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

2.神经纤维、纤维束和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的外面包有神经外膜或髓鞘称为神经纤维;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于中枢部称为纤维束;神经纤维聚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位于周围部称为神经。

3.灰质和白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

4、皮质和髓质在中枢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又称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神经纤维又称为髓质。

5、网状结构中枢部的白质和灰质相间处,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在神经胞体称为网状结构。

(一)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

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

脑桥的腹侧面称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

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

2、背侧面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

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上界是小脑上脚。

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

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支配舌内、外肌。

②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

疑核纤维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③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换元后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之欧阳数创编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之欧阳数创编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绪论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微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二)人体九大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分部: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6、四肢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下肢:胫、腓(三)轴和面1、轴: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护理学《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

护理学《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

解剖复习要点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3椎间盘——是指连结上、下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由外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

具有连结椎体,缓冲震荡的作用。

4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腹股沟韧带内侧端部分纤维增厚形成陷窝韧带。

5翼点——位于颞窝内,是顶固,颞骨,蝶骨,额骨四骨交界处。

6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关节囊特点:囊薄而松弛;头大盂小有盂唇;囊内有肱二头肌长腱穿过,增强关节稳定性;上,后和前部有肌和肌腱跨越,加强关节囊;肩峰与喙突之间有喙肩韧带链接。

7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肘关节可做屈,伸运动。

关节囊特点: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有一个共同的关节腔;关节囊前后壁薄弱而松弛;关节两侧有桡尺侧副韧带增厚;有桡骨环状韧带包绕桡骨头的环状关节角。

8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髋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关节囊特点:头大臼深;有髋臼唇;股骨颈前面全在囊内,后面仅2/3在囊内;囊外有髂骨韧带;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9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踝,胫骨内外侧踝与髌骨共同构成。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做屈伸运动。

屈膝状态下可做轻微的旋内旋外运动。

关节囊特点: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关节囊前方两侧有韧带加强;囊内有韧带;关节腔内有半月板;有翼上襞和髌上囊。

10膈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为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

其周围为肌性部。

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及胸导管穿过。

2食管裂孔--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左右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

13成人护理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解析

13成人护理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解析

13成人护理《人体解剖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二、名词解释:组织:许多形态相似(1),功能相似的细胞群(1)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间质(1)构成组织三、判断题:1.沿前后方向切人体所形成的切面是冠状切面。

( X)四、简答题:人体的组成具体有哪几个系统?答:人体可分为9大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

(每个0.5分)五、单项选择题:1、关于解剖学姿势不正确的是(D)A.身体直立B。

两眼平视C。

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 D.手掌向后2、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说明以下部位哪一个是上(C)A.身体倒立时靠近足尖的部分B.俯卧时的背部C.无论仰卧、倒立都以近头者为上D.侧卧时的背部3、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D)A.内侧与外侧B。

内与外C。

上与下D。

浅与深4、将人体分为前、后两半的切面是(C)A.纵切面B。

水平面C。

冠状切面D。

正中矢状切面5.属于内脏的器官是(A)A.肺 B。

心 C。

血管 D。

脑六、多项选择题1.冠状面A.与矢状切面垂直 B。

与冠状轴的方向一致且相互平行 C。

与水平面垂直 D。

与人体的长轴垂直(A、B、C、)2.关于方位术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D)A.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B。

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较远者为外 C。

距体表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D。

靠近腹面为前,近背者为后第一篇运动系一、填空题1、椎间盘由中央的___髓核______和周围的_纤维环________构成。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关节面_____、____关节腔_____和____关节囊_____。

3、腹外侧壁的肌由浅入深有___腹外斜肌____、___腹内斜机____和___腹横肌____。

二、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

人体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重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重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和骨连结名词解释1.骺软骨:骨干与骺相邻部分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合,此处遗留一骺线。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构成;髓核由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构成。

椎间盘可使脊柱增加弹性、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等。

由于腰部纤维环后份较薄弱,易破裂,髓核向后外侧突出,从而压迫椎间孔中的脊神经根,称椎间盘突出症,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多见。

4.翼点:位于颧弓上方的骨面,为颞肌所附着。

在颞窝的前下部,于额顶颞蝶4骨的汇合处,呈H形缝,称翼点,该处骨质较薄,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问答题1.以脊柱骨的连接总结骨连接类型纤维连结: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直接连结骨性结合:骶椎融合为骶骨、尾椎融合为尾骨骨连结的分类软骨连结:椎间盘间接连结: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1)组成: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

