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粉尘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粉尘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1. 粉尘的危害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粉尘。
说到粉尘,很多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似乎只在那些工地或者工厂里出现。
但其实,粉尘就在我们身边,像个不请自来的“小鬼”,随时可能闯进我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在那个刚打扫过的房间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空气中飘浮着微微的尘埃,仿佛在跳舞。
然而,千万别被这美丽的画面迷了眼,粉尘可不是好东西,它可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少威胁。
你可能会问,粉尘到底有啥危害呢?嘿,这里可有一大堆。
首先,它会引发呼吸道问题。
咳嗽、哮喘、甚至肺炎,这些都可能跟粉尘有关系。
如果你是一名工人,每天都在粉尘弥漫的环境中工作,得小心了,粉尘就像个“隐形杀手”,长时间接触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外,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可能还会被我们吸入体内,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慢性疾病,真是让人心烦啊。
1.1 粉尘的来源那粉尘到底从哪儿来呢?这个问题可有趣了。
首先,建筑工地是粉尘的重灾区。
施工时,水泥、沙子等材料在搅拌和搬运过程中,就像是“开了个派对”,粉尘四处飞舞。
其次,工业生产过程中,机器运转、原料加工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些粉尘有些看不见,像个小偷,悄无声息地就潜入我们的生活。
家庭环境中,清扫、烹饪、甚至宠物的毛发都会造成粉尘的产生。
说到宠物,我的狗子每次摇尾巴的时候,简直就是在撒粉尘,哈哈!不过,不管是来自何处,粉尘的危害可是一致的。
1.2 粉尘的种类接下来,我们聊聊粉尘的种类。
粉尘可不是单一的,它有很多类型。
比如,建筑粉尘、木屑粉尘、金属粉尘等等。
每种粉尘都有它独特的成分和危害,像是不同种类的“毒药”。
建筑粉尘主要来自水泥和沙子,吸入后可能会导致肺部问题;而木屑粉尘,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影响免疫系统。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2. 防范措施别怕,虽然粉尘危害大,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
首先,个人防护是关键。
佩戴口罩,尤其是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地方,比如工地、车间,别舍不得那几块钱,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现在的口罩款式五花八门,戴上去也不显得土气,真的是“时尚又安全”。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细小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研磨、切割、破碎等活动,也可以来自于农业作业中的耕作、播种、收获等活动,此外还包括家庭环境中的灰尘。
虽然粉尘看起来微小无碍,但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对粉尘的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气道阻塞、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系统疾病:某些有害的粉尘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产生炎症反应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血液循环障碍或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食道癌:含有铬、镍等有害金属元素的粉尘被人体摄入后,可能在食道和胃中聚集长时间导致食道癌的发生。
4. 肝脏和肾脏损害:一些金属元素如铅、汞等会蓄积在肝脏和肾脏中,长期累积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
5. 眼睛和皮肤刺激:粉尘中的颗粒物会对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眼部不适、发红、干燥、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结膜炎和皮肤炎症等。
6. 肺癌:一些含有致癌物质如石棉纤维的粉尘,可以通过吸入进入肺部并长时间滞留,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免受粉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2. 做好通风工作: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通风设备将空气中的粉尘排出,减少粉尘的积聚。
3. 使用湿式除尘方法:湿式清洁可以将粉尘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悬浮浓度。
4.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工作区域和工作设备,防止粉尘在环境中积聚。
5. 远离粉尘源:尽量远离粉尘产生的源头,减少暴露时间。
6. 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及时监测身体状况,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对人体、对生产、对产品的质量,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对经济效益都有影响,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产生量,粉尘的性质以及尘源的周围情况等,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如果工人作业的地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就会随着空气吸入肺内,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内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尤其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站,因水泥粉尘吸入肺部的数量较多,肺部病变,并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
防止粉尘的综合措施:①用机械或自然风压作动力,将尘气从作业场所抽出去,进行除尘净化后排空。
②用水湿式作业,用水消除粉尘,在搅拌站内喷雾、洒水、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落地灰。
③密闭尘源,采用各种形式的密闭罩,将粉尘产生源密封起来,也是防止粉尘外逸扩散的有效措施。
④个人防护,是防尘技术实施中重要的辅助措施,也是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屏障,尤其是在其它防尘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尤为重要,教育职工在工作中必须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⑤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⑥各级领导要把防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⑦宣传教育职工进行劳动卫生知识,使大家充分认识粉尘危害,把防尘工作变为广大职工自觉的行动。
⑧对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情况和粉尘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学期作业在粉尘较严重场所的职工要定期体检,(12-24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早采取防治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二)粉尘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由固体颗粒组成,可以悬浮在空气中。
