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分层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分层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14分)(23-24七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春朱自清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起来了,水()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几,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①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①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 共 8 页,满分 120 分+5 分(卷面),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温馨提示: 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niàng)。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 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 (hóu) 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 与轻风流 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这时候也成天在 ( ) 地响。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①混.着( ) ②应和.( ) 2.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 分)①酝 ni àng ( ) ②h óu ( ) 咙3. 从下列同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补全画浪线的句子 ( ) (2 分) A.洪亮 B.响亮 C.嘹亮 D.脆亮4. 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是( ) (2 分) A.说他脸上有些妖气, 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B.找了半天, 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 古诗文默写(7 分)(1) 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2)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3)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 “ □□□□□, □□□□□”两句,透出自然理趣, 将昼夜转换、时序交替之际的蓬勃生机展现出来,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5) 请你从《〈论语〉十二章》中选出连续的两句来作班级教室标语: □□□□□,□□□□□。

以此提醒同学们要把学习、励志、提问、思考等结合起来,作为求 学之道。

....68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亮地响。

(1)请将下面这句诗用正楷字临写在田字格里。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iáo亮( ) 酝酿.( )(3)找出文中错别字并改正。

( )改为(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淅淅沥沥....的大雨下起来了。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么咄咄逼人....。

C.夏令营活动通知一发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D.每当收到一本好书时,我常常会迫不及待....地阅读,它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A.最好戴着镶上披上B.最妙顶着镶上穿上C.最好顶着配上穿上D.最妙戴着配上披上4.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D.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5. 古诗文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

曹操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船行江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看到这些熟悉的句子,最聪明的您,一定想到了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春》,不错的,这正是我们小学的课文,这篇课文可是要通篇背的哦。

春之声“杏花雨”、“杨柳风”,这是传统描写春天的的意象用语,很多诗词大家都用过,如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中的名句“杏花烟雨江南”,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但真正让“杏花雨”、“杨柳风”成为熟句、成为经典的,还是要首推宋代诗僧志南和尚的《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诗在一个微风习习、雾雨沾面的初春,诗人把小舟系在古木阴中,拄着拐杖,兴致盎然过了小桥。

此时杏花开得正艳,毛毛细雨洒在这些花上,这些花不但不能坠落,反而愈加娇艳欲滴,让人爱怜,诗人衣服上、脸上沾着如雾般的春雨,却丝毫没觉得有一点寒意,反而闻到杏花的清香,这是一次特别且惬意的春游。

当然,诗人出门前应该是没有下雨的,不然也就不会出来了。

出门赏杏花,却遇到了恼人下雨天,本来是令人扫兴的,但诗人却是写得意境很美很柔和,这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绝句环境会影响人的心境,但心态很重要,好的心态看什么都是舒服的,就算是严寒的冬天也会心生暖意来。

况且诗人面对这满树的杏花呢。

诗人就是诗人,心里是敏感的,他们往往能发觉出通常人不能觉察到的东西来,这也是诗人的价值,诗词的价值。

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阴中系短篷》这首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过程,诗人心态很好,把“杖藜”拟人化了,它扶着诗人过了小桥,这样一写,使整个场面顿时变得有趣起来。

第一,说明诗人年纪很大了。

其次,说明诗人真的心情很好。

不然也不会这样去写。

如雾般的细雨、小河、小舟、小桥、拄着拐杖的老和尚,前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为后面的“杏花雨”、“杨柳风”的出现做了细致的铺垫,这种铺垫既是场景方面的,也是情绪、心态方面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篇一:夜上受降城闻笛春夜闻笛诗词比较阅读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3.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 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

D. 第一句写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14.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2分)B 14.(2分)不同。

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篇二: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题分值:120分时间:90分钟一、积累运用(4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涨(zhǎng)酝酿 (niàng)贮蓄(chù)着落(zhúo) ....B.黄晕 (yūn) 朗润 (rùn) 澄清 (ch?ng) 水藻(zǎo) ....C.静谧 (mì) 高邈 (miǎo)莅临(wai) 嘹亮(liáo) ....D.看护(kān) 粗犷(guǎng)宛转(wǎn)发髻(j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应和响晴明察秋毫呼朋引伴B.镶嵌宽敞淅淅沥沥抖擞精神C.吝啬棱镜咄咄逼人繁花嫩叶D.娇媚花苞端庄沉静花枝召展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春 习题(含答案) (7)

春 习题(含答案) (7)

春习题(含答案)60.(题文)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拟写主题。

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活动二:设计形式。

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②写话题作文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3)活动三:畅谈感悟。

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2)讲励志故事、开展辩论赛、谈生活感悟(3)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垫脚石。

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意近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拟定活动主题。

活动的主题确定要依据活动的内容。

语言要简洁,要能体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2)活动形式设计。

拟写活动设计要围绕着“活动主题”来写,仿照示例拟写设计活动形式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主观性试题。

围绕着主题,从“笑对生活”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61.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

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

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

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三套 (17)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三套 (17)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9.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150.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把无形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选文中摘抄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151.作者描写春雨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152.选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作简要分析。

课文《春》课后题答案

课文《春》课后题答案

课文《春》课后题答案【篇一:人教版语文七上《春》word课后题及答案】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设题意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

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的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第一段描写春风,作者先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角度写出了春风和煦、轻柔的特点。

2、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触觉、味觉、嗅觉、听觉。

2、比喻、排比;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意对即可)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4、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