(2)特点:①头大盂小,有关节唇。

②关节囊松,关节腔大;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③关节囊前下方为薄弱区。

(3)运动:肩关节属典型的球窝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屈伸、收展、环转和旋转。

4.试述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肌肉及神经支配(1)组成: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组成(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松弛。

②关节囊两侧壁增厚为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

③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加固。

1 / 12(3)运动:可做屈伸运动。

(4)、运动肘关节的上臂肌:屈:肱二头肌、肱肌,由肌皮神经支配伸:肱三头肌,由桡神经支配6.试述髋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1)组成:股骨头和髋臼组成。

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笔记

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笔记

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笔记一、绪论。

1. 解剖学的定义与分科。

-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 按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和局部解剖学(按人体的某一局部,如头部、颈部、胸部等,由浅入深地研究其器官或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

- 从研究的角度还可分为大体解剖学(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和胚胎学(研究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等。

2.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 组成。

- 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如心、肝、肺、肾等。

-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

- 分部。

- 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

- 头部又可分为颅部和面部。

- 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

- 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分为肩、臂、前臂和手;下肢分为臀、大腿、小腿和足。

3. 解剖学姿势与常用方位术语。

- 解剖学姿势。

- 身体直立,双眼向前平视,双脚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解剖学姿势是描述人体结构的基础标准姿势。

- 方位术语。

- 上和下:靠近头部为上,靠近足部为下。

- 前和后:靠近腹侧面为前(腹侧),靠近背侧面为后(背侧)。

- 内侧和外侧:靠近身体正中矢状面为内侧,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为外侧。

- 内和外:用于描述空腔器官,靠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 浅和深: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浅,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深。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教材名称:人体解剖学(第四版) 主编:吴先国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第一篇:运动系统(一) 第一章:骨学1、骨得基本构造就是:骨质、骨膜与骨髓。

2、骨得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与不规则骨四种。

腕骨与跗骨均属于短骨,其她游离上、下肢骨均属长骨,颅顶各骨属扁骨,椎骨与面颅骨均属不规则骨。

3、脑颅骨分为成对骨与不成对骨。

成对得就是:额骨、顶骨、枕骨与颞骨;不成对得就是:筛骨与蝶骨。

面颅骨也分为成对骨与不成对骨。

成对得就是: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与下鼻甲。

不成对得就是:下颌骨、舌骨、犁骨。

4、四对鼻旁窦得名称及开口:上颌窦开口于: 中鼻道额窦开口于: 中鼻道筛窦分为前中后三群:前群开口于:中鼻道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第二章:关节学1、关节得基本构造就是: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肩关节:由肩胛骨得关节盂与肱骨得肱骨头构成;运动形式为: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与环转。

3、肘关节由三对关节面组成:1)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构成;2)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得滑车切迹构成;3)挠尺近侧关节:由尺骨得桡切迹与桡骨头构成。

运动形式为:屈、伸;与挠尺远侧关节共同作用,使前臂完成旋前与旋后运动。

4、膝关节:由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构成。

完成屈、伸运动。

半蹲位时,可做轻度旋转运动。

5、椎骨间得连接:1)椎体间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

2)椎弓间连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与黄韧带。

其中黄韧带连于两个椎弓之间。

(三)第三章:肌学1、既能伸髋关节又能使髋关节旋外得肌肉就是髂腰肌。

2、既能屈膝关节又能屈踝关节得肌肉就是胫骨后肌。

3、使足内翻得肌肉就是胫骨前肌与胫骨后肌。

4、使足外翻得肌肉就是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

5、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构成。

它们共同构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6、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与翼外肌。

13成人护理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解析

13成人护理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解析

13成人护理《人体解剖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二、名词解释:组织:许多形态相似(1),功能相似的细胞群(1)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间质(1)构成组织三、判断题:1.沿前后方向切人体所形成的切面是冠状切面。

( X)四、简答题:人体的组成具体有哪几个系统?答:人体可分为9大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

(每个0.5分)五、单项选择题:1、关于解剖学姿势不正确的是(D)A.身体直立B。

两眼平视C。

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 D.手掌向后2、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说明以下部位哪一个是上(C)A.身体倒立时靠近足尖的部分B.俯卧时的背部C.无论仰卧、倒立都以近头者为上D.侧卧时的背部3、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D)A.内侧与外侧B。

