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悟空传》中孙悟空的形象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分析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写,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艰险旅程。
在这部作品中,孙悟空是其中一个主要角色,他的形象备受喜爱和关注。
1. 孙悟空的外貌特征孙悟空是一只猴子,并拥有非常突出的外貌特征。
他身高较矮,面容呈现狡诈聪明的表情。
他有着修长而灵活的身材,肌肉发达且强壮,满头猩红的毛发使他与众不同。
此外,他头戴一顶金箍圈,这个神奇物品赋予了他超自然的力量。
2.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1)机智聪明:孙悟空被描述为极其聪明和机智的角色,在危机时刻总能给人以巧妙解决问题和化险为夷的感觉。
(2)勇敢无畏:孙悟空在面对恶势力和险境时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
他对自己的力量有着极高的自信,并毫不犹豫地与妖精们进行搏斗。
(3)善良正直:尽管孙悟空有时会表现得顽皮和淘气,但他内心深处是一个善良、正直且忠诚的角色。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师父以及队友们的真心谨慎。
3. 孙悟空的能力与武器(1)七十二变:孙悟空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能力进行变化,能将自己变成任何物体或形象。
这项能力为他提供了在取经路上隐蔽身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手段。
(2)筋斗云:孙悟空拥有一块神奇的云彩,名为“筋斗云”。
他可以骑着这朵云迅速穿越天空、跨越山脉和河流,使得旅途更加便捷。
(3)金箍棒:金箍棒是孙悟空最重要的武器,它能随意变大或缩小,并且轻松战胜任何敌人。
这把棒子也被视为他的象征之一。
4. 孙悟空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是唐僧师徒中最有实力和智慧的一位,经常担当起保护队伍安全和解决各类难题的责任。
他对待困境从不畏惧,总是用精彩而独特的方法克服困难并维护正义。
除了为主角们提供保护和支持,孙悟空还代表了一个追求自由、反叛传统束缚的形象,他对权威和不公平的行为表示不满,并坚持自己选择正确道路。
结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和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他机智聪明、勇敢无畏、善良正直并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使得读者们爱上了这一形象。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解析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名著中最负盛名的一部,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西天的故事。
其中,孙悟空作为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形象进行解析,揭示他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1. 忠诚勇敢的战士孙悟空作为猴子精出身,本性顽皮好斗。
然而,在与唐僧结成师徒之后,他展现了对师父的绝对忠诚。
无论是面对妖魔鬼怪的威胁,还是众多磨难的考验,孙悟空始终坚定地站在唐僧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他不畏艰险,勇敢无畏地与敌人搏斗,在取经路上能力出众,百战百胜。
孙悟空的忠诚和勇敢无疑是西游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他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重视荣辱、顽强拼搏的精神。
2. 智慧通达的策略家尽管孙悟空外表看似粗犷,但他却拥有非常高的智慧。
在西游过程中,他熟谙法术咒语,对妖魔鬼怪的性格和弱点了如指掌,总能拿出对策来化解危机。
他巧妙地利用变化之术和法术,频繁应对各种危险局面。
而且,他善于偷取妖怪的宝贝,运用智慧打败对手,保卫唐僧师傅和取经团队。
孙悟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智慧、精通技艺、善于谋略的智者形象。
3. 无畏追求自由的叛逆者孙悟空在天庭的地位非常重要,却对天王敢于挑战。
他敢于反抗天庭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他被困于五行山五百年后,他由一只顽皮的猴子逐渐修炼成精。
孙悟空的形象正是通过这种叛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向人们传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他代表了中国文化中自由奔放、勇于挑战权威的形象。
4. 善于变化的形象孙悟空具备丰富的变化之术,他能够转化为各种凶猛的动物和虚幻的形象。
这种变化之术不仅使他在战斗中有巨大的优势,也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
这种变化的能力让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应对各种危机,使他成为西游记中最耀眼的角色之一。
孙悟空的形象在西游记中被塑造得非常丰满,他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勇敢、智慧通达、无畏追求自由的形象,还通过变化的能力展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势力。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总的来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富有深度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他 的形象既包含了传统的道教文化元素,也融入了佛教文化元素,更反映了人们对 勇敢、智慧和忠诚的追求。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话传说,也是 一部反映了人性的伟大作品。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以其独特的形象 和性格深入人心。他不仅拥有猴王的机智和勇敢,还具备神的智慧和力量,成为 了文 物形象分析
