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供参考)
哈工大电路理论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

P iS u 3A 32V 3A 96W
答案 1.12 解:
4V 1A , u 1 2A 2V 4 受控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i
P CCVS 3i 2A 31A 2A 6W
受控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PVCCS 4V 0.25u 4V 0.25u 4V 0.25S 2V=-2W
i3 5A 7A 2A
节点③: i4 7A 3A 10A 节点②: i5 i3 i4 8A 对回路列 KVL 方程得: 回路 l1 : u1 i3 10 i5 8 44V 回路 l2 :
u2 i4 15 i5 8 214V
答案 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 a 指向 b。当时间 t<2s 时电流从 a 流向 b, 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 t>2s 时电流从 b 流向 a,与参考方向相反,电 流为负值。所以电流 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t 2s i -3A t 2s
答案 1.2 解:当 t 0 时
8V 2A 4 对节点列 KCL 方程 节点①: i3
i2 3A 0.5A 2.5A
节点②:
i1 i2 i3 2.5A 2A 4.5A
对回路 l 列 KVL 方程:
10 i2 5 3A u 8V
得
u 32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P US 8V i1 8V 4.5A 36W
答案 1.6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 1 消耗功率为: p1 u1i1 10V 2A 20W 对回路 l 列 KVL 方程得 u2 u1 u4 10V-5V 5V 元件 2 消耗功率为: p2 u2i1 5V 2A 10W 元件 3 消耗功率为: p3 u3i3 u4i3 5V (3)A 15W 对节点①列 KCL 方程 i4 i1 i3 1A 元件 4 消耗功率为: p4 u4i4 5W 答案 1.7 解:对节点列 KCL 方程 节点①:
《电路基础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元器件实验基础1.通过色环分别求出一下电阻的阻值R1R2R3R1R2R3根据表格可以得出:R1:23×101 ±5%R1的阻值应该在218Ω 到241Ω之间.R2:33×102 ±5%R2的阻值应该在3.2 kΩ 到3.4 kΩ之间.R3:68×103 ±5%R3的阻值应该在64.6 kΩ 到71.4 kΩ之间.如下图左, 将数字万用表(Digital Multimeter, 简称DMM) 设置为[Ω]的测量模式, 并测量出电阻阻值.要注意的是, 任何工程测量都存在误差, 因此DMM所得出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仪表参数进行计算, 本章实验中我们不对此做出详细阐述。
2.如上图右,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已知滑动变阻器是0-10k,那么绿线端和蓝线端的电阻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答: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10kΩ即绿线端到黄线端的电阻大小。
因为蓝线到黄线端的电阻为5.8kΩ,所以绿线端到蓝线端的电阻为4.2k欧姆。
2. 欧姆定律1.如果电压为24 V应用在2.2 kΩ的电阻上,则电流是多少?答: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I=V R代入数值:V=24V R=2.2KΩ可以得出电流I=10.9mA2.如果电阻上的电压为12 V,需要多大的电阻来可以得出电流为1.2 mA?答:由欧姆定律公式可以知道:R=V I代入数值:V=12V I=1.2mA可以得出电阻R=10KΩ3.根据下图电路的的连接以及仪器显示,不要在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或者读色环的方法下,能否计算出,所用电阻的阻值?答:从图片可知MEGO提供的电压大小为5V,VEGO测得电流大小为22.72mA。
由欧姆定律公式可以知道:R=V I代入数值:V=5V I=22.72mA可以得出电阻R=220Ω4.表格1中, 第三列电流是根据计算得出, 第四列电流是根据测量得出.两者之间是否足够接近? 两者之间的实验误差是否可以验证欧姆定律以及本实验的正确性.答:略5.绘制欧姆定律关系图. 根据表格1的数据, 在本章结尾处的方格纸中绘制伏安特性图,也就是I-V曲线.答:略6.画出电阻的I-V曲线后, 我们可以根据该曲线得出在不同条件下的电流或电压值.比如: 当I = 5.6 mA, 我们可以在曲线上找出对应的V R值.根据这个特点, 将表格2完成.表格 2(a)通过I-V曲线的斜率可以计算阻值, 其方法如下:斜率(slope)=m=∆y∆x=∆I R∆V R=1R提问: 如果某电阻的I-V曲线斜率为0.001 Ω-1 (单位是: 西门子) , 其阻值是多少?答:略(b)计算:根据(a)中的公式, 假设I-V曲线的斜率为m.如果阻值增长, 那么对应m应当增加或是减少?假设某器件的I-V曲线函数的图像几乎是平坦的, 那么这是一个导体还是绝缘体?答:略绘制电阻的I-V曲线:流电电压3.串联和并联电路1.在表1和表2中, 对比三种方法(计算, 测量, 欧姆定律)所得到的等效阻值是否足够接近?答:略2.仔细观察下图的电路,根据电源以及万用表的读数,连接下图万用表的正端(红色线的部分)使得下图的电路连接以及读数都是合理的。