内与外C。

上与下D。

浅与深4、将人体分为前、后两半的切面是(C)A.纵切面B。

水平面C。

冠状切面D。

正中矢状切面5.属于内脏的器官是(A)A.肺 B。

心 C。

血管 D。

脑六、多项选择题1.冠状面A.与矢状切面垂直 B。

与冠状轴的方向一致且相互平行 C。

与水平面垂直 D。

与人体的长轴垂直(A、B、C、)2.关于方位术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D)A.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B。

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较远者为外 C。

距体表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D。

靠近腹面为前,近背者为后第一篇运动系一、填空题1、椎间盘由中央的___髓核______和周围的_纤维环________构成。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关节面_____、____关节腔_____和____关节囊_____。

3、腹外侧壁的肌由浅入深有___腹外斜肌____、___腹内斜机____和___腹横肌____。

二、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教材名称:人体解剖学(第四版) 主编:吴先国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第一篇:运动系统(一)第一章:骨学1、骨的基本构造是:骨质、骨膜和骨髓。

2、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腕骨和跗骨均属于短骨,其他游离上、下肢骨均属长骨,颅顶各骨属扁骨,椎骨和面颅骨均属不规则骨。

3、脑颅骨分为成对骨和不成对骨。

成对的是:额骨、顶骨、枕骨和颞骨;不成对的是:筛骨和蝶骨。

面颅骨也分为成对骨和不成对骨。

成对的是: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和下鼻甲。

不成对的是:下颌骨、舌骨、犁骨。

4、四对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分为前中后三群:前群开口于:中鼻道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第二章:关节学1、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运动形式为: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

3、肘关节由三对关节面组成:1)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构成;2)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3)挠尺近侧关节:由尺骨的桡切迹与桡骨头构成。

运动形式为:屈、伸;与挠尺远侧关节共同作用,使前臂完成旋前和旋后运动。

4、膝关节: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

完成屈、伸运动。

半蹲位时,可做轻度旋转运动。

5、椎骨间的连接:1)椎体间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2)椎弓间连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和黄韧带。

其中黄韧带连于两个椎弓之间。

(三)第三章:肌学1、既能伸髋关节又能使髋关节旋外的肌肉是髂腰肌。

2、既能屈膝关节又能屈踝关节的肌肉是胫骨后肌。

3、使足内翻的肌肉是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

4、使足外翻的肌肉是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5、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构成。

它们共同构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6、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二、第二篇内脏学(一)第二章消化系统1、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腮腺经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粘膜处。

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经大管开口于舌下阜。

2、咽分为口咽部、鼻咽部和喉咽部三部分。

口咽部有腭扁桃体;鼻咽部有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和咽隐窝;喉咽部有梨状隐窝。

3、食管有三个狭窄,第1个位于咽与食管相接处,平对第六颈椎下缘,距中切牙15cm;第二个位于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平对第四、五胸椎之间,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位于膈的食管裂孔处,平对第十胸椎,距中切牙40cm。

4、胃分为喷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

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

胃的上口叫喷门,胃的下口叫幽门。

5、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是胆总管的开口处。

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7、直肠的2个弯曲是骶曲和会阴曲。

骶曲凸向前,会阴曲凸向后。

8、肝的上界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下界与右肋弓平齐。

9、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弓相交处。

10、肝总管由肝左、右管合成,与胆囊管汇合成为胆总管。

(二)第三章呼吸系统1、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

喉腔最狭窄处位于声门裂。

2、左肺被斜裂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3、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肺下界第6肋第8肋第10肋第10胸椎棘突胸膜下界第8肋第10肋第11肋第12胸椎棘突(三)第四章泌尿系统1、左肾上端平对第12胸椎上缘,右肾上端平对第12胸椎下缘;左肾下端平对第2腰椎下缘,右肾下端平对第3腰椎下缘。

2、肾的额状切面结构有:肾皮质、肾拄、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窦、肾动脉的分支和肾静脉的属支。

3、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的内面,由两个输尿管的入口和尿道内口围成,光滑、少粘膜皱襞,为肿瘤好发部位。

(四)第五章生殖系统1、睾丸为男性生殖腺。

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为男性生殖附属腺。

其中前列腺位于尿生殖膈上方,与膀胱颈相接。

2、男性尿道分3个部分,分别是: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和海绵体部;2个弯曲是: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3个狭窄部位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3、卵巢是女性生殖腺,其韧带有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

4、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后方,直肠前方。

子宫的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其中子宫主韧带是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5、输卵管分为子宫部、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

