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 (2)
7《桂花雨》作业设计

7《桂花雨》课时作业设计
五(2)班曾金莲
1、读拼音,写词语。
Zī tài mí rãn zhì shǎo lín jū
( ) ( ) ( ) ( )
Chãng shú wán zhěng yïu qí tí qián
( ) ( ) ( ) ( )
2、多音字组词。
xiān( ) Shâng( ) tiāo( )
鲜盛挑
xiǎn( ) Chãng( ) tiǎo(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如果…就…只要…就…因为…所以…
(1)()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喜欢桂花。
(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
(3)()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香味()差多了。
(4)( )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
4、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摇落后,人们做些什么?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7、桂花雨2ppt

为什么小时候的“我”最喜欢桂花?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 所有句子,用——把它们画出来。看谁找 得又多又准。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 院子里的金桂。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帮助:
竞:比赛,争着的意思。
解:知道、体会的意思。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帮助:
竞:比赛,争着的意思。
解:知道、体会的意思。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挑去 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几 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 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 时做糕饼。
。”
,还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 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 阵的桂花雨。
拓展延伸:
1、童年的一些人和一些事,总能占据着我们心灵的某 个角落,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 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 听听。 2、请同学们完成一篇习作,题目《难忘的童年趣事》 3、要求:a、写清楚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 b、字数不少于400字。
(晒—藏—食)
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 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问: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乡旧宅 院子里的金桂香呢?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拓展练习:
1、这里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
2、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3、这里的月亮真明亮,母亲会怎么说?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原文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原文及教案老师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书写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9篇)

《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9篇)《桂花雨》教案1一、教学内容:《桂花雨》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读__,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2、谁能用一个俗语说说桂花有多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3、桂花这么香,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摇桂花)(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缠着母亲问呢?(请三位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
)3、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4、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摇桂花)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6、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出示课件: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我”摇桂花时的欢乐的语句。
7、桂花摇下来了,父母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8、父亲的这首诗写出了我们一家人摇桂花的欢乐之情,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自主学习7桂花雨参考答案

4.二月 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月 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3
六月 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精荷选ppt花别样红。 七月 菊花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拓展阅读 萦yíng 1.每一次思念起故乡,都是从那轮明月开始的。 啊,故乡那轮明月,是那样的美丽,那样使人思
念。 2.仲夏夜、秋天、初冬夜、春天 3.抒发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
语文活动
精选ppt
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吹泡泡。有一次,我们几个
小伙伴找来了几只瓶子和一些吸管,然后放了一 点洗洁精。轻轻一吹,从吸管钻出一串串五颜六 色的泡泡。有红的、有紫的、有蓝的、还有金黄 色的。十分美丽。泡泡有大有小,大的像苹果, 小的像桔子,更小的像珍珠。还有些大小泡泡连 在一起像葫芦,多么有趣啊!一群群泡泡慢慢地 飞向天空,有些飘到树上,顿时,我们几个人仿 佛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泡泡世界里。我兴奋极了! 一刹那泡泡都消失了,我们感到十分可惜!我们 多么希望泡泡能多留一会儿。
5
2
3.
精选ppt
(1)纷纷落下来的桂花 雨 快乐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 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 的香气里似的。
(3)这里的空气再新鲜,也比不上家乡的空气。
这里的生活再舒适,也比不上家乡的生活。
精选pt
7.桂花雨
1
自学提示
精选ppt
1.shóu qìn jìng ló
2.这下,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雨》课文讲解

《桂花雨》课文讲解
一、作者与背景
二、课文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 2 自然段):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以及桂花的香气迷人。
2. 第二部分(第 3 6 自然段):详细描述了“摇桂花”的情景,包括摇花
前的期待,摇花时的快乐,以及摇花后的享受。
3. 第三部分(第 7 8 自然段):描写了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但始终觉得
家乡的桂花更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三、主题思想
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时
光的怀念。
四、重点语句分析
1.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2.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
摇桂花呢?’”
通过“总是缠着”表现了“我”对摇桂花的急切盼望。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和弥漫的范围之广。
五、写作特色
1. 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桂花这一事物,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2. 细节描写:文中对摇桂花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对比手法: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小学语文人教版(2001)五年级上册第二组7 桂花雨-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答题】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找中心句的能力。
【解答】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找中心句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按阅读一段文章的一般方法步骤认真阅读全段。
(2)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
(3)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
一般有四种情况。
①起概括和总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
(4)运用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具体确定中心句。
1.【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换个角度看人生一个加拿大人,其貌不扬,从小口吃,幼年因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歪,一耳失聪。
他讲话时嘴巴总歪向一边。
()他有这么多缺陷,()他不仅不自卑,反而奋发图强,成了饱学之士,还能在演讲时恰到好处地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并不时不失时机地提高嗓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993年10月,他参加加拿大总理竞选。
保守党心怀叵测地大肆利用电视广告来夸张他的脸部缺陷。
然后问道:“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人身攻击,却招致了很多选民的愤怒和反感。
他泰然处之,毫不隐讳自己的身体缺陷,反而博得选民的极大同情,最终率自由党一举结束了9年的在野日子,成功地当选为加拿大总理,并在1997年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总理,成为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并跨世纪的领导人。
他就是让·克雷蒂安。
是的___人的出身___门第和相貌无法选择___但可以选择自尊___自信___勇气和毅力___关键是要看清自己、看重自己,切不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
正如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所说:“揭下你的面纱,别让你的面纱隐蔽了最后的真理和快乐。
五上7课桂花雨第二课时

难 点
关 键
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法
学法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设计
一、读文回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课文,回想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品析感悟,指导朗读。
1、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摇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有着非常深的感情。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三、课外拓展
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7、桂花雨主备人:刘晓华授课时间:
班级:授课教师:本课共需2课时,总第课时.
课 题
7、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体验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教学设计
黄瓜园小学杨武仙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
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师板题)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1)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学生找出来读
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
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6、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
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指名读二、三两句。
(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7、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
(师板: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过渡: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
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
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
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归纳。
(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出示)
(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母亲说什么?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练习:
这里的环境再好,也()。
这里的生活再好,也()。
……
4、反馈。
5、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自然段)
7、教师归纳: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
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拓展:
1、欣赏桂花图片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头魂牵梦萦桂花雨恍如重返故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