电路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docx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1-1 题 1-1 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2Ab 1Ab a-8Aba- a+6V+-8V-+-10V -(a)(b)(c)-2Aba-1Aa-2Aa+ -b-+ b--6V+-8V 16V (d)(e)(f)题 1-1 图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 ) U =6V, P =6×2= 12W消耗功率ab( b ) U ab =-8V , P =1×(-8)=-8W 提供功率( c ) U ab =-10V, P =-(-8) (-10)=-80W提供功率( d ) U =-8V, P =-(-2)(-8)=-16W提供功率ab( e ) ab =-(-6)=6V,=-(-1)(-6)=-6W提供功率UP( f ) U ab =-16V, P =(-2)16=-32W提供功率1-2 在题 1-2 图所示各元件中, 已知:元件 A 吸收 66W 功率,元件 B 发出 25W 功率; 元件 C 吸收负 68W 功率,求 i 、 u 和 i 。
ABCi A-5Ai CA--B++C-+u B-4V6V题 1-2 图解 根据题意,对元件A ,有A=6 A =66,i A==11APi对元件 B ,有B=-5 B =-25,B==5VP uu对元件 C ,有P C =-4 i C =-68, i C ==17A1-3 题 1-3 图所示电路中, 5 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 1=-2A ,I 2=3A , I 3=5A , U =70V ,U =-45V , U =30V , U =-40V , U =-15V 。
1 2 3 45(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U 4U 5I 1+-4+-I3-+5+-I 2++++-+U1 1U 33U2 2----+ -题1-3 图解( 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三章

2、串联负反馈都是电流负反馈,并联负反馈都是电压反馈。
(错)3、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短路,则反馈信号也随之消失。
(错)4、在瞬时极性法判断中,+表示对地电压为正,—表示对地电压为负。
(错)5、在串联反馈中,反馈信号在输入端是以电压形式出现,在并联反馈中,反馈信号在输入端是以电流形式出现。
(对)三、选择题1、反馈放大短路的含义是(C )。
A.输入与输出之间有信号通路 B.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C.除放大电路外,还有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2.图3-1-1所示为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部分,Re1引入(C ),Re2引入(B )。
A.交流反馈B.直流反馈C.交直流反馈3、判断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的方法是(C )。
A.输出端短路法B.瞬时极性法C.输入端短路法4、将放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短路,若反馈信号仍存在则属(B )。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串联负反馈D.并联负反馈5.电路如图3-1-2a所示,反馈类型为(D )。
A.电压并联直流负反馈B.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C.电流串联交直流负反馈D.电流并联交直流负反馈6、电路如图3-1-2b所示,反馈类型为(C )。
A.电流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正反馈C.电压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正反馈四、简答题1、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主要用途是什么?略2、图3-1-3所示电路中,所引入的分别是直流单奎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3、图2-1-4所示电路中,在不增加电路元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接线方式,可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减小失真的目的?4、在图3-1-5所示各电路中,指出哪些是反馈元件?判断个电路的反馈类型(如系多级放大器,只判断级间反馈类型)。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3-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影响一、填空题1、放大器引入负反馈使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非线性失真减小,同频带展宽,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
