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高一-《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素材 辨析词义的几个角度
部编版-语文-高一-《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素材 辨析词义的几个角度

高中语文--打印版
辨析词义的几个角度
由于语素的不同,词语在词义上会出现差异。
辨析词语差异可以从词语的适用对象、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和词语的搭配等角度入手。
1.词语的适用对象
有些词语虽然词义相近,但适用对象却截然不同。
如“学习”只适用于好的方面;而“借鉴”既可以用于经验也可以用于教训。
“鱼龙混杂”只适用于人,“鱼目混珠”只适用于物。
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以免误用。
2.词义的侧重点
词义的侧重点是指词语在语义上的侧重。
有些词语虽然表达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由于组成词语的语素不同,在词义的侧重上就会存在差异。
如“简洁”侧重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唆;“简捷”侧重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另眼相看”侧重横向上与其他事物比较;“刮目相看”侧重纵向上与过去比较。
实际表达中究竟哪个更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
3.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指的是词语在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却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
如“准确”指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程度较轻;“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程度较重。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程度较轻;“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程度较重。
4.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指词语由于本身含义存在差异及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有的词语经常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用法。
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准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准确辨析词义。
Word打印版。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1.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把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2.理解词义除了概念义,还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能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3.在阅读实践中,要认真揣摩,仔细领会作家选词炼字的艺术。
一、情境导入向杂志《咬文嚼字》投稿。
完成学习活动三的学习,可根据杂志的栏目设置,完成一篇语言札记,经修改润色后,向杂志投稿。
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字词推敲准确生动课前活动:阅读朱德熙的《词义》,了解词语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课中活动:活动一: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词语的选择要“恰当”“合适”,即要准确、生动。
准确,就是用合乎规范的语言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恰当表达思想感情。
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一些文学大家在进行文稿修改时,往往字字斟酌,以求“恰当”“合适”。
请欣赏点拨,并完成思考部分学习任务,探讨选用不同的词语造成的不同表达效果。
点拨: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里说,“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1.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技巧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技巧词语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准确运用词语,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准确。
然而,中文语言的多样性也使得一些词语之间存在辨析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语辨析,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词语的技巧。
一、词义辨析1. 含义相近的词语在中文中,有许多词语的含义非常相近,难以区分。
比如,“美丽”和“漂亮”都可以用来描述外貌或事物的美感,但有细微的差别。
前者强调内外兼修,含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后者更注重外在形象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应根据语境和句子的需要,灵活运用。
如果要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可以使用“漂亮”;如果要形容一幅风景画或者一种艺术品,则可以使用“美丽”。
2. 词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意义上非常相近,但在使用上有所区别。
比如,“知道”和“了解”都可以表示对某一信息的知悉,但它们的用法略有不同。
前者强调的是掌握了某一事实或信息,而后者则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深入了解。
因此,在运用这两个词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
如果要表达对某一简单事实的了解,可以使用“知道”;如果要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细致研究和深入了解,可以使用“了解”。
二、运用技巧1. 合理运用词语的上下文在写作中,为了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灵活运用词语。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形容词来修饰名词,使用动词来描述动作,使用副词来修饰程度等。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我们可以使用形容词“高大”来修饰名词“身材”,进一步丰富了句子的表达。
而如果我们使用动词“站着”来描述这个人的动作,则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出这个人的形象。
2. 运用词语的比较和对照为了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运用词语的比较和对照来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在作文中讨论两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速度、舒适度、环保程度等方面的区别来突出重点。