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传播,并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粉尘对于人体呼吸道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如喉咙疼痛、咳嗽和黏膜刺激。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范本粉尘是由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操作、制造业等活动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粉尘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还有着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范本。
一、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问题:当人们吸入粉尘颗粒时,这些颗粒会进入呼吸道,刺激和损伤呼吸道组织,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尘肺等肺部疾病。
尘肺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煤尘等微细颗粒的空气引起的。
尘肺会引起肺功能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3. 火灾和爆炸危险:某些粉尘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积聚并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能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 皮肤病: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和颗粒物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湿疹等疾病。
5. 眼睛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不适症状。
二、预防粉尘的范本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粉尘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粉尘的范本:1. 工作区域的清洁与维护(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洁,定期清理粉尘积聚的地方,避免粉尘积聚达到爆炸危险。
(2)使用吸尘器、除尘器等设备对粉尘进行及时有效清理。
确保清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
(3)对粉尘可能积聚在排风系统、管道、设备和机器上的地方进行清理和维护。
2. 控制粉尘扩散的措施(1)在产生粉尘的工艺、设备和机器上安装有效的抑尘装置,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使用密闭容器储存和搬运粉尘,减少粉尘外溢。
(3)采取局部排风和通风系统,控制粉尘扩散到周围区域。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
3. 个人防护措施(1)工人应佩戴合适的防护面罩、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粉尘。
(2)工人应佩戴工作服、手套、安全鞋等,保护皮肤不受粉尘的刺激。
(3)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工作服。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是指固态颗粒物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它的主要来源包括建筑施工、金属加工、化学工业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道路扬尘、农业作业等活动所产生的粉尘。
尽管看似微小,但粉尘却潜藏着许多危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一、粉尘的危害1. 健康危害: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特别是悬浮颗粒尺寸在2.5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它们可以进入肺部深部,引发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职业性喘息等。
同时,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也可能通过吸入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健康造成损害。
2. 火灾爆炸危险:某些可燃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如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遇到火源时,会引发爆炸事故。
此类事故在化学、煤矿、粮食加工等行业较为常见,一旦发生爆炸,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机械危害:工作场所中存在大量悬浮的粉尘会降低能见度,使操作人员易受伤害。
同时,粉尘的积聚也可能导致设备的堵塞、故障或损坏。
二、粉尘的防护方法1. 防护措施:首先需要对粉尘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使用排放管道或局部抽排系统将粉尘排到室外,采用喷淋装置或湿式处理工艺降低粉尘浓度,用防护罩或防护网隔离粉尘源与操作人员,对不可避免的粉尘源进行封装等。
2. 个体防护: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佩戴个体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并根据粉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护级别和材质。
3. 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使用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粉尘的扩散和积聚。
通风系统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节,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粉尘浓度。
4.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和设备是减少粉尘积聚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专门的粉尘清除设备或湿拖地方法来清除粉尘。
5. 健康监测:对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危害,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检测、职业病体检等,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部纤维化等疾病。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下,还可能导致职业性尘肺病。
2. 眼睛刺激:粉尘颗粒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问题:接触某些粉尘颗粒可能引起皮肤瘙痒、湿疹、过敏等皮肤问题。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a. 封闭操作区域:在粉尘产生的工作区域设置封闭的操作舱或罩,减少粉尘扩散。
b.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将产生的粉尘迅速排出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c. 吸尘设备:使用吸尘设备清理粉尘,避免扬尘产生。
d. 湿式作业: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湿式作业方法,将粉尘湿化降低扬尘风险。
2. 个体防护:a. 呼吸防护:根据粉尘浓度选择适当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等,确保过滤效果良好。
b. 眼部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避免粉尘颗粒进入眼睛。
c. 皮肤防护:穿戴适合的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3. 健康监测:a. 定期体检: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b. 职业暴露监测:通过空气采样和粉尘监测,了解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评估危害程度。