电路基础宋家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基础宋家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1-1 题1-1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a )U ab =6V, P =6×2= 12W 消耗功率 (b )U ab =-8V ,P =1×(-8)=-8W 提供功率 (c )U ab =-10V, P =-(-8)⨯(-10)=-80W 提供功率 (d )U ab =-8V, P =-(-2)⨯(-8)=-16W 提供功率 (e )U ab =-(-6)=6V, P =-(-1)⨯(-6)=-6W 提供功率 (f )U ab =-16V, P =(-2)⨯16=-32W 提供功率1-2 在题1-2图所示各元件中,已知:元件A 吸收66W 功率,元件B 发出25W 功率;元件C 吸收负68W 功率,求i A 、u B 和i C 。
(a)(b)(d) (e) (f)a 6V- +b 2A a-8V - +b 1A a -10V- + b-8A(c)a -8V - +b -2A a 16V -+ b-2Aa -6V - +b -1A 题1-1图题1-2图6V +-i A AuB +-B-5A -4V +-i CC解 根据题意,对元件A ,有P A =6i A =66, i A =666=11A 对元件B ,有P B =-5u B =-25, u B =525--=5V 对元件C ,有P C =-4i C =-68, i C =468--=17A 1-3 题1-3图所示电路中,5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通过实验测量得知:I 1=-2A ,I 2=3A ,I 3=5A ,U 1=70V ,U 2=-45V ,U 3=30V ,U 4=-40V ,U 5=-15V 。
(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解(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极性为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
【免费下载】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免费提供(第三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1-1 晶体二极管一、填空题1、物质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三大类,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
2、根据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的杂质元素不同,可形成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
3、纯净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空穴和自由电子数相等。
N型半导体又称电子型半导体,其内部少数载流子是空穴;P型半导体又称空穴型半导体,其内部少数载流子是电子。
4、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
一般硅二极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5 V,锗二极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1 V;二极管导通后,一般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0.7 V,锗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0.3 V。
5.锗二极管开启电压小,通常用于检波电路,硅二极管反向电流小,在整流电路及电工设备中常使用硅二极管。
6.稳压二极管工作于反向击穿区,稳压二极管的动态电阻越小,其稳压性能好。
7在稳压电路中,必须串接限流电阻,防止反向击穿电流超过极限值而发生热击穿损坏稳压管。
8二极管按制造工艺不同,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
9、二极管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热敏、发光和光电二极管等二极管。
10、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工作电压、反向饱和电流和最高工作频率。
11、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和动态电阻。
12、图1-1-1所示电路中,二极管V1、V2均为硅管,当开关S与M相接时,A点的电位为无法确定V,当开关S与N相接时,A点的电位为0 V.13图1-1-2所示电路中,二极管均为理想二极管,当开关S打开时,A点的电位为10V 、流过电阻的电流是4mA ;当开关S闭合时,A点的电位为0 V,流过电阻的电流为2mA 。
14、图1-1-3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理想器件,则流过二极管V1的电流为0.25mA ,流过V2的电流为0.25mA ,输出电压U0为+5V。
电路基础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电路基础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1KWH电可供一只“220V.25W的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是()。
A、20hB、40hC、25hD、45h正确答案:B2、我国低压供电电压单相为220伏,三相线电压为380伏,此数值指交流电压的()。
A、平均值B、最大值C、有效值D、瞬时值正确答案:A3、10度电可供220V/40W的灯泡正常发光()。
A、250hB、20hC、200hD、260h正确答案:B4、某正弦电压有效值为380V,频率为50Hz,计时始数值等于380V,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A、u=380sin314t(V);B、u=380sin(314t+90^0)V;C、u=537sin(314t+45^0)V;D、u=537sin(314t+90^0)正确答案:C5、已知某正弦量i=5A2sin(314t+30°)A,则其最大值为()。
