,它主要由蒸发器本体、传热管束、冷凝器、蒸汽喷嘴、低位压缩机和传动系统等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原理:
双效蒸发器利用两级的蒸汽压力差来提高蒸发中热量的利用率。
在双效蒸发器中,一级蒸汽与热源接触并提供蒸发热量,使得溶液中的溶质蒸发,生成低压蒸汽和浓溶液。
低压蒸汽通过二级蒸发器,与二级溶液进行传热,使得二级溶液蒸发,生成超低压蒸汽和浓缩后的溶液。
这样,通过两级蒸汽的利用,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
2. 构造:
双效蒸发器的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蒸发器本体:蒸发器本体是双效蒸发器的核心部分,主要由蒸发器壳体和传热管束组成。
蒸发器壳体通常为圆筒形,内部装有传热管束。
- 传热管束:传热管束是蒸发器中的传热元件,一般由多根平行排列的传热管组成。
传热管的材料通常选用不锈钢等导热性好且耐腐蚀的材料制成。
- 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将蒸发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冷凝成液体。
冷凝器一般位于蒸发器的顶部,与蒸发器本体通过管道连接。
- 蒸汽喷嘴:蒸汽喷嘴用于向蒸发器注入高压蒸汽,提供蒸发热量。
- 低位压缩机:低位压缩机用于对二级溶液蒸气进行压缩,增加蒸发温度。
-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用于驱动低位压缩机和其他部件,以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双效蒸发器通过两级蒸汽的利用,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
其构造主要包括蒸发器本体、传热管束、冷凝器、蒸汽喷嘴、低位压缩机和传动系统等,通过蒸发热量的提供和蒸汽的传热,实现溶液的浓缩和蒸发。
化工原理课设 双效蒸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稀碱液NaOH的双效外加热式装置的设计班级学号 * * * * * * * * * * * * 姓名 * * *指导教师陈少虎完成日期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第二部分前言…………………………………………………………………* 第三部分符号说明……………………………………………………………(* 第四部分流程的确定及说明……………………………………………………* 第五部分设计计算书……………………………………………………………… *(一) 设计条件…………………………………………………………*(二) 计算过程…………………………………………………………*5.2.1计算各效蒸发量及完成液的浓度……………………………*5.2.2 估算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5.2.3估算各效温度差损失…………………………………………*5.2.4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温度差…………………………………*5.2.5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各效蒸发量………………………………*5.2.6传热面积………………………………………………………*5.2.7重新分配有效温差……………………………………………*5.2.8对各种温度差进行重新计算…………………………………*5.2.9重算加热汽消耗量及各效蒸发量……………………………*5.2.10重算传热面积…………………………………………………*(三) 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5.3.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5.3.2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及换热器选用………………………*5.3.3蒸发器各尺寸的确定…………………………………*5.3.4有关计算说明……………………………………………* 第六部分设计成果及讨论……………………………………………………* 第七部分参考文献……………………………………………………………*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第二部分前言在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生产中,有些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由不挥发的溶质和可挥发的溶剂所组成的液体混合物的浓缩问题。
双效蒸发原理

双效蒸发原理双效蒸发是一种高效的蒸发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两级蒸发器和再生器,将热量充分利用,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双效蒸发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双效蒸发器是由两个蒸发器和一个再生器组成的。
在第一级蒸发器中,高温的热源将被蒸发物质加热,使其蒸发成蒸汽,然后蒸汽通过热交换器传热给第二级蒸发器中的液体,再次使其蒸发。
在第二级蒸发器中,蒸汽冷凝成液体,释放出潜热,然后再次被热源加热,形成循环。
而再生器则用来回收和再利用蒸汽中的热量,使得整个系统更加高效。
双效蒸发的原理可以用来处理各种溶液和废水,特别适用于浓缩高浓度、高粘度、易结晶和易结垢的物料。
