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高二10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走出南华又庐,已是黄昏,四周是稻田,青青的稻谷映着夕阳,宁静,安详。曾经在外族进犯时被迫南迁的客家人饱尝过颠沛流离之苦,如今风调雨顺,那种危机感也许不那么强烈了吧,但是我想,保全自己、不妥协、不受辱的客家传统和精神恐怕已经深入骨髓,他们会不停地奋斗的。无论是有意识地顽强地保留方言母语的语言心理,还是建造庞大的族群聚居的围屋,还是那些振聋发聩的名字,都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在一个小天井墙壁的老照片上,我看到了一群风流倜傥、自信满满的年轻人,他们穿着西装旗袍,在南华又庐原先的铁艺大门前摆出各种随意的姿势,很文艺的样子,这张颇有现代感和西洋感的照片与老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客家人就是这样,走出去再走回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群看似走出村落走出国门的人,当他们重新回到客家的聚集地,重新来修建自己的家园的时候,他们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会再次涌上心头,因为我分明看到了这座房子与其他的围屋一样,防御工事修得相当仔细,它除了在最高处建了两个炮楼外,在围屋的四周都有观察口和射击口,从观察口往外望,周围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从房屋的外观整体上看,这些小洞却不易被人发觉,所以,当危险尚未到来之时,他们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这真是一个站立在悬崖边的族群。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新高考语文-高二10月考语文试卷

新高考语文-高二10月考语文试卷

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命题教师:高二语文组审题教师:高二语文组考试时间:2022年10月9日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1959年秋,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遭到拒绝。

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

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

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5年3月,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

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

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

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

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十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十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山西三晋名校联考十月联合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许多文学会议上都谈到文学的消亡——文学阅读、文学创作会不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会不会终结。

我听到很多的提问——在不同的文学场合,都有人问这个问题。

谈到这个,我就想到法国作家雨果在《论莎士批诬蔑中所说的话》。

“今天,有许多人甘愿充当交易所的经纪人,或者往往甘愿充当公证人,而一再反复地说:诗歌消亡了。

这几乎等于说:再没有玫瑰花了,春天已经逝去了,太阳也不像平日那样从东方升起,即使你跑遍大地上所有的草原,你也找不到一只蝴蝶,再没有月光了,夜莺不再歌唱,狮子不再吼叫,苍鹰不再飞翔,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也消失了,再也没有美丽的姑娘、英俊的少年,没有人再想到坟墓,母亲不再爱孩子,天空暗淡,人心死亡。

”这是雨果的回答。

我还想到另一位大作家左拉,他有一篇文章叫《我的憎恨》,其中说道:“我憎恨那些高傲和无能的蠢人,他们叫嚷说我们的艺术和我们的文学已濒临死亡。

这些人头脑十分空虚,心灵极其枯竭,他们是埋头于过去的人,而对我们当代的生动而激动人心的作品,只是轻蔑地翻两页就宣布它们浅薄而没有价值。

我呢,我的看法迥然不同。

”这是左拉的回答。

有新的论点可能认为,我们今天的情况跟十九世纪完全不同——可是十九世纪的读者会说,我们十九世纪的读者面临的全部问题和十八、十七、十六世纪的完全不同!不言而喻,每个时期的文学都面临着崭新的艺术形式、娱乐形式的挑战,于是每个时期都有人以为文学的完结是必然的。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今天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场所,什么时装展啊,各种各样的戏剧啊,什么立体投影啊,可是今天的人不要忘记,在过去,即便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仿佛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的娱乐场所、艺术形式仍然很多,他们也面临着像我们一样的一个花花世界。

有很多人被那些场所给吸引了,被那些艺术的形式给征服了,一度离开了文字和阅读。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朝鲜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坚持进行第三次核弹实验,这是金正恩政府苦心孤诣策划的危险举动,中国人民是绝不答应的。

B.书商的包装炒作,读者的无暇深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浅阅读”名噪一时,仿佛人们读的不再是书,而是一种时尚。

C.自从今年8月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D.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至于为什么多用秦叔宝、尉迟恭做门神,则因年代久远,雪泥鸿爪,不能详细考证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正确,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

