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
(完整word版)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格局。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5.熵及熵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性(即混乱度)的物理量。
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热量是由高温物体自动的转向低温物体,直至热量平衡为止.亦即,孤立系统中的自发过程中总是使系统的熵增加。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这种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属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7.辐射干燥指数:是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
8.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其发生基础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地表光、热、水的周期性变化。
9.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又称自稳性,系统的性质在一定内外干扰下,不发生相应改变或发生改变后,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能。
10.旋回性规律: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时间的自然演化规律。
11.反馈:指信息反馈,即将输入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12.地域分异: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13.地带性: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测点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14.非地带性: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15.经度省性(经向地带性):他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向南北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7f4dd76a20029bd642d73.png)
[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填空题]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与。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填空题]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在有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
参考答案:大气―地面―大气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植物―动物―微生物光能―化学能―热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以及等,其中以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太阳能[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凝结降水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和。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是:、、和。
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
参考答案: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填空题]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热量交换:。
参考答案:大气环流、大洋洋流,季风。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六大要素。
参考答案: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填空题]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
参考答案:夷平化崎岖化[填空题]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参考答案:相限区地方[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填空题]地质循环的全过程实际蕴含着太阳能与地球内能的一系列转化及其相应的四种作用过程,即、、、。
参考答案: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
[填空题]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
参考答案: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铝阶段。
[填空题]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叫,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叫。
参考答案:省性带段性[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1. 什么是地理学?
2.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3. 请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
4. 地壳是由哪些板块构成的?
5.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6. 地球上的地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7. 地球上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8. 请简要介绍火山的形成和喷发原因。
9. 描述一下地貌的形成过程。
10. 什么是气候系统?
11. 描述一下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12. 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理地貌的?
13. 描述一下水循环过程。
14. 什么是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15. 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16. 描述一下沙漠的地理特征。
17. 描述一下冰川的形成和类型。
18. 请解释一下海洋的形成和性质。
19. 什么是潮汐?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20. 描述一下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祝您学习进步!。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

1.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
2.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亦称空间地理规律。
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轭性:可以根据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即构成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复杂相互联系,从某个自然要素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自然要素的特征。
4.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5.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6.空间连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轭性原则)7.相的特征:(1)“相”是最低级、最简单的地域个体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划分的下限;(2)在“相”的空间范围内,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具有最一致的性质,即相当于组成成分的最小基本单位;(3)“相”是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基本相同;(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稳定性最小。
8.土地评价:又称土地资源评价,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的综合鉴定,旨在阐明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的过程。
9.土地适宜性:既指在土地属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提下,土地适宜采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土地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程度。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 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1、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
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之父代表作:《地理学》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并绘制了当时的世界地图斯特拉波(古罗马)代表作:《地理》阐述了尼罗河的泛滥的理由,应归因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丰富的降水托勒密(古罗马)把地理学分为地理学和地志学两部分。
地理学把地球作为整体来研究,反映的是最本质的东西,能使我们看到整个地球的一般图景;地志学则是详细描述个别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仅是个别的单一画面。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滴血雄鹰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2.地球表层的六大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等(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特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3.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
4.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地理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与功能,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区划),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与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5.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地理系统学说阶段、耗散结构阶段(1)自然综合体(杨勤业):是自然地理各种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分为不同的等级,大至整个地理壳,小如一个土地类。
这些不同等级的单位,有区域的,也有类型的。
它们彼此联系,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等级愈高,内部相对一致性愈小;反之,内部相对一致性愈大。
通常较高级别的区域性自然综合体也称区域自然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除了终年积雪的高山、极地及人类无法生存的荒漠,现在地球上已难找到完全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综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 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③(复合土地系统)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二、单选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按题目要求选出。
)1、人地关系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 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 D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2、赫特纳的著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是(A)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 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 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 D潮汐能4、黄秉维等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划分中国的热量带的主要依据是( A )A≥10℃积温 B ≥15℃积温 C ≤10℃积温 D ≤15℃积温5、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 C )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干湿度分带性6、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D)A.自然地带B.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7、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D)A.拉采尔B.洪堡C.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8、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9、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A.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10、下列属于地段是(C)A.阶面B.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11、每个区域有一些受局部因素(如母岩)影响,但仍与该地生物气候条件有联系的土地类型,可称为(?A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12、在1︰1万到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A )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13、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B.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D.垂直带性分异14、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C)A.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5、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 A )A.节律性B.空间性C.季节性D.热力分带性16、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是( A )A.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D.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17、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C)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18、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B)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19、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大尺度地域分异的是(D)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 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 D .干湿度分带性20、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C)A.山地土壤垂直带B.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22、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23、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是(A)A.地表自然界分异规律的学说B.自然地带学说C.人地关系学说D.景观学说24、目前非地带性区划单位通用的等级系统是(B)A.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C)A.相、限区、地方B.土地元素、土地刻面、土地系统C.地块、地段、地方D.生态地段、生态区、生态省26、下列属于地块是(A)A.阶面B.冲沟C.一级阶地D.洪积台地27、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 ?B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28、一般在1︰1万到1︰8万比例尺的航片上表现清楚的是(C)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29、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D)A拉采尔B洪堡C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30、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C)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1、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D)A自然地带B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2、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B)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33、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C)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 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34、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A地带-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 B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36、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37、下列属于地段是(C)A阶面B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38、在1︰1万到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A )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39、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D)A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40、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D垂直带性分异41、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C)A山地土壤垂直带B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42、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三、简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2、简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3、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4、简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5、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6、简述地块的基本性质和特征7、什么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实际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9、简述地域分异的尺度.10、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11、简述土地的科学概念及其内容.12、简述地块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13、画出地貌面的划分示意图,并说明地貌面的划分.14、说明理想大陆植物群系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15、画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阶梯图,并说明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16、说明西祁连山垂直带谱图南坡和北坡垂直带谱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17、说明理想大陆自然地带更替的规律。
四、论述题1、试论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2、试论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3、试论述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4、试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