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正式)
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

整理课件
27
(二)神经系统
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植物 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神经系统一 系列反应。
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 碍—神经系统征侯群,植物神经调节功能 减弱。
整理课件
28
(三)心血管系统
植物神经功能变化,表现心率快或慢,血压上升, 心电图检查ST段、T波呈缺血变化。
整理课件
11
(一)响度及响度级
响度是人耳判断声音响亮程度的概念,以N 表示,单位为宋(sonl)。以频率为 1000HZ、声压级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 受的响度为基准,定为1宋;将频率为 1000HZ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值定为响度级 的基准值,响度级以LN表示,单位为方 (phon),如其他频率的声音响度与基准 音30方等响时,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定为30 方,与基准音70方等响的声音其响度级定 为70方,余类排。
早期高压氧扩血管。营养代谢药物,有部 分疗效。
整理课件
26
在某些情况下,如爆破、火器发射或突发 性巨响引起的的力损伤,又称为暴震性耳 聋。听力部分或大部分丧失,两耳不对称, 朝向声源一侧重,有时伴有较大冲击波, 导致耳鼓膜破裂,听骨链破坏,内耳出血, 其螺旋器细胞移位,也可引起脑震荡。症 状除耳聋外,常伴有耳鸣、耳痛和眩晕。
厌烦苦恼,情绪坏。 整理课件
29
五、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接触噪声对机体能否产生有害作用,与下列一些 因素有直接关系:
(一)噪声强度
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强度越大 听力损伤出现越早。损伤的程度也越严重。
(二)接触时间
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损越严重,损伤的阳性 率越高。听损的临界暴露时间,在同样强度的噪 声作用下,各频率听阈的改变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的,4-6 KHZ出现听力损伤的时间最早,也即该频 段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时间最短。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三篇)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概述:工作场所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听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
因此,预防工作场所噪声对维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一、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1.听觉损伤噪声是最常见的职业健康风险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损伤。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导致噪声诱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听觉阈下降,频率辨别降低,听力损失等症状。
根据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的工人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成为听力受损的高风险人群。
2.心理疾病噪声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噪声会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易怒等心理反应,并可能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3.生理损伤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影响生理平衡,增加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4.社会影响噪声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危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高噪声环境会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噪声也会影响音乐、讲话、电视等媒体的传播效果,降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预防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为了减少并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降低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需要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减少噪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降低噪声源的声音产生量、提高声音传播的效率等方法来降低噪声水平。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隔音罩、清洗和维护设备、优化生产和工艺过程等措施。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编排工作轮班,控制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来降低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噪声监测和控制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范本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范本职业性噪声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声音或噪声,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噪声。
长期和高强度的职业性噪声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听力损失、心理压力、睡眠障碍、血压升高等。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一、职业性噪声的危害职业性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损失: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失。
噪声可能直接损坏耳蜗中的听觉细胞,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2.心理压力: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思维和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
3.睡眠障碍:噪声是睡眠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
长期遭受噪声干扰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引发疲劳、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4.血压升高: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5.其他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免疫系统问题以及生殖系统问题等。
二、职业性噪声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来降低噪声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机器和设备的设计,选用低噪声的设备;改进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施,增加吸音材料等。
2.行政控制:制定噪声控制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任务,减少暴露于高噪声环境的时间;设置噪声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噪声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声。
3.个体防护:为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如耳罩、耳塞等,有效降低噪声的暴露水平。
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了解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健康监测:对于长期接触高噪声的职业人群,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测、血压检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5.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噪声控制和工作环境做出明确规定,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处罚。
2024年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3篇)

2024年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职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职业环境中,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在工厂、工地、交通等产生噪声的环境中,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职业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分析2024年职业噪声的危害,并介绍一些现有的控制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职业噪声的危害1. 对听力健康的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工作会导致听力受损,尤其是在噪声水平超过80分贝时。
长期暴露于噪声中,会损害内耳的毛细胞,进而导致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职业噪声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增加紧张、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3.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会干扰人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在需要大脑高度集中的工作场所,噪声会导致错误率的增加,从而降低工作质量。
二、职业噪声的控制尽管职业噪声具有如此严重的危害,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1. 技术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可以使用低噪声设备或降噪设备来替代高噪声设备,减少噪声的传播。
2. 心理康复:对于长期暴露于职业噪声中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心理康复,通过心理疏导和放松法来缓解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
3. 个体保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这些防护设备能够有效地隔离噪声,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
