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六节~第七节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钢结构辅导知识分

钢结构辅导资料十一主题:第四章轴心受力构件第六节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第七节柱头和柱脚学习时间:2010年12月27日-2011年1月2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本门课的第四章轴心受力构件。
第四章轴心受力构件第六节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第七节柱头和柱脚本章的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缀材设计;2、柱头设计。
基本概念:局部稳定,整体稳定。
知识点: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的换算长细比及其整体稳定验算,缀条和缀板的受力、设计与计算;柱头设计。
本周内容共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点讲解,第二部分是本周练习题,包含了本周学习的知识点,题型以考试卷型为主。
第一部分本周主要内容讲解及补充一、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1、截面形式常用的格构式构件截面形式有两个槽钢或工字钢组成的双肢截面,此外,当轴心压力较小但长度大时,还可以采用以钢管、角钢组成的三肢、四肢截面,如下图所示。
2、组成格构式构件是将肢件用缀材连成一体的一种构件。
缀材分缀条和缀板两种,故格构式构件以分为缀条式和缀板式两种。
缀条常采用单角钢,用斜杆组成,一般斜杆与构件轴线成α(40~70)度夹角。
缀条也可由斜杆和横杆组成。
缀板常采用钢板,必要时也可采用型钢,每隔一定距离在每个缀板平面内设置一个。
在格构式构件截面上,垂直于肢件腹板平面的主轴叫做实轴,图中的x-x轴,垂直于缀材平面的主轴叫做虚轴,图中的y-y轴。
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
构件较长时,为了节约钢材,宜采用格构式。
3、格构式构件截面设计的特点(1)通过调整肢件之间距离较易实现等稳定性。
(2)格构式构件绕实轴的稳定计算与实腹式构件相同,而绕虚轴的稳定性比具有同样长细比的实腹式构件小,因为,格构式构件的肢件是每隔一定距离用缀材联系起来的,当构件绕虚轴屈曲时,引起的变形比实腹式构件大,此变形是由弯曲和剪力两个因素共同引起的。
对实腹式构件,由剪力产生的变形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但对格构式构件绕虚轴屈曲时,就必须考虑剪力所产生的变形及其对临界力的影响。
技术经济学第四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费用年值法
概念: 费用年值(Annual Cost, AC)是将方案计算期内不同时点发生的所 有费用支出,按一定折现率折算成与其等值的等额支付序列年费用, 用符号AC表示。 计算公式:
n CO ( P / F , i , t ) ( A / P, i , n) AC (i0 ) 0 0 t 0 t n ( K C S W ) ( P / F , i , t ) ( A / P, i , n) t 0 0 t 0
PC(i0 ) COt (P / F , i0 , t ) ( K C S W )t ( P / F , i0 , t )
t 0 t 0
n
n
式中: COt——第t年的现金流出; C——年经营成本; S——计算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残值; W——计算期末回收的流动资金; K——投资额。 判断准则:备选方案的费用现值越小,其方案经济效益越好,费用现 值最小者为优方案。 适用范围:只能用于多方案优劣的比较,而不能判断单个方案的经济 可行性。
【例4-2】 在上例中,若其他情况相同,如果基准折现率 i0=5%,问此项设备投资是否值得? 解:如果基准折现率i0=5%,则 NPV(5%)=-40000+(15000-3500)(P/A,5%,4) +5000(P/F,5%,4) = 4892.5(万元) NPV(5%)= 4892.5万元>0,这意味着若基准折现率为 5%,此项设备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合理的,投资是值得 的。
第四章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现值法 年值法 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收益率法 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第四章可燃固体废物的焚烧

1.1 焚烧目的
A
尽可能焚毁废物、达到无害化
回收利用废热 C
B
最大限度地减容尽 量避免新的污染物 质产生
1.2 可焚烧处理废物类型
液体废物 气体废物 固体废物 焚烧可处理的废物 城市垃圾
一般工业废物
危险废物
医院带菌性固体废物、石油化工厂和塑料厂的含毒性 副产品和焦状废渣、多氯联苯一类的高稳定性物质只 有用焚烧法才能奏效。
废物成分
不完全燃烧形成
两种或多种有机氯化 合物(如氯酚)存在下, 由于二聚作用,在适当的 温度和氧气条件下结合形 成PCDDs/ PCDFs;由 于氯及氯化物的存在,破 坏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基 本结构而与木质素结合, 促使生成PCDDs/ PCDFs化合物。
多氯化二酚、多氯联 苯等一类化合物的不完全 燃烧,可生成PCDDs/ PCDFs(破坏分解温度 750~800℃)。如氧气不 足、混合度不够、炉温低、 停留时间太短而未及时分 解为CO2和H2O,均可造 成废物和废气中的氯化物 结合成PCDDs/ PCDFs。
(2) 热灼减量
热灼减量指焚烧残渣在600±25℃经3h灼热后减 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式:
Q R
ma
m d
ma
100%
Q ~ 热灼减量,%; R
ma ~ 为焚烧残渣在室温时的质量,kg; m ~ 为焚烧残渣在(600±25℃)经3h灼热后冷
d 却至室温的质量,kg。
(3) 焚烧效率
一氧化碳
酸性气体
由于CO燃烧所需的活化能很高,它是燃烧不完全 过程中的主要代表性产物。
焚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主要包括SO2、HCI与HF,这 些污染物都是直接由废物中的S、CI、F等元素经过焚 烧反应而形成的。能举例说明哪些废物含S、CI、F?