(五)第五章腹膜1、腹膜的特点是上部吸收能力强,下部吸收能力弱,故腹膜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姿势,使腹膜腔内的炎症液体流向腹膜腔下部,以延缓和减少腹膜对毒素的吸收。

2、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有:胃、脾、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卵巢、输卵管、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升部。

3、属于腹膜间位器官的有: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直肠上部。

4、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水平部、肾、输尿管、膀胱(空虚时)、直肠中部。

三、第三篇脉管学(一)第一章心血管系统1、心表面三条沟是: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2、心尖的体表投影为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的交点内侧1~2cm处。

3、心腔内的主要有四处瓣膜: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三尖瓣,位于右房室口;主动脉瓣,位于主动脉口;肺动脉瓣,位于肺动脉口;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保证血液在心腔内正常流向,防止血液倒流。

4、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前瓣为界,分为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主动脉前庭);右心室腔以室上嵴为界,分为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窦部或肺动脉圆锥)。

5、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普肯野氏(Pukenji氏)纤维。

6、左冠状动脉的分支是前室间支和旋支,分布于左半心、心前壁、室间隔前2/3;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是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分布右半心、心后壁、室间隔后1/3、窦房结和房室结。

7、主动脉弓上有三大分支,由右向左分别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8、颈外动脉的七条分支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9、腹主动脉的成对动脉是:肾动脉、睾丸(卵巢)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膈下动脉、腰动脉和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的不成对动脉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0、胃的动脉供应及起源: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起于脾动脉。

11、阑尾动脉起于回结肠动脉。

12、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形成向外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左静脉角有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13、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前外侧、肱二头肌外侧沟和三角肌胸大肌沟上行,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

14、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伴隐神经上升、经膝关节后内方、大腿前内侧,於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注入股静脉。

15、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

其属支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是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网。

(二)第二章淋巴系统1、腋淋巴结可分5群: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

2、脾位于左季肋区,其长轴与第10肋走行方向一致。

四、第四篇感觉器(一)第一章眼1、眼的屈光物质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外肌有:上直肌:使瞳孔转向上内侧;下直肌:使瞳孔转向下内侧;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侧;外直肌:使瞳孔转向外侧;上斜肌:使瞳孔转向外下方;下斜肌:使瞳孔转向外上方;上睑提肌:提起上睑。

3、眼球壁有三层:外层(纤维层):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中膜(血管膜):前部为虹膜,中部为睫状体,后部为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前部为盲部,后部为视部。

(二)第二章耳1、鼓室的六个壁及别称是:上壁(鼓室盖);下壁(颈静脉壁);前壁(颈动脉壁);后壁(乳突壁);外侧壁(鼓膜);内侧壁(迷路壁)。

其中前壁有咽鼓管的开口。

2、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五、第五篇神经系统(一)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的2个膨大是: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2、脊髓后索内的传导束名称是:薄束和楔束。

3、脑干内有4类脑神经核: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8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内脏运动性脑神经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躯体感觉性脑神经核,5对:三叉神经中脑核、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内脏感觉性脑神经核,1对:孤束核。

4、大脑皮质功能定位:⑴躯体运动中枢(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

⑵躯体感觉中枢(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⑶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周围皮质。

⑷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

语言中枢有:⑴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⑵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⑶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

⑷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5、大脑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6、构成大脑基底动脉环的动脉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

7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三级神经元是:⑴三叉神经节⑵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⑶丘脑腹后外侧核。

8、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的脑神经核是: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下半。

9、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是:光线刺激视网膜视神经视束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进入眼球壁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10、内囊后脚内的传导束有:①丘脑中央辐射②视辐射③听辐射④皮质脊髓束⑤皮质红核束⑥顶枕颞桥束。

(二)第三章周围神经系统1、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2、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肱二头肌由肌皮神经支配;旋前圆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小鱼际肌由尺神经支配;坐骨神经本干支配大腿后群肌。

3、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T2:平胸骨角水平;T4;平乳头水平;T6:平剑突水平;T8:平肋弓下缘水平;T 10:平脐水平。

4、单纯感觉性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

5、传导头面部和舌前2/3一般感觉的脑神经是三叉神经;传导舌前2/3味觉的脑神经是面神经;传导舌后1/3所有感觉的脑神经是舌咽神经;支配舌肌运动的脑神经是舌下神经。

6、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7、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在脊髓胸1~腰3节段侧角的中间外侧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在脊髓骶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及脑干内4对内脏运动性脑神经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