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填空
历史地理英语高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地中海气候?A. 西班牙B. 希腊C. 俄罗斯D. 澳大利亚2.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欧洲国家?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3. 下列哪个城市不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A. 巴黎B. 罗马C. 东京D. 首尔4. 下列哪个地区不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A. 阿尔及利亚B. 摩洛哥C. 南非D. 毛里塔尼亚5.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东南亚国家?A. 越南B. 老挝C. 印度D. 缅甸6. 下列哪个城市不是北美洲的城市?A. 纽约B. 多伦多C. 里约热内卢D. 华盛顿7.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非洲国家?A. 埃及B. 南非C. 澳大利亚D. 喀麦隆8.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亚洲地区?A. 日本B. 韩国C. 土耳其D. 印度9. 下列哪个城市不是南美洲的城市?A. 里约热内卢B. 圣保罗C. 马德里D. 利马10.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欧洲国家?A. 俄罗斯B. 波兰C. 捷克D. 美国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以下短文,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The Nile River is one of the longest rivers in the world, flowing north through Egypt to the Mediterranean Sea. It is the longest river inAfrica and the world's longest river that flows northward. The Nile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The Nile River is formed by the merging of the White Nile and the Blue Nile. The White Nile originates from Lake Victori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African Great Lakes region. The Blue Nile originates from the Ethiopian Highlands. Both rivers converge in Sudan and continue northward to Egypt.Ancient Egyptians relied heavily on the Nile River for their survival. The fertile soil along the banks of the Nile allowed them to develop a successful agricultural society. The Nile also provided a transportation route for trad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Egypt.The annual flooding of the Nile brought fertile silt and nutrients to the land, making it ideal for farming. This phenomenon is known as the "Nile Flood." The flooding was predictable and allowed the ancient Egyptians to plan thei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ccordingly.The Nile River has also been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various forms of art and culture in Egypt. The ancient Egyptians built numerous temples and statues along the banks of the Nile, which are still visible today.Questions:1.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ile River in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2. Where does the White Nile originate?3.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annual flooding of the Nile?4. How did the Nile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Egyptian art and culture?三、完形填空(每题2分,共20分)阅读以下短文,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3.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4.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5.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8.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⒕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⒖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中国历史地理习题一

中国历史地理习题一
(绪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部分)
一填空题
1、中国现存最早的正统派、权威性历史地理著作是_____。
2、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地图是__________。
3、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东晋_____所撰的《华阳国志》。
4、明末清初顾祖禹编撰的________标志着封建时代沿革地理学的
高峰。
5、古代“四渎”是指黄河、长江、淮河和_____。
6、古代江汉地区存在的巨大湖泊____唐宋时期已经消亡。
二、名词解释
1、仰韶温暖期
2、竺可桢脉动论
3、黄河安流期
4、云梦泽
5、皇木采办
6、山地垦殖运动
三、连线和填图题
1、连出以下各个朝代的寒温状况。
夏、商
魏晋南北朝温暖湿润
隋、唐干燥寒冷
明、清
2、填出“历史时期森林被破坏图”中左下角的时期。
3、连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走向。
先秦时代北流
魏晋南北朝东流
元明时期南流
清朝咸丰以后
4、勾画出战国以来海岸线变迁的大致轮廓
四、简答题
1、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2、简要叙述洞庭湖的变迁。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
2、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概况及其原因。
3、中国历史时期长江中游的主要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中国历史地理[论述题]1、简要叙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1)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先秦至清代;(2)近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3)现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论述题]1、简述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过程?(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3)西周时期,气候寒冷期;(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趋于寒冷;(6)7世纪至10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8)13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9)14世纪至清末气候寒冷;(10)二十世纪以来,气候有增暖也有大幅度降温。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从先秦时期到20世纪中叶约3000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决口达1500多次,重要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比较大的有六次。
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可分为八个时期:(1)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公元前4世纪以前)。
这条河自宿胥口以下北流,至今巨鹿县东北流,走漳水水道,北过大陆泽,在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即史书记载的“禹贡大河”;禹贡大河流至今河北深县后分道北流,东流至今天津市东北入海,历史上称为“山经大河”。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河道(公元前4世纪-公元初年)。
经过战国时期修筑堤防,黄河下游水道较长时期内固定下来,黄河自宿胥口东北流至长寿津(今河北滑县东北)后从汉章武县(今黄骅市)东入海,史称“大河故渎”。
(3)东汉至北宋前期河道(11-1047)。
莽始建国3年(11)黄河发生第二次改道,东汉明帝时王景治河,修渠筑堤,形成一条荥阳东至千承(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多里的东汉大河。