使得文章更加具体、具有说服力。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单元《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课件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 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⑤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 我。 “盯”指注视,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这里表现了担架员期 待我能治好小通讯员的急切心理,侧面表现小通讯员牺牲的 壮烈。
⑥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夺”抢,强 取。两个词连用,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牺牲异常悲痛, 为自己曾跟他赌气感到后悔,以及决心为他盖上新被子的心 里。
总结:
1、辨析词语概念意义。 意义相近,则从词义的范围、大小、轻重、侧重、语境 等方面辨析。(优异、优秀、优良)(改善、改进) 2、抓住词语用法差异。 适用的对象:(爱护、爱戴) 搭配关系:(质疑、置疑) 语法功能:(必须、必需)
仔细揣摩词义,正确使用词语
运用辨析词义的知识完成下列的诗歌鉴赏。
高考题:辽宁 蝶恋花 苏轼
1、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 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孔乙己》)
2、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 )进卧室,大吸剩 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
3、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 豆。”便( )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分析:作者通过对荷塘里的青雾、叶子和花的描写来写月色。 “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 “浮”字突出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 “洗”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纯净; “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这些字赋予眼前荷塘的景物以神韵,雾、叶、花的“动”体现了景与情的 交融,其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
部编高中语文常见词义辨析汇总

部编高中语文常见词义辨析汇总1.意气/义气[例句]①青年人应该意气奋发,而不应该意气用事。
②他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
辨析:意气,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在东西,指人的精神状态。
义气,往往适合于牺牲自己利益的场合。
2.寥廓/辽阔[例句]①寥廓而深邃的夜空,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②西藏辽阔的大草原,是很多旅游爱好者向往之地。
辨析:寥廓强调“空阔”,多用于空间范围。
辽阔。
强调“广大”,多用于平面方向上。
3.壮丽/瑰丽辨析[例句]①我国大好河山是何等的壮丽。
②这个小岛周边的海域拥有瑰丽的珊瑚、缤纷的海鱼和湛蓝的海水。
辨析:“壮丽”着重指雄壮,多指山川、建筑与场面。
“瑰丽”着重指奇特,多指事物的瑰奇绚丽。
4.躯体/胴体[例句]①很多人在感冒时,都会出现发烧、流鼻涕等躯体不适的症状。
②如今,这条颇具规模和特色的羊肉产业链上,从羊毛胴体到皮张、绒毛、下货、血等副产品全部有专业公司收购或加工。
辨析:二者使用的范围不同,“躯体”只能用于指人的身体,“胴体”可以指人的身体,但最基本的意思是“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四肢、头尾、内脏后剩下的部分”。
5.以至/以致[例句]①她那么专心致志以至于,来访者的到来都没有发现。
②如果党脱离了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了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
辨析:“以至”表示递进关系,后面加“于”。
“以致”多表示招致不好的后果。
6.忸怩/扭捏[例句]①她落落大方的走了进来,完全没有一般少女的那种忸怩和不安。
②现在时代在变,老年人相亲也不再扭捏。
辨析:“忸怩”与心理有关形容不大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多指小孩、姑娘的神态。
“扭捏”强调动作的姿态、言行的方式。
7、装饰/妆饰[例句]①华丽的服装、精美的首饰,只能装饰一下外表,高雅的气质高贵的心灵则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德行和充实。
②她正对着镜子妆饰自己那张脸。
辨析:“装饰”强调用具有美化作用的物品去装扮。
“妆饰”强调用化妆品和工具去化妆或化妆出来的效果。
辨析和使用词语讲解

例6: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陶/熏染)下,小 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例7: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窜改)日本侵华 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例8:因此,地区合作 (沟通/勾通)和大量的双边援 助是十分必要的。 例9: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 祭天,(乞求/祈求)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例10: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 (失言/食言)
有些实词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语法上的 特定要求。为此,要做到准确选用,就必须 把准语法上的规定。要分辨词语的词性 ①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___(A.躬身 B.躬行)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 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辽宁卷 第3题)
“躬身”指身子向前弯曲; “躬行”指亲身实行,动词。
渡过:通过江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过难关”。 度过:经过,指时间
(4)杭州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 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 “酒店挖(墙角 墙脚),肥了大厨师。”
墙角: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 墙脚:墙根,比喻基础
②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___ (A.品性B.品行)诚实温和。(广东卷第3题)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2、词的语体色彩不同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 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 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 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口语:聊天、办法、妈妈、生日、恐吓奇怪 书面语:谈话、措施、母亲、诞辰、吓唬诧异
•
