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教案 (1)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2)自读第3自然段(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七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七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七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

(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1)出示本课生字: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鲜柏恩龙敬凤凰脚泼特度(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4)齐读(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

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同时出示“读书小提示”:(1)把还不太熟的生字结合叶子上的拼音多读几遍。

《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

《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

《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泼水节》优秀教案1(一)学习第一节每年四月,云南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很遗憾,我们没赶上。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欢快,来一次心灵之旅。

(展示课件)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

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

浓绿的椰树,精巧的竹楼。

清清的湖边,悠闲的孔雀。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

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一年一度”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人们是很高兴、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哪些工具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准备什么?(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3、你来的还不够早;你来的真早!4、来,让我们也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齐读)5、还有更早的呢!(读第二句)从哪儿看出更早?(早已)6、真香啊!清水里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呢?讨论,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7、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呀,让我们一起写下来。

8、正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人们要很讲究的,细心地滴上点点香水,虔诚地撒上片片花瓣,再来读一读。

(真是香飘万里啊!)9、我们都已早早地做好准备,桶碗飘盆,红花清水,暗香浮动,焦急地等等着欢乐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吧!齐读1—2句。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敲门、敲窗、敲钟等等。

那么“象脚鼓”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它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形状像大象的脚,所以叫做“象脚鼓”。

它的声音很响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泼水节。

②请同学模仿象脚鼓的声音。

句子二:他们手里拿着凤凰花、龙船花,互相泼洒。

1)交流“凤凰花”“龙船花”。

①出示图片,介绍这两种花的外形和寓意。

凤凰花是南亚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象征着幸福和美好;龙船花是一种蔷薇科植物,花瓣像小船,象征着吉祥和平安。

②请同学模仿泼水的动作。

句子三:人们载歌载舞地走着,把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传递给每一个人。

1)交流“载歌载舞”。

①教师解说:这个词语是形容人们在欢庆节日时,唱歌跳舞,表达自己的喜悦和祝福。

我们也可以在其他的节日或者庆祝活动中“载歌载舞”,让自己更快乐。

②请同学模仿载歌载舞的动作。

四)动词表情,感受泼水节。

1.教师出示动词:“欢呼”“喊叫”“跳跃”“拥抱”“祝福”“祈祷”“祝愿”“神往”“期盼”“期待”“期望”“期望着”“憧憬”“向往”“热爱”“忆起”“回忆”“留恋”“怀念”“难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用这些动词造句,表达自己对泼水节的感受。

3.同桌交流,展示自己的句子。

4.请几位同学上台,用这些动词表演泼水节的场景。

其他同学可以扮演观众,欣赏表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字之美,理解泼水节的隆重热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动词造句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泼水节的场景和氛围,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理解欢呼的原因。

①为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XXX的到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指名读出原因。

②交流:你们有没有见过名人?见到他们你们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③老师引导,齐读这句话,感受傣族人民对XXX的热情和敬意。

句子五:XXX微笑着向大家挥手。

幼儿泼水节语言教案【10篇】

幼儿泼水节语言教案【10篇】

幼儿泼水节语言教案【10篇】泼水节,也称为“泼水节”沐浴佛节,也称为&ldquo冷河上汉&rdquo,这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泰国和东南亚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泼水节语言教案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第1篇: 幼儿泼水节语言教案活动目标:1、根据画面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借助图夹文的形式,初步感知阅读汉字”爱”,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参与自主阅读和学前识字游戏活动,感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黑板一块,粉笔一支。

小图片:乌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

活动过程:感知图片,一、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爱”,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7你会用”爱”字说一句话吗)2、教师在”爱”的前面逐一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在黑板上排成一竖排。

3、教师:你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吗?4、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爱”的后面用粉笔画出简笔画”蓝天、江河、泥土、花朵、中国地图(或红旗)”。

二、师生阅读图夹文诗歌《从小爱祖国》。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指图文,带领幼儿阅读诗歌。

‘3、教师:在念”爱”时候,怎样念更好?三、师生看图文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1、教师在”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图片前面写上相应的汉字,鼓励幼儿对照图片认读相应的汉字。

2、将图片拿掉,带领幼儿阅读汉字,朗诵诗歌。

3、在简笔画的旁边写上汉字,引导幼儿读汉字念儿歌。

4、擦去简笔画,引导幼儿阅读汉字念儿歌。

四、帮启发幼儿仿编诗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乌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知道还有谁爱蓝天(江河)((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