第四章房屋建筑图

五层及东端屋顶平面图1:100
第四节 建筑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是 水平投影图, 表明屋顶平面 形状、水箱的 位臵、屋面排 水、天沟、分 水线、雨水管 等的位臵。
第四节 建筑平面图
当某些楼层平面的布臵基本相同,仅有局部不同时,某些 不同部分可用局部平面图来表示;或者,当某些局部布臵 由于比例小而固定设备较多,或者内部组合比较复杂,都 可另外画出放大比例的局部平面图。
初步设计:提出设计方案,即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和收集到的设计基础资料,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 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对建筑总体布臵、 空间组合进行可能与合理的安排。 技术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各种技术 问题。协调各工种之间技术上的矛盾。 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 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相互交底、核实核对,深入 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 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
总平面图室外地 坪标高,文字注 写在右边
第二节 建筑施工图
新建建筑物 原有建筑物 计划扩建的预 留地或建筑物 拆除建筑物
围墙及大门
新建道路
落叶阔叶乔木
草坪
楼梯
双扇双面弹簧门
单扇门(包括平 开或单面弹簧)
单层外开平开窗
烟道
第二节 建筑施工图
4. 索引符号
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见详图,应以索引符 号索引。索引符号是由直径为10mm的圆和水平直径组成 的,圆及水平直径均应以细实线绘制。
•中间第二道尺寸是轴线的间隔尺寸 •最外侧的第三道尺寸是房屋两端外墙面之间的总尺寸。
第四节 建筑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是剖切在房屋二层楼窗台上方的水平 剖面图。它包涵有本层剖切到的轮廓线、本层室 内外构配件和设施以及下层平面图中未反映的室 外构配件和设施,其图示方法与底层平面图相 同。
第4章 GP区的形成

为什么在形成GP区时, 实际Cu原子的扩散系数要比用常规测定的大1.2×107倍?