②毋庸_________(A.置疑B.质疑),法兰西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江西卷第3题) • ③书的封面设计_________(A.从属B.归属)于 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 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北京卷第2题)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作者:陈慧娟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2年第48期任务群阐释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同学们要借助多种积累词语的方法,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词语库;把握古今词义及其演变特点、规律;掌握辨析方法,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多角度辨析词义;能将具体的语言词汇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阅读文本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实践,需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既需要重视对经典文本的语言品鉴,也需要重视语言在交流、写作中的应用。
品鉴指津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词语的选择,不仅讲究“对”,也追求“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
古人早就有“炼字”一说,这说明词语的选择不但极其重要,而且绝非易事。
我们在锤炼字词时,要明确锤炼对象的类型,掌握辨析词义的方法。
一、明确锤炼对象常见字词锤炼对象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当物作为动词发出者时,用比拟的手法赋予物以人性,可收到活化物象、化静为动的效果。
“推敲”一词来源于“僧敲月下门”,这是对动词的锤炼。
王国维盛赞张三影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这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是锤炼“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形容词不仅可以突出描绘对象形、声、色各方面的特点,还可以活用为名词或动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修饰出春天色彩感的同时,又化作动词,表现出百草渐生的动态景象;而“又”作为虚词则把作者“春风会再来,自己却不知何时能归家”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另外,对数量词、叠词等的锤炼也利于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以及充沛的情感。
二、掌握辨析方法词语辨析包括对实词和虚词的辨析,根据词语适用对象、范围、词性、感情色彩等的范畴差异,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辨析。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ppt课件42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面市:走向市场
面世:问世
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 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收集、搜集)到的。最近,他决定 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这一家的小夫妻是喝咖啡的爱好者,平时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咖啡来品尝。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花费一定心血) 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搜集到来自各个方面 的信息。
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 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
气,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强调语 婉批评的意味;
气。
“ 不 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 原 因 而
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 “至于”与“对于”。
句,如“由于”;
“至于”作为介词,表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
纵容:不加制止
怂恿:鼓动别人做
他苦读寒窗16年,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学力)。
他仅念完高中,但现在的(学历、学力)却达到了大学本科水 平。
学历:学习的经历,即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 学力:学问上达到的能力、程度。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于1998年(面市、面世)。 这个居民小区新建的120套住宅,将于年底(面市、面世)
示另提一事,只能用在
看位置 而”“以致”。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则 分句之首;“对于”表
是
示引入对象,可用于句
“同主关在后,不同主关在前”。
首,也可用于句中。
边练边悟
下面这段文字共有五句话,每句都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使整段文字语意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
边练边悟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辨析词义的几个角度
由于语素的不同,词语在词义上会出现差异。
辨析词语差异可以从词语的适用对象、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和词语的搭配等角度入手。
1.词语的适用对象
有些词语虽然词义相近,但适用对象却截然不同。
如“学习”只适用于好的方面;而“借鉴”既可以用于经验也可以用于教训。
“鱼龙混杂”只适用于人,“鱼目混珠”只适用于物。
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以免误用。
2.词义的侧重点
词义的侧重点是指词语在语义上的侧重。
有些词语虽然表达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由于组成词语的语素不同,在词义的侧重上就会存在差异。
如“简洁”侧重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唆;“简捷”侧重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另眼相看”侧重横向上与其他事物比较;“刮目相看”侧重纵向上与过去比较。
实际表达中究竟哪个更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
3.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指的是词语在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却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
如“准确”指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程度较轻;“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程度较重。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程度较轻;“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程度较重。
4.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指词语由于本身含义存在差异及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有的词语经常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用法。
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准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准确辨析词义。
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