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高程放样
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

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各位测量朋友(特别是在山区施工的测量朋友),是否有兴趣讨论“高边坡填、挖边线简单准确放样技术”这个话题,本人在前几年的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共同讨论学习,为今后施工测量减轻劳动,提高效率。
我们知道,在路线穿过复杂地区(山地、沟槽地段),会设计有高填、高挖路基,一般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高达10米以上填挖还设有台阶。
这样给我们的测量放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放样工作量、工作难度都加大很多,更重要的是放样准确性很难控制。
高填挖边线放样需要数据较多,首先要有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这些数据,还要与现场地形线情况比较,得出设计线与地面线的交叉点即为高填、高挖边线。
据我调查,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志采用的办法是:1、首先用全站仪放出中线。
2、采用水准仪、全站仪或其它办法测出每个桩号的横断面。
3、用CAD或其它工具绘出横断面图。
4、再到现场放出高填、挖边线。
当然有些朋友还有一些略为简单的办法,但大体差不太多,我们已可看出,这样放样是不是很麻烦,效率也很低。
是不是可以采用更简单、准确的方法代替这种办法呢,回答是当然的,不然就没必要讨论这个话题了。
简、快、准的方法是有的,原理与上面是一样的,也要通过以上说的平、纵,横断面及原地面数据来确定高填高挖边线,只是采用先进办法集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现场实时得到这些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放样。
具体过程如下。
1、充分利用全站仪的功能,进行三维放样,三维放样概念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在平面坐标放样的同时进行高程放样。
2、采用三维坐标测量程序,计算断面的三维坐标数据,与全站仪配合,在现场实时完成高填高挖边线。
如下图:如上图所示,该路基断面为半挖半填,分别要放出填方边线及开挖线,要在测站点上直接放出这两个点,包括平面和高程,平面放样大家都知道,就是指挥棱镜到要求的角度和距离上,那么高程放样也一样,指挥棱镜到要求高度上,如上图,可以由设计数据计算出仪器放样时所需的高差读数,计算式如下:仪器高差读数=设计线高程+棱镜高度-全站仪视线高程仪器视线高程=测站点高程+测站点到仪器视轴的高度,或仪器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棱镜高度-后视读数填方边线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横坡高差-边坡宽度/边坡坡度填方边线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横坡高差-边坡宽度/边坡坡比挖方边线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横坡高差+碎落台高差+边坡宽度/边坡坡比+平台高差(如果有)关键点,朋友会问,在没放样时,边坡宽度还不知道,怎么计算设计高程啊,有了宽度不就可以直接放了吗,所以,我要告诉大家,边坡放样就是一个寻找边坡宽度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至为以下几个步骤:(以填方边线为例)(1)数据计算处理,采用高性能的计算程序,将路线的平、纵、横全部数据输入计算程序。
路基填筑及碾压施工方法

(一)、中线复测和固定1、复测并固定施工路线主要控制点,恢复失落的中桩。
2、复测并固定为间接测量所布设的控制点,如三角点,导线点等桩。
3、当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在施工中有被挖掉或埋掉的可能时,则视当地地形条件和地物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
(二)、路线高程复测中线恢复后,马上进行纵横断面的水平测量,以复测原水准基点标高和控制点地面标高。
(三)、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四)、路基放样:根据设计图表定出各路线中桩的路基边缘具体位置,以便定出路基轮廓,在测量放样时以明显标志标识。
(五)、道路中线、边线及标高复测,均用测量复核记录表做好记录,并送监理工程师认可。
(一)、土方的运输,严格按照海南省有关散体物料运输的规定进行,运输车辆符合散体物料运输车的规定,沿途不撒漏,在业主指定的地点堆放。
(二)、根据路基标高情况,清运土方时,在路基标高上预留 10cm 土层,作为路基碾压的预留高度。
在挖掘机挖走土、石方后,压路机碾压前,根据测量人员放出的路基标高,用人工进行路基检平,检平时预留 10cm 土层作为碾压时的预沉高度。
(一)、施工要求:先用挖机挖除软弱土方,若路槽以下超过换填厚度以下若仍存在杂填土层,应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密实度不少于87%。