A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感情色彩不当。

B名噪一时,一时间名声广为传扬,用于人,对象错。

D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所以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景象极其恐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B.如果中国足球队能在亚洲获得令人钦佩的战绩,就可以向赞助商索要更多的赞助费,央视的收视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C.成千上万的亚洲冬运会志愿者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瞩目的文明亚冬会的理想。

D.作为地处高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更应该把发展教育作为根本大计,为各族人民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成分残缺。

应在“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加上“火山灰”。

B.语序不当。

先说收视率,再说赞助费。

人教版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二2013-2014(下)10月考试卷语文试题命题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共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文化保守主义是在应对西方文化挑战的过程中,主张以传统主流文化的价值作为现代化中介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引进外来文明,来实现民族生命稳定与持续过程中的文明汇合的一种思潮。

而现代中国儒学式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中国现在不仅要增强“国力”,更要回归“国性”,因为“国性”才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标志。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起到了制衡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世俗化的消极影响的作用。

世俗自由主义使中国人权意识觉醒,有其重要的意义。

但在西方,自由主义在20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俚俗化,鼓吹绝对放任与自由,抛弃了古典文明教化精神,也引发了从自由放任主义向“动物化”退化的严重文化危机。

当代中国人特别缺乏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不能不使人们反思自“五四”以来的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的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原有的士大夫与中产阶级的精致性。

新世纪之交,由于旧的文明价值被人为地铲除,在中国人的自由启蒙价值中,本来就缺少抵制低俗化的精神资源,而主要来自美国的外来思想,又缺少了对文明德性的关切。

正因为如此,如何从传统儒家精致文化中获得制衡世俗文化冲击的资源,避免整个民族在过度世俗化过程中,走向动物化与低俗化,就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

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恰恰可以转化为平衡现代中国人所追求的自由价值的文明要件。

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具有平衡世俗自由主义的绝对自我中心价值观的作用,具有克服无根化与人生意义感缺乏的后现代病的作用。

儒家最关键的东西是发掘人的内在资源,并使之充满人的身心,以此为基础光大,从而形成一种人格力量,以之立足于世界,并与恶势力抗争。

更具体地说,仁就是内在的精神资源,它就是把人性中的善外化到世界上去,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自我实现的自得之乐。

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晒太阳,在叮咚水声中蒙眬睡去。醒来。又睡去。这天晚饭时分,我打开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开启,在地上摆了一大片,我说我请客,晚饭不用做了。猎人也不谦让,从床下摸出一瓶酒,找来两只碗倒上,我们就坐下吃喝。只是吃喝。我再次体会到面对一个语言金贵的人,安静的可贵。我发现直到现在,猎人也没问过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我从哪里来这样的话。即便我说要帮他找到狩猎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对我作言语上的考察。我忽然领悟了这个猎人身上珍稀的沉静,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样子在我心里明亮起来,可敬起来。
我在鸟雀的吵闹声中醒来,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阳光透过猎人没有窗帘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睁不开眼,真是一个奇异的陌生的早上。我转动脚腕,不疼了,像是好了。
你终于醒了。猎人站在门边看着我说,我都等你一个时辰了。你再不醒,菌子可要候老了。我跟猎人走到一棵桦树后面,我先看见一棵巨大的菌子顶着露珠站在那里。围着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从似的向四周铺开去。
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特点明显。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为5000~10000美元时,自然进入老龄化社会,如美国1950年60岁以上人口占12.5%,人均GDP为10645美元;日本1970年60岁以上人口占10.6%,人均GDP为11579美元;而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10.1%,人均GDP仅为3976美元。
B.文章针对人们对当下民歌艺术与现代性融合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的问题进行立论。
C.文章对民歌现代性的探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D.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在当代民歌可以重新成为生活时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的传统社会,民歌是文学最主要的来源与最重要的形式。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作文承传统文化,踏时代征程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作文承传统文化,踏时代征程

承传统文化,踏时代征程作文下面的资料,依照要求写作。

1.仁、、礼、智、信——儒家“五常”。

2.政治道德、思想道德、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周恩来的“五德”精神。

3.仁、重民本、守信、崇正、尚和合、求大同——新代路人概括中秀文化的代价。

以上三资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角度,确定立意,自;不要套作,不得抄;很多于 800字。