双效蒸发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蒸发效率,还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外,双效蒸发器还可以与其他工艺设备结合,形成多级蒸发系统,进一步提高蒸发效率,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操作控制,可以实现对溶液的高效浓缩,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并且可以实现废水的零排放,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总的来说,双效蒸发器利用热量的双重循环,充分利用热能,提高蒸发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效蒸发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对双效蒸发原理和应用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项高效蒸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双效蒸发器的发展将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也将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行各业能够积极采用双效蒸发技术,共同推动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双效蒸发原理

双效蒸发原理
双效蒸发是一种高效的蒸发技术,它通过利用两个蒸发器级联,将蒸汽能量充分利用,从而提高蒸发效率。
在这种蒸发过程中,蒸
汽能够多次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效蒸发
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双效蒸发器由高效蒸发器和低效蒸发器组成。
高效蒸发
器接收高温高压蒸汽,用于蒸发物料中的水分,使物料浓缩。
而低
效蒸发器则接收高效蒸发器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再次利用蒸汽能
量进行蒸发,从而进一步浓缩物料。
这样,蒸汽的能量得到了充分
利用,蒸发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双效蒸发原理基于蒸汽在不同压力下的温度差异。
高效
蒸发器中的高温高压蒸汽在蒸发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使物料中的水
分蒸发。
而低效蒸发器中的低温低压蒸汽则能够再次吸收热量,继
续蒸发物料中的水分。
这种级联利用蒸汽能量的方式,使得整个蒸
发过程能够达到双重效果,从而提高了蒸发效率。
双效蒸发原理在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食品行业中,双效蒸发器可以用于果汁、乳制品等液体食品
的浓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制药行业中,双效蒸发器可以用于
药物的浓缩和结晶过程,提高产品纯度。
在化工行业中,双效蒸发
器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溶剂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总之,双效蒸发原理通过充分利用蒸汽能量,提高了蒸发效率,节约了能源资源。
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生产过程
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希望本文能够对双效蒸发原理有一
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双效蒸发器的蒸汽经济性分析

双效蒸发器的蒸汽经济性分析
双效蒸发器是一种高效利用热能的蒸发设备,其蒸汽经济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能耗分析:双效蒸发器采用了多效传热原理,利用多级蒸发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它可以通过减少外部供能需求来降低能耗。
因此对于同样需要蒸发相同量的水的情况下,与传统的单效蒸发器相比,双效蒸发器在蒸汽经济性上更为优越。
2. 操作成本分析:双效蒸发器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操作稳定可靠。
其采用多级蒸发的特点可以减少所需的加热时间和燃料消耗量,从而降低了操作成本。
同时,减少后续处理所需的能耗和操作环节,也有助于提高蒸汽经济性。
3. 维护成本分析:双效蒸发器相对于其他蒸发设备来说,在维护方面需求相对较低。
由于其采用多级蒸发,其热能利用效率较高,通过减少石膏结晶的冷凝面积,还能减少清洗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4. 环保性分析:双效蒸发器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较高,使得燃料消耗减少,降低了二氧化碳等对环境不良影响物质的排放。