应该考虑空位的作用
Cu在铝中是代位原子,它的扩散是通过空位扩散机 制进行的,即Cu原子的扩散需要有空位形成,因此 Cu的扩散系数D应该用下式表示:
E E v D D 0 exp() kT
空位跃迁状态示意图
Pv-s是与溶质原子键合的空位浓度。
PV-S
-V S- V S- V S- V GS S E PV B ZPV exp( B ) ZPV exp( B )exp( B ) kT k kT
-V S-V S-V 式中, ES B , SB , VB
分别为空位与溶质原子之间键合的能
-V 量、熵和体积项,与溶质和空位之间的键合能 E S 相比, B
P VBS-V 项可以忽略,Z是配位数。
溶质-空位对的有效移动性(fS-V):
EM表示迁移能
f s- v
-v s- v ss E M M exp( )exp( ) k kT
结合以上三式可得溶质的扩散系数Dsol: Dsol=a2· f· PV-S
△ E为Cu迁移的激活能, △Ev为空位能,应该是形成一空位所需的功。
空位浓度nv是温度的函数 nv=nexp(-△Ev/kT), nv/n=exp(-△Ev/kT),
n为常数
nv/n空位的浓度
由于D=D0 exp(-△E/kT) exp(-△Ev/kT)
所以Cu的扩散系数 D=D0 n浓度nv/n增大所以Cu的扩散系数D增大
第四章 G.P.区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形成GP区的体系 GP区形成过程空位的作用 稀溶质合金中的空位 GP区形成动力学 第三元素的影响 GP区的临界温度(电阻法) GP区组织研究 (透射电镜、场离子显微镜) 第八节 GP区尺寸研究(X射线小角散射)
第四章繁殖ppt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E—唇形花冠; 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A、B为离瓣花;C~H为 合瓣花)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5一花丝;6一冠毛;7— 胚珠;8一子房 (A、G、H为整齐花;其它为不整齐花)
3、雄蕊群: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不同的花中
二细胞花粉、三细胞花粉
花粉壁
外壁: 成分:孢粉素、蛋白质、脂类,类胡萝 卜素等 特点:厚,坚硬缺乏弹性,抗酸、碱腐 蚀和生物分解 内壁: 成分:纤维素、果胶质、半纤维素及蛋 白质等 特点:较薄,软而有弹性
各种类型花粉
•
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 1、花粉败育
•
•
定义:
花粉败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雄性不育 定义: 类型: (1)花药退化,花药全部干瘪,仅花丝部分残存 (2)花药内不产花粉 (3)产生的花粉败育
心皮边缘愈合,形成雌蕊的过程:
(1)柱头:位于雌蕊上部,是承受花粉的地方,
类型 湿柱头 干柱头 (2)花柱: 形态:有的细长、有的很短 结构:中央有引导组织 或花柱道。内有维管束。 功能:为花粉管的生长提供 如苹果、大豆 如月季、小麦
营养和某些趋化物质;
输导作用。ຫໍສະໝຸດ (3)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外为子房壁,内为子房室(1-多个)。胚珠着生在子房室内。受精后整个子房发育成果 实,子房壁形成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 结构 子房壁
异花传粉的媒介
昆虫和风力
(二)风媒花和虫媒花
1、风媒花:
定义 适应特征:花被小,或花被退化缺失; 花丝细长,易风吹摆动散粉; 花粉小、轻、多、外壁光滑。
2、虫媒花: 定义: 适应特征:花被大而鲜艳,具蜜腺、芳香或特殊气味; 花粉粒较大,外壁粗糙而有花纹。 3、其它传粉方式:水媒、鸟媒等
现代汉语 第四章 词汇

蜡——蜡烛 花烛 香烛 火烛
烛——蜡烛 蜡人 蜡纸 蜡染
“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所以各是一
个语素。
必须注意的是两种替代缺一不可,例如: “蝴蝶” 蝴——蝴蝶 彩蝶 粉蝶 蝶——蝴蝶 蝴? “蝴蝶”是一个语素。 蝼蛄、轱辘、匍匐、葡萄、蛤蚧……
使用替代法应注意的问题:
• 首先,一个双音节的或多音节的语言片段,在
(四)略语
•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
1.简称
•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 而言,把全称删简成简称,简称大都是选取名 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压缩而成。
(1)提取原词各一语素而成:
• 取两(或多个)词的第一个语素:体格检查---体检、电视大学----电大 • 取两词的第二个语素:电影明星-----影星 • 取前词前素后词后素:归国华侨----归侨、整顿 作风----整风 • 取前词后素后词前素:物理化学----理化、香港 澳门----港澳
(5)省略并列的几个结构中相同的语素
• 双项:出入境、离退休、中西医、军烈属、 中小学、理工科 • 多项:一二三等、高中低档、老少边穷地 区、陆海空军
• 有些简称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凝固成一个单词 了:化肥、初中 • 但是有的简称由于简缩不当往往容易产生误解 或者让人不知所云:上吊厂、男牛女猪
2.数词略语
(5)纯粹根据文字或词语的字面形式进行概括
• 字母概括:三C革命、三S研究 • 字数概括:八字宪法、三字秘诀、五会
• 字句概括:三八作风
三、构词类型
•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构词语 素分为两种,一种叫词根,一种叫词缀。
• 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的位置 不固定的粘着语素和自由语素;词缀指的 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在前或在 后的粘着语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超重和失重第七节力学单位[学习目标]1.知道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会根据条件判断超重、失重现象.2.会利用超重、失重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现象.3.知道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概念.明确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4.知道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一、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3.完全失重现象:如果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这种情况是失重现象中的极限,称为完全失重现象.二、力学单位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1)基本单位是可以任意选定的.(2)导出单位是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2.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1)基本单位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和时间单位——秒(s).(2)常见的导出单位速度的单位为米/秒(m/s),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2(m/s)2,力的单位为牛即千克·米/秒2(1_N =1_kg·m/s2).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加了.(×)(2)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就消失了.(×)(3)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4)物体处于失重时,物体可能在上升.(√)(5)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2.现有以下一些物理量和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A.密度B.米/秒C.牛顿D.加速度E.