基本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孙悟空作为这部小说的主要角色之一, 他的形象被精心塑造,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忠诚的英雄。他不仅具备了诸 多神通,更是富有情感和复杂性格的人物。
首先,孙悟空的形象是从一块自开天辟地中产生的仙石中孕育而生,他出生 在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他的出生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这种与众不同的出生方式 赋予了他非凡的能力和独特的性格。
在总结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看出他身上集合了许多优秀品质,如 勇敢、机智、乐观、忠诚等。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能保持冷静并想出应对之 策,这种智慧和勇气无疑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孙悟空身上的矛盾和复杂性也使 得他更具有人格魅力,让读者对他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除此之外,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还传递了许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他代表了反 抗权威、追求自由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地站出来, 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权益。孙悟空的故事也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才能实现最终的胜利和成功。
基本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富于想象,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诙谐,并以寓言的形式,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和揭示。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得读者喜爱。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西游记》中的“男主角”,起码孙悟空在我的心中是男主角,可以说《西游记》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生活。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愿意看动画片的人。
但小的时候却看过无数遍的《西游记》,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都是我百看不厌的,接下来我将我说说我心中孙悟空的形象。
一、直率、大胆、爱憎分明孙悟空是直率并且大胆的,他有勇气并且敢于在“涉世不深”的时候去西海龙宫去要定海神针,他还敢于大闹天宫,直呼玉帝为“皇帝老儿”,并且要和玉帝轮班做皇帝的宝座,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和佛祖比武。
他还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和各路妖魔鬼怪斗智斗勇,这都突出了孙悟空的直率、大胆。
孙悟空还有一个鲜明的性格特点,那就是爱憎分明。
他对妖魔鬼怪是一场憎恶的,而对于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却是极其爱护的。
比如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火焰山一劫中他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即解决了自己的困难,有帮助了当地的民众。
其实,他最令我佩服的一点是对师傅的孝顺与忠诚,不论唐僧怎么误解他,怎么不理解他,但他对于唐僧还是十分孝顺,尽心尽力地保护师傅,保护两个师弟。
这是我十分钦佩与喜欢他的原因。
二、乐观、桀骜不逊、斗争性孙悟空是乐观的、向上的。
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的时候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仍是乐观的去接受,他与路过的动物玩,吃雪喝雨,直至唐僧把他收为徒弟。
在他与妖魔对抗的时候,有时会有收服不了妖魔的时候,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乐观的搬救兵,去抗争。
孙悟空也是桀骜不驯的,他的这一性格表现在他从不愿意对他人低三下四,也从不对人下拜,就像书中十五回他自己说的那样“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
”由此可见他的桀骜不驯。
孙悟空还具有十足的斗争性,他感觉同封建势力、恶势力作斗争,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特点。