路基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路槽底 0~80cm 范围的密实度要求大于 90%,回弹模量平均值大于 80Mpa,填土应采用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应不大于30cm。
路基填土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填方路床以下 80cm 处压实度不小于95%,80cm 以下者不小于 93%。
挖方路床以下 30cm 处压实度不小于90%。
地基若遇有软土或原地基表层被扰动,可采用碎石等换填作为基础垫层,每30cm 一层,分层压实,换填总厚度不超过80cm。
填筑时,自卸汽车从取土场将填筑土料运至工作面,按一定间距卸土。
推土机按要求的厚度平整土料将土堆摊铺,辅于人工配合。
线路工程施工放样数据的计算

线路工程施工放样数据的计算施工单位进驻工地后,施工测量一方面要做好线路控制(导线点及水准点)移交、现场勘验、导线点与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做好施工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
线路施工放样实践中,放样数据准备有以下两大块。
(1)核(复)算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资料中点位的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
(2)现场计算放样点位的坐标数据和高程数据。
对于主线路和副线路(匝道或支线),由于施工是分层(路基、底基层、基层和路面层)分标段(每个施工单位只承建每层的某一段)进行的,因此,施工测量员应根据本单位所承建的任务(例如路基等),核算和计算所需要放样的放样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一施工层的中桩坐标和高程。
(2)与该中桩同一横断面的边桩的坐标和高程。
(3)加桩的中桩和边桩的坐标和高程。
(4)每一横断面路堤的坡脚坐标和路堑的堑顶(开挖点)的坐标。
一般情况下,设计单位提供的主副线路放样数据只是每隔一定距离的中桩坐标和高程;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必须计算出本施工标段与中桩同一横断面的边桩的坐标和高程。
另外还要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在现场现算出任一加桩的中桩及边桩的坐标和高程。
对于涵洞(圆管涵、盖板涵、通道箱涵等),设计单位提供的放样数据是:(1)涵洞中轴线与线路中线的交点的里程桩号和夹角(正交或斜交)。
(2)涵洞各结构层的设计高程。
这就要求,现场施工测量员必须计算出:(1)涵洞中轴线与线路中线交点的坐标。
(2)涵洞中轴线两端点的坐标。
(3)涵洞底层基础几何角点的坐标。
对于桥梁(含高架桥),设计单位提供的放样数据是:(1)桥梁墩桩中轴线与线路中线(又叫设计线)的交点的里程桩号及夹角(正交或斜交)。
(2)桥梁墩桩的中心点的坐标。
(3)桥梁各结构件的设计高程(如桥柱顶面设计高程、系梁面的设计高程、桥面设计高程等)。
这就要求现场测量员必须:(1)核算桥梁墩柱中心点坐标。
(2)核算桥梁墩柱中心顶面设计高程。
(3)计算支座垫石中心坐标。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放样方法路基和路面工程的施工放样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
放样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图形和数据按照比例实地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
以下是路基和路面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方法:一、路基施工放样中线放样:在道路施工中,首先需要进行中线放样。
中线放样的依据是设计图纸中的导线形式和道路中心线的长度。
在放样时,需要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按照设计给定的导线坐标,确定道路中心线的位置。
在放样过程中,应确保中线位置准确,并记录好放样数据。
边线放样:边线放样的目的是确定道路的边缘线位置。
在中线放样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边距和坡度值,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线放样。
边线放样的精度要求较高,因为边线的位置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宽度和线形。
标高放样:标高放样的目的是确定道路设计的高程位置。
在道路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中的高程值,使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放样。
标高放样的数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路面工程施工放样路面中心线放样:路面中心线的放样依据是设计图纸中的中心线形状和长度。
在放样时,需要使用测量仪器,按照设计给定的中心线坐标,确定路面中心线的位置。
路面中心线的位置应与路基施工中的中线位置相吻合,以确保路面的线形美观。