4. 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噪声管理制度,包括噪声监测、评估和控制。
定期对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水平。
5.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噪声危害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引导工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范本(2篇)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范本职业性噪声聋是指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导致内耳听觉感受器官受损而引发的聋病。
为了预防职业性噪声聋,人们需要了解相关的防治知识。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预防和治疗职业性噪声聋的知识。
一、噪声源控制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噪声控制措施来降低工作环境的噪声水平。
这些措施包括:1.采用隔声措施,如安装隔音门窗,悬挂吸音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2.采用降噪设备,如噪声屏蔽器、噪声消音器等,阻断或减弱噪声的传播。
3.调整工作方式,尽量减少噪声频率、强度和时间,避免同一频率的噪声长时间暴露。
二、个体防护除了噪声源控制,我们还应该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听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个体防护方法:1.佩戴耳塞或耳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正确佩戴,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
2.避免暴露: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高噪声环境,如果无法避免,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戴耳塞。
3.合理休息: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给听力器官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受到噪声刺激。
三、教育宣传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工人对噪声聋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育宣传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工人普及噪声聋的危害、防护方法等相关知识。
2.职业健康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重点培养他们的防护意识和相关技能。
3.设立警示标志:在噪声环境较高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听力检测是预防和治疗职业性噪声聋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关于定期体检的相关内容:1.听力检测:每年对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专业听力检测,及早发现聋病的迹象。
2.纪录档案:建立健全的个体职业性噪声聋防治档案,记录每位从业人员的听力状况和暴露噪声情况,为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方法如果出现职业性噪声聋的症状,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职业病(噪声)危害告知书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甲方)在与劳动者(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
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2020年7月29日 2020年7 月29 日。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1、工业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
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
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
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多为可逆性、生理性改变,但如果长期接触噪声机体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
工业噪声噪声最主要会引起听觉器官的影响,这是一个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一、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接触噪声后引起的听阚水平变化,一旦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便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暂时性听阚位移主要是指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的明显下降,听阚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这就是听觉疲劳。
如果在听力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噪声作业,听觉疲劳就会继续加重,出现积累性的改变,从而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常见的病理性改变有听毛倒伏、稀疏、缺失,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消失等。
此时患者并没有主观性耳聋的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三、职业性耳聋职业性耳聋属于国家的法定职业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听觉损伤。
诊断职业性耳聋的条件包括: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伤为高频下降型。
四、头痛头昏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类神经症,严重者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五、血压升高在噪声作用下,心率会加快或减慢。
2024年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3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性噪声不断加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2024年职业性噪声的危害以及防护方法。
一、危害1.听力损害: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引发永久性听力损害。
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工作表现和沟通能力。
2.心理健康问题:职业性噪声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3.睡眠质量下降: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状态。
4.工作效果下降:大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会影响员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从而导致工作效果下降。
5.交通事故增加:职业性噪声导致人们的听觉敏感性下降,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防护方法1.技术控制:企业应采用技术手段降低噪声源的产生,如采用低噪声设备、隔音设备等。
2.个人防护措施:为员工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有效减少噪声对个体的影响。
3.工作环境改善:控制噪声源的产生,减少噪声的传播,改善工作环境的噪声情况。
4.健康监测和教育: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听力问题。
此外,应开展职业性噪声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5.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履行减噪声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企业进行处罚。
6.关注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卫生体系,关注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并加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个人防护除了上述措施,个人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方法来减少职业性噪声的危害:1.保持距离:尽量与噪声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噪声对自身的直接影响。
2.选择低噪声环境: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
3.限制噪声暴露时间:尽量控制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时间,尤其是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个体的抵抗力,减少噪声对个体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759-18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生产因素而产生的一切噪声,都称为职业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能引起机能障碍,并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全身其他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据我国研究表明,噪声作业场所的工人感到心烦、头痛、头晕、失眠、易梦、记忆力减退较为普通,并随噪声强度增大而神经衰弱阳性率相应增高,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下劳动,特别是95分贝以上,神经系统受影响更严重。
噪声对人体作用最明显的是听觉器官的损害,轻则听力下降,重则耳聋。
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耳聋,属于职业病。
它是在强烈噪声反复作用下,听觉的功能发生变化,出现听觉
疲劳,听力下降,下班后也不能完全恢复,进而发展成器质性病变造成内耳的退行性改变,出现职业性耳聋。
职业性噪声的防护
进行预防性体检:
主要根据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多少来安排:不超过10分贝的,3年检查一次;超过11-20分贝的,2年检查一次;超过20分贝以上的,每年检查一次。
降低职业性噪声:
1、工业企业要加强领导,改革工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业噪声。
2、对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相应的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工艺代替强噪声的设备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目前有困难的可从传播途径与个人防护上进行考虑,常用的方法有吸声、隔声、消声减振及使用耳塞、耳罩等。
3、新建(包括引进项目)、扩建和改建工业企业,必须把噪声控制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并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