孙悟空最初只是一只从石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子,但他就是敢于自称“齐天大圣”,敢于去闹龙宫,闹天宫,闹地府,打妖精,他无所畏惧,勇于向神、佛、天界、地府、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体现了他身上强烈的斗争性。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这部伟大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孙悟空以其独特的性格、智慧和力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征、成长历程以及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对孙悟空形象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的精髓,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以及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力求揭示孙悟空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对孙悟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品产生更深的兴趣和敬意。
二、孙悟空的基本形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位极为独特且饱满的人物形象。
他既有着非凡的神通广大的能力,又有着世俗化的性格和行为,这种复杂的性格设定使得他成为了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
孙悟空的形象被赋予了超人的能力。
他由一块神奇的石头孕育而生,具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定身法等神奇技能,这些能力赋予了他无边的力量和智慧,使他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困难。
这种能力设定不仅突显了孙悟空的神性,也展现了他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智慧和能力。
然而,孙悟空并非只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仙。
他的性格中充满了世俗化的元素,如他的自尊、骄傲、好斗、机智、狡黠等,都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他有时会因为自己的自尊和骄傲而与人发生冲突,有时又会用机智和狡黠解决问题。
这些性格特征使得孙悟空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仙,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自己情感和想法的人。
孙悟空的形象还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自己的道义和原则,如他对于善恶的明确区分、对于师傅唐僧的忠诚保护等。
这些行为都展现了孙悟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第一篇: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喜爱。
作者吴承恩所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而又有特点,使书中唐僧师徒四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
其中,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
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志。
他不趋炎附势、不畏神权,可谓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型。
对于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长期以来有着许多不同看法。
有人说是农民英雄,有人说是起义叛徒,还有人认为是理想的奋斗者和改革的英雄。
其实,无论是大闹天宫时的英雄气概和叛逆精神,还是西天取经时屈服的嫌疑和造福于人群,都是他人生成长的阶段,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历程。
因此,研究孙悟空的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悟空;成长;形象;自由;英雄引言《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文化资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其中,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更是具有重大意义。
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1]的自由生活。
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
为消灾脱难,转拜佛门,终成正果。
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
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那就是在困难面前,他不畏艰险,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
西天取经路上,他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唐僧离了他就寸步难行。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成长的历程。
一、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1.孙悟空的人性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完全具备了人的性格品质,心理特点。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篇1一、孙悟空形象的积极意义1、孙悟空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形象。
他从师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之数。