路面边缘线放样:路面边缘线的放样目的是确定路面的边缘位置。
在中线放样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边距和坡度值,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缘线放样。
边缘线的位置应与路基施工中的边线位置相吻合,以确保路面的宽度和线形。
路面标高放样:路面标高放样的目的是确定路面设计的高程位置。
在路面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中的高程值,使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放样。
路面标高放样的数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在进行施工放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的测量仪器应经过校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放样时应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的坐标、坡度、高程等参数进行操作。
在进行中线、边线、标高等项目的放样时,应做好标记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施工的参考和核对。
路基工程施工顺序

路基工程施工顺序路基工程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因此,合理的路基工程施工顺序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路基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顺序及施工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期准备1. 设计交底:在施工前,施工方应与设计方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设计意图、施工要求和标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标明路基工程的边界、高程、线路等关键信息,为施工提供依据。
3. 场地清理: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清除杂物、树木、障碍物等,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4. 临时设施建设:搭建施工临时设施,如临时道路、排水系统、临时供电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顺序1. 地质勘察: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状况,为路基施工提供依据。
2. 排水工程:施工前应先进行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沟、排水井、排水管道等,确保施工过程中水文条件良好。
3. 挖方工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挖方作业,开挖路基土方,确保挖方质量符合规定。
4. 填方工程:在挖方工程完成后,进行填方作业,分层填筑、压实,确保填方质量。
5. 路基加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加固处理,如铺设土工布、加固土层等,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6. 路面结构施工:在路基加固完成后,进行路面结构施工,包括基层、面层等,确保路面质量。
7. 附属工程:最后进行附属工程施工,如路缘石、标志、标线等,完善道路设施。
三、施工要点1. 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遵循施工工艺标准,确保每一步施工符合要求。
2. 进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相协调,避免工期延误。
3. 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 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如防治扬尘、噪音、废水等污染。
5. 沟通协调: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施工过程顺利。
总之,路基工程施工顺序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测量摘要2

工程测量摘要21、城乡规划测量是为服务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而进行的工程测量工作。
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定线测量、拨地测量、日照测量、规划监督测量等。
2、规划道路定线测量(简称定线测量):根据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实地确定规划道路中线或道路边线的测量活动。
其任务是规划道路线的测设。
为城市详细规划、拨地测量和建设工程定线提供依据,起控制和保障作用。
