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模板
全国卷高考语文_答题卡模板

全国卷高考语文_答题卡模板1 / 1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 文 答题卡填 正确填涂涂 错误填涂样○座 位号例●注 意 事 项缺考标志(填涂说明:缺考考试由监考员贴条形码,: 并用 2B 铅笔填涂左侧缺考标志。
)号 位 座第Ⅰ卷选择题1 [A] [B] [C] [D] 4 [A] [B] [C] [D] 13 [A] [B] [C] [D]2 [A] [B] [C] [D] 5 [A] [B] [C] [D] 14 [A] [B] [C] [D] :3 [A] [B] [C] [D]6 [A] [B] [C] [D]15 [A] [B] [C] [D]号序 答 级 题 班不第Ⅱ卷 非选择题过 此线: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7 文言文翻译 (10 分) 名 姓(1) ﹒ (5 分): 级班(2) ﹒ (5 分))外 框 线 虚 区出码贴形勿切条 ,贴上朝 面 正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案无效!(二)诗歌鉴赏 (11分) 8﹒(5 分)9﹒( 6 分)(三)名句默写( 6 分)① ② ③选做题 (25 分)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组,用 ..................... 2B 铅笔把所选大题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三)/( 四)11/12﹒(25 分)(1)(5 分)( )( )(2)(6 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案无(3)(6 分)(4)(8 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案五 语言文字应用( 20 分)16﹒17﹒。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基础部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一)、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十二)、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二、典型题实战(一)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高中语文高考各类题型满分答题模板(共13类)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模板第一部分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物+心)+联系上下文(心物同构)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形象或性格)+侧面烘托(或印证)+内容更加丰富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第三部分小说独特答题模式(重在人物手法)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第四部分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重在发幽探微)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补充或印证)第五部分积累——现代文(务必耳熟能详)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卡模版.pdf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 22 题目
学海无涯
800 字
学海无涯
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填 正确填涂 涂 样 错误填涂
∨ ×○
例●
第Ⅰ卷 阅读题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10 [A] [B] [C] [D] 17 [A] [B] [C] [D] 11 [A] [B] [C] [D] 18 [A] [B] [C] [D] 12 [A] [B] [C] [D] 19 [A] [B] [C] [D]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 [A] [B] [C] [D]
5、[A] [B] [C] [D]
学海无涯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 [B] [C] [D] 8
9、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 (1) (2) (3)
事
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
项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
无效。
3. 保 持 卡 面 清 洁 , 不 要 折 叠 、 不 要 弄 破 , 第Ⅰ卷答题区域修改时,用橡
皮擦擦干净,第Ⅱ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胶条。
4. 保 持 卡 面 清 洁 , 不 要 折 叠 、 不 要 弄 破 。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答题卡(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姓名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处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
高考语文试卷的答题模板

一、现代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原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文章主要讲述了……- 作者通过……- 文章旨在表达……2.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分为……部分,分别是……- 每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3.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手法,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4.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观点,答案要点如下:-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观点,如……-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作者的观点具有……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把握诗文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诗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翻译诗文,答案要点如下:- 翻译为现代汉语:……2. 题目要求分析诗文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主要描写了……- 诗文中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3. 题目要求赏析诗文意境,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意境优美,如……- 诗文的意境具有……特点。
4.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情感,答案要点如下: - 作者在诗文中表达了……情感,如…… - 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是……- 作者的情感具有……意义。
三、作文【解答步骤】1. 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 确定立意,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3. 构思文章结构,注意段落划分。
4. 撰写文章,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1. 立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
- 结合自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 借鉴经典名句,传承文化底蕴。
2. 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2020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卡模版

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 [A] [B] [C] [D]
5 、 [A] [B] [C] [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 [B] [C] [D] 8
9、
二、(一)文言文阅读 13(1)
(2)
6、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 [A] [B] [C] [D] [E]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答题卡( A)
姓名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处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
1 . 答 题 前 , 考 生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填 写 清
注
楚 ,并 认 真 核 准 条 形 码 上 的 准 考 证 号 、姓 名 及 科 目 ,在 规 定 的 位 置
15.Βιβλιοθήκ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 (1) (2) (3)
第Ⅱ卷 表达题
20
21
非答题区域 请勿在此区域内答
题或做标记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 22 题目
800
无效。
涂 3 . 保 持 卡 面 清 洁 , 不 要 折 叠 、 不 要 弄 破 , 第 Ⅰ 卷 答 题 区 域 修 改 时 , 用 橡
皮 擦 擦 干 净 , 第 Ⅱ 答 题 区 域 修改 禁 用 涂 改 胶 条 。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精华)-语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四·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完整版)2020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卡模版