后来又在东海龙宫获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他不理睬天宫神圣不可侵犯的说教,抡起金箍棒打上凌霄宝殿,把天宫闹得不亦乐乎。
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的说教,打入冥司,强行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
他也不理天子独尊,下不犯上的教义,全不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放在眼中,就连玉皇大帝面前也自称“老孙”。
孙悟空不仅敢打敢骂,而且在斗争中毫无恐惧之感退缩之态。
被天兵重重包围中他从容对阵,斗智斗勇,坚持到底。
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得落花流水。
在整个天宫中东打西打无一神可挡。
2、孙悟空是一个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人物形象。
天上的皇权统治是人间封建统治的投影。
天上的最高领导是玉皇大帝,可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本没把玉帝放在眼中。
天宫中星象群神的等级森严,但他一概都不承认,而且不论高低,俱以兄弟相待,俱是朋友,把天宫中的尊卑秩序给搅得一塌糊涂。
在当时玉皇大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是天意所定,不可违背,而悟空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中,表现了他极强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
否定等级观念,要求打破固有的尊卑之分,对天命和皇权的蔑视,在悟空的思想性格中,我们能感觉到打破旧秩序的新时代气息。
3、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形象。
在取经的路上,千难万险,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
这在和唐僧、八戒的比较中显得更加突出。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人物形象,他被广泛认为是《西游记》中最具有个性和形象特色的角色之一、孙悟空的形象不仅具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同时也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求真、勇敢无畏的理想。
首先,孙悟空是一个非常勇敢无畏的人物,他具有极强的战斗能力和英勇的精神。
他以一条棍子闯过了千山万水,消灭了无数妖魔鬼怪,逆天而行。
他不怕任何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无论是与天蓬元帅的战斗,还是与猫头鹰精的较量,他都毫不畏惧地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奋斗到底。
他的勇气和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读者。
其次,孙悟空是一个机智聪明的人物。
他拥有出众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困难。
他在与猪八戒和沙悟净的旅行中,经常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智慧的办法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在与白骨精的战斗中,他巧妙地运用变化之术,帮助唐僧成功脱险。
他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变通的能力,使他成为了整个西行取经队伍中的智囊之一孙悟空的形象也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猴子”,既具有野性和狂野,又有智慧和聪明。
猴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赋予了神奇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机智、敏捷和不服输的精神。
孙悟空在故事中展示了这些特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的角色。
此外,孙悟空还展示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理想。
他曾被囚禁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最终获得了重获自由的机会。
他通过与师傅唐僧一起西行取经的冒险,逐渐认识到了自己是如何追求自由和真理的。
他拥有自己对道的理解和追求,通过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就了正果。
他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们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和哲学意义。
总的来说,孙悟空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非常经典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具有勇气和无畏、聪明和机智以及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
他的形象在文学中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了人们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孙悟空的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由、真理和勇敢无畏追求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悟空传》中的孙悟空形象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此对应的,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网络文学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作品或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
