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和检验
检测检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检测检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在现代化生产中,检测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还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
而在检测检验的过程中,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检测检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行探讨。
一、数据的采集和分类数据的采集是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前提,只有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在检测检验中,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测量、实验、质量控制等。
而分类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常,数据的分类是按照数据的性质、来源、时间等进行归类的。
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只有数据是可靠和准确的,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检测检验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通过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来保证,例如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等。
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有许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检测检验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
在统计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而在机器学习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选择不同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来进行判断和选择。
四、分析结果的应用在数据分析和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在检测检验中,分析结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改进上。
例如,针对某个产品的不良情况,可以通过分析结果找到具体的问题和原因,进而进行修正和改进。
综上所述,检测检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也对于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数据采集和分类、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保证、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都是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只有不断地提高分析和处理技能,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得出科学结论,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采样和数据归一化等过程。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异常值和缺失值进行处理。
在清洗数据时,我们需要识别和删除不合理或错误的数据,修复异常值,并使用插补方法处理缺失值。
2. 数据采样数据采样是从大量数据集中选择一小部分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采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3. 数据归一化数据归一化是将不同量纲的数据统一到相同的尺度上,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和标准化等。
二、数据的描述和统计分析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通过一些统计指标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如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等。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情况。
2. 统计图表分析统计图表分析是通过绘制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图表,可视化地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统计图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三、数据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解释变量的变化。
1.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和相关强度。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
通过回归模型,我们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变化预测因变量的变化。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和逻辑回归等。
科研人员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科研人员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引言在科学研究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科研人员进行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常用工具。
数据处理流程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准确地记录下实验数据,包括观察、测量和实验结果等。
2.数据清洗: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通常需要进行清洗,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处理重复数据等。
3.数据整理:将清洗后的数据整理成适合分析的格式,通常是以表格形式组织,每一列代表一个变量。
4.数据探索: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以了解数据的分布、关联性和异常情况等。
5.数据分析: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例如 t 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6.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推论,提供科学实验的结论。
常用工具科研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通常会使用以下常用工具:•电子表格软件:如 Microsoft Excel、Google Sheets等,用于数据整理、清洗和探索。
•统计软件:如 SPSS、R、Python等,用于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数据可视化工具:如 Tableau、Matplotlib、ggplot2等,用于将数据可视化以更直观地展示和解释结果。
结论科研人员进行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数据,并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科研人员可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进步。
以上就是科研人员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常用工具的介绍。
希望对大家进行科研工作有所帮助!参考资料: 1. Smith, J. (2018). Data Analysi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Wickham, H., & Grolemund, G. (2017). R for Data Science. O’Reilly Media.。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清洗技巧和数据质量检验方法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清洗技巧和数据质量检验方法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原始数据往往包含噪声、错误和不一致性,这就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质量检验。
