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安全的度量_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_夏军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业 生产 区域 水 资 源 农 业 承 载 力, 将此作为区域发
[ +] 展 潜力 的 一 项 衡 量 标 准; B825C85 等 从 供 水 的 角
度 对城 市水 资 源 承 载 力 进 行 了 研 究, 并将其纳入
[(] 城市 发展 规 划 当中 。 6=D=E45F2> # B 等 将 水 资 源 承 [ .]
基金项目: 九江学院校级课题 “城市水资源承 载力研究— — —以九江市为例” (%+ /0". ) 收稿日期: "%% & , !! , !$ 作者简介: 赵军凯 ( !-($ , ) , 男, 河南新郑人, 硕士生。
第,期
赵军凯 等: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 , !#] 的 最大 的社会 — — — 经济 规模 。 ”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 研 究现 状 与 展 望 赵军凯 ! , 赵秉栋"
(! # 九江学院 旅游学 院,江西 九江 $$"%%& ; " #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 ) 摘 要: 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某种环境状态下, 以可预见的技术、 经济、 社会发 展水平及 水 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依据,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 护生态 良性发 展为条 件, 在 水资源 合理利 用的前提 下, 可供水资源量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最大 支撑能 力。生态环 境用水 量的确 定是水资 源承载 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应加强水土资源的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配置研究, 进一步增 强水资源 承载力研究成果的适应性。 关键词: 水资 源承载力;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 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徐桂民;刘青勇;徐征和;李吉林【摘要】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某一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水资源短缺地区能否满足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制约了许多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青岛市大沽河流域水资源相对承载指数分别为1.06,1.05,1.05,水资源承载力均会出现轻度超载现象,不利于整个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10.3724/SP.J.1201.2012.06115【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115-117,162)【关键词】大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人口规模;GDP;轻度超载;措施【作者】徐桂民;刘青勇;徐征和;李吉林【作者单位】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22;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3;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3;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22;青岛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3]。
目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制约了许多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资源承载力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我国学者施雅风先生提出来的[4-7],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有重要作用[8-9]。
此次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得出了未来若干年内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探讨和提出了提高青岛市大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措施。
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

第八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2004年12月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夏 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摘要华北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水资源,业已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业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本文以海河流域为重点对象,通过国内外学科前沿进展综述,指出华北地区缺水及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作用与发展演化的背景,强调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水循环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与思考。
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过程,水体运动与污染物质输移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耦合机制,阐明华北地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成因规律,特别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分量,提出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基础,不仅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环境演变的地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华北地区严重的水问题华北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华北平原2000年人口4.37亿,占全国34.8%;GDP3.13万亿元,占全国32.3%;农业灌溉面积3.46亿亩,占全国42%[1]。
但是,它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1-3]。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41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5 m3,不足全国1/6,世界的1/24。
从自然背景看,华北地区十年九旱,尤其1972、1999、2000年华北大旱,出现了严峻的缺水局面,不得不采取“弃农、压工、保生活”的供水措施。
从人文背景看,华北地区尤其是海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之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之高为举世瞩目。
20世纪60年代,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70年代后尤其1972年大旱,流域地表水不足,开始争夺地下水。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类福祉。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入手,继而探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首先,水资源是指地球表面包括地下水在内的淡水资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因此,合理评价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特点包括空间分布不均衡、季节性变化明显和易受污染等。
这些特点对于评价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可利用性以及水生态环境等。
首先,数量指标是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
这包括水资源总量、单位面积平均量和人均水量等指标。
其次,水质指标是评价水资源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
水质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因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水质监测指标和水污染治理指标。
此外,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也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涉及到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指标。
另外,评价水资源承载力还需要考虑到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水生态环境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水域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指标。
此外,对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
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中还应包括水资源经济价值、水资源管理政策等指标。
总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指标体系需要包括数量、质量、可利用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合理评价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的承载力则是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估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估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水资源总量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它反映着一个地区或国家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
水资源质量则体现了水资源可利用的程度,包括水质清洁程度和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能力。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是指水资源的恢复能力,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的补给速度和容量。