3、建筑用地界址拨定测量(简称拨地测量)是根据土地转让或划拨审批的用地位置,实地确定用地边界的活动。
其主要任务是用地界桩的测设。
拨地测量确定的界桩作为建筑物定线、施工放线和验线的控制桩,是建设工程施工和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
4、建筑日照测量(简称日照测量)是为规划管理日照分析提供测绘数据的测量活动。
5、规划监督测量是根据规划许可证,实地验证建筑物位置、高程等与规划核准数据符合性的测量活动。
包括规划放线测量、规划验线测量和规划验收测量。
6、建筑工程测量是为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施工、设备安装等而开展的测量活动。
工作包括:地形图测绘、施工控制网建立、建筑施工放样和建筑变形监测。
7、定线、拨地控制测量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三级导线或导线网,或采用GPS测量方法布设成相应等级的控制点。
定线测量的中线点、拨地测量的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cm。
宜采用1:500--1:2000地形图作为展绘底图。
8、定线、拨地测量方法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
目前使用解析法,即解析实钉法和解析拨定法。
前者用于通视条件差的地区,后者用于通视条件良好的地区。
9、定线测量:解析实钉法:根据规划道路中线与指定地物的相对关系,实地测设道路中线位置,然后用导线连测中线端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主要点及长直线加点的条件坐标,再计算确定各分段的距离和方位角。
解析拨定法:首先测定定线条件中指定地物点的坐标,根据定线条件推算中线各主要点坐标及方位角。
10、定线实施:当规划道路为已建道路时,已有等级导线点的,不实定中线;无等级导线点的,则实定中线,其中线点以后要与等级导线联系。
第四讲路面的施工放样

bl h = ( 1 )i
24
式中 l ---曲线段的水平距离,一般以2m计。 1
返回
② 圆顶直线形 中间的圆顶部分用圆曲线或者抛物线连接,所用圆曲线长
度一般不小于路面宽度的1/10,半径不小于50m。拱高h可 采用下式计算:
⑴ 抛物线形路拱 ① 二次抛物线路拱 ② 改进的二次抛物线路拱 ③ 半立方次(一次半)抛物线路拱 ④ 改进的三次抛物线路拱
⑵ 屋顶线形路拱 ① 倾斜直线形 ② 圆顶直线形
返回
① 二次抛物线路拱
从中线开始,按图示坐标形式放样,一般把路幅宽分为10 等分。计算公式如下:
4h y x2
B2
B'
B 10
bl h = ( 1 )i
24
式中 l ---曲线段的水平距离,一般以2m计。 1
返回
三、基层施工测量
例题:如图所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断面形式,其中, 中间带宽度为4.50m,半幅行车道宽度为8.50m,基层厚度为 18.cm,面层厚度为25cm。
三、基层施工测量
设基层设计高程为H=h + 0.18m( h为底基层中心设计高 程);则距中心1.82m、11.18m、11.43m处的基层设计高程 为:
向中线右侧,左右两侧相对于路线前进方向。中线左侧支距为负,
中线右侧支距为正。横断面方向上D点的坐标由下式计算:
xD xp S Dcos法 yD yp SD sin法
已知横断面方向上D点坐标,便采用坐标放样的方法放出边桩。 返回
2)路拱放样:
对于水泥路面或者中间有分离带的沥青路面,其路拱(面层顶 面横坡)一般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路基高程放样

路基高程放样一、竖曲线高程放样1.竖曲线的概念在铁路、公路线路纵断面上,两相邻坡段的交点称为变坡点。
在变坡点处坡度发生急剧变化,为了行车安全,要在其两相邻坡段之间加设竖曲线。
竖曲线按顶点的位置可分为凸曲线和凹曲线,如图 5.4.1(a)所示。
按性质又可分为圆曲线形竖曲线和抛物线形竖曲线。
用抛物线过渡在理论上似乎更为合理,但在实际上用圆曲线和用抛物线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我国竖曲线均采用圆曲线。
2.竖曲线要素计算(1)线路竖向转坡角。
相邻两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称为转坡角。
如图5.4.1(b)所示,由于线路设计的允许坡度一般都很小,所以可以认为ω等于相邻坡道之坡度代数差,近似计算公式为:式中ω——正时为凸曲线,负时为凹曲线。
坡度i在上坡时为正,下坡为负。
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是考虑了坡度符号后的差值。
(2)切线长。
切线长T =Rtan(ω/2),因ω很小,则有T=R×ω/2,根据式(5.4.1),竖曲线计算公式为:(3)竖曲线长。
(4)外矢距。
因为转坡角很小,外矢距采用近似计算公式为:3.竖曲线上各点高程由于ω角很小,如图5.4.2所示,T、x相当于水平距离,y相当于高差,从图中可得图5.4.2 竖曲线计算因y与x相比,y值很小,故y2可略去不计,则式中 Hi——曲线上任意点高程;H′i——该点在切线上的高程,也就是坡道线上的高程,称为坡道点高程;yi——该点的高程改正。
当竖曲线为凸形曲线时取“-”号;当为凹形曲线时取“+”号。
坡道点高程Hi ′可根据变坡点高程H、坡度i及该点至变坡点的距离求算,计算公式为:式中,自变坡点至待求点为下坡时,(T-xi)×i取负值,上坡时取正值。