A、5B、5a2C、10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6、当用万用表测较大电阻值时,不小心将两手接触在电阻两端,此时测量值会()。
A、不变B、偏大C、偏小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C7、常用电工仪表的难确度等级分为()。
A、四级B、七级C、五级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B8、交流发电机用转子总成来产生()。
A、磁场B、电场C、电磁场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9、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的数量关系为()。
A、UL=A3UPB、UL=A2UPC、UL=UP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10、1安培等于()微安。
A、102B、109C、106D、103正确答案:C11、下列设备中,其中通常作为电源()。
A、发电机B、电视机C、电炉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12、电流表必须如何在被测电路中进行测量()。
A、并联B、串联C、串并联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B13、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与极板的哪一部分成正比关系()。
A、面积B、之间的距离C、尺寸D、材料正确答案:A14、锗二极管的管压降约为()。
电子电路基础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1. 半导体材料都有哪些特性?为什么电子有源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1.2. 为什么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如何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 1.3. 为什么不能将两个二极管背靠背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极管? 1.4. 二极管的交、直流等效电阻有何区别?它们与通常电阻有什么不同? 1.5.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是什么?三极管为什么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 1.6. 如图P1-1(a)所示的三极管电路,它与图P1-1(b)所示的二极管有何异同?1.7.稳压二极管为何能够稳定电压?1.8.三极管的交、直流放大倍数有何区别?共射和共基电流放大倍数的关系是什么?1.9.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各是什么?1.10. 如图P1-2所示,设I S =10-11A ,U T =26mV ,试计算u i =0,0.3V ,0.5V ,0.7V 时电流I 的值,以及u i =0.7V 时二极管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阻。
解:由I= I S *(exp(U i / U T )-1) 当U i =0时,I=0;当U i =0.3V 时,I=1.026×10-6A ; 当U i =0.5V 时,I=2.248×10-3A ; 当U i =0.7V 时,I=4.927A ; 直流等效电阻R= U i /I = 0.7V/4.927A = 0.142 Ω∵exp(U i / U T )>>1∴交流等效电阻R d = 26/I = 26/4927 = 5.277×10-3 Ω(a)(b)图P1-1图P1-2+ -u i Di1.11. 电路如图P1-3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U T =26mV ,电源U =3.3V ,电阻R =1k Ω,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输入电压u i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有效值为多少?解:U =3.3V>>100mV ,I =(U -U D )/R = (3.3-0. 7)/1k = 2.6 mA 交流等效电阻:R d = 26/I = 10 Ω 交流电流有效值:Id = Ui/Rd = 1 mA1.12. 图P1-4(a)是由二极管D 1、D 2组成的电路,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 D =0.3V 、反向击穿电压足够大,设电路的输入电压u 1和u 1如图P1-4(b)所示,试画出输出u o 的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章后习题解析1.1 一只“100Ω、100 W ”的电阻与120 V 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 R 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解: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100100'===R P I A 所以应有 1120100=+R ,由此可解得:Ω=-=201001120R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 P =12×20=20W1.2 图1.27(a )、(b )电路中,若让I =0.6A ,R =? 