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哈尔滨卷)化学(带解析)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0饱和溶液、溶解度

4.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b >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首发]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题

5.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6.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

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万安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来源】2018-2019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中学中考化学冲刺试卷(4月)

8.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

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来源】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10.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B.在10℃等质量的NaCl、KNO3饱和溶液中,NaCl溶液中的水多

C.40℃恒温蒸发一杯NaCl和KNO3饱和溶液,析出KNO3多于NaCl

D.分别降温40℃ 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到10℃,析出的KNO3多

【来源】【区级联考】哈尔滨市道外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11.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3.KCl 和 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304050

KCl34.037.040.042.6

溶解度 S/g

KNO331.645.863.985.5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

C.40℃时,5gKCl 加入 10g 水中,可得到 33.3%的溶液

D.50℃时,30g KNO3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有晶体析出

【来源】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2019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化学(带解析)

15.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D.t1℃时,将1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克

【来源】安徽省潜山市第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化学试题

17.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D.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18.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3月调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19.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来源】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为饱和溶液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毕业会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21.如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

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来源】2016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带解析)

2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中的溶剂只能为水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23.“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来源】2018年春九年级人教版(安徽版)化学下册同步习题:第九单元滚动小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4.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

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来源】2016届安徽省桐城市三校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带解析) 2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汴岗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2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1℃时,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化学(带解析)

27.将13.7g 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然后向此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17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不饱和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A.2.3g B.4.6g C.6.9g D.9.2g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28.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下列有关t2℃时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所含的溶剂最多

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t2℃时B的溶解度最大

【来源】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29.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1% B.30% C.35.2% D.38.6%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上同步练习(5)化学试卷(带解析)

3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兴化市适应性训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t2℃到达b点,因此从a→b的转化方法正确;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2.D

【解析】

【详解】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

解析:D

【解析】

【详解】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正确,因为该温度下50g水溶解了30g溶质,那么100g是就恰好溶解60g溶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

3.D

【解析】

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解析:D

【解析】

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40100%=28.6%,故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 a物质(不含结晶水)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

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0ga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 错误;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

解析: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t2℃时,S a>S b=S 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6.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详解】

A、溶液是溶质溶解在

解析: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详解】

A、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

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故B不正确;

C、水的净化过程中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才得到纯净的水,故C不正确;

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汽油清除油污是汽油的溶解作用。

7.D

【解析】

【分析】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

B. t1℃时,甲、丙溶解度相同,但需要确定是饱和溶液才能确定质量分数相等;

C.不饱和到饱和途径:(1)增加溶质(2)蒸发溶剂(3)

解析:D

【解析】

【分析】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

B. t1℃时,甲、丙溶解度相同,但需要确定是饱和溶液才能确定质量分数相等;

C.不饱和到饱和途径:(1)增加溶质(2)蒸发溶剂(3)降温(大多数物质);

D.由 t1℃升高到t2℃,溶解度变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溶解度变小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至与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详解】

A. 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故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或是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实现,故C错误;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注意改变温度时(默认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只可能减小和不变。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 正确;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100g,即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

含有100gMgCl2,B 正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 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 正确;t 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100g ,即t 2℃时,200gMgCl 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 2,B 正确;t 1℃时,KCl 和MgSO 4的溶解度相等,即t 1℃时,等质量的KCl 和MgSO 4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 错误;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 1℃时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D 正确。故选C 。

考点:溶解度曲线

9.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 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 不正确;

B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 不正确;

C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 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 正确;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 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 不正确。故选C 。

【点睛】

=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

着温度的增加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

【详解】

A、KNO3的溶解度和NaC1的溶解度比较,必须指定同一温度,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

【详解】

A、KNO3的溶解度和NaC1的溶解度比较,必须指定同一温度,故A不正确;

B、在10℃等质量的NaCl、KNO3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水多,故B不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40℃恒温蒸发一杯NaCl和KNO3饱和溶液,析出KNO3多于NaCl,故C正确;

D、分别降温等质量的40℃ 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到10℃,析出的KNO3多,故D不正确。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解析: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

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2.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析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

【详解】

A、甲表示 KNO3 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A正确,故A不符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

【详解】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5gKCl 加入10g水中,溶解的质量为

40g

10g=4g

100g

?则可

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4g

100%28.6%

14g

?≈,C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所以30gKNO3加入 50g水,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 30℃,硝酸钾的溶解度只有45.8g,50g水中只能溶解22.9g,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正确,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D

【解析】

A、20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错误;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

C、温度

解析:D

【解析】

A、20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错误;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

C、温度大于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20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30g。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正确。故选D。

15.C

【解析】

【详解】

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

解析:C

【解析】

【详解】

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点睛】

掌握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特征与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C

【解析】

【分析】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详解】

A 、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故A 不正确;

B 、t2℃时

解析:C

【解析】

【分析】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详解】

A 、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故A 不正确;

B 、t 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 100%27.2%100g+30g

?≈,故B 不正确; C 、t 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甲晶体析出较多,乙有小部分晶体析出,则t 1℃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故C 正确;

D 、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5g ,将1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溶解的甲物质为 15g 50g =7.5g 100g

?,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7.5g=57.5g ,故D 不正确。故选C 。 【点睛】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17.C

【解析】

【详解】

A 、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所以错误;

B 、因为此时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所以错误;

C 、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相等的水甲溶解

解析: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所以错误;

B、因为此时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所以错误;

C、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相等的水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大,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是正确的;

D、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液都变为了不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都没改变,所以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错误;

故选C。

1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M放于100g水中时,M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N的溶解度等于a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M放于100g水中时,M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N放于100g水中时,N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时,M的不饱和溶液就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但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而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时,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

解析:B

【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