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练∶压力与压强问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练∶压力与压强问题附答案解析
①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
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的高度值;
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m′甲=ρ甲S甲∆h=ρ甲h2甲∆h=ρ甲h甲h甲∆h
m′乙=ρ乙S乙∆h=ρ乙h2乙∆h=ρ乙h乙h乙∆h
则:
m′甲>m′乙。
故选A。
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甲的凹陷程度比较深.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
A.甲切去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B.它们切去的质量一定相同
①甲、乙、丙、丁容器中水面相平,由 ,F=pS又底面积相等,得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相等,而容器的底部只受水的压力,又是圆柱形容器,容器壁不承受液体压力,也不因液体作用对底部产生附加压力,故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中所有物体的向下压力,所以四个容器中,各容器中所有物体向下压力相等,而容器又相同,故四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由于四个容器底面积相等,由P= 可知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故①正确。
A.m′甲一定大于m′乙B.m′甲一定小于m′乙
C.m′甲一定等于m′乙D.m′甲可能等于m′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最初压强相等有:
ρ甲gh甲=ρ乙gh乙,
即:
ρ甲h甲=ρ乙h乙
ρ甲<ρ乙,故:
h甲 h乙。
甲的横截面积:
S甲=h2甲,
乙的横截面积:
S乙=h2乙.
设切去的高度为△h,要比较切去部分的质量,切去部分的质量=密度×切去部分的体积:

2020-2021【物理】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020-2021【物理】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C.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p甲可能大于p乙
D.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甲一定大于p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两物体原来的压力相等,也就是重力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剩余质量、压力都相等,但甲的接触面积大,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小;
B.如果两物体原来的压力相等,也就是重力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厚度,根据体积公式V=Sh,h相同, ,得到V甲>V乙,甲剩余的质量小于乙剩余的质量,甲的压力小于乙的压力,根据压强公式 , , ,可以得到p甲<p乙;
A.木块A受到的重力为8N
B.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对于乙图减小了150Pa
C.合金块B的密度为3.2×103kg/m3
D.丙图中,物块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600P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体积为2×103cm3的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由阿基米原理 ,根据漂浮的特点: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重力相同,所以液体的重力相同,由于是直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
G甲=G乙

故物体的重力:
故A项错误;
BC.在图乙中,由漂浮的特点:

②-①得:
由阿基米德原理:
故 ,合金块B的密度为:
乙图中,AB都处于漂浮状态,而丙中,A仍漂浮,B沉于容器底部,乙图中:

中考物理总复习 压强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物理总复习 压强专题训练(含解析)