命明:本来自山西省高二上学期10 月考文卷。

命方向任担当:国家同、社会任学会学:勤于反思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人文底:人文关、人文淀科学精神:理性思、勇于研究限制性1.内容限制。

目所三资料分指向“五常”“五德”“中秀文化的代价”,考生写作要三资料张开,走开资料即偏或跑。

2. 立意限制。

从“五常”到“五德”到“中秀文化的代价”,三资料的内在关体中秀文化一脉相承的文明性,落点在于新代予文化的新内涵和价上。

3. 思限制。

本目述性写作,考生要自己所三资料的理解和。

行文要基于资料,不要走开文化的承与弘个思框架,要凸文化的代价,侧重挖掘文化在今天的意。

开放性1.取角度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从点上找资料的共性内容,比方抓住“仁、政官德、仁、重民本”探文化的代价;也可以从面上落笔,秀文化的内涵、价、意和承方法等;可以第三资料主,中国文化世界展供应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想和思虑是自由的。

考生写作基于资料又不用囿于资料,要由资料张开想和思虑。

比如从五常中的“ 、礼、信”以及“守信、崇正”,和社会的建与弘文化的关系;从中国文化“尚和合、求大同” 想“一一路”“人命运共同体”等,述中国文化的古老智慧和代价⋯⋯ 目可供考生的空很大。

3. 文体的是自由的。

但考生无何种文体,必吻合文体特色。

解是一道多资料任型作文,三同资料从古代、近代和今天三个度,体了秀文化的演与承。

考生要在掌握三资料内在系的基上,提出合适的点,构思成文,切忌避重就,只从一资料出,以一资料立意基。

要真会三资料同中有异的内涵,第一是中儒家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展的基段;第二体了系统完满的“五德”精神,是道德展的中段;第三是中秀文化展的高段,也是的落脚点、关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6高一上·邹平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 . 惴惴(zhuì)跬(kuǐ)步驽(nú)马句读(dòu)B . 阿谀(yú)靡(mí)途湮(yān)没吮(shǔn)吸C . 倔(jué)强累(leĭ)及敛裾(jū)蓊(wěng)蓊郁郁D . 袅娜(nuó)树杪(miǎo)卓(zhuó)越夜缒(zhuì)而出2.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能否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应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全社会落实国家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措施的力度。

B . 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 . 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 .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交易、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 (2分) (2016高三下·揭阳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

③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

A .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迫不及待B . 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不及待C . 迫不及待迫在眉睫刻不容缓D . 刻不容缓迫不及待迫在眉睫4. (2分)(2017·徐州模拟) 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A . ①岳飞②陶渊明③屈原④杜牧B . ①范仲淹②黄巢③屈原④杜牧C . ①岳飞②黄巢③杜甫④白居易D . ①范仲淹②陶渊明③杜甫④白居易5. (2分) (2017高一上·安阳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

他们往往在官衙府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

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

A .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B .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C .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名一文钱D .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 (2019高二下·连云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①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鸣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②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话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③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道?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准,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④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张中丞传后叙》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完全了解B .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卒:士卒、士兵C .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独揽,拥有D . 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具:准备(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①段,作者抓住最关键的几件事,突出了许远忠于国家,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又紧扣了他与张巡关系。

B . 睢阳之战的指挥权本在许远手中,但许远虚心接纳张巡,自甘位居张巡之下,张巡被杀,许远被俘。

C . 韩愈认为批评许远守城不力和责难许、张二公死守睢阳都是小人好发议论,不乐于成全他人好事的表现。

D . 第④段,作者把南霁云放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展示了其忠义、慷慨、临危不惧的英勇品质。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②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选文前三段主要是辩“诬”,请简要概括作者所驳斥的三个“诬”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9高三上·兴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道路。

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而无需有所待。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巨大的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一句说明了教师的职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9. (12分)(2019·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

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①被下了。

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

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

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

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

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

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

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

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

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

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

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

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

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

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

你可千万不能做这事啊……”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