和其他蒸发设备相比,双效蒸发器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体来说,双效蒸发器在蒸汽经济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的分析还需要考虑具体的生产情况和实际应用需求。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经济效益和环保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估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稀碱液NaOH的双效外加热式装置的设计班级学号 * * * * * * * * * * * * 姓名 * * *指导教师陈少虎完成日期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第二部分前言…………………………………………………………………* 第三部分符号说明……………………………………………………………(* 第四部分流程的确定及说明……………………………………………………* 第五部分设计计算书……………………………………………………………… *(一) 设计条件…………………………………………………………*(二) 计算过程…………………………………………………………*5.2.1计算各效蒸发量及完成液的浓度……………………………*5.2.2 估算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5.2.3估算各效温度差损失…………………………………………*5.2.4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温度差…………………………………*5.2.5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各效蒸发量………………………………*5.2.6传热面积………………………………………………………*5.2.7重新分配有效温差……………………………………………*5.2.8对各种温度差进行重新计算…………………………………*5.2.9重算加热汽消耗量及各效蒸发量……………………………*5.2.10重算传热面积…………………………………………………*(三) 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5.3.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5.3.2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及换热器选用………………………*5.3.3蒸发器各尺寸的确定…………………………………*5.3.4有关计算说明……………………………………………* 第六部分设计成果及讨论……………………………………………………* 第七部分参考文献……………………………………………………………*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第二部分前言在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生产中,有些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由不挥发的溶质和可挥发的溶剂所组成的液体混合物的浓缩问题。
其中,采用靠输入热量,使溶液沸腾,把溶剂自混合液中蒸出的过程就叫蒸发,此过程所采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化学工业以蒸发水溶液为主。
蒸发的本质是沸腾换热,所用设备为蒸发器。
其结构特征主要是如何有利沸腾传热过程,如何有利气液分离。
汽化过程是溶液受热后,靠近加热面的溶剂分子获得动能胜过分子间的吸引力,逸向液面上的空间,变为自由分子的过程。
而汽化生成的蒸汽在逸向空间后不能及时除去时,蒸汽与溶液之间逐渐趋于平衡状态,使汽化不能继续进行。
因此,要保证蒸发的进行必须不断供给热能并不断排出生成蒸汽,蒸汽的排出方法一般采用冷凝法。
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它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增强工程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
(2)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第三部分符号说明W——蒸发量,kg/h; d——管径,m;F——进料量,kg/h; g——重力加速度,m/s2;x——溶液的质量分数; H——蒸汽的焓,kJ/kg;D——加热蒸汽消耗量,,kg/h S——传热面积,㎡;r——气化热,㎡℃/W; T——蒸汽的温度,℃;L——管道长度,m; K——总传热系数,W/(㎡℃);D——直径,m; t——溶液的沸点,℃;h——液体的焓,kJ/kg; n——管数;H——高度,m; P——压强,Pa;t——管心距,m;Δ——温度损失,℃;η——热损失系数;ρ——密度,kg/m3;下标:K——冷凝器的; L——热损失的;P——压强的; S——秒的;T——理论的; V——蒸汽的;上标:/——二次蒸汽的;/——因溶液蒸气压下降而引起的;//——因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因流动阻力而引起的;第四部分流程的确定与说明(一)、蒸发流程图pw加热蒸汽料液完成液水冷却水(二)、流程说明在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生产中,有些生产过程比如硝酸铵、烧碱、抗生素、制糖及淡水制备等生产中,常遇到由不挥发的溶质和可挥发的溶剂所组成的液体混合物的浓缩问题。
其中,采用靠输入热量,使溶液沸腾,把溶剂自混合液中蒸出的过程就叫蒸发。
此过程所采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蒸发器操作常见流程有:并流、平流和错流。
蒸发流程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料的特性,方便操作,经济效益好。
本设计用于印染中丝光碱液的回收,将丝光后剩下的稀碱液(浓度为4.5%)浓缩为浓度较高的碱液(浓度为23%)。
既使丝光后废液得以重新利用,又可促进环保。
主要蒸发工艺流程为:稀NaOH溶液经预热后加入蒸发器中,蒸发器的下部是由许多加热管组成的加热管,在管外用加热蒸汽加热管内的碱液,使沸腾汽化,经浓缩后的碱液(完成液)从蒸发器的底部排出,蒸发室与蒸发器相连,汽化产生的蒸汽在蒸发室及其顶部的除沫器予以分离,为提高效率,多采用可连续的多效操作。
