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学
土地利用工程课件

土地复垦设计
土地复垦原则
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复垦内容
主要包括工矿企业生产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以及其他因挖损、塌陷、 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旨在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工程课件
目 录
• 土地利用工程概述 • 土地利用工程基础 • 土地利用工程设计 • 土地利用工程技术 • 土地利用工程实践 • 土地利用工程未来发展
01
土地利用工程概述
土地利用工程的概念
土地利用工程是指通过工程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2
城市土地利用工程案例
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土地利用工程案例,总结经 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农村土地利用工程案例
分析国内外典型农村土地利用工程案例,总结经 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3
土地利用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对土地利用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包括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为今后土地 利用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分区内容
包括农业用地分区、建设用地分区、生态保护用地分区等。
分区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决 策树等。
03
土地利用工程设计
土地整理设计
01
土地整理原则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任
务,遵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农村土地利用工程实践
农村土地整治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不同规划的研究内容 、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
是在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 是在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 对某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 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 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是总规和专项规划的深入和细 化。
包括有: 包括有: —居民点用地规划 居民点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旅游地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 旅游地规划、 旅游地规划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不同层次的规划所侧重的内容 、
全国级 省 级 市 级 县 级 乡镇级 不同层次的土地规划功能取决于该行政区域的级 别。不同层次的规划能够解决的矛盾、需要协调的关 系及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明确不同层次规划的职能, 。 可以更好的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调控能力和区 域协调能力。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我国土地规划体系 我国土地规划体系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 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 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 用规划体系。 用规划体系。 ◆依规划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依规划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按行政区域等级层次分为:全国——省——市—— 按行政区域等级层次分为:全国 省 市 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依规划对象不同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 依规划对象不同可分为: 地利用规划。 地利用规划。 10年以上 ◆依规划时限划分为:长期规划(年限达10年以上)、 依规划时限划分为:长期规划(年限达10年以上)、 中期规划(年限介于长短之间)和短期规划(年限小于5 中期规划(年限介于长短之间)和短期规划(年限小于5 年)。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章

其内涵是: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 (城市)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土地利用 纯收益,将导致土地价格的空间差异,即处于市场附近的土地地租高,(为什 么?)--因为这里支付较低甚至无需支付产品运费,其结果是吸引各种经济及管 理单位向中心区集聚,对土地需求量就大增,地价就会相应地上升。 ②位置级差地租可用来作为控制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用来决定各种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人们可以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在中心区及附近郊区 收取较高的地价和使用费,以控制中心区的继续膨胀,保护近郊的绿地和高产 菜地;在远郊则收取较低的地价和使用费,以鼓励工业向远郊区发展,建立新 的工业区和卫星城镇。
四、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 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 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 的工具。 1、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 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土地本身就是自然、社会、经济、 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多重结构的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 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 律的制约。 2、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 和环境破坏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大量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当相互协调,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 处理得好可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进化,反之,会恶化环境。生态系统平衡失 调,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增长。 ○应当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才能走出困境,协调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经 济的发展。 3、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注意 ○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土地利用规划的外部效应○建立以生态经济理论 为指导的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指标
建设工程中常见的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设工程中常见的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涉及到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关乎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建设工程中常见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建设工程中常见的土地利用问题1. 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扩张不可避免。
但是由于规划不合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往往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比如,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农田被占用,土地被过度开发,导致农业生产减少,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2. 土地污染与环境破坏在建设工程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材料,这些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很容易造成土地的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另外,建设工程还可能带来土地的沉陷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破坏。
3. 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在建设工程中,一些区域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另外一些区域则被忽视。
这种不均衡的土地资源利用会导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到区域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工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解决方案1. 合理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针对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政府和规划者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
在城市发展中,应该尽量保留农田和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城市边界,并采取措施限制不合理的城市扩张。
2. 强化土地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为了解决土地污染及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环境评估,对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同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行生态修复,确保土地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持。
3. 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了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问题,可以采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引导资金和产业流向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技术进入这些地区,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加强土地利用监管与制度建设要解决建设工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管与制度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7 管道运输用地
15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117 沟渠;
118 水工建筑用地;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12 其它土地:
121 空闲地;
122 设施农用地; 123 田坎;
124 盐碱地;
➢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和行政控制性 的属性; ➢ 土地总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 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 土地总规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 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征
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指导性、动态性、强制性(控制性)
01 耕地: 011 水田;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2 园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他园地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他林地
04 牧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3 其他草地
建设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规及其相互关系
➢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 ➢ 下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 上下级规划应衔接一致
11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3.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
概念 依据一定的土地分类标准,运用测绘、遥感等技术查清各类现状用地的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土地利用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调整优化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土地利用分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城镇用地规划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土地用途管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土地保护规划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地区土地利用规划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利用工程