水资源利用效率则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综合考虑水资源供需关系、水资源利用效益等多个方面的过程。
首先,要对水资源总量进行评估,包括水资源的利用量和供应量等指标。
其次,要考虑水资源质量,包括水质监测、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指标。
再次,要评估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包括水资源的补给速度和容量等指标。
最后,要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单位水资源产出的相关指标。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同时,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以科学评估和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水资源总量、质量、可再生能力和利用效率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状况和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之后,总结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设计的方法及其水资源承载力一般的计算方法。
标签: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设计;计算方法1 引言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水资源承载力自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提出后,已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并成为当前水资源科学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
2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施雅凤: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容纳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
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
夏军: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度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受水资源制约的阈值,它通常用满足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限目标需求水量的供需平衡退化到临界状态所对应的单位水资源量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规模等指标表达。
龙腾锐: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时期和技术水平下,当水管理和社会经济达到最优化时,一定区域的水生态系统自身所能承载的最大可持续人均综合效用水平(或最大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合上述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就指标的表现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支持人口规模论;二是支持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三是支持经济规模论。
其最终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支撑能力的概念。
3 水资源承载力国内研究进展(1)研究进展。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5年),水资源研究理论的延伸与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理论与计算方法等都还处于萌芽状态,研究案例也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1996年-200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开拓性与探索性研究阶段。
这期间不但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的支持力度,而且国内学者在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全面、系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水资源承载力讲解

2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2021/5/9
在随后研究中,何希吾、阮本清、惠泱河、刘晓等补充认 为: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 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下,并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下一定的物质 生活水平,流域的水资源能够支持该地区的最大经济规模和人 口数量。
1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2021/5/9
1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2021/5/9
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2021/5/9
建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 涵,符合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目标,能够度量和反映研究区 域的实际情况。 2、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所研究区域 。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 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定量指标应均可通过有关部 门发布或监测的数据直接或间接进行计算。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应尽可能减少难于量化或者定性指标的数量。
3、复杂系统分析法 主要包括系统动力学法、多目标分析法、动态模拟递推法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全 口径层次化评价方法。
此类方法相对前两类方法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需要考虑 的因素更为全面,数据量大,更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经济、 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但是在参变量选 择、求解方法等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
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体系
2021/5/9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综述

109第2卷 第26期产业科技创新 2020,2(26):109~111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科研项目(20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801183);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8YBQ131),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XSP18YBZ027)。
作者简介:胡文敏(1985- ),男,回族,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规划、土地生态方面研究。
**通信作者:袁淑君(1983- ),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研究。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综述*胡文敏1,3,欧阳绿茵1,付钰珊1,袁淑君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01)摘要:水承载力由于视角和理论的不同,概念与方法的认知存在差异,文章总结了影响三种水承载力的因素,对比了不同水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不同视角下的水承载力适用性。
探讨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耦合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时间尺度上,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的水承载力衡量,以及以流域与行政区划为主的空间尺度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生态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6-0000-00当前,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的不规则分布和人类非理性的利用方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当地水承载能力,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199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被提出开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生态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水资源承载力的度量与计算方法
由图 ! 的系统关系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可以导出水资源承载力的度量与计算方 法。主要过程概述如下: !"# 水资源总量 ( ! )的计算 水资源总量 ( 。 ! )指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可更新恢复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 ( ! ") 流域水循环受自然变化 & 包括气候变化 ’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更新恢复的地表水与地下 水资源量也在不断变化。 另外,除了本地产生的水资源量外,人工跨流域调水 ( ! #)可 以增加本流域 ( 或地区)的水资源总量。由于流域水循环降水和径流形成的不确定性,对 应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量,有流域水资源总量关系
收稿日期: ,$$#1##1 ,3 ;修订日期: ,$$,1$#1$/ 。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 ( PQR.#1#$1$- )和重要方 向 性 项 目 ( PQR.,1’S1-#/ ) 以 及 中国科学院 “ 百人计划”项目资助。 ,男,湖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 “ 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国际水 第一作者简介:夏军 ( #TU81 ) 文科协 ( )0V’ )水资源系统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的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
!( !" ) !#