本次设计采用双效并流蒸发工艺流程:蒸汽:生蒸汽通入第一效加热室,所得二次蒸汽进入第二效作为加热蒸汽,第二效蒸汽经冷凝器冷却。
原料液:原料液从第一效进入,依次经过二效浓缩,从第二效流出得到完成液。
二效并流蒸发工艺有利于节省加热蒸汽的消耗量,提高了生蒸汽的利用率,提高了其经济效益,且后效蒸发室的压强比前效低,故溶液在效间的输送可利用蒸发器的压强差和温度差,而不需要用泵运送,操作方便。
二效并流蒸发工艺不足之处是各效间随着浓度的提高,溶液温度反而下降,因此随着溶液逐效流向后效,溶液的粘度增加很快,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下降,结果使整个装置的生产能力降低。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本设计采用二效并流蒸发工艺。
第五部分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条件***********(二)、计算过程5.2.1计算各效蒸发量及完成液的浓度(1) 总蒸发量W=F(1—xo /x2)=3200×(1—0.05/0.23)=2504.35Kg/h(2) 本设计采用并流加料外加热式蒸发器,设W 1:W2=1:1.1因为 W=W1+W2联立以上两式,解之得W1=1192.55Kg/h W2=1311.80Kg/h所以有 x1 = Fxo/(F—W1)= 3200×0.05/(3200-1193)≈0.0797x2=0.23005.2.2估算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加热蒸汽绝对压强(取P1 =5kgf/cm2表压)P1=表压强+大气压强=591.68KPa冷凝器绝对压强 Pk=大气压强—真空度=10.66KPa△P=(P1—Pk)/n=(591.68—10.66)/2=290.17 KPa第一效二次蒸汽压强P 1/= P1—△P=591.68—290.17=301.51 KPa由附录五查出301.51KPa下饱和蒸汽的参数为T1/=133.47℃ r1/=2167.62 KJ/Kg已知冷凝器中绝对压强Pk =10.66KPa,从附录五查出相应温度Tk=46.38℃设因流动阻力而损失的温度差为1℃,故第2效二次蒸汽温度T2/=47.38℃由附录表九查出相应的参数为P2/=10.9 KPa r2/≈2384.02 KJ/Kg5.2.3估算各效温度差损失(1) 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根据各效二次蒸汽温度Ti (即相同压强下水的沸点)和各效完成液浓度xi,由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上册第296页,NaOH水溶液的杜林线图,只考虑蒸汽温度Ti/影响的溶液查得第1、2效的沸点分别为136℃和54.9℃故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1/=136—133.47=2.53℃△2/=54.9—47.38=7.52℃∑△/=2.53+9.52=10.05℃(2)因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估计管高2m,设蒸发器内液面的高度为2m,那么,有 Pm1=P/1+(ρgl/2)1=301.51+(1050×9.81×1.2)/(2×1000) =307.69KPaP m2=P2/+(ρgl/2)2=10.9+(1250×9.81×1.2) /(2×1000) =18.26KPa(其中,1050、1250分别来自单位换算的数据)根据以上压强数据查附录五得各效液柱中部温度分别为t m1=134.15℃ tm2=57.8℃则因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1//= tm1—T1/=134.15—133.47=0.68℃△2//= tm2—T2/=57.8—47.38=10.42℃∑△//=0.68+10.42=11.1℃(3)因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取效间蒸汽因流动阻力而降低1℃,故有∑△///=2×1=2℃故蒸发装置总温度差损失为∑△= ∑△/+∑△//+∑△///=10.05+11.1+2=23.16℃5.2.4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温度差各效溶液沸点分别为t1 = T1/+△1/+△1/=133.47+2.53+0.68=136.88℃t 2 = T2/+△2/+△2//=47.38+7.52+10.42=65.32℃加热蒸汽压强为591KPa,从附录五查出相应参数为T1=158.12℃ r1=2092.94KJ/Kg第二效加热蒸汽温度为T 2 = T1/—1℃=133.47℃—1℃=132.47℃从附录五(3)查出与132.47℃相对应的汽化热r2=2170.45KJ/Kg各效温差分别为△t1 = T1—t1=158.12—136.88=21.44℃△t2 = T2—t2=132.47—65.32=67.15℃那么,总有效温度差为∑△t =△t1+△t2=21.44+67.15=88.59℃将前述数据列表如下:5.2.5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各效蒸发量第一效:W1 =η1r1D1/r1/第二效:W2 =W—W1=η2[W1r2/r2/+(FCpo—CpwW1)(t1—t2)/ r2/]其中η1=0.98—0.7(0.0797—0.05)≈0.9592η2=0.98—0.7(0.23—0.0797)≈0.8748所以 2504.35—W1=0.8748[2170.45W1/2384.02+(3200×3.978—4.187 W1)(136.88—65.32)/2384.02]解得 W1=1286.72Kg/h ; W2=1217.60Kg/h; D1=1391.05Kg/h从而 D/W=0.834~0.922在此本应验算由焓衡算求得Wi与初设值间的相对误差,但根据经验知第一次计算结果往往不符合要求,故暂不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