(4)北宋庆历以后河道(1048-1127)。
北宋庆历8年(1048)黄河发生第三次大改道,黄河在檀州商胡埽(sào)(今濮阳市东昌湖集)决口,经一条至今天津入海,为黄河的北流;嘉?5年(1060)黄河在大名府魏县第六埽决口,分出一支流,东北流经一段西汉大河故道,在冀、鲁之间入海,称二股河,为黄河的东流。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1:[单选题]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其南迁的人口数量约占南方总人口数量的()。
A:1/3B:1/4C:1/5D:1/6参考答案:D2:[单选题]下列各条道路中,不属于秦代所修筑的道路是()A:岭南新道B:阴平道C:巴蜀栈道D:五尺道参考答案:B3:[单选题]下列运河河段中,不属于元代京杭大运河的是()。
A:济州河B:会通河C:通惠河D:漕渠参考答案:D4:[单选题]下属各地中,不属于南北朝时期僧人集中分布地的是()。
A:江东的丹阳、吴、会、稽、吴兴B:广州的番禹C:江汉沅湘的襄阳和南郡D:益州的巴西、广汉和蜀郡参考答案:B5:[单选题]下列所述隋唐风俗区中,不属于梁州风俗区的是()。
A:四川B:甘肃C:云南D:贵州参考答案:B6:[论述题]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
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
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
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高中历史地理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地理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阿拉伯帝国时期的科技成就是:A. 轮子的发明B. 牛奶的加热杀菌C. 高度精确的天文观测D. 灌溉系统的建设答案:C2. 瓷器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朝代?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3.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A4. “孔子”一名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A. 美国B. 英国C. 俄罗斯D. 日本答案:D二、填空题1. 《资治通鉴》是哪位史学家的代表作?答案:司马光2.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中部,平均海拔约为____米。
答案:4500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____年。
答案:19394.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____千米。
答案:63005. 《孟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重要经典?答案:儒家学派三、判断题1. 高山上气候寒冷,气压低,一般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会下降。
()答案:√2. 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答案:×3.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工业化的国家。
()答案:√4. 《论语》是孔子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答案:√5.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著名航海活动。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世界遗产”。
答案:世界遗产,又称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自然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项殊荣,旨在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文化或自然价值的地点、建筑或遗址。
世界遗产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对人类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遗产、揭示地球地质历史的遗迹、独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目前,世界遗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机制。
2. 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答案: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起点在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终点在罗马帝国的古城罗马(今意大利)。
历史地理试题

历史地理考卷一、填空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代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
3、东晋南朝时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河淮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西藏在唐代叫做(吐蕃),元代是中央(宣政院)部管辖6、((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写的7、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代表作是(水道提纲)8、唐朝和宋朝时的东、西京是现在的(唐朝的东京指洛阳。
西京指长安;宋朝的东京指开封府。
西京指河南府)城市9、战国秦汉以后兴起的民族是哪些民族(匈奴。
鲜卑。
突厥。
回纥。
蒙古。
)二、选择1、法显是(d)的高僧,慧能是(b)的高僧。
A、汉B、唐C、北魏D、东晋2、水经注的作者是(d),水经注疏的主要作者是c )A、班固B、裴秀C、杨守敬D、郦道元E、全祖望3、4、( c )年中俄两国缔结了尼布楚条约,( d )缔结了恰克图条约A、1586B、1736C、1689D、1728E、1812三、名词解释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
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是来看,如果从沿革地理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如果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2、禹贡; 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
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中国历史考点——填空题(答案)

1
(3)闭关自守政策的消极影响 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国策不动摇。
☆4、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
明清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 “五经”。 科举考试采取八股文的形式。培养皇帝的奴才,扼杀人们的创造性。清朝为打击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实行恐怖的文化政策。 ☆5、反专制皇权思想家: 黄宗羲
③ 清朝 疆域更为辽阔、广大
④ 台湾 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3、闭关自守
(1)实行闭关自守的原因:
自卫: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外国侵略,还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自大:天朝物产丰富。
(2)闭关自守政策的内容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严禁与外国人交往。 (乾隆帝时仅留广州处通商口岸)
中国历史考点——填空题(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
☆1、 清 朝前期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2、清朝疆域四至:最东是库页岛,最南是千里石塘、最西是葱岭,最北是外兴安岭。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相比的特点:
①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 相似
② 东北 的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已经不在现在疆域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填空题 (2)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中国历史地理从传统历史地理到现代历史地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代表著作。
(3)2. 简答温暖气候对唐代农业的影响。
(3)3.简答京杭大运河沿线地理概况 (4)4. 试举例(最少2例)谈谈黄河流域有哪些古战场及著名战役。
(4)5.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简况。