3、教师:在念”爱”的时候,怎样念更能表现出喜爱的感情呢?(用深情的语调)五、读幼儿用书,感知阅读诗歌。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7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7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7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篇1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

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导入课文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板书:泼水节)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泰国泼水节的快乐场景照彝族的风俗习惯,《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主要表现彝族传统式节日---泰国泼水节的音乐。

下边便是我梳理的《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期待大伙儿喜爱。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1【课程内容】:《快乐的泼水节》【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总体目标:能精确、有小表情的歌唱音乐《快乐的泼水节》,并能融合不一样的造型艺术艺术手法来演译音乐如民族舞蹈,乐器伴奏音乐等。

2、工作能力总体目标:根据音乐歌唱,塑造学员的歌曲主要表现工作能力、想像工作能力,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塑造团结互助的精神实质。

3、感情总体目标:掌握少数名族的节日主题活动,激起学员探寻傣家老百姓生活习性的兴趣爱好,及其对歌曲的亲切感。

【课堂教学重难点】:关键:对泰国泼水节的掌握及其音乐中附点节奏的把握。

难题:对最后一乐曲中的节奏感把握。

【教学分析】:四年级的学员思维敏捷、求知欲、接纳工作能力较强、针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兴趣爱好,在歌曲的音乐歌唱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地应用歌曲演唱方法来歌唱,保证抑扬顿挫,但针对歌曲的数据量还不够,在剖析音乐与音乐的主要表现设计方案的工作能力还稍显不够。

因而,老师要去激起她们的想像力、想像力,让她们在歌曲实践活动中感受、剖析音乐,详细地理学唱歌曲,让小朋友们不但学得乐理知识、专业技能,另外也感受到美的陶冶。

【课堂教学提前准备】:电子琴、收录机、录音带、课件制作。

【教学环节】:一、导进学生们,热烈欢迎走入解教师的音乐课堂,大家喜欢音乐吗?你了解什么传统乐器呢?教师今日产生了一个传统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们为大家弹奏一曲。

(你了解刚刚演奏的是啥歌曲吗?详细介绍歌曲及其弹奏传统乐器)引进彝族的泰国泼水节。

每一年的清明时节前后左右彝族有一个十分尤其的节日,学生们了解是啥节日吗?有关泰国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放泰国泼水节传说故事ppt)学生们大家想不想参与泰国泼水节?使我们伴随着歌唱走入一年一度的泰国泼水节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看,这幅图画的是哪个民族?(傣族)从哪里看出来?(泼水节)那你们瞧!这么美的花是什么啊?(“凤凰花”)评:是啊,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瞧,这就是凤凰花,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对,它们是同偏旁的字,用心记一记)“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⑴你读懂了什么?⑵“一年一度”(泼水节每年都过),“火红火红”(读出什么,凤凰花的美,把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红更美了)。

⑶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4、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1、检查。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不能用上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的泼水节。

三、教学第三段1、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⑴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①你看到了什么?②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人多?从四面八方赶来,那是怎么样的?③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④多么壮观的场景啊,老师也想来读。

(把“赶”读成走)我读得怎么样?那这样改好吗?为什么?⑵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①你看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快乐之情。

3.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第一小节: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欢乐的泼水节。

齐读课题。

小朋友,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先去欣赏一下傣族风情,好不好?你们欣赏到了什么?生:(1)这里有高大的椰树(2)有傣族人民住的竹楼(3)有勤劳的傣族姑娘(4)漂亮的孔雀舞(5)象脚鼓(6)象牙塔(7)凤凰花师:(指凤凰花说),这就是美丽的凤凰花。

(出示第一小节)每年春天,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谁来把它读一读生:指名读师:从这一节中你读懂了什么?生:(1)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2)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师:对了,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也就是在阳历的4月中旬举行的,那个时候正好是什么季节啊?(3)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你从那个词语中知道的呢?(4)还知道了什么呢?人们非常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师: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人们是盼望已久的生:迎来师:对了,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师:那么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了哪些准备呢?小朋友自己把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一读,想一想,待会儿告诉老师。

生:盆,桶,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人们泼的水很讲究。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生:指名读师:这两句话里有两个词语说明了大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你能找出来吗?试试看生:早早地;早已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的?生:指名读师:开始泼水了,小朋友你们看【视频】热不热闹呀,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大家互相追赶;用盆泼水;往衣领里灌;向身上泼;身上都是湿的;师:还看到了什么?生:有老人,有小孩,大家都来参加泼水,每个人都很高兴。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师:他找的对吗?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生:指名说。

