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植物源农药

5.4 符合IPM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优
对害虫的作用较为缓慢,一般不直接杀死害虫
阻止取食或抑制幼虫生长发育,抑制害虫种群增长
点
5.5 环境污染轻,对人类健康安全
植物性杀虫物质都是自然界来身存在的物质, 不会发生农药富集
5.6 作用比较温和缓慢
在遇到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就比不上化学 合成农药那样能够起到控制作用
农药无用论
20世纪60年代后
1962年美国的Carson博士出版了 《寂静的春天》(Silient Spring)
40年后的今天,人类对农药的认识清醒多了
2.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农药
首先,世界需要更多的粮食,人口的增长使得食 品不足和缺乏营养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害生物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30% 其次,杀虫剂在控制某些人类疾病方面极为重要
植物源杀虫剂(botanical insecticides) 植物源杀菌剂(botanical fungicides) 植物源除草剂(botanical herbicides)
2. 植物源农药的沿革
中国《周礼·秋官》记述“嘉 草攻之”、“莽草熏之”、 “焚牡菊,以灰洒之”等防 治害虫的方法
我国公元6世纪, 藜芦作杀虫剂 欧洲18世纪中叶才有藜芦治虫 的报道。
植物毒素phytotoxin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如除虫菊 素(pyrethrins)、鱼藤酮(rotenone)、烟碱(nicotine) 等;包括由植物天然有效成分衍生合成的农药,著 名例子有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s)和氨基甲酸酯 类(carbamates)两大类杀虫剂。
3.4 抑制生长发育作用
植物源昆虫激素
phytogenous insect hormone
《植物源农药》课件

案例五:其他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制备方法
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苦参碱、印楝 素、藜芦碱和蛇床子的制备方法类似,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
VS
应用领域
这些植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农业领域,防治 各种害虫,也可用于医药和卫生领域治疗 各种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提取法是最早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如压榨、浸提、萃取等,或 化学手段如水解、氧化、还原等,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农药活性的成分。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发酵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的 制备方法。
详细描述
发酵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微生物 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这种方法可 以大规模生产,且能充分利用植物资源。但发酵过程中需要 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产物质量和产量。
古代应用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某些植物的特 殊气味或汁液驱避害虫。
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 物源农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现代应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源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
提取法
总结词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低毒性
相对于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的 毒性较低,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 较高。
多功能性
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杀菌 作用,还具有驱避、抑制等作用 。
01
02
天然性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无化学 合成成分,对环境友好。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苦参在生物杀虫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促进此类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苦参;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在农业污染源中,农药污染是最严重的一个方面。
大量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广谱性化学农药,不仅造成农田和农产品中农药含量严重超标,而且还经常造成人、畜中毒事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用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生物农药。
我国生物农药的划分一般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基因工程生物五个部分。
植物中的许多种类含有杀灭病虫害的成分,进过工业化萃取后,即可作为农药,即植物源农药[1]。
中国是最早应用植物源农药的国家[2],《周礼》记载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用襄荷、毒八角来防除人体和仓库害虫,其他史料记载了中国在1401年用百部防治果树蛀虫,1578年,用楝治蚤虱,1821年用烟茎防治螟虫等。
植物农药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资源丰富,《中国土农药志》一书中记载着分布于86个科中的220种植物性农药,《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中则列有有毒植物1 3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被作为植物性农药利用。
绝大多数植物农药低毒,不破坏生态环境,残留少,选择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害虫和病菌对植物农药难以产生抗药性,可使用寿命长,用量少,使用成本低。
使用植物农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3]。
苦参在医药、兽药、农药、环境卫生用药等方面应用范围很广,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源农药资源。
1苦参的生物杀虫活性从苦参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较多,主要为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等为含量较多的生物碱,除在医药上的抗炎抑菌等活性外,在农业生产上,苦参也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杀灭多种农业害虫。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Ⅱ:活性测定、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种植作物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
化学农药因其适用范围广、作用效果迅速、使用方便等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病虫草害,但使用化学农药也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杀害有益生物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部分害虫、致病菌和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相比于化学农药,以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对生物和环境更加友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迅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为45172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2159个 (未包括农用抗生素和天敌),占全部农药总数的4.78%,占比非常低。
在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农药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规定,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的或经基因修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按用途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该类农药具有有效成分来源广泛、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2个,到2022年12月31日,已达56种,可见微生物农药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的微生物农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生防微生物不断增多,各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也不断涌现。
已有研究对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特点、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技术相关标准、助剂研发、管理现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尚缺乏典型微生物农药在防治重大病虫害方面应用情况的综述报道。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几年一些原创的、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在生防菌株筛选、产品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农药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4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
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界、具有环境友好和生物相容性的农药类型,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降低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因此被视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几大类。
微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植物源农药则提取自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天然、高效、低毒的特点;动物源农药则主要利用昆虫、动物等产生的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的物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生物农药产品被开发出来,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生物活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尽管生物农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复杂,制备工艺难度较大;其生物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
未来生物农药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优化制备工艺、增强生物活性等方面,以推动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生物农药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生物农药有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1. 生物农药的定义与分类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说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微生物源农药:这类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广谱性的细菌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井冈霉素则是一种真菌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源农药稳定性研究进展

取物 直接 作 为植 物源 农 药 生 产 , 这种 形 式 被 称 之 为
直接 利用 ; 另外 一 种 形 式是 对 这些 天 然 的 活性 物质 的结 构 进 行 鉴定 , 后 通 过 结 构 改 造 或 通 过 对 先 导 然
研 究 、 剂 化 研 究 及 光 活 化 毒 素 的 研 究 进 展 ( 海 制 曹 群 ,00 、 物 源 生 理 活 性 物 质 的 种 类 及 其 与 害 虫 20 )植 防治 的关 系 ( 应 伟 等 ,00 、 源研 究 状 况 、 用 艾 20 ) 资 作 机制 、 用方 法 、 围及 剂 型加工 ( 小 凤 ,00 , 使 范 杜 20 ) 在 该综 述 中也 强调 了植 物 源 农 药 的稳 定 性 的 重 要 性 。
剂亦 可 分 为 两 种 , 种 是 紫 外 光 屏 蔽 物 质 ( V 一 U— sr n) 一 种 是 抗 氧 化 剂 ( ni x at) 其 中研 究 ce s , e A toi ns , — d 最 多 的是 天然 的抗氧 化 剂 。
关 于 植 物 源 农 药 的研 究进 展 , 已有 众 多 综 述 性
Ⅱ. 物 源 农 药 稳 定 性 研 究 的 由来 植
最早的菊酯类农药由于对光不稳定 以及高昂的
价格 , 只是 用 于家庭 室 内害虫 的 防治 , 农业 上 很 少 在 应用 。从 2 世 纪 4 代 开 始 , 展 了 稳 定 菊 酯 类 0 0年 开 农药 的 早 期 研 究 (mt Si h和 Hl,97 S t 和 Tm. i 14 ;mh l i e pi,96 Wanr16 )但 效果 并 不 显著 ; 到 17 l 15 ; re,93 , n 直 92 年 , su 和 A de s 过 研 究 发 现 了 引 起 菊 酯 类 Mi s n r 通 k w 农 药 降解 的 波 长 是 20到 30m, 用 紫 外 光 屏 蔽 9 2n 引 物 质和 溶 于矿 物 油 的 抗 氧 化 剂 , 其 稳 定 性 延 长 了 使 4h 。从 此 以 后便 开 展 了对 植 物 源 农 药 稳 定 性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