网络作品良莠不齐,而《悟空传》自出现便能在网络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其精巧的构思,对传统西游文化的重新演绎密不可分。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宏伟的规模,完整的结构,丰富的主题内容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古今中外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高度喜爱。
因此,《西游记》备受广大传播媒体的宠爱,以《西游记》或者西游故事为蓝本的书籍,影视剧,动漫甚至游戏都层出不穷。
在网络文学中以今何在的《悟空传》对《西游记》的改编最引人注目,开创先河,并在商业运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本文通过对《悟空传》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手法应用,结合写作内容,探究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及人物背后想要展示的深层社会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学;《悟空传》;西游故事;演绎改编;孙悟空形象第一章:创作经历和写作背景《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并不复杂,甚至可以用“单薄”来形容。
作者当时看到了央视新播出的《西游记》,认为只有特技和打斗,人物很单薄,也没有新的内涵,与他心目中的《西游记》有很大区别,在文学变成影视的改变过程中丢掉了一些什么。
他觉得新拍的《西游记》特技较之央视当年旧西游而言强了不少,但失去了真感情。
他当时就产生冲动想去写一个自己心目中充满激情与理想,从来就不曾放弃,以巨大的勇气承受起与整个天界抗争的命运的那个英雄——孙悟空。
还有英雄的伙伴们,历史上单身闯天涯的勇者——唐玄奘,爱慕天上美女的猪——猪八戒和一直默默无语的沙和尚。
作者想知道这些人物思考的内容,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悟空传》了。
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将《悟空传》当成是纯文学的创作,例如没有完整严谨的大纲,写完一集再想下一集怎么写,被批评为快餐式的通俗小说,但依然是厚积薄发。
《西游记》的故事给予童年的作者以极大的思维乐趣,从山中学艺、龙宫取宝、三打白骨精、真假悟空、真假唐僧等等篇章中活动想象的空间。
作者身处的时代也是一个习惯于质疑的时代,文中金蝉子习惯于质疑如来佛的小乘佛法、孙悟空习惯于质疑天庭对生灵的统治皆源于作者自身的思维习惯和心史。
作者甚至将他本人的工作也和西游故事相挂钩。
报人的身份是作者的“西天”,大概也是作者所在的报社很多人的“西天”。
竞争环境险恶,所有的人都在口号与梦想中努力,有一个被如来佛这个高级程序员锁定的藏经阁与取经程序,因为有这个法定的程序,只有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到达西天,同时也因此坚信,只要走过九九八十一难,肯定会修成正果。
并引发联想:在“西天”这样一项集体的事业中,最大的荣耀是成为斗战胜佛或净瓶使者,但是斗战胜佛与那个花果山上嬉戏的美猴王相比,哪一个更快乐?你更愿意做哪一个?恐怕你很难分得清,也由不得你选择。
第二章:孙悟空形象的演绎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机智勇敢,神通广大,为保护师父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是正直、机智、勇敢、顽强的化身。
《悟空传》中孙悟空的形象有了不同的演绎。
1.故事梗概《悟空传》主要讲述了金蝉子质疑如来佛法,以一身修为与如来设了一个赌局,便是西游,赌的是看小乘佛法是否圆融无误——主要看孙悟空能否跳出如来佛的手中。
观世音以紧箍咒分出了孙悟空的善恶两面,恶的一面继续大闹天宫,善的一面记忆全失被压在五指山一心要皈依佛门。
金蝉子历经十世终于觉醒,是为唐僧。
唐僧救出孙悟空几人要西行取真经(其实就是大乘佛法,但世上没有这个东西,因为唐僧还没想通),途中孙悟空被旧人阿瑶触动,紧箍咒有所松动,孙悟空一棒打死唐僧(其实这儿另有深意,金蝉子传他金箍棒时说的——将来若是有人脑袋不开窍,你就用它敲醒它!),而后时空交错,剧情渐渐展开,尽忠职守只求安稳却屡屡不得可怜又可恨的沙和尚,痴心一片受人嘲笑宁愿做一个人面对月光默默流泪的猪八戒,少女情怀芳心暗系担心连累家族追求爱情的白龙马……孙悟空恶的一面捅破苍天,一切都将结束,所有人都做出了他们最后的决定才发现原来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时间仍然停留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但紧箍咒还在,善恶俩悟空大战于佛祖面前,孙悟空虽然被佛祖言语所惑,但宁死也不愿屈服,以这样的方式跳出了如来佛佛掌。
最终结果是唐僧赢得了赌局,花果山恢复原貌,唐僧唤醒了沉睡的孙悟空,俩人走上了自行通悟的道路。
《悟空传》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取经路上的五个人(妖),他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追求,但小说既以《悟空传》为名,着墨最多的也是在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上。
2.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孙悟空在拜师时候说:“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这便是他在整个《悟空传》中表现的写照,自由自在无拘束。
于是为了得到自由,他学了法术,夺定海神针,撕毁生死簿。
于是十万天兵天将来了。
他胜利了,成了齐天大圣。
然而事实上,孙悟空从未争取到“神”的身份或地位,他念念不忘“齐天大圣”的称号,“俺是齐天大圣!与玉帝平起平坐”,但在玉帝、王母、太白、二郎等这些神们的眼里,来历不明的出身先在地决定了异端者的一切。