非答题区域请勿在此区域内答题或做标记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A] [B] [C] [D]5、[A] [B] [C] [D]6、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6(1)(2)(3)第Ⅱ卷表达题2021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A] [B] [C] [D]89、二、(一)文言文阅读13(1)(2)(二)古代诗歌阅读14、[A] [B] [C] [D] [E]15.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答题卡(A )姓名填涂样例正确填涂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第Ⅰ卷答题区域使用2B 铅笔填涂,第Ⅱ答题区域用黑色碳素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第Ⅰ卷答题区域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第Ⅱ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胶条。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准考证号错误填涂第Ⅰ卷阅读题缺考标记考生禁填∨●×○1 [A] [B] [C] [D] 10[A] [B] [C] [D]17 [A] [B] [C] [D]2 [A] [B] [C] [D] 11 [A] [B] [C] [D] 18 [A] [B] [C] [D]3 [A] [B] [C] [D]12[A] [B] [C] [D]19 [A] [B] [C] [D]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贴条形码处(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22 题目8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
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钟,阅读13分钟,做题12分钟)1、浏览文章后,看第6题(关于内容的选择题),然后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
2、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
再读文章,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
3、弄懂文章内容之后再按照如下顺序做题:(1)先做第6题,即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选择题。
方法同小阅读。
(2)接着做第4、5题。
做题必须将问题带回原文中,在语境中思考。
实词理解也罢,断句也罢,都要对语句做内容和语法的分析。
其中断句题,要注意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A语感断句法,根据对语句意思的理解,用语感断句。
B虚词标志法,盖、夫、至若等常常在句首;乎、哉、矣、也等常常在句尾。
C句式断句法,“……者……也”式判断句,“者”后断句;问答式的语句,在问答之间停顿。
D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若在句首,状语后可以停顿。
E语法断句法,除去上述四种情况,一般需要停顿的部分,是一个语法意义上的句子,我们应该找到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和谓语,由于主语可能承前省略,故一定要补充出来再找到相应的谓语动词,如果不能找到谓语动词,这个部分就不能停顿。
(3)最后做翻译题。
其基本方法如下:A将句子带回原文,找到恰切的语境,理解这个句子大致讲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
B勾画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含代词与名词性短语)和动词(含动词性短语),尤其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不需要翻译)。
理清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和相关事件。
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结构和短语。
D在试卷上将每个词语逐一翻译,连起来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再读,勾画出疑惑处。
注意要有“文言意识”,对于难解的实词尽量联想相关成语,不要轻易用该词的现代汉语意思。
E 对疑惑处,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正确的含义。
这个办法也适用于实词理解题。
将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
三、古诗鉴赏(12分钟)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
b写物:动作、情态、绘声绘色绘形、描摹、勾勒等。
c写景:绘声绘色绘形、浓墨重彩、描摹、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d共有:渲染、对比、大笔勾勒、工笔细描等等。
间接描写:烘托(主要是写人写物)、衬托(反面则为反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等等)、象征、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写景还需要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
角度:时空角度、五觉(视听嗅味触)角度。
顺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
B抒情手法(关涉诗歌的主题)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其中借景抒情可以细分为:触景抒情、即景抒情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当诗歌结尾句子为写景的,则称为“以景结情”。
另外有“从对方着笔”——曲笔。
如,本来想表达自己思念对方,却不写自己,反而想象对方正在思念自己。
C修辞【手法】(关涉诗歌的语言)语音修辞:押韵、平仄、节奏。
词语修辞:字词的妙用。
炼字型题。
句式修辞:整散句、长短句(诗歌中不考虑句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特别提醒:在题目中问到“表现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
问到写景(描写的)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D结构手法(关涉诗歌的结构)律诗:四联分别为“起承转合”。
弄清楚“起承转合”各联的作用。
起:照应标题,引出吟咏对象,引起下联的描述。
承:承接首联,对引出的对象进行描写。
转:由上联的描写“转”,或转入抒情言志,或转入别的内容的描述,或转换角度对对象进行描述。
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卒章显志。
词(曲)(上下两片)。
上片开头句:起句,作用同律诗的“起”。
下片开头(偶有上片结尾)句:过片,作用同律诗的“转”。
下片尾句:结句。
作用同律诗的“合”。
特别提醒:在面对写景诗中描写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的时候,可以从景的构成要素出发思考。
A线条——形状、形态——摹形、绘形\\\视觉B颜色——色彩、色调——绘色\\\视觉C光线——明暗、色调——(明暗)对比与反衬\\\视觉D声音——声寂、动静——动静结合(反衬)\\\听觉E气味——芬芳、气息——嗅觉上述可能结合,出现——视听结合、视听嗅结合。
F现实(眼前)——写实\\\\\\想象联想(如梦境)——写虚=====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3)基本题型A关于如何表现对象特点。
(赏析描写手法题相同)a描写手法(含描写角度)+修辞手法,举例证明。
b这些手法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象的何特点。
c表达的情思。
B某字运用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炼字型)a首先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有修辞手法或者活用一并说明。
b将意思带入诗句描述诗句的内容(如景——画面、物的形象)。
c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甚至结构上的作用。
C赏析某一联诗句。
两个前提与意识:一是这首诗的类别——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别的。
二是这一联的语言性质——描写、描写结合抒情还是抒情……下面以描写景物为例:a指出描写的办法——描写的角度【甚至包括顺序】(时空角度与五觉即视听嗅味触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描写的语言(词语和修辞手法),并举例阐释说明。
b运用这些手法如何表现或者突出什么画面的什么特点。
c借助这个画面,表达诗人何种情思或者心境。
D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或者诗歌情感很复杂),请结合诗句分析。
a总说有哪几种情感。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情感,注意每一种情感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表达出来的)。
E人物形象(诗人形象或者抒情主人公形象)a先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来确定人物的身份地位,答题时,就答人物的身份地位与人物的特点(内在的,近似于小说与传记中人物内在特点的分类方法)。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特点,每一种特点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特点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或者哪个细节表达出来的)。
C借助这个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特别提醒:情感的一情两面(以思乡为例):内在——对故乡的思念,外在——独处异乡的孤寂。
四、默写(3分钟)1、考纲规定,要能逐一过关,后期注意做练习。
2、注意审题,题干上的提示语往往涉及句中词语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