质量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有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被选定的基本量有____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有________.(均选填字母的代号)答案(1)A、D、E、H、I(2)E、H、I(3)F、J B、C解析(1)此题中给定的选项内,属于物理量的有密度、加速度、质量、长度、时间,故此空填“A、D、E、H、I”.(2)此题中给定的选项内,在国际单位制中,被选定的基本量有质量、长度、时间,故此空填“E、H、I”.(3)此题中给定的选项内,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基本单位的有千克、秒,属于导出单位的有米/秒、牛顿,故第一个空填“F、J”,第二个空填“B、C”.一、超重和失重如图1所示,某人乘坐电梯正在向上运动.图1(1)电梯启动瞬间加速度方向向哪儿?人受到的支持力比其重力大还是小?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人受到的支持力比其重力大还是小?(2)电梯将要到达目的地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哪儿?人受到的支持力比其重力大还是小?答案(1)电梯启动瞬间加速度方向向上,人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人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2)减速运动时,因速度方向向上,故加速度方向向下,即人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支持力小于重力.1.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拉力或台秤所受到的压力.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变化,只是视重变了.2.超重、失重的比较3.(1)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2)发生超重和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3)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与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都将消失.比如物体对支持物无压力、摆钟将停止摆动……,靠重力使用的仪器不能再使用(如天平).只受重力作用的一切抛体运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例1 (多选)在升降电梯内的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 ,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2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晓敏的重力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g 为重力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答案 BD解析 晓敏在这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小了,而晓敏的重力没有改变,A 错误,B 正确;人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运动方向可能向上减速,也可能向下加速,故C 错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 -F =ma ,即50g -40g =50a ,解得a =g5,方向竖直向下,故D 正确. 针对训练 如图3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答案 D解析“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起立”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B、C错误,D正确.【考点】超重和失重【题点】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理解例2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起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时,传感器的荧屏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4所示.试由此图回答问题:(g取10 m/s2)图4(1)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物体的重力是否变化?(2)算出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的最大加速度分别是多大?答案 (1)30 N 不变 (2)6.67 m /s 2 6.67 m/s 2解析 (1)根据题意4 s 到18 s 物体随电梯一起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三定律知: 台秤受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即G =30 N ; 根据超重和失重的本质得:物体的重力不变(2)超重时: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最大为50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1=F 合m =50-303 m /s 2≈6.67m/s 2,方向向上失重时: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最小为10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F 合′m =30-103 m /s 2≈6.67m/s 2,方向向下. 【考点】超重和失重【题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有关计算 二、单位制的理解如图5,某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10 m /s ,某人骑助力车的速度为35 km/h.图5(1)某同学仅凭所给两个速度的数值能否判断运动员的速度与助力车的速度的大小关系? (2)你能比较以上两个速度的大小关系吗?以上两个速度哪个大? 答案 (1)不能 (2)能.10 m /s =36 km/h>35 km/h ,所以运动员的速度较大. 国际单位制1.组成:国际单位制是由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和19个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组成.2.国际单位制中选定长度(l )、质量(m )、时间(t )、电流(I )、热力学温度(T )、发光强度(I )、物质的量(n )七个量为基本量.3.力学单位(1)基本单位⎩⎪⎨⎪⎧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2)导出单位:⎩⎪⎨⎪⎧速度:米每秒(m/s )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m/s 2)力:牛(N )功率:瓦特(W )压强:帕斯卡(Pa )例3(多选)关于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cm、g、s作为基本单位,力的单位是牛(N)B.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的基本单位C.各物理量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通过物理公式运算的结果的单位一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D.千克·米/秒2、米/秒都属于力的国际单位答案CD例4在解一道计算题时(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位移s=F2m(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A.可能是正确的B.一定是错误的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答案B解析可以将右边的力F、时间t和质量m的单位代入公式看得到的单位是否和位移s的单位一致;还可以根据F=ma,a=vt ,v=st,将公式的物理量全部换算成基本量的单位,就容易判断了.