图1.27(c )、(d )电路中,若让U =0.6V ,R =?解:(a)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2-0.6=1.4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且为 U =1.4×3=4.2V 所以 R =4.2÷0.6=7Ω(b)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3÷3=1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因此 R =3÷0.6=5Ω (c)图电路中,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因此R =0.6÷2=0.3Ω(d)图电路中,3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 ˊ=3-0.6=2.4V 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且为 I =2.4÷3=0.8A 所以 R =0.6÷0.8=0.75Ω1.3 两个额定值分别是“110V ,40W ”“110V ,100W ”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又如何?解:两个额定电压值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是不同的,“110V ,4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5.302401102240P U R ;“110V ,10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12110011022100P U R ,若串联后接在220V 的电源上时,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同,且为:52.01215.302220≈+=I A ,因此40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3.1575.30252.040=⨯=U V ,显然这个电压超过了灯泡的额定值,而100 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U 100=0.52×121=62.92V ,其实际电压低于额定值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这两个功率不相等的灯泡是不能串联后接到220VΩΩ 图1.27 习题1.2电路图(a ) (b)图1.28 习题1.4电路图电源上使用的。
若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由于灯丝电阻也相同,因此分压相等,是可以串联后接在220V 电源上使用的。
1.4 图1.28所示电路中,已知U S =6V ,I S =3A ,R =4Ω。
计算通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并根据两个电源功率的计算结果,说明它们是产生功率还是吸收功率。
解:(a )图电路中,三元件为串联关系,因此通过的电流相同,因此根据KVL 定律可列出电压方程为:U AB -U S +I S R ,因此可得恒流源端电压U AB =6-3×4=-6V 。
根据这一结果可计算出理想电流源上吸收的功率为:P = I S ×(-U AB )=3×(-6)=-18W ,吸收负功率说明理想电流源实际上是发出功率;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为非关联方向,发出的功率为:P = I S ×U S =3×6=18W ,正值说明理想电压源的确是向外供出电能;负载R 上消耗的功率为P = I S 2R =32×4=36W ,两个理想电源发出的功率恰好等于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析结果正确。
(b )图电路中,三元件为并联关系,因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 中通过的电流为:I ˊ=U S ÷R =6÷4=1.5A (由A 点流出),对A 点列一KCL 方程又可得出理想电压源中通过的电流I ″=3-1.5=1.5A (由A 点流出)。
根据这一结果可计算出理想电流源上发出的功率为:P = I S ×U S =3×6=18W ;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为关联方向,吸收的功率为:P = I ″×U S =1.5×6=9W ;负载R 上消耗的功率为P = I ˊ2R =1.52×4=9W ,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恰好等于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析结果正确。
1.5 电路如图1.29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Ω,R 2=8K Ω,在下列3种情况下,分别求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及R 2、R 3中通过的电流。
①R 3=8K Ω;②R 3=∞(开路);③R 3=0(短路)。
解:①R 23= R 2∥R 3=8∥8=4K Ω,根据分压公式可求得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7.66424100231232≈+⨯=+=R R R U U SR V33.887.662223≈÷=÷==R U I I R mA②R 3=∞时,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R 2的端电压为808281002122=+⨯=+=R R R U U S R V10880222≈÷=÷=R U I R mA③R 3=0时,R 2被短路,其端电压为零,所以I 2=0,50210013===R U I S mA 。