生态需水量 ( ! $ )的计算 生态需水量 ( ! $ )是指水资源短缺地区为了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基本生存和河流、 湖泊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 ( 或生态建设要求)的最小水资源需求量。其内涵是:以维持现 状或恢复某个生态建设标准的天然生态保护与人工生态建设的需水,其外延包括地带性植 被所用降水和非地带性植被所用的径流。它通常由河道外的生态需水的估算 ( 如天然生态 需水、 人工生态需水等)和河道内的生态需水估算 ( 如防止河道断流所需的最小径流量 等)扣除其重复的水量构成。基础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规律的认识 与模拟。 !"! 可利用水资源量 ( !")的计算 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容许的前提下,通过技术 措施可以利用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水资源量。在概念上,需要扣除维系生态环境最小的需水 量,以保证生态环境容许的前提条件。因此,原则上讲,可利用水资源量可以通过流域可 更新恢复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加上境外调水扣除生态需水量加以估算,即
!"$
! % ( &! " ) ! # * ! $
式中,& 为反映工程技术措施的开发利用系数。 水资源需求总量 ( !#)的计算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可以表达为人口数量 &’’ + 国民生产总值 &,-.’ 或净福利 &( ’ 等指标。因此,它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口需水 &! )’ 、工业需水 &! *’ 、农业需 环境和其它需水&! ,’等。因此,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总量( 可表达为 水&! +’、 ! -)
第 #/ 卷
第-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 )*+, -..-
,$$, 年 U 月
WXY&Z0[ X\ Z0*Y&0[ &]’XY&R]’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
夏 军,朱一中
!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
摘要:水资源承载力是对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于认识和建设水资源 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关系,论文给出了水 资源承载力的度量与计算方法,包括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需求量的计算,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平衡指数、水资源承载力分量的测度等。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地区,因此,论文 就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循环模拟研究、生 态需水研究等进行了重点讨论,并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水文基础与水资源、社 会 经 济 学 科 的 综 合 研 究 , 促 进 &’ 、 ()’ 等 信 息 技 术 和 现 有 模 型 方 法 的 结 合 , 并 重 视 区 域 差 异 研 究。 关 键 词:水安全;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文献标识码: 0 文章编号: #$$$1-$-/ ( ,$$, ) $-1$,2,1$3 中图分类号: *+,#- ; .-/
;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已有多种表述。例如,惠泱河认为:水资源 承载力可理解为某一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在 “ 自然—人工”二元模式影响下,以可预见的技 术、 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及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依据,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护生态良性 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最大支撑能力89:。 何希吾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一个流域、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技 术条件下,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当地水资源能够维系和支撑的人口、经济和 环境规模总量8<:。 尽管已有的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其思路并无本质上 的差异,都强调了支撑能力的概念。但是,对水资源 “ 承载力” 本身的内涵,表达比较 宏观,定量不够精确。 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有关项目初步研究,作者认为水资源承载力可定义为 “ 在一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满足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能够维系该地区人口、资源 与环境有限发展目标的最大的社会—经济规模” 。因此,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度量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受水资源制约的阈值,它通常用满足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与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有限目标需求水量的供需平衡退化到临界状态所对应的单位水资源量的人口规模和经 济发展规模等指标表达。 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现实与长远意义,对它的理解和界定主要基于以下基本现 实: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 ( ") 一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护目标下,一个流域 = 区域的可利用的水资 源量究竟能够支撑多大的社 会 经 济 系 统 发 展规模?如何合理管理有限 的 水 资 源 ( 开 源与节流) ,维持和改善陆地系统水资源承 载能力?显然,水资源承载力受水的供、 需矛盾双方影响, 它需要从受自然变化和 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系统出发,通过 “ 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对水的需求和 流域能够提供多少可利用水 资 源 量 的 “ 支 图 " 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 撑能力”方面加以量度。一 种 概 化 的 水 循 #$%&" ’()*+$,-./$0 ,1 2*+(3 3(.,435(. 5*336$-% 5*0*5$+6 .6.+(7 环与水资源供需关系如图 " 所示。 ( 变化环境下( 即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的水循环是水资源演变和水资源承载力 ;) 8<: 研究的基础 。 因为一个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直接与该流域和区域的可利用 水资源量与质有本质的联系。而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又决定于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 ( 包 括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循环规律及其控制的水资源形成规律。 要把它置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概念的框架, 建立在生态系统完整、 水资源持续供 ( !) 给和水环境长期有容纳量的基础上。特别在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需水是水资 "?: 。 源承载力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方面8>、
#
前
言
水安全问题通常指相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水的危害问题,包 括水多了 ( 洪水灾害) 、水少了 ( 干旱)和水脏了 ( 水污染)的问题。中国是降水时空分 配非常不均、水问题突出的发展中国家。水多了、水少了和水脏了的问题业已成为制约中 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已危及到人类基本环境和生存问题以及国家发展利益的安 ,5 。 全问题4#、 在水安全问题研究中,水资源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4,6/5。水资源安全通常指 水资源 ( 量与质)供需矛盾产生的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问题。 ,$ 世纪 末,由于经济发展中忽视可持续水资源利用而导致日益突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业已引起各 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 国 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 年 - 月 , 在 荷 兰 海 牙 召 开 了 “ 议” 。会议主题是7 “ 水的安全:从洞察到行动” 。全世界 #8$ 多个国家首脑或部长, - $$$ -5 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 世纪水安全面临 / 个主要挑战4,、 :! 满足基本需求 ( 9::;<=> ?@A ;"保 护 生 态 ( ;#食 品 安 全 ( ; B<C =::DB) EFG;:C;<=> :CGBHB;:9B) B:CIF<=> ;J: KGGD BIEELH) ; % 处理灾害 ( ; & 水的价值 $ 水资源共享 ( BJ@F<=> M@;:F F:BGIFC:B) D:@L<=> M<;J J@N@FDB) !O@LI<=> M@;:F%;’科学管水 !>GO:F=<=> M@;:F M<B:LH%。 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水资源安全的范畴、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 安全评价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其中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是关键问题之一: 即如何量度水资源安全程度和如何保证水资源安全?而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安全的
!期
夏军等: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
;>!
一个基本度量。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对于认识和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紧短地区能否支撑人 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 “ 瓶颈”指标。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 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当前水资源科学 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