根据以上式(5.4.6)、(5.4.7),竖曲线任一点高程计算式为:【例5.4.1】已知线路一方为上坡,其坡度为+2.5%,一方为下坡,其坡度为-4.981‰,变坡点里程为K6+470.00,高程H为41.299 m,竖曲线切线T为239.848 m,半径R为16 000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i2 0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里程
终点里程=变坡点里程( 6+470)+239.848= 6+709.848
起点里程=变坡点里程( 6+470)-239.848= 6+230.152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二、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1)转坡角ω:
ω为正时,为 凸形竖曲线; ω为负时,为 凹形竖曲线。
i1 i2
i1、i2——两相邻坡段的坡度值,上坡 为“+”,下坡为“-”。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二、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竖曲线采用段形式非常接近于圆曲线,因此按圆曲线计算。
O
工程测量教研室
2
工程测量Ⅱ
三、竖曲线上各点高程
H i H i yi
H i —曲线上任意点高程;
H i —该点在切线上的高程,也就是坡道线上的高程,
称为坡道点高程;
y该点的高程改正。 — i 当竖曲线为凸形曲线时取“-”号; 当为凹形曲线时取“+”号。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三、竖曲线上各点高程
HK6+635=41.299-(239.848-74.848)×0.004981-74.8482/2/16000=40.302
可求得竖曲线上各桩的高程改正数。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i2 0.154%,变坡点 【练习 】 测设凹形竖曲线,已知i1 1.114 %,
的桩号为Κ1+670,高成为48.60m,设计半径R=5000m。求各测
(2)切线长T:
R T R tan i1 i2 2 2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二、竖曲线要素的计算
(2)竖曲线长L:
L R 2T
(3)外矢距E:
T E 2R
2
O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三、竖曲线上各点高程
R y 2 R 2 x 2
x y 2R
H i H i yi
按R=5000m和相应的桩距,即可求得竖曲线上各桩 的高程改正数。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一、竖曲线的组成
在线路的纵坡变更处,为了满足视距的要求 和行车平稳,在竖直面内用曲线将两段纵坡连 接起来,这种曲线叫竖曲线。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一、竖曲线的组成 竖曲线形式:圆曲线、二次抛物线 竖曲线可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 曲线两种形式。 线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均坡段和竖 曲线组成的。
H i H 0 (T xi ) i
(T x的正负号? i )i
任一点高程 计算公式
x H i H 0 (T xi ) i 2R
工程测量教研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工程测量Ⅱ
【例 】 已知已知线路一方为上坡,其坡度为+2.5%,一方为下坡
,其坡度为-4.981‰,变坡点里程为 6+470.00,高程 为41.299 ,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2、计算竖曲线各点高程:
由起终点里程、变坡点里程及待求点里程可知:K6+435在坡 度为+2.5%段,K6+635在坡度为-4.981‰。由此可算出: XK6+435=6435-6230.152=204.848 XK6+635=6709.848-6635=74.848
HK6+435=41.299-(239.848-204.848)×0.025-204.8482/2/16000=39.113
工程测量Ⅱ
路基高程放样
—竖曲线的计算与放样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思
1、坐车时会不会有上 坡或下坡的感觉? 2、如何在地面竖直方 向上画一个圆弧?
考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竖曲线的类型和特点
掌握有关竖曲线放样的数据计算方法
掌握竖曲线的放样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竖曲线放样数据的相关计 算
设元素、起点和终点的桩号与高程、曲线上每10m间隔里程桩的
高程改正数与设计高程。
工程测量教研室
工程测量Ⅱ
解: 按以上公式求得 L=63.4m
T=31.7m
E=0.10m
起点桩号=K1+(670-31.7)=K1+638.3 终点桩号=K1+(638.3+63.4)=K1+701.70 起点高程=48.6+31.7*1.114%=48.95m 终点高程=48.6+31.7*0.154%=48.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