压强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筷子夹菜时,筷子是省力杠杆B.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C.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D. 相距较近的两艘船平行向前快速行驶时容易相撞,是因为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2.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 汽车装有消声器,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D. 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惯性3.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轻质容器,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现将体积相同,质量、密度为m A、m B、ρA、ρB的A、B两实心球分别浸没在甲、乙两容器的液体中(无液体溢出),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A. ρA>ρ乙B. ρ甲=ρC. m A=m B乙D. ρB<ρA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 用吸管吸饮料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 水往低处流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5.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是()A. 用吸管吸饮料,饮料上升B. 吸盘上挂物体,吸盘在竖直墙壁上静止C. 向两纸片中间吹气纸片合拢D. 放松笔胆,墨水被吸到钢笔中6.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刀刃做得很薄B. 书包带做得较宽C.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质量、高度均相同的薄底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现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和B,将密度为ρ的实心物分别放入液体A和B,已知ρB>ρ>ρA,实心物静止后,液体A和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F A=F B F甲>F乙B. F A>F B F甲>F乙C. F A<F B F=F乙 D. F A>F B F甲<F乙甲8.关于图中所示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表示ρ甲>ρ乙B. 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C.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9.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 甲: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增大B. 乙: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 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 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10.如图所示装置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自动吸尘器B. 注射器注射药液C. 锅炉水位计D. 船闸11.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正沿着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关于此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的拉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G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因为斜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D. 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12.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A.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B.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有关C.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D.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填空题13.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________的应用.14.如图,将薄纸片置于下唇底部,沿着纸片的上表面吹气,纸片升起,可知吹气过程空气对纸片上表面的压力________下表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证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________.15.汽车上的安全带可以防止人由于具有________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带做得宽大,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________.16.如图所示,将重为5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比原来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物理与生活总是密切相关,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也可以借助身边的用品进行,以下就是小明利用矿泉水瓶进行的一些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矿泉水瓶中装满水后插入吸管甲,用另一吸管乙向吸管甲上方吹气,吸管甲中水面会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矿泉水瓶上扎两个相同大小的小孔A和B,发现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这是因为________ .(3)让矿泉水瓶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则矿泉水瓶下落时运动会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力能________ (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18.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9.如图所示,将下口盖有轻质薄塑料片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塑料片距离水面0.1米,则塑料片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帕.移开手指,慢慢向玻璃管内注入酒精,当塑料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液面与管外水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选填“不相平”或“相平”).如果注入的是水,则当塑料片恰好下落时注入水的质量________注入酒精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①图(a)是测量________ 的仪器,测量物体时被测物体应放置在仪器的________ 盘。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已知它们的边长l 甲>l 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则( ) A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P’乙 B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一定小于∆h 乙 D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可能小于∆h 乙【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且边长l 甲>l 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 错误; CD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gL gL ρρ=甲甲乙乙根据上式可得L L ρρ=甲甲乙乙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22L h L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结合上式可得L h L h ∆=∆甲甲乙乙又因为l 甲>l 乙,所以∆h 甲一定小于∆h 乙,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2:3ρρ=甲乙,底面积之比:3:4S S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8:5p p =甲乙,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6∶5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详解】A .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力之比为836545G F p S p S G F p S p S ===⨯=⨯=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乙故A 错误;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639525G m gV G m G V G gρρρρρρ===⨯=⨯=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甲乙乙故B 错误;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9412535V h S V S V h V S S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故C 错误;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之差为122221212()()gV gV F F G G m g m g p p gh gh g h h g h h S S S S S S S S ρρρρρρ-=-=-=-=-=-=---甲乙111甲乙甲甲乙乙12121212由于:2:3ρρ=甲乙所以23ρρ=甲乙 由于125h h =甲乙 所以125h h =甲乙 故12212291()()0353153p p g h h g h h g h gh gh gh gh gh ρρρρρρρρ-=---=⨯--+=+>甲甲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所以12p p >故D 正确。

2020-2021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压力与压强问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压力与压强问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

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下沉容器底部,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A .液面下降B .液面上升C .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D .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 .当小球在试管中时,试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试管和小球的总重力;当将小球取出并放入杯内水中时,小球下沉,试管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试管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总浮力减小;由F gV ρ=浮水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大烧杯中的水面降低,故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 .烧杯中的水面降低,由p gh ρ=可知,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变小,故C 不符合题意;D .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烧杯、水、试管、小球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Fp S=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如图所示,均匀圈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若甲、乙原来的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则A .m 甲可能等于m 乙B .m 甲一定等于m 乙C .m 甲一定大于m 乙D .m 甲一定小于m 乙【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甲、乙的横截面积关系为:S S 甲乙>,已知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F pSG mg ===可知,甲、乙的剩余部分质量大小关系为:m m 甲剩乙剩>;对于规则的均匀固体,其对地面的压强gh F G mg Vg Sgh p S S S S Sρρρ====== 则p gh ρ甲甲甲=,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gh ρ乙乙乙= 由图可知,甲、乙原来的高度是:h h 甲乙<,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乙后(设减小的高度为△h ),由h h h '=﹣可得,甲、乙剩余的部分高度:h h ''甲乙<,由题知剩余的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剩余的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p =gh ρ可得:ρρ甲乙>。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A. p1+p2B. p12+p22C.331221p pp+D.331222p pp+【答案】D【解析】【详解】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F mg Vg Shgp ghS S S Sρρρ====甲正方体的边长1=PLgρ甲乙正方体的边长2=PLgρ乙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桌面的压力:33=(+)g=(+)g=(+)gF G m m V V L Lρρρ=甲乙甲乙甲乙总乙对桌面的压强:331233333333122222222(+)(+)g==p pgL L p pF g gppS L pgρρρρρ+==甲乙乙乙故选D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压强p p 甲乙、比较,正确的是( )A .可能是p p 甲乙>B .一定是p p 甲乙>C .可能是p p =甲乙D .一定是p p <甲乙【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甲乙被切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对水平表面的压力是不变的,但是压强都变大,假设它们增大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由压强公式F p S=可知()'22----h G G G h h p p h h h h h h h h ∆==⋅=⋅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 ()'22----hG G G h h p p h h h h h h h h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因为''p p =甲乙,并且--h h h h <甲乙可知''-h -hh h p p h h ⋅>⋅甲乙甲乙 即p p ∆>∆甲乙,所以p p 甲乙>,故选B 。