在s=F2m(t1+t2)式中,左边单位是长度单位,而右边的单位推知是速度单位,所以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单位制选用不同,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故A、C、D错,B对.单位制的应用1.单位制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计算时首先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表示,这样就可以省去计算过程中单位的代入,只在数字后面写上相应待求量的单位即可,从而使计算更简便.2.推导物理量的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3.单位制可检查物理量关系式的正误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如果发现某公式在单位上有问题,或者所求结果的单位与采用的单位制中该量的单位不一致,那么该公式或计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1.(超重和失重问题的分析)如图6所示为一物体随升降机由一楼运动到某高层的过程中的v-t图象,则()图6A.物体在0~2 s处于失重状态B.物体在2~8 s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在8~10 s处于失重状态D.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答案C解析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由题意知0~2 s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2~8 s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8~10 s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2.(单位制的应用)雨滴在空气中下落,当速度比较大的时候,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正比,即f=kS v2,则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A.kg/m4B.kg/m3C.kg/m2D.kg/m答案B解析将f=kS v2变形得k=fS v2,采用国际单位制,式中f的单位为N,即kg·m/s2,S的单位为m2,速度的二次方的单位可写为(m/s)2.将这些单位代入上式得kgm3,即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kg/m3,B正确.3.(对单位制的理解)(多选)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g、m/s、N是导出单位B.kg、m、s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也可以是g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答案BD解析所谓导出单位,是利用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只有三个,即kg、m、s,其他单位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如“牛顿”(N)是导出单位,即1 N=1 kg·m/s2(F=ma),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只能是kg,C项错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F=ma(k=1)只有在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时才能成立,D项正确.4.(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有关计算)质量是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如图7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求体重计的示数(单位符号用N来表达).图7(1)匀速上升;(2)以4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3)以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答案(1)600 N(2)840 N(3)300 N解析(1)匀速上升时:由平衡条件得:F N1=mg=6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为600 N,即体重计示数为600 N.(2)加速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2-mg=ma2,F N2=mg+ma2=8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为840 N,即体重计示数为840 N.(3)加速下降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 N3=ma3,F N3=mg-ma3=3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为300 N,即体重计示数为300 N.一、选择题考点一 超重和失重1.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一定在下降B.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地球对它的引力就消失了D.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答案 B解析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但其运动方向不确定,可能向上加速,也可能向下减速;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可能向下加速,也可能向上减速,A 错误,B 正确;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仍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即受到重力的作用,合外力不为零,C 、D 错误.2.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实验舱(完全失重)中完成的是(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答案 C解析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与重力有关的所有现象都要消失.所以只有C 项正确.3.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答案 B解析 从受力上看,失重物体所受合外力向下,超重物体所受合外力向上;从加速度上看,失重物体的加速度向下,而超重物体的加速度向上.A 、C 、D 中的各运动员所受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只有B 中的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4.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3g ,g 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23mgB.2mgC.mgD.43mg 答案 A解析 由于电梯减速上升,故加速度向下,对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 、地板支持力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mg -F N =ma ,即:mg -F N =13mg ,解得:F N =23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23mg ,A 正确. 5.如图1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答案 A解析 由于空气阻力不计,两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 对B 的压力在上升和下降阶段都为零.6.