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教案.doc
反射与反射弧教学设计

附件一:反射与反射弧学生导学案
附件二:初二(12)班科学学习小组设置
一、分组
二、组长的权利和职责
•1、有权检查组员的作业,包括每日的作业完成,前次作业的订正。
•2、有权随时抽查组员的笔记。
•3、有权检查组员对公式、定义、定律的记忆和背诵。
•4、有责任每日早读前收齐本组作业,做好登记并上报课代表。
协助老师完成对组员学习情况的统计和检查。
•5、有责任协助成员制定本组学习目标,解答小组成员的疑问,促进成绩稳定提高。
三、组员的权利和职责
•1、有权要求组长将当天没听懂的内容上报老师。
•2、有权请组长讲解未听懂的内容、不会做的习题。
•3、有责任及时上缴作业,订正错题。
•4、有责任定时将笔记给组长检查。
•5、有责任制定学习目标,逐步提高本组平均分。
四、评比:
每学期根据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验情况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与奖励。
连续两次位居最后一名的小组提出批评。
1、每次测验的小组平均分与上次的差值就是本组基础得分。
2、每次作业少交一次-1分,晚交一次-0.5分。
得A+1分,得C-0.5分。
3、小组成员测验每提高5分,下月本组总分+1分。
小组平均分每提高1分,小组总分
加一分。
4、课前提问回答正确、对疑难问题分析透彻、能提出独特见解均每次+1分。
5、老师提出表扬一次+1分。
生理学实验教案——反射弧分析

反射弧分析一、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了解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完整性。
原理: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是反射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即反射弧中的任一部分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
二、实验准备1.器材:铁支架、蛙类手术器械(剪刀、玻璃分针、蛙针)、电刺激器、铁夹2.物品:烧杯、纱布、培养皿、棉球、0.5% H2SO4溶液3.实验对象:蟾蜍4.环境:安静的实验室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方法1.制备脊蛙(脊蛙,是指只有脊髓的青蛙)。
用抹布将蛙包好,只露出头部,左手拿蛙使其背部朝上,右手执剪刀,将剪刀的一叶由嘴角插入蛙口腔,另一叶翻转向上在鼓膜后横断蛙头(见图1)。
若用蟾蜍,剪时可能碰到眼后外侧的大毒腺,后者会喷出有苦味的刺激性分泌物,所以剪头时要使蟾蜍的前部朝下,以防分泌物射入术者的眼中。
在手术完毕后的短时间内,蛙身不能运动,对任何刺激不发生反应,这一现象叫做脊休克,稍过一会儿脊休克就会消失。
2.连接实验装置用铁夹夹住脊蛙下颌,再将铁夹固定在铁支架上(见图2)。
图1 用剪刀剪去蛙头部图2 用酸刺激蛙趾的方法3.实验观察①观察正常防御反射。
将一侧蛙后趾(左侧)浸入0.5%硫酸溶液中,可见该侧后肢很快缩回。
刺激另一侧后趾,也有同样的反应。
这是正常防御反射的一种,称为屈肌反射。
当出现屈肌反射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去蛙趾上的酸液,并用纱布块擦干蛙趾(以下同)。
②皮肤感受器的作用。
将左后肢的皮肤沿膝下剪一环形口,并将剪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去(注意:足趾皮肤要剥干净),再用0.5%硫酸液刺激该侧趾端,观察有无屈肌反射?为什么?(对照实验:用硫酸溶液刺激右侧趾端,观察有无屈曲反射)③外周神经的作用。
取下脊蛙,俯卧位置于蛙板上,在右后肢背面作一纵形皮肤切口,用玻璃针分开肌肉,钩出坐骨神经,并在其下穿线备用。
再将脊蛙挂起,待安静后,用0.5%硫酸液刺激该侧趾端,观察有无屈肌反射?然后,用剪刀剪断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再用0.5%硫酸液刺激该侧趾端,观察有无屈肌反射?为什么?④中枢的作用。
生理实验——反射弧教学教案

生理实验——反射弧教学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反射弧的构成。
2.通过实验掌握一种学习和发现知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指受到刺激后,神经元依次反射以及与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作用器之间所构成的连续反射动作,是人体最简单的反应机制之一,成为人体最基本、最快速的生理反应。
科学实验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实验是科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探究现象真相和新知识发现的重要方法。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一只青蛙杀死后,将腰椎以下的背部和肢体肌肉全部割去,但脊髓和椎弓不要损伤。
2.刺激肠系膜神经将肠系膜神经刺激,可引起肢体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将股神经刺激,可引起肌肉收缩,并可观察到腰脚弯曲。
6.收集数据记录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反应时间等数据。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前需仔细阅读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了解反射弧的构成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2.实验时需要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注意安全。
3.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干净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思考题:1.什么是反射弧?它的构成包括哪些部分?2.学习和发现知识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实验是科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3.实验中刺激越强,反应时间是否越快?为什么?4.在实验中,股神经刺激可引起肌肉收缩,肠系膜神经刺激可引起肌肉抽搐,请问这两种反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必须清晰、准确、简明。
2.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观察要详细、全面,数据处理要合理、正确。
3.思考题回答要清晰、准确、全面,与实验结果相结合。
4.排版整洁、规范、美观,要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5.实验报告须按照科学实验报告的要求书写,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规范。
反射弧教案初中