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有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有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有答案解析) 1.图甲所示是我市的新景点——江面上的步行桥,人称“南京眼”,该桥总长约800m,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图乙所示是一辆四轮观光游览车。

(1)若游览车以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该桥约需多少小时?(2)已知游览车的质量为1200k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3)游客乘坐游览车在水平桥面上观光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2,人的总重为8000N,则游览车对桥面的压强是多少帕?2.2015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

今年“环保日”的活动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为此,李明采取骑山地车的方式参与活动,则(1)李明周末骑车去距家30km远的动植物园游玩,途中的平均速度为15km/h,他从家到达动植物园需要多长时间?(2)若李明和他的山地车的总质量为60kg,车轮胎和地面总的接触面积大约15cm2,他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多大?(g取10N/kg)(3)李明想估测匀速骑行过程中的功率,通过查资料得知人骑自行车的阻力大约为人车总重的0.06倍,他从家到动植物园这一骑行过程中的功率?3.图是小王同学在参加学校运动会200m比赛时的情景。

他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力为500N,鞋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80cm2,跑完全程用时32s。

求:(1)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2)他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强;(3)若一只鞋子的质量为150g,跑步过程中鞋子离地面的高度均为20cm,脚落地一次重力对鞋子做的功。

4.云门屯景区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镇的国家4A级景区,该景区核心景点之一“天门洞”是乐安江在此穿山而过留下的宽80余米、高100余米的巨型山洞,十分壮观。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江上游船采用电力驱动,如图为一艘电动游船正驶过天门洞。

这种游船满载时,船和人的总质量为2800kg。

(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该游船满载时,外船底最深处距离水面0.5m,该处所受水的压强;(2)该游船满载时,游船排开水的体积;(3))该游船满载时,在平静的乐安江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游船所受水的阻力为400N,驱动电机的工作电压为60V,且消耗的电能有80%用来克服水的阻力做功,则此时驱动电机的工作电流。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压力与压强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压力与压强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所示,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块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A.p < p' B.p > p' C.p= p'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设原来物体的重力为G原,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1;给原来的物体增加G部分的物体,如图所示,成为规则物体,那么,整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1111G G G G Gp pS S S S+==+=+原原总;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设此时剩余部分的重力为G',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2,根据第一幅图的情况可知,质量和面积是等比例减小的,所以总压强是不变的。

根据关系可知:G G G G Gp pS S S S+==+=+总2222''';根据p总相等可得:1G Gp pS S+=+2'那么:1G Gp pS S=2-'->0所以:p>p′;故选B。

2.如图所示,底面积均为100cm2的薄壁容盤甲和乙(不计容器质量),里面分别装有质量均为2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液面相平。

把一物块浸没在甲客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甲容器中水面上升5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物块的密度等于3×103kg/m 3B .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甲容器中液体密度C .乙容器对地面压强为3.5×103PaD .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由p=ρgh 知道,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是:32110kg m 10N/kg 0.05m=5P 00a p g h ρ∆=⨯⨯⨯∆=容器底/,由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所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是:=3=350Pa=1500Pa 0p p ∆∆⨯甲地面容器底,由于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固体产生的,即==1500Pa G p S∆物甲地面, 所以,物体的重力是:G 物=mg =1.5×103 Pa×100×10-4 m 2 =15N ,因为甲容器上小下大,所以,物体实际的体积:V <hS =0.05m×100×10-4 m 2 =5×10-4 m 3,即物体的密度,3343=10N/kg 15g 310kg/m 510G V Vg m m ρ-=>⨯=⨯⨯物物物, 故A 错误,符合题意;B .由图知道,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又因为质量相同,根据mVρ=,故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ρ液 <ρ水,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题意知道,乙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F=G=mg =2kg×10N/kg=20N ,乙容器原来对地面压强是:22kg 10N/kg Pa 100cm==2000F G p S S ⨯==乙地面, 由于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所以,乙容器后来对地面压强是:=1500P Pa a+2000Pa =3500p p p '=+∆乙地面乙地面甲地面,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由于物体的重力是15N ,所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 Bρρ∶=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A.F F甲乙∶=1∶1,p p乙甲:=1∶2 B.F F甲乙∶ =1∶1,p p乙甲:=1∶4C.F F甲乙∶=1∶2,p p乙甲: =2∶1 D.F F甲乙∶ =8∶1,p p乙甲:=1∶8【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A BF G G=+甲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A BF G G=+乙故A BA B11F G GF G G+==+甲乙∶由mVρ=,可得AA A BB BBAB A18VmmV m mρρρρ===⨯则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为12,则AB两物体的面积之比为14,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BBA ABA14FF FS S SF S F S FSpp=⨯⨯===甲乙甲乙乙甲甲乙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因为p=F G mg Vg SghS S S S Sρρ=====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S A>△S B,故CD错误;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