数据清洗是指识别和处理数据中的错误、缺失、重复等问题,而数据质量检验则是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数据清洗技巧和数据质量检验方法。
一、数据清洗技巧1. 去除重复数据:重复数据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去重操作,可以确保每条数据都是独立的,避免重复计算或者对结果产生不必要的扭曲。
2. 处理缺失值:缺失值是指数据中存在的空值或者未填写的字段。
处理缺失值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填充、删除或者插值等方式进行处理。
常用的填充方法包括使用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或者使用已有数据进行预测填充等。
3. 处理异常值:异常值是指与大部分数据不符或者明显偏离数据集整体分布的数据点。
异常值可能是由于错误输入、测量误差或者数据采集问题导致的。
处理异常值的方法可以是删除、替换或者根据规则进行修正。
删除异常值可能会导致数据量减少,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4. 格式统一化:数据集中可能存在不同格式的数据,例如日期格式、货币格式或者单位格式等。
统一化数据格式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可以使用数据清洗工具或者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
5. 处理无效数据:无效数据是指不符合数据集定义或者不具备分析价值的数据。
通过定义清晰的数据规则和数据逻辑,可以对无效数据进行筛选和剔除。
6.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指将数据转化为一种统一的度量单位或者比例。
通过数据标准化可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差异,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包括最小-最大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等。
7. 多源数据整合:在大数据分析中,数据通常来自多个不同的源头,可能包含多个数据文件或者数据库。
将多源数据整合为一个一致的数据集是数据清洗的重要环节之一。
马吕斯定律实验验证和数据处理

马吕斯定律实验验证和数据处理马吕斯定律是描述种群增长规律的一个经验定律,它表明生物种群的增长速度与种群大小成正比。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弗朗索瓦-马吕斯(Pierre-François Verhulst)于1838年提出的,他将这个规律应用于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研究中。
马吕斯定律可以用如下的微分方程表示:dN/dt = rN(1 - N/K)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量,t代表时间,r代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K代表环境的容量。
此方程描述了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
为了验证马吕斯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和数据处理。
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会选择某一个具体的生物种群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观察和记录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中,科学家需要为种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的方法记录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对种群进行调查和统计,然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此外,科学家还可以利用图表、曲线和统计模型等工具来展示和分析数据,以更直观地表达马吕斯定律的实验结果。
为了处理实验数据,科学家们会使用统计学方法和工具。
他们会计算种群增长率、平均增长速度和种群密度等指标,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
此外,科学家还会使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来验证马吕斯定律。
对于马吕斯定律的实验结果,科学家会将其与理论预测进行比较。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那么可以认为实验证明了马吕斯定律的有效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不一致,科学家会重新检查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或者重新构建理论模型,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解释力。
需要注意的是,马吕斯定律只是一种经验定律,它适用于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种群增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变化等。
因此,在实验验证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需要考虑这些实际因素,并予以适当的修正和控制。
报告中的数据验证和验证方法

报告中的数据验证和验证方法概述:数据验证是指通过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检查和确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数据验证时,需要使用有效的验证方法,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数据来源的验证、数据采集的验证、数据处理的验证、数据分析的验证、数据结果的验证以及数据的整体验证。
一、数据来源的验证对于报告中的数据,首先要验证其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要明确数据来源,对于公开的数据,可以参考官方发布的报告、统计数据或者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
对于非公开的数据,可以考虑数据的出处和采集方式,了解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数据采集的验证数据采集是指将需要的数据从不同来源收集、整理和记录的过程。
对于报告中的数据采集,需要验证数据采集的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采集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数据,是否有合理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流程等来进行验证。
三、数据处理的验证数据处理是指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转换和汇总等操作,以得到可用于分析和描述的数据形式。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验证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可以检查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是否丢失或异常等进行验证。
四、数据分析的验证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到相关结论和推断。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和验证手段,例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分析等来进行数据分析的验证。
五、数据结果的验证数据结果是指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推断,对报告中的数据结果进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对结果进行相似性比较、反复验证或者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等方式,来验证数据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的整体验证最后,对整体数据进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要验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逻辑性。