师:(注意加点的动字,谁再来把它读一读)生:指名读师:不光是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出示加点的字)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读得真棒)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瓢】生: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演示一下【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师:你们明白了吗?我再来喊一组小朋友来演示一下。

对,这就叫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这么热闹,这么欢乐的泼水情景,你们能读好它吗?先在下面自己试一试生:指名读。

(要读得快些)小组比赛读师:【出示图片】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师:哦,原来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出示加点字)“怎么能不高兴呢”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师:老师这儿有两句话,【出示句子】1、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很高兴。

2、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些。

请小朋友自己先读一读。

师:请男小朋友再来读第一句话,女小朋友读第二句话,再来比较一下哪句话好?生:指名说师:对,我也觉得第二句话好,第二句话语气更强烈一些,更能表现人们的高兴心情。

生: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棒。

假如现在我再让你泼泼水,你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给谁,祝福他们什么呢?【句子:我想把着吉祥如意的水,泼给(),祝福他(她)()。

】生: 指名说师:我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祝福你们天天进步,天天快乐!我还有一个提议:把这吉祥如意的水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祝他们什么呢?生:指名说师:第二小节学完了,老师呀还给它配了音乐呢,想不想伴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呀!生:配乐朗读第三小节师:泼水节人们还举行了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来看【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指名说师:谁来把第三小节读一读师:是呀,这么有趣的泼水节,所以人们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我们再一起来把它读一读。

师:我们在语文书上学了很多的识字词串,你能到课文里找主要的词语来说说泼水节吗?试试看。

生:指名说师:老师帮你们总结一下,一起来看看。

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泼水节提桶拿瓢互相泼吉祥如意幸福多不肯离去笑开花生:指名读,拍手齐读课后练习: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课后查资料了解。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第二课时)【课题】《欢乐的泼水节》【教材简介】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写了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要指导学生观察,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2、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洋溢着欢乐的美文。

文中处处流露着欢乐,句句体现了欢乐。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全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在进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课文中的欢乐,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自己初步的认识与学习进行教学。

除了以“欢乐“为主线串起整个文本,感情朗读也是贯穿始终。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体验品味。

另外,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西双版纳的图片)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

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从这个“迎”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是呀,人们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这一年只有一次的泼水节。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句子。

(学生练读,指名朗读。

相机指导,重点:一年一度、迎)3、大家读得真棒,作为奖励,老师要邀请小朋友去看看泼水节。

(播放泼水节影片)二、精读(一)精读第二自然段1、看了影片,说说泼水节给你流下了什么感受?(难忘、愉快、高兴……)是呀,小朋友说得都不错,作者和你们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所以课文就以“欢乐的泼水节”为题(板书课题,读题)2、你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欢乐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关句子,把找到的句子多读读。

(学生自读)3、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先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小组里交流后,指名交流。

)(1)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A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从这两句话中,你还能读懂什么?(“早早、早已”反映了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泼水的讲究。

)B你能读出人们急切的心情和泼水的讲究来。

(2)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A你从哪里读出了欢乐呢?大家都是怎样泼水的呢?你能来表演表演吗?(生表演,重点指导:灌、泼)。

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学生动作表演)? 能学着书上的样,说说吗?( (如:你捧水向我脸上泼,我提桶往你头顶上浇;你拿树枝向我头发上洒,我用手指向你脸上弹;你提桶向我衣服上淋,我端盆向你身上倒……)B再来读一读泼水热闹的场面。

(齐读)C现在看看你的身上——湿得怎样?你身上都湿淋淋的为何还笑开了花呢?(相机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3)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A别人向你泼水你心里怎样?B能把你的快乐、美好的祝福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呢?(比赛读)C参加泼水的人可多啦,看,有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还有你的同学、老师,那你刚才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了或者一会想泼给水?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谁来说说?出示:我把水泼向____,我________.4、小结: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

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5、你想把这热闹的泼水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自由练习背诵、加上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二)精读第三自然段1、欢乐的泼水节这天可不仅仅只有泼水给人们带来欢乐,人们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快乐呢?去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交流:A(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出示图片。

满地是火红的凤凰花花瓣,真是喜气洋洋呀!播放音乐,听,连回响的鼓点也是欢乐的!B(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出示图片: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又唱歌又跳舞,用我们已经学过词语就是——(载歌载舞)喜庆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

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现在夜深了,还是不肯离去。

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C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三、总结课文,熟读成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