取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F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甲<p液乙C.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甲>p地乙【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橡皮泥在甲液体中漂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G ,橡皮泥在乙液体中悬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乙=G ,所以F 甲=F 乙,故A 符合题意;B C .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当放入橡皮泥后,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橡皮泥排开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则=V g V g ρρ甲乙甲排乙排=ρρ甲乙液体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gh ρ甲甲液甲=p gh ρ乙乙液乙由于=ρρ甲乙,=h h 甲乙所以=p p 液甲液乙,故B 、C 错误; D .容器对面的压强分别为G G F p S S+==液甲甲容地甲 G G F p S S+==液乙容乙地乙 由于液体甲、乙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所以液体甲、乙的质量相同,重力也相同,所以p p =地甲地乙故D 错误。

故选A 。

4.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 ,烧杯质量为100 g ,活塞面积为7×10-5 m 2,g 取10 N/kg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A .1.26×105 PaB .1.10×105 PaC .1.01×105 PaD .0.96×105 Pa【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pS+f=m1g=9.8N;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pS-f=m2g=5.6N;联解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pS=7.7N,故p=527.7710Nm-=⨯1.10×105Pa,故应选B。

5.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A. p1+p2B. p12+p22C.331221p pp+D.331222p pp+【答案】D【解析】【详解】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F mg Vg Shgp ghS S S Sρρρ====甲正方体的边长1=PLgρ甲乙正方体的边长2=PLgρ乙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桌面的压力:33=(+)g=(+)g=(+)g F G m m V V L L ρρρ=甲乙甲乙甲乙总乙对桌面的压强:331233333333122222222(+)(+)g ==p p g L L p p F g g p p S L p g ρρρρρ+==甲乙乙乙故选D6.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 甲>S 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甲、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 .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乙B .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C .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D .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 甲>h 乙,然后利用p gh ρ=可推出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S 甲>S 乙,再根据F p S=可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由S 甲>S 乙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大小,又由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p gh ρ=可推出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

【详解】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 甲>h 乙,根据p gh ρ=可知:ρρ<甲乙; A .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增加量相同,S 甲>S 乙,由F p S=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则A 错误;B .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减少量相同,S 甲>S 乙,由F p S=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则B 正确;C .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 甲>S 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甲h 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增加量∆乙h ,又ρρ<甲乙,根据p gh ρ=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故C 错误;D .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 甲>S 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减少量∆甲h 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减少量∆乙h ,又ρρ<甲乙,根据p gh ρ=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故D 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力公式及密度、重力公式等,要求学生对各公式之间的关联物理量及影响情况分析到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典型性。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 A 、B ,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 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4:1B .8:1C .1:2D .2:1【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 3时,质量为8g ,所以甲的密度为甲ρ=m V 甲甲=38g1cm=8g/cm 3 当乙的体积为4cm 3时,质量为4g ,所以乙的密度为ρ乙=m V 乙乙=34g4cm=1g/cm 3 所以甲ρ:ρ乙=8:1 由ρ=mV可得,V =m ρ, m 甲:m 乙=1:1,则甲乙的体积为V V 甲乙=m m 甲甲乙乙ρρ=m m ρρ⨯甲乙甲乙=1181⨯=18因为V =L 3,所以边长(高)之比h 甲:h 乙=1: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F S =G S =mg S =Vg S ρ=shg Sρ=ρgh 两正方体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gh gh ρρ甲甲乙乙=8112⨯⨯=4:1 故选A 。

8.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正方体上方截去,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如图所示,则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是A .m 甲一定大于m 乙B .m 甲一定小于m 乙C .m 甲可能小于m 乙D .m 甲可能等于m 乙【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压强公式和正方体知识得m g F G Vg P ghs s s sρρ===== 所以有===P gh P gh ρρ甲甲甲乙乙乙因此=h h ρρ甲甲乙乙由图知h h >甲乙所以22h h ρρ>甲乙即s s ρρ>甲甲乙乙那么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正方体上方截去,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则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为==m s h m s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故选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