可以检查数据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合理,数据是否存在冲突或矛盾等来进行整体数据验证。
结论:数据验证是确保报告中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数据采集和整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传感器、计时器、测量设备等方式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整理,包括数据的分类、命名、编号等。
2.数据检验和筛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和筛选,排除掉不符合实验条件或测量误差较大的数据。
可以通过查看测量数据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合理性来判断数据的可靠性。
3.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目的和采集到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处理、标准差处理、线性拟合、曲线拟合等。
4.平均值处理:对多次测量的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平均值可以通过简单算术平均(即将所有数据相加再除以测量次数)或加权平均(对不同测量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计算。
5.标准差处理: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可以通过计算方差和平方根来得到。
标准差较大代表数据离散程度大,测量误差可能较大;标准差较小代表数据离散程度小,测量误差较小。
6.线性拟合:在一些实验中,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线性拟合来获得最佳拟合直线。
线性拟合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从而得到线性关系的数学描述。
7.曲线拟合:在一些实验中,数据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曲线拟合来获得最佳拟合曲线。
曲线拟合方法有很多种,如多项式拟合、指数拟合、对数拟合等。
选择合适的曲线拟合方法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和实验目的来确定。
8.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和验证。
可以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从而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9.不确定度评估: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一种量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GUM法、ISO法等。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和整理、数据检验和筛选、平均值处理、标准差处理、线性拟合、曲线拟合、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等。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准确、全面地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得出科学结论,验证假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清洗和筛选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前,必须进行数据清洗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清洗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数据筛选则是根据实验要求和研究目的,选择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描述。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百分位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
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用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判断的方法。
参数估计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则是用来判断总体参数是否满足某个特定假设,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等。
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两种。
线性回归适用于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的情况,而非线性回归则适用于非线性关系的情况。
五、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多个样本之间的差异性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并找出显著性差异。
方差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两种。
六、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究变量之间潜在因子结构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几个可解释的因子。
因子分析可以被用于数据降维、变量选择和聚类分析等。
七、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
它可以揭示数据的趋势性、周期性和季节性,并进行未来数据的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分为平稳时间序列和非平稳时间序列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n
i
20.03 20.04 20.06 20.04(%) 5
S
x2 i
1 ( n n 1
xi )2
2008.009 2008.008 S 0.016(%) 5 1
S 0.016 CV% 100% 100% 0.080% 20.04 x
又如想知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对大鼠肝 中维生素A含量有无影响,实验选择8对 16只大鼠,每对大鼠一只喂给正常饲料, 另一只喂给维生素E缺乏饲料。考查正常 饲料组和维生素E缺乏饲料组的结果有无 差异时,也需要用配对样本t检验 。
t检验中的P值
t检验中的P值就是用于判断均数 差异存在大小的可能性或者概率。
上述分析结果共有 11 位数字,从运算 来讲,并无错误,但实际上用这样多位 数的数字来表示上述分析结果是错误的, 它没有反映客观事实,因为所用的分析 方法和测量仪器不可能准确到这种程度。 那么在分析实验中记录和计算时,究竟 要准确到什么程度,才符合客观事实呢? 这就必须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
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
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入门
山西大学 李瑞金
科研论文写作的结构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题名 作者信息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前置 部分
主体 部分
科技论文的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 引言 (你要作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 做?) 材料与方法 (你怎样做的) 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 (你对所获结果的解释) 结论 (由结果得出的结论) 建议 (你的建议) 致谢 (谁帮助了你) 参考文献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小结
1.根据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正 确读出和记录测定值,且只保留一位可疑数 字。 2.在计算结果之前,先根据运算方法确 定欲保留的位数,然后按照数字修约规则对 各测定值进行修约,先修约,后计算。
二、平均数和标准偏差
1. 平均数 2. 标准偏差
基本术语
