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体经络养生全书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正面针灸穴位图一背面侧面人体经络图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
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

摘自山药社区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
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人体经络时辰表(配图)十二经络

气通降下行,经气所过和所主的部位疾病都可治。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 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 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辰时-巳时:胃经与脾经
胃经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此时胃气充盈,应该吃早餐。胃经不畅可表现 为胃痛、胃胀、呕吐等。
脾经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此时脾气健运,运化水谷。脾经不畅可表现为 腹胀、便溏、水肿等。
午时-未时:心经与小肠经
心经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应 该午睡养心。心经不畅可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等。
其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 器相连系的部位),向下穿过膈肌络小
肠。
其分支从心系分出向上挟着食道连于目 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其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再 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 下行过肘内侧经尺神经沟入掌中桡侧直 到小指桡侧末端源自少冲穴)交于手太阳跨学科合作
人体经络时辰表研究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 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经 络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经络不畅可引发腰椎病变, 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关节炎
关节部位经络瘀滞可导致关节炎, 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人体全息经络图

人体全息经络图左手为气脉:2、食指尖节指肚为甲人(胆经)1、中指指肚为乙日(肝经)、3、中食指肌(手横纹右上端,食指与中指之间(未到中指掌肌区域)为丙月-通达肺经。
4、无名指中节指肚为丁时(大肠经)5、小指尖节指肚为戌刻(脾经)6、无名指尖节指肚为己分(胃经)7、无指肌(手横纹上端,四指下掌部肌肉)为庚秒-通达心经。
8、食指中节指肚为辛行(小肠经)9、鱼肌(立掌中线左侧,位于大拇指根部肌肌区域)为壬气--通达膀胱10、掌肌(立掌中线右侧,位于掌边肌肌区域)癸血--通达肾经11、小指肌(手横纹右上端,四指与小指之间肌肌区域)通达为地支--通达心包经。
12、中指中节指肚为正果---通达(三焦经)13、拇指尖节指肚为童子--通达(阴经)、右手为血脉:1、中指尖节指肚为子鼠穴(胆经)2、食指尖节指肚为丑牛(肝经)、3、中食指肌(手横纹右上端,食指与中指之间(未达中指掌肌区域)为寅虎穴-通达肺经。
4、无名指中节指肚为卯兔穴(大肠经)5、小指尖节指肚为辰龙穴(脾经)6、无名指尖节指肚为巳蛇穴(胃经)7、无指肌(手横纹上端,四指下掌部肌肉)为午马穴-通达心经。
8、食指中节指肚为未羊穴(小肠经)9、鱼肌(立掌中线左侧,位于大拇指根部肌肌区域)为申猴穴--通达膀胱10、掌肌(立掌中线右侧,位于掌边肌肌区域)酉鸡穴--通达肾经11、小指肌(手横纹右上端,四指与小指之间肌肌区域)通达为戌狗穴--心包经。
12、中指中节指肚为亥猪穴---(三焦经)13、拇指尖节指肚为童子穴--(阴经)、人体侧面有一条轮廓经,这条经脉是人体中的一条隐形经脉,触之显之,不触即隐之,所以一直未被世人发现。
人体一共有十五条经脉。
分别是: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足阳明胃经4:足太阴脾经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9:手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另外还有轮廓经(奇经)与内外经八脉。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任脉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循行图[全屏欣赏]膀胱经可以减肥、排毒,所以我先看这个经络。
1、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中医认为,身体臃肿肥胖与气郁不舒有密切关系。
大腿到臀部这段由两条经络来管理——膀胱经和胆经,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形成赘肉,显得臃肿。
经常按摩从臀部到脚外侧这段膀胱经线路,从上到下,按摩时穴位有痛感效果好,通常是越接近足部时痛感越小。
当用指甲轻掐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痛如针刺时,膀胱经就算是打通了。
膀胱经重点在臀下殷门穴(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至委中穴这段。
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
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
重点穴位: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为刺血首选。
经络上的穴位: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用身体的感觉去量,当你肾腰酸的时候,肾脏虚弱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有些反应。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小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的要穴。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这个穴很深,用手可以拨到里边有筋,你可以拨动这个筋,经常拨动昆仑穴可以降低血压。
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腰痛的要穴。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十二经络要穴目录一、手太阴肺经 (1)肺经的要穴 (1)二、手阳明大肠经 (3)大肠经的要穴 (3)三、足阳明胃经 (5)胃经的要穴 (5)四、足太阴脾经 (7)脾经的要穴 (7)五、手少阴心经 (9)心经的要穴 (9)六、手太阳小肠经 (11)小肠经的要穴 (11)七、膀胱经 (13)膀胱经的要穴 (13)八、足少阴肾经 (15)肾经的要穴 (15)九、手厥阴心包经 (18)心包经的要穴 (18)十、手少阳三焦经 (20)三焦经的要穴 (20)十一、足少阳胆经 (22)胆经的要穴 (22)十二、足厥阴肝经 (24)肝经的要穴 (24)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6)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6)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史上最全人体十二经络动态运行图(养生达人珍藏版)!