1.6 电路如图1.30所示,求电流I 和电压U 。
解:对右回路列一个KVL 方程(选顺时针绕行方向): U -1+1×3=0 可得U=1-1×3=-2V 对A 点列一个KCL 方程I -1÷2-1=0可得 I =1÷2+1=1.5A1.7求图1.31所示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AB 。
图1.29 习题1.5电路 3图1.30 习题1.6电路解:(a )图:R AB =2+[(3∥9+6)∥8]≈6.06Ω (b )图:R AB =1.2+4+[(3+9)∥(2+6)]≈10Ω(c )图:R AB =0Ω(d )图:首先对3个三角形连接的电阻进行Y 变换,然后可得R AB =10+[(10+30)∥(10+30)]=30Ω1.8 求图1.32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
解:首先把原电路等效为右上图所示,求出I ′和I ″: I ′=12÷24=0.5A I ″=12÷12=1A 再回到原电路可求出电流I =1×69999+++=0.75A9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1-0.75=0.25A (方向向下),因此U=0.25×9-0.5×8=6.25V1.9 假设图1.18(a )电路中,U S1=12V ,U S2=24V ,R U1= R U2=20Ω,R =50Ω,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求解流过电阻R 的电流I 。
解:由(a )图到(b )图可得 A 6.020121==S I ,A 2.120242==S I ,Ω===20U1I2I1R R R 由(b )图到(c )图可得A 8.12.16.0S2S1=+=+=I I I S ,Ω===1020//20//I1I2I R R R 对图(c )应用分流公式可得图1.31 习题1.7电路a b (a )8ΩΩ(b )Ω(c )Ω6Ωb (d)图1.32 习题1.8电路Ω12V Ω ″习题1.8等效电路图3.05010108.1=+=I A1.10 常用的分压电路如图1.33所示,试求:①当开关S 打开,负载R L 未接入电路时,分压器的输出电压U 0;②开关S 闭合,接入R L =150Ω时,分压器的输出电压U 0;③开关S 闭合,接入R L =15K Ω,此时分压器输出的电压U 0又为多少?并由计算结果得出一个结论。
解:①S 打开,负载R L 未接入电路时1002/2000==U V ;②S 闭合,接入R L =150Ω时7.66150150//150150//1502000≈+=U V ;③开关S 闭合,接入R L =15K Ω时5.9915015000//15015000//1502000≈+=U V显然,负载电阻两端电压的多少取决于负载电阻的阻值,其值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多。
1.11 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方法求出图1.34所示电路中的开路电压U AB 。
解:利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互换,将原电路等效为右下图所示电路: 由等效电路可得:U AB =8-4-6=-2V1.12电路如图1.35所示,已知其中电流I 1=-1A ,U S1=20V ,U S2=40V ,电阻R 1=4Ω,R 2=10Ω,求电阻R 3等于多少欧。
解:并联支路的端电压U AB = U S1-I 1 R 1=20-(-1)×4=24V U S2支路的电流假设方向向上,则6.11024402AB 22=-=-=R U U I S A 对结点A 列KCL 方程可求出R 3支路电流(假设参考图1.33 习题1.10电路(a )R(b )图1.18 电路图与等效电路图(c )图1.34习题1.11电路习题1.11等效电路6V S2 2图1.35 习题1.12电路方向向下)为I 3= I 1+ I 2=(-1)+1.6=0.6A由此可得R 3=U AB ÷I 3=24÷0.6=40Ω1.13 接1.12题。
若使R 2中电流为零,则U S2应取多大?若让I 1=0时,U S1又应等于多大?解:若使R 2中电流为零,则U S2应等于U AB ;若让I 1=0时,U S1也应等于U AB 。
1.14 分别计算S 打开与闭合时图1.36电路中A 、B 两点的电位。
解:①S 打开时:5.7262642)12(1212B -=⨯++---=V V5.1042642)12(125.7A -=⨯++----=V V②S 闭合时: V A =0V ,V B =126.14264=+V 1.15 求图1.37所示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
解:首先求出原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右下图所示: 可得1.16 有一台40W 的扩音机,其输出电阻为8Ω。
现有8Ω、10W 低音扬声器2只,16Ω、20W 扬声器1只,问应把它们如何连接在电路中才能满足“匹配”的要求?能否象电灯那样全部并联?解:将2只8Ω、10W 低音扬声器串联以后与1只16Ω、20W 扬声器并联,这样可得到相当于1只8Ω、40W 扬声器的作用,然后与8Ω、40W 扩音机连接在一起可满足“匹配”的要求。
如果象电灯那样全部并联时,只能起到1只3.2Ω、40W 扬声器的作用,就无法满足“匹配”的要求。
1.17 某一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24V ,现用分压器获得各段电压(对地电压)分别为19V 、11V 、7.5V 和6V ,各段负载所需电流如图1.38所示,求各段电阻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