4. 培训和教育:a. 员工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粉尘危害的培训,提高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b. 安全宣传:加强企业对粉尘危害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四、结论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健康监测和培训教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粉尘危害。
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共同努力,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和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浮动和沉积形成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微细颗粒。
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首先,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很容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哮喘等。
粉尘进入呼吸道后,会在气道上形成一层黏膜,阻碍气道的通畅,导致呼吸困难。
另外,粉尘还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气体、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对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
当粉尘进入眼睛时,会引起眼部不适,产生痛痒、烧灼感和红肿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此外,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眼睛的化学性损伤。
其次,一些粉尘具有刺激性,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损伤。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皮肤容易出现红斑、瘙痒、脱皮和湿疹等症状。
另外,一些化学性粉尘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湿疹等疾病。
最后,粉尘还可能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引起胃肠道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对消化系统的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粉尘的危害,有以下几点防护措施:1.佩戴口罩:在各类粉尘场所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
选择防尘口罩时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粉尘类型进行选择,确保有效过滤粉尘。
2.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通风设备将粉尘排出。
在需要清理粉尘的场所,要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3.戴护目镜:在粉尘较大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密封性良好的护目镜,避免粉尘进入眼睛。
4.着防护服:对于需要接触大量粉尘的工作环境,应选择适合的防护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5.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扫和清理粉尘,防止粉尘沉积。
6.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洗脸,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或摄入体内。
综上所述,粉尘的危害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戴护目镜、着防护服等,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目录
• 粉尘的职业危害 • 粉尘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 粉尘的防治措施 • 个人防护措施 • 案例分析
01 粉尘的职业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01
02
03
呼吸道炎症
长期吸入粉尘可引起呼吸 道炎症,如支气管炎、哮 喘等。
肺组织损伤
粉尘进入肺部后,会对肺 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导致 肺气肿、尘肺等疾病。
养殖业
动物饲养过程中产生的饲料粉尘 和动物皮毛粉尘。
生活中的粉尘来源
建筑装修
建筑材料的使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交通运输
道路扬尘、汽车尾气等。
厨房烹饪
食物的炒制、烤制等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粉尘。
粉尘的传播途径
空气流动
粉尘可随空气流动而传播,进入 室内或扩散到更广的范围。
人体吸入
工人直接吸入粉尘,通过呼吸道进 入肺部。
04 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和防尘眼镜
口罩
选择N95或更高级别口罩,过滤粉尘 颗粒物。
防尘眼镜
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和飞溅物的伤害, 减少眼部刺激。
定期清洗工作服和皮肤
工作服
每天更换或清洗,减少粉尘附着。
皮肤
勤洗手,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粉尘侵入。
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工作环境
定期清扫,减少粉尘积累。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对角膜造成损伤, 影响视力。
角膜炎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引发角膜炎,导 致眼部疼痛、充血等。
对听力的影响
听力下降
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逐 渐下降。
噪声性耳聋
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中,可能引发噪声性耳 聋。
耳鸣
长期接触噪声和粉尘,可能引起耳鸣,影响听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全身性疾病。
由于分成种类繁多,尘肺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矽肺、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煤肺、煤矽肺、炭素尘肺等。
第二种是肺部粉尘沉着症,它是由于吸入某些金属性粉尘或其它粉尘而引起粉尘沉着于肺组织,从而呈现异物反应,其危害比尘肺小。
第三种是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这类疾病主要是由有机粉尘引起的,如棉尘、麻尘、皮毛粉尘、木尘等。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危害轻重,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性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比含量低的危害大。
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比不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危害大。
其次是粉
尘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大颗粒的粉尘容易降落,在空气中漂移时间短,不容易被吸入,不会发生危害。
此外,粉尘在肺组织中溶解度大小,粉尘的比重、形态、硬度等对人体的危害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是不是都会发生危害呢?关键在于防护的好坏,经常注意防护,可以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完全控制和消除粉尘的危害。
防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预防尘肺对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利的,我国在防尘方面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如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人防护、设备维护检修、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等一整套综合性防尘措施。