史上最全人体十二经络动态运行图(养生达人珍藏版)!1、十二经络之一——肾经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2、十二经络之一——胆经主要证候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3、十二经络之一——心经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
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
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
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甲乙经》卷二及《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4、十二经络之一——小肠经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亥时:大军汇集三焦经,身体开始全面休整
第一篇 人体自 有天然药库— —走近经络
四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打通 经络常用方法
0 1 推拿法:作用皮肤,通经活络,手到 病除
0 2 艾灸法:荧荧焰火起膏肓,温通经络 护腑脏
0 3 拔罐法:深入腠里导气血,扶正祛邪 保健康
图解人体经络 养生全书
目录
01. 第一篇 人体自有天然药库— —走近经络
02.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 —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03. 第三篇 经络养生操:身体动 一动,经络就疏通
04. 第四篇 经络松筋法:筋脉一 松,气血畅通
01
Part One
第一篇 人体自有天然药库——走近经络
第一篇 人体自有天然药库——走近经络
5
2
腰眼穴:强腰健肾增活 力
3
灸哮穴:止咳平喘化痰 穴
6
四花穴:补益虚损特效 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六 经外奇穴有奇效
1
八华穴:止咳化痰宣肺 穴
4
外劳宫穴:祛风止痛有特效
2
痞根穴:健脾和胃除痞 块
5
2
地神穴:醒神开窍通经 络
3
肠风穴:祛风止血补精 穴
6
端正穴:补气升阳掐端 正
0 2 强健膝股操:加强膝股功能,除疲劳 0 3 强健足踝操:舒筋活络,消疼痛
第三篇 经络养生操:身 体动一动,经络就疏通
三 最适合中老年人的经络养生操
01
头面部经络操:耳不鸣,眼不 花
02
血浆清浊操:清除高脂血的烦 恼
0 3 简单有效的降压操:降血压像下楼一 样
0 4 益气活血操:远离冠心病烦扰
三 相互定 位腰背穴
四 上肢穴 位随手用
五 轻松打 通下肢穴
六 经外奇 穴有奇效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一 头部穴位一点通
1
百会穴:头部穴位一点 通
4
承泣穴:明眸亮眼揉承 泣
2
攒竹穴:随身携带止嗝 穴
5
2
四白穴:护眼美白好帮 手
3
睛明穴:防治眼病第一 穴
6
迎香穴:鼻炎鼻塞特效 穴
四 养护女人身心的经络 操
六 增强儿童体质的亲子 经络操
第三篇 经络养生操:身体 动一动,经络就疏通
七 古代经络导引操——老祖宗 传下来的智慧
第三篇 经络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操:身体动一动,经络就疏通
一 一学就会的经络养生操
1
捏脊:增强免疫力的经络保健法
2
甩手功:气血通畅,告别慢性病
3
揉腹:润肠通便,告别亚健康
0 4 刮痧法:清除代谢废物,让身心清爽 自然
0 5 贴敷法:由表及里,中药外治除顽疾 0 6 其他通经法:千年传承有妙法,通经
活络寿百年
02
Part One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一 头部穴 位一点通
二 教你找 准胸腹穴
二 教你找准胸腹穴
1
期门穴:消除胀痛有特 效
4
神阙穴:腹部健康守护 神
2
中脘穴:温中健胃助消 化
5
2
天枢穴:便秘腹泻都找 它
3
章门穴:消除黄疸命定 穴
6
气海穴:平衡阴阳养生 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二 教你找准胸腹穴
关元穴:性保健必知大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三 经脉时辰相对应,养经络一定 要顺时而行
0 1 巳时:脾经在尽责地进行食物大分解
0 2 午时:养心经,就是养护自己的生命 0 3 未时:充分调动小肠经泌别清浊的功
能
0 4 申时:多喝水,让膀胱经保持持久活 力
0 5 酉时:让我们的肾经从容贮藏脏腑精 华
0 6 戌时:心包经快乐才能更好地护心强 身
第一篇 人体自有天然药库——走近经络
C
为何经络 能够“决 生死,处
百病”
D
经络畅通 了,健康 也会变得