反射弧教案初中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射弧的概念,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能正确画出反射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反射弧的组成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反射弧的概念2. 反射弧的结构3. 反射弧的功能4. 反射弧的类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难点:反射弧的类型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实验现象。
3. 讨论法:探讨反射弧的类型和作用。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反射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射弧。
2. 讲解:讲解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实验现象,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4. 讨论:探讨反射弧的类型和作用,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驾驶员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引导学生理解反射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7. 作业:布置反射弧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实验现象,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和探究意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反射弧的实验现象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另外,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反射弧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反射弧》教案、教学设计

1.讲解反射弧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2.结合图像、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弧的原理。
三、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反射弧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总结实验结果。
四、巩固拓展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反射弧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动态图解、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学习难度。
-设想一:通过动画演示反射弧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设想二:提供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反射弧各部分的理解。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反射弧的认识,总结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与反射弧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反射的基本概念,但他们对反射弧的组成和作用可能还较为模糊。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有着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推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反射弧初中生物教案

反射弧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能够解释和示范简单的反射弧。
教学重点:
1.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反射弧的神经元传递和动作的协调。
2.如何解释复杂的反射弧。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或黑板。
2.实验器材:触觉棒、实验笔、心理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观看一个简单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反射弧的概念(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解释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示范简单反射弧实验(15分钟)
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反射弧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理解反射弧的传递和协调过程。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反射弧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练习和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反射弧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掌握反射弧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反射弧的传递和协调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反射弧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
教学内容:反射弧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反射弧,明白反射弧的作用;
2.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过程;
3. 能够举例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射弧的定义、结构和过程;
难点:理解反射弧的神经传导路径。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子白板、图文资料、示意图、实验用具。
教学活动:
1. 开篇导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像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反射弧的作用。
2. 知识讲解:利用投影仪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和过程,对反射弧的神经传导路径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对反射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操作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反射弧实验,比如用针刺一下学生的手指,看手指的反应时间。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弧的作用。
4. 设计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分析该例子中的反射弧,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评价: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反射弧的应用。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了解一些其他有趣的反射弧实验,或者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或者让学生参与一些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反射弧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到反射弧的定义、结构和作用,并能够举例说明反射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生物学知识,培养对身体和生命的认识和热爱。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反射弧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反射弧的传导路线和作用。
3. 能够简单分析反射弧在生物体内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 反射弧的传导路线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反射弧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元、中枢神经元和效应器等。
3. 演示:利用实验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反射弧的传导路线和作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射弧的过程。
4. 操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或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反射弧的理解,并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反射弧的意义。
5.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反射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反射弧。
四、作业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一个简单的反射弧的过程,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反射弧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体内反射弧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可以概述反射弧的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总结反射活动的过程
2.技能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常见的反射活动
3.情感目标:
认识神经系统调节的本质,并引起探索生命活动本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活动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四、学情分析
有关于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有简单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一步学习反射的类型和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活动的过程。
五、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先通过观看视频建立感性的认识,再进一步具体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1.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 1.观看视频,分析讨活跃气氛,
课,在讲新知识之前,论引入课题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欣赏打地(播放视频)
2.结合刚看到的视频,请
导入鼠的片段
大家思考视频中的人为
什么可以那么迅速的作
出反应并讨论人体的那
些系统参与了这个过程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学生观看图片并分
得出了神经系统在快速析:小马吃奶是动
反应时起到了重要作物生来就有的,是
用,初中我们学过神经非条件反射;狗熊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骑车是动物出生
射,请同学们来分析两后,在生活过程中
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通过训练而逐渐形
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成的后天性反射,
属于条件反射。
2.所以说,不管条件反射
还是非条件反射,都是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
神经系统境变化做出规律性的应
调节的基答,而这些应答都是在
本方式—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反射完成的。
那么,反射的
新知学习概念也就是:在中枢神
经的参与下,动物体或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
出的规律性应答。
到这
里呢,我们还需要了解
一个概念——兴奋,兴
奋就是动物体或人体内
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
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
激后,由相对静止的状
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
过程。
1.刚才,我们复习了反射学生回答:反射弧
的类型,那么,反射的学生回答:反射弧
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由感受器,传入神
2.看图分析,反射弧的组经,神经中枢,传
成是什么结合反射弧各出神经和效应器五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学习。
展示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利用图片展示和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反射的结组分的的作用简述反射
构基础—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 3.反射的过程就是:效
应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
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兴
奋,对刺激进行分析整
合,最后由传出神经传到
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做
出反应。
4.有一点需要注意,反射
活动要完成,必须有一
个完整的反射弧作为基
础。
也就是说,反射弧
的五个组分中任意一个
损伤,都无法完成反射
活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神
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反射的结构归纳总结基础——反射弧。
那么
兴奋是怎么在传入神经
和传出神经上传导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的概念
条件反射
2.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3.反射弧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感受器利用多媒体——感受刺激,产展示反射弧生兴奋完整性的作;传入神经——将用。
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产通过分析,明生兴奋并对传入的白反射弧完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整性的重要;传出神经——将性,同时复习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反射活动的到效应器;效应器过程。
——对刺激做出应
答反应。
对本节课所
学内容进行
总结。
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