生产环境内的浓度,常与清扫制度有关,故注意环境的清洁工作,推行实施清扫能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防尘规章制度,设有专、兼职人员,从组织上给与保证。
对就业人员应作严格的健康检查,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各种呼吸道疾患(鼻炎、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不宜担任接触粉尘的工作。
从事与粉尘接触的工人,每年定期作体检,如发现尘肺,立即调动工作,积极治疗。
2、逐步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湿式作业方式,减少粉尘的飞扬。
3、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密封机械防止粉尘外逸,采用通风排气装置和空气净化除尘设备,使车间粉尘降低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以下。
4、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要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吸入,造成危害。
如: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在较强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配戴舒适方便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加强对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并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
做好防护至关重要
噪声性听力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防治噪声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做好前期预防
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该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保证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
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如实申报并接受监督,从多方面做好针对噪声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降低和消除声源是最根本、最彻底的降噪措施。
生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2大类。
(1)降低机械噪声
改进设备结构,如将化纤厂拉捻机的齿轮改成有弹性轴套的钢齿轮、聚脲铸造齿轮。
旋转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噪声小的传动方式,如将正齿轮传动装置改成斜齿轮或螺旋齿轮传动装置,或改用皮带传动。
改进工艺与操作方法,如将铆接改成焊接,将锻打改成摩擦挤压或液压加工,建筑施工中用压力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等。
机器运行中,由于机件撞击、摩擦或由于动平衡不好而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进机加工精度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方法有效降低。
(2)控制、减弱气流噪声
气流噪声指各种风机、空压机排气口、高压高速管道、风动工具等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
鼓风机、电动机等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声源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一般风机应改进结构形式,选择最佳叶型、转速,提高装配精度和质量以降低噪声;高压高速管道发生的噪声应采取降低压差流速、减少速度峰值的措施减轻,进气口通道尽量保持最大面积和最短长度,清除管道中的障碍物,减少弯头和面积突变,改变高压高速气流喷嘴的形状等。
3.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厂区应合理规划布局,产生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之间应有一定距离,最好设置防护带,防护带内种树木或设隔声墙壁。
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强噪声设备与一般设备应隔开。
也可以利用地形地物阻隔降低噪声,如山丘、土坡、建筑物、树木(森林)等都是良好的屏障,能阻隔或吸收一部分噪声。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达到要求,就需要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阻尼等声学处理措施。
(1)吸声。
利用吸声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矿渣棉、毛毡、石棉绒、加气混凝土、木丝板、甘蔗板等装饰墙面或天花板,这些多孔材料能够吸收声波,达到降低噪声强度的目的。
吸声材料主要吸收反射声,对从声源直接发出的直达声作用甚微,对高频噪声比对低频噪声有效。
低频噪声可采用共振吸声的办法,用多孔板作吸声墙壁。
这些措施均能取得较好的吸声效果。
(2)消声。
使用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
消声器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主要用于风道和排气管道。
常用消声器分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两种,二者联合使用消声效果更好。
好的消声器应当是消声量大,空气动力性能好,结构性能好,三者缺一不可。
(3)隔声。
把发声设备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中,使之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以达到控制噪声传播的目的。
如空压站的隔声室,窗户用双层玻璃,门窗用吸声材料饰面,周围用橡胶条密封。
小型声源可用隔声罩。
(4)隔振。
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振动性噪声,可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座与地板、墙壁联结处安装隔振或减振装置,也可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5)阻尼。
阻尼材料就是内损耗较大的材料,如沥青、软橡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
涂在金属板上的阻尼材料,其厚度应当为金属板的3倍以上,并使其紧紧地粘
附在金属板上,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
4.加强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
在较强噪声环境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配戴舒适方便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加强对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并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
上面病例中患者所在的企业,尽管为工人配备了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但由于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仅有部分作业工人佩戴,没有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问、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接噪人员上岗前体检应进行纯音测听并存档,若出现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大于25dB,或患有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人,均不宜从事强噪声作业。
在岗人员体检周期为1年,发现高频听力下降者,应注意观察并采取适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