顺畅
第一篇 人体自有天然药库——走近经络
二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认识经络系统
1
经络总系统:经脉和络脉
4
十二经别:江河中别行的水道
2
十二正经:流动在身体中的河 流
5
2
十二皮部:抵御外邪的森林
3
奇经八脉:人体中的湖泊
6
十二经筋:被河流滋养的土地
四 上肢穴位随手用
1
阳溪穴:攻克手肩综合 征
4
合谷穴:肺阴虚最佳穴 位
2
腕骨穴:治疗糖尿病要 穴
5
2
中渚穴:耳鸣头晕找中 渚
3
后溪穴:统治颈肩腰椎 病
6
少冲穴:醒脑提神就找 它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四 上肢穴位随手用
少泽穴:清热利咽通乳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5
2
落枕穴:舒筋活血治落 枕
3
阑尾穴:清热解毒护阑 尾
6
百虫窝穴:驱虫止痒奇效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六 经外奇穴有奇效
1
十宣穴:天生的急救大 穴
4
目明穴:护目保健,调节眼球
2
定喘穴:止咳平喘特效 穴
5
2
目飞穴:提神醒脑,清头明目
3
踝尖穴:解痉止痛全靠 它
6
鱼腰穴:疏风通络护眼 睛
02 子 时 : 照 顾 好 胆 经 是 最 好 的 进 补
03 丑 时 : 养 肝 经 如 同 养 护 树 木
04 寅 时 : 娇 生 惯 养 的 肺 经 可 以 这 样 养
05 卯 时 : 只 有 大 肠 经 通 了 肠 道 才 通 畅
06
辰时: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 刻
第一篇 人体自 有天然药库— —走近经络
4
内关穴:心肺健康守护 神
2
少海穴:肘部损伤修复 穴
5
2
列缺穴:头颈疾病找列 缺
3
郄门穴:急症缓解有奇 效
6
通里穴:味觉迟钝灸通 里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四 上肢穴位随手用
1
太渊穴:补肺治胸闷大 穴
4
劳宫穴:清心热,泻肝
2
大陵穴:癫痫发作急救 穴
5
2
少商穴:启闭苏厥急救 方
0 4 掐揉头部:疏通头部经络,防治头晕 头痛
0 5 梳头功:简单的梳理头发动作,蕴藏 多种保健功效
0 6 推搓门脸:养益五官,改善各系统功 能
第三篇 经络养生操:身体动一动,经络就疏通
一 一学就会的经络养生操
拍打周身:疏通全身 经脉
拉扯疗法:补肾强身, 通经活血
A
B
第三篇 经络养生操:身体动一动,经络就疏通
01
一 探索经络,打开气血运行通 道
0 2 二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认识经 络系统
0 3 三 经脉时辰相对应,养经络一定要 顺时而行
0 4 四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打通经 络常用方法
第一篇 人体自有天然药库——走近经络
一 探索经络,打开气血运行通道
A
经络,生 命气血的
运输线
B
经络也是 阴阳、五 行的缩影
4
揉膝:减缓膝关节退化,告别风 湿病
5
送髋:减缓腰背肌肉紧张,通达 躯干经络
6
运球操:柔缓画圆运动,疏通全 身经络
第三篇 经络养生操:身体动一动,经络就疏通
一 一学就会的经络养生操
0 1 踮脚法:活动手脚,增强气血活动
0 2 堵耳朵:改善肾亏症状,促进内耳血 液循环
03
上下转动:通达气血,保健全 身
风池穴:感冒头痛 缓解穴
玉枕穴:生发固发 有奇效
B
A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二 教你找准胸腹穴
1
俞府穴:调动肾经通气 血
4
膻中穴:疏通气机抗衰 老
2
中府穴:益气固金治哮 喘
5
2
乳根穴:产后缺乳随手 治
3
极泉穴:宽胸养胃理气 穴
6
日月穴:帮你缓解胆囊 炎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一 头部穴位一点通
1
人中穴:醒神开窍急救 穴
4
瞳子髎穴:除鱼尾纹有奇功
2
地仓穴:不让孩子流口 水
5
2
听宫穴:耳朵聪灵听力 佳
3
颊车穴:上牙齿痛找颊 车
6
翳风穴:一切风疾通治 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一 头部穴位一点通
3
神门穴:补心气,养气 血
6
中冲穴:护心,除睑腺 炎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四 上肢穴位随手用
1
消泺穴:解除胸闷就找 它
4
支沟穴:肠燥便秘润滑 剂
2
曲池穴:调节血压显神 功
5
2
外关穴:让痛风不那么 痛
3
手三里穴:消除疼痛首选穴
6
养老穴:老年专属康健 穴
第二篇 百穴通经脉,护体胜本草——人体特效穴位养生方
2
心俞穴:防治心病有绝 招
5
2
命门穴:滋肾壮阳保健 穴
3
脾俞穴:健脾益气治虚 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