(4)论述题 (5)1.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的影响 (5)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原因及影响 (5)] (5)填空题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 )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6《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7《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8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9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10.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11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12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 )族建立的政权.13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 ~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14.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15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16灵渠(兴安运河)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17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18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19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20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21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22“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23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24 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25 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1.我国学术界工人的六大古都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2.《元和郡县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吉甫)。
3.在郡和县的设置中,县比郡(小),且地位要比郡(高)。
4.“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沙”,指的是(明)朝长江三角洲一带棉织业发达的盛景。
名词解释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2. 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3. 行省制: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自元行省始,行省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其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4.胜兵:(1)、指能充当士兵作战的人(2)、打胜仗的部队(3)、犹指精兵。
5.贝壳堤: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在波浪的作用下,将淘洗后的生物介壳冲向岸边形成的堆积体。
波浪的冲刷,使海滩坡度增大,底质粗化,底部的贝壳类介壳被海水冲到岸边,堆积在高潮线附近,经长期作用便形成贝壳堤。
当海岸带泥沙来源充分,海滩泥沙堆积作用旺盛时,贝壳堤停止发育。
多次的冲淤变化便留下多条贝壳堤。
可以作为古海岸线迁移的标志。
简答题中国历史地理从传统历史地理到现代历史地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代表著作。
答:(1)、先秦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发展的萌芽时期。
代表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管子·地员篇》、《穆天子传》。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成熟时期。
代表著作:《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水经注》。
(3)、隋唐宋元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两大特点:一、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如《元和郡县图志》等。
二、大量边疆地理著述出现,如《蛮书》、《岭表录异》等。
(4)、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
主要特点是大量地方志出现,如《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5) 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为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
代表著作:《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2. 简答温暖气候对唐代农业的影响。
答(1)、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
(2)、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界北移使农产品产出多样性更明显。
(3)、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可供农作物生长时间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
(4)、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
(5)、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利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中国黄河流域更是明显。
(6)、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
与宋代相比从总体上讲,唐代北方地区的经济仍十分发达,综合国力总的来看仍十分强盛,这为进一步开发南方地区创造了条件。
总之,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唐政治稳定、军事国力强盛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代文明由此成为世界文明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而这种文明正是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基础的。
3.简答京杭大运河沿线地理概况答: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它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
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4. 试举例(最少2例)谈谈黄河流域有哪些古战场及著名战役。
答(全部著名战役如下):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
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
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
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
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
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
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
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
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
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
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
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
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
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5.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简况。
答: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次大的人口迁移活动:第一次:西晋末年。
晋朝“八王之乱”后,原漠北地区的五胡(匈奴、鲜卑、羌、羯、氐)乘机纷纷来攻打晋朝。
在此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加之,西晋末年关中、三晋地区爆发大面积的旱灾、蝗灾,农民颗粒无收,饿死之人无数,甚至发生食人的悲剧!在这种天灾人祸的双重灾难下,北方人民大多数由淮河以北迁至到淮河以南。
第二次:唐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安史之乱”,唐朝政府军与叛军对抗死伤无数。
安禄山叛军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开始大规模屠城,造成尸骨成山的局面。
但是“安史之乱”的七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繁荣依旧。
南方很多重镇,照样有着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没有因为北方战乱而终止了他们和大唐的贸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北方人迁移到了南方。
第三次:北宋“靖康之耻”。
北宋末年,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国力空虚,乘机大规模南下,一路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几乎到了见人就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