1. 总 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数目N。 2.样本 自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样品, 通过样品推断总体的性质。 3.样本容量 样本中所含个体的数目,n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的格式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 页码 J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 起始或起止页码 M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 In ):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 C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D 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P 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S 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均可按专著著录
t检验常用软件
1. Excel 2. SPSS 各举例分析
1.Excel 中t检验的2种方法
1) 双侧检验 2) 单侧检验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双侧检验:一般不知道数据的变化趋势 时,默认为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主要关心带方向性或趋势性 的检验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 所考察的数值越大越好。例如某机构购 买灯泡的使用寿命,轮胎的行驶里程数, 等等。另一种是数值越小越好,例如废 品率、生产成本等等。
一、有效数字
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不仅 要准确地测定各种数据,而是还要正确地记录和 计算。所以,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应保留几 位数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能随便增加或减少 位数。例如用重量法测定硅酸盐中的SiO2时,若 称取试样重为0.4538克,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灼 烧得到SiO2沉淀重0.1374克,则其百分含量为: SiO2 % =(0.1374/0.4538)×100%= 30.277655354%
t检验
由于研究中不可能把总体中所有的样本都进行测 定,比如总体有1000个个体,我们可以选择50个 组成样本,测定样本的均值来反映总体的均值。 但是由于取样的问题,可能抽到一些数值较大或 者较小的个体,从而使得样本的均值和总体参数 的均值之间有所不同,那么有一个问题:这个样 本参数均值是否能代表总体均值?均值不等的样 本个体是否能代表总体呢?另外,两组样本参数 的均值是来自相同的总体还是不同的总体?它们 之间是否有不同?这就需要进行t检验。
举例
1.Excel(打开excel表第五章) 2.SPSS软件
SPSS结果与excel计算的一样。
三、常用的检验方法
1.t-检验(T-tests ):与均值相联系,比 较两个样本的均值差异性,要求服从正态分 布或者t分布。 2.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单因素方差检验,用于多个 样本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求
亲自阅读过,与论文关系密切,有启示或帮 助 最新文献 已公开发表,或待发表 以原文、原著为主,未找到原文者,可引用 被公开发行的文摘期刊录用的文献 一般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为10~15条, 综述应超过20条
两种标注法
1.顺序编码制:按论文正文部分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 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例如: 关于青海家畜的红细胞钾型,张才钧等曾对绵羊[1,2]、 山羊[3]做过研究。 2.“著者-出版年”制:论文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在引 文后标注“著者”和发表“年份”,并用圆括号括起。 引用多个著者的文献时,只需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其 后加“等”字。 例如: 最大规模的实验是在三个托儿所中进行的;观 察了在膳食中分别补充鱼肝油(李明星,1941)和有 紫外线照射过的麦角固醇(schout et al.,1942)对 于龋齿发生的影响。
导入新课
科研的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收 集了一些有用的实验或调查数据, 这些数据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可 疑的?数据怎样进行分析处理?怎 样进行统计检验?这些是制作图表 的依据,是写论文之前必须完成的。 那么,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检验
一、有效数字 二、平均数和标准偏差 三、可疑值的舍去 四、常用检验方法 1. t检验 2. 方差检验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 量到的数字。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究 竟应该保留几位数字,须根据测定方法 和使用仪器的准确程度来决定。在记录 数据和计算结果时,所保留的有效数字 中,只有最后一位是可疑的数字或者不 定数字。
例如: 坩埚重18.5734克 六位有效数字 标准溶液体积24.41毫升 四位有效数字 由于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0001克, 滴定管的读数能读准至±0.01毫升,故上述坩埚 重应是18.5734±0.0001克,标准溶液的体积应 是24.41±0.01毫升,因此这些数值的最后一位 都是可疑的,这一位数字称为“不定数字”。在 分析工作中应当使测定的数值,只有最后一位是 可疑的。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若对同一资料进行双侧检验也进行单侧 检验时,同一资料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所得的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一般,双侧检验显著,单侧检验一定显 著;但单侧检验显著,双侧检验未必显 著。
t 检验的类型
1.单一样本t检验(One-Sample T Test): 检验单个变量的均值是否与给定的标准或者 常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2.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用于检验两组来自独立总体的样 本,其独立总体的均值是否有差异。 3.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 用于检验两个相关或配对的样本是 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
例如: 1.0005 五位有效数字 0.5000;31.05% ;6.023×102 四位有效数字 0.0540;1.86×10-5 三位有效数字 0.0054;0.40% 两位有效数字 0.5 ; 0.002% 一位有效数字 在 1.0005 克中的三个“ 0” , 0.5000 克中的后 三个“0”,都是有效数字;在0.0054克中的“0”只 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在0.0540克中,前面的 “ 0” 起定位作用,最后一位“ 0” 是有效数字。同 样,这些数值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不定数字。
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留双”
具体的做法是,当尾数≤4时将其舍去; 尾数≥6时就进一位;如果尾数为5而后 面的数为0时则看前方:前方为奇数就进 位,前方为偶数则舍去;当“5”后面还 有不是0的任何数时,都须向前进一位, 无论前方是奇还是偶数。“0”则以偶数 论。
有效数字修约举例
0.53664→0.5366 0.58346→0.5835 18.06501→18.07 10.2750→10.28 16.4050→16.40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一)加减法
当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它们的和或 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效最少, 即绝对误差最大的的数据为依据。例如 0.0121、25.64及1.05782三数相加,若各 数最后一位为可疑数字,则25.64中的4已是 可疑数字。因此,三数相加后,第二位小数已 属可疑,其余两个数据可按规则进行修约、整 理到只保留到小数后2位。
配对样本t检验
比如考查同一组人在参加一年的长跑锻 炼前后的心率是否有显著差异。这里, 每个人一年前的心率和一年后的心率是 相关的,心率较快的人锻炼后仍相对其 他人较快。所以,检验这样的成对总体 的均值不能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办法, 因为独立条件不再满足。要用配对样本 t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