“孙悟空这三个字总与天庭的惨败联系在一起,像一个阴影压在神将们的心头上”,但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更改不了失败的命运,大闹天宫的结果是投入炼丹炉,身怀万般武艺却跳不出最高神祗如来的掌心,就连曾经被他勾消了生死的花果山众猴也因他遭到劫难,花果之山成为黑色焦土,人间地狱。
每一次他胜利的结果得到的却是更深层次的伤害。
于是是要在对人生,对神仙的规则妥协后活下去,还是在战斗中死去,是孙悟空遇到的最大抉择。
从书中我们知道作者让孙悟空选择了不断战斗最终在和自己的搏斗中死去,这样的情节注定了孙悟空是一个迈向灭亡的悲剧英雄形象。
那么自由是什么?为爱的人死是自由,为理想而死是自由,为最后的骄傲死是自由,为自由殉葬,也是自由。
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幻城》里卡索说“生命的最后,我要给自己自由。
”哪怕是死有时也不能给自己自由啊。
自由是战斗,所以说孙悟空说“宁可死,也不肯输”。
他的性格特征也可见一斑,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是对自己无上信念的坚定,对挣脱束缚自在逍遥的追求。
正如我们无法想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卑躬屈膝的模样,我们也同样不能评判修成正果,如诸佛一般面无表情打坐在莲花之上是孙悟空最圆满的结局。
五百年后,孙悟空在回到自己年幼时,听到自己与松鼠的对话,听到自己与菩提的对话,分明有机会做出自己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后却选择了放弃。
这无疑让人明白他一直都清醒着,清醒着洞察到规则的丑陋,洞察到自己的以卵击石,洞察到即便如此自己也不能舍弃自己的不甘而沦为神佛手中没有独立思想的玩偶。
而在爱情方面来说,《悟空传》受到《大话西游》的一定影响,与孙悟空有牵扯的同样叫做紫霞,同样有爱情。
但就如六小龄童说“让孙悟空谈恋爱是对古典名著的扼杀”,作者也同样认为孙悟空的主题从来不是爱情。
孙悟空对紫霞只是一种非情欲的感情,代表着对往日的依恋,像天空的晚霞。
而紫霞对孙悟空是对英雄的崇拜,她并不了解他的内心。
《悟空传》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内心世界。
当孙悟空紧握着紫霞的纱巾,终于心死的时候,当时的他无论是否深爱着紫霞,也绝不仅是一支没有感情的石猴了。
“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
”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英雄,而不是言情剧中的奶油小生,所以在《悟空传》中孙悟空没有爱得死去活来,演出一场“灭世之恋”。
3.孙悟空的典型意义《悟空传》孙悟空的抗争是神与妖的对抗。
“原来像这样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因为不服神仙管教,妖便成了神佛的对立面,必须被消灭抹杀,但值得深思的也是最悲哀的事实正是:神仙都是从妖而来的。
《悟空传》光明日报版的那个单行本P87里有一幅插图,有点像数学里的集合圈,一个圆圈里写着“神”,外面写着“妖”。
这也暗示着,妖和神仙都是一样的,剥开妖和神仙的外衣,里面则都是人,妖成为神仙之后,又反过来对那些自由的妖以压制和消灭,正是人吃人,人压迫人的暗喻。
成了仙的孙悟空依旧会怀念自己的花果山,依旧会在神仙制度里闪转腾挪,保持最后一点灵台不灭之光。
以千年前的《西游记》那块天地灵石为肇始,到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假宝玉真顽石,直到今何在的《悟空传》,这点不灭之光就一直在传承,都是文人对成长代价的反抗。
社会需要制度,一个完全自由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也是为真正热爱自由的人所不允许存在的。
所以,原始的自由被纳入有序的社会制度是必然的,在这中间我们会失去许多应该失去的,同时也会失去许多不应该失去的。
金蝉子希望能在制度和保持个性之间进行调和,他所扮演的,应该是引导懵懂少年进入成熟的导师角色,所以孙悟空才会心甘情愿拜其为师。
只可惜,金蝉子自己也说自己尚未悟道,他可以看破,但在看破之后如何重建这一点上,他和孙悟空一样是迷茫的,这个人物和孙悟空相呼应,或许是作者心灵的立体影象罢。
在《花果山》一篇中,开头描写的是孙悟空的“童年”,包括出世,跨水帘洞为王都是代表充满欢笑明媚的童年。
但没有人能够改变开始,一只猴子踏上木筏,离开自己童年的栖息地,开始自己变成人的旅程。
直至最后其实孙悟空也从来没有进入过神佛世界,也就是“童年”的孙悟空从未“成人”,所以他只能看到花果山的焦土。
但是“花果山,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长出花果来?不过,种子已经撒遍天下了。
”“人们说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身影,千百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更不如说那个斗争的轮廓已经伫立在那些想自主自命的灵物心中。
花果山终会再长出花果的,因为自由的种子已经撒遍天下了。
”孙悟空在时光流转中保持了作为妖的野性和灵性,尝试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神佛世界,最终在烈火中走向灭亡,或许是走向永生。
洒在花果山上的种子则是代表了一线希望,是不灭的一点灵光。
《悟空传》中孙悟空通篇都在进行着与人生妥协而活下去,还是与自己战斗而死的抉择。
孙悟空迷失自我之前的洒脱与快意,代表了青年人渴望被成年人所认同,在我们的身上都有与之相似的映射。
然而,在神仙规则面前,这一切终究都成为了泡影。
如来最后说自己失败了,因为他没料到孙悟空宁愿死也不愿意屈服,其实这不过是作者对读者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就如同鲁迅在《药》中给夏瑜的坟上凭空添加个花环一样。
第三章结语《悟空传》中悟空这个角色从一个单薄的英雄形象升华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我们在他的身上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依然正直勇敢,但《悟空传》中更突出其“斗”“战”“胜”的特点,甚至到了有点西西弗式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