放在电梯地板上的一个木箱,被一根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所示,后发现木箱突然被弹簧拉动,据此可判断出电梯的运动情况是( )图2A.匀速上升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答案 C解析 木箱静止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支持力F N =mg ,静摩擦力f =F .若木箱突然被弹簧拉动,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则压力减小,即木箱所受支持力F N 减小,所以竖直方向mg >F N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则电梯可能加速下降,也可能减速上升,C 正确.7.某同学站在装有力传感器的轻板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如图3所示为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图3A.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B.起立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C.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D.该同学做了四次下蹲-起立的动作答案C解析人下蹲过程中,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故下蹲对应先失重再超重,起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对应图象可知,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故C正确,A、B、D错误.考点二单位制8.下列各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A.质量、长度、时间B.力、时间、位移C.千克、米、秒D.牛顿、克、米答案C解析A、B选项中所给的都是物理量,不是物理单位,故A、B错误.千克、米、秒分别为质量、长度、时间三个基本量的单位,C正确.D项中牛顿是导出单位,克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D错误.【考点】力学单位制【题点】对单位制的理解9.关于物理量和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力为三个基本量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C.1 N =1 kg·m·s -2D.“秒”“克”“摄氏度”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答案 C解析 力学中的三个基本量为长度、质量、时间,A 错误;“牛顿”是为了纪念牛顿而作为力的单位,但不是基本单位,B 错误;根据“牛顿”的定义,1 N =1 kg·m·s -2,C 正确;“克”“摄氏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D 错误.【考点】力学单位制【题点】对单位制的理解10.一物体在2 N 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 cm/s 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下面有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用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 )A.m =F a =210kg =0.2 kg B.m =F a = 2 N 0.1 m/s 2=20kg·m/s 2m/s 2=20 kg C.m =F a =20.1=20 kg D.m =F a =20.1kg =20 kg 答案 D解析 带单位运算时,每一个数据均要带上单位,且单位换算要准确,也可以把题中的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表示,计算所得结果的单位就是国际单位,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再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A 、C 均错误,B 项解题过程正确,但不简洁,只有D 项单位运用正确,且简洁而又规范.11.(多选)用国际单位制验证下列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s =at (s 为位移、a 为加速度、t 为时间)B.a =μg (a 为加速度、μ为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C.F =m v R(F 为作用力、m 为质量、v 为速度、R 为半径) D.v =gR (v 为速度、R 为半径、g 为重力加速度)答案 BD解析 s 为位移,国际单位是m ,a 为加速度,国际单位是m /s 2,t 为时间,国际单位是s ,所以at 的国际单位是m/s ,所以s =at 是错误的,A 错误;a 为加速度,国际单位是m /s 2,μ为动摩擦因数,无单位,g 为重力加速度,国际单位是m/s 2,所以a =μg 可能正确,B 正确;F 为作用力,国际单位是N ,m 为质量,国际单位是kg ,v 为速度,国际单位是m /s ,R 为半径,国际单位是m.1 N =1 kg·m/s 2,所以F =m v R是错误的,C 错误;v 为速度,国际单位是m /s ,g 为重力加速度,国际单位是m/s 2,R 为半径,国际单位是m ,gR 的国际单位是m/s ,所以v =gR 可能正确,D 正确.二、非选择题12.(单位制)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下列给出的关系式中,L 是长度,v 是速度,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试判断下列表达式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 (1)L g的单位为________,物理量名称为________. (2)v 2L的单位为________,物理量名称为________. (3)m v 2L的单位为________,物理量名称为________. 答案 (1)s 时间 (2)m /s 2 加速度 (3)kg·m/s 2(或N) 力解析 (1)L g 的相应单位是 m m/s 2=s ,是时间的单位. (2)v 2L 的相应单位是(m/s )2m=m/s 2,是加速度的单位. (3)m v 2L 的相应单位是kg·(m/s )2m=kg·m/s 2=N ,是力的单位. 13.(超重和失重问题的计算)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他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 N ,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 =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 =11 s 时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g 到10 m/s 2.求:图4(1)小明在0~2 s 内加速度a 1的大小,并判断在这段时间内他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2)在10~11 s 内,台秤的示数F 3;(3)小明运动的总位移s .答案 (1)1 m/s 2 失重 (2)600 N (3)19 m解析 (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台秤对小明的支持力F 1=450 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1=ma 1,解得a 1=1 m/s 2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小明处于失重状态(2)设在10~11 s 内小明的加速度大小为a 3,时间为t 3,0~2 s 的时间为t 1,则a 1t 1=a 3t 3,解得a 3=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 =ma 3 解得F 3=600 N(3)0~2 s 内位移s 1=12a 1t 12=2 m 2~10 s 内位移s 2=a 1t 1t 2=16 m10~11 s 内位移s 3=12a 3t 32=1 m 小明运动的总位移s =s 1+s 2+s 3=1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