二、布局调整原则
1. 积极引导集中居住 • 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 • 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镇居住
2. 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 • 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整治、集聚为主 • 以新建村庄为辅 • 迁移规模偏小、设施缺乏、交通不便村庄
N = N0 × (1+ e)n + N1 − N2
N ——规划末期人口
n——规划年限 增长率 N1——预期迁入人口
N0——现状居住人口 e ——人口自然
N2 ——预期迁出人口 按镇村 Nhomakorabea设用地标准推算
1. 居住人口预测 2. 居民点面积=居住人口×人均村镇建设用地定额
∑NB − ∑ND
∑ e = n n
道能实现自流灌溉 • 库区的淹没损失要小 • 集水区域内水土保持良好,入库泥沙量少
11
三、农田水利工程的选址要求
水源和取水工程——提水站
• 靠近水源,有充足的灌溉水量供应 • 抽水站应选择在便于灌排的适中位置 • 站址应设置在不冲不淤的河段上(宁冲不淤) • 尽量选择交通方便、靠近村庄的地方
土地利用工程
公共管理学院 教师:郭 杰
2、土地利用工程
——所有以土地为主要对象,以改变土地外观、功能 为主要内容的工程
• 起源早 • 类型多样 • 差异化显著
第一章 绪论
二、类型
1. 水利工程 2. 交通工程 3. 房屋建筑工程 4. 耕地利用工程 5. 园地利用工程 6. 林地利用工程 7. 牧草地利用工程 8. 水面利用工程 9. 生态防护工程
¾ 适合长途大宗货运和长短途客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一 干道、支道 1 选线的基本步骤 (1)依据交通量和货运方向,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中间控制点的
具体位置。交通量是指某道路横断面上单位时间(每小时或每昼夜) 内通过车辆的往返数量。交通量的大小,在农村主要取决于来往货物 的多少。在计算交通量时,应考虑满足旺季交通量的要求,一般按式 (9-1)计算 A=2N/(dP)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3 重丘陵山区选线
重丘陵山区的地形复杂,其特点是在短距离内,山坡陡, 溪流湍急,多数溪流的流量小但是落差大,冲刷力强,沟 谷曲折。这就形成山区道路转急弯、上下的纵断面、横断 面、平面配合要适当,弯道半径不小于20m,对翻山越岭 回头弯道半径一般可采用12m。纵坡应小于8%,个别大 坡地段以下超过11%为宜,但海拔2000m以上或长期有冰 雪的地方,其纵坡应限制在6%,以保证汽车的安全行驶, 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9-1中所规定的长度 设置缓和坡度。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展现,以减少工程量, 降低造价。由于地形限制一般形成沿河线、越岭线等线形。
土地利用工程学
2 路基宽度与高度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三节 道路工程
3 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度对路基整体稳定起重要作用。路基边 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 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一般 路基的边坡坡度,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和设 计规范推荐的数值采用。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三节 道路工程
平原微丘地区有较多的城镇工业区、农场以及纵横交错的 灌溉渠、铁路、公路、管道等建设。交通量一般比较大, 对道路的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弯道半径应不小于20m,尽 量采用较大半径,提高车速。当通过耕地时,要从线路对 国民经济的作用,对农村建设的效果、地形条件、工程数 量等方面分析比较,使线路既不片面求直多占农田,也不 要强调不占某块农田,使线路弯弯曲曲,造成行车条件恶 化。应充分利用渠堤、沟岸,以减少占地(图9-1).通过 低洼及排水不良地段时要保证填方高度最小,但需要有离 地下水1m以上的距离。
(1)旱地生产路规划。 (2)灌溉区生产路规划。 (a)生产路设置在农沟的外侧与田块直接相连。 (b)生产路设置在农渠与农沟之间。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3 梯田的田间道与生产路 梯田田间道的布局应按照具体地形,采取通梁联峁、
沿沟走边的方法布设。
土地利用工程学
LOGO
第九章 农村道路工程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九章 农村道路工程
1
农村道路工程概念
2
线路规划设计
3
道路工程
4
小型桥涵工程ຫໍສະໝຸດ 土地利用工程学第一节 农村道路工程概念
❖一 农村道路分类 ❖二 农村道路组成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一节 农村道路工程概念
❖一 农村道路分类
干道
支道
田间道
土地利用工程学
生产路
第一节 农村道路工程概念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沿河线是指线路沿着河边或者河谷布设。它是重丘陵 山区线路方案中最常遇到的一种。河谷的纵坡除最上 游某些较短地段可能较陡外,一般不会超出山区道路 所允许的纵坡。线路应选在有适宜的较宽的台地,要 求没有严重的地质不良现象,如滑塌、落石、雪崩等。 越岭线是从山岭的一侧爬上山顶穿过垭口下到另一侧 的翻山线路。解决通过山岭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 选择一个接近线路方向的垭口通过,因为垭口是山脊 的缺口,位置较低;另一种是选择一个地质较好、地 势合适的山腹打隧道穿过。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二 田间道和生产路 1田间道
田间道是由居民点通往田间作业的主要道路。除用于运输 外,还起田间作业供应线的作用,应能通行农业机械,一 般路基宽为3~6m,田间道又可分为主要田间道和横向田 间道。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2 生产路 生产路的规划应根据生产与田间管理工作的实际 需要确定。生产路一般设在田块的长边,其主要 作用是为下地生产与田间管理工作服务。一般路 基宽为2~4m
❖二 农田道路组成 农村道路由行车路基、路面、路肩和路沟组成。 路面是指铺筑在道路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结构层, 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辆磨损和保持道路表 面平整的功能;路肩是道路两边没有铺筑路面的 部分,用作路面的侧向支撑和行车停歇的地带; 路沟为道路两边的排水沟。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 三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中纵坡设计是主要方面,设计要结合布线的意 图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纵坡及坡长。主要技 术指标有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小坡长及最大坡长等。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三节 道路工程
❖一 路基工程 1 路基的横断面
一般常见的路基横断面形式有路堤和路zan两种:高于天 然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图9-6a);低于天然地面的 挖方路基称为路zan (图9-6b);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半 填半挖路基(图9-6c)
式中 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 N—— 货运强度,净吨数,t; d——汽车运输期,d; P——每辆汽车的载重量,t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2)拟定干、支道上桥的位置及桥型,确定它与其他交通 线和管道的交叉方法。本着“大、中桥服从线路方向,桥 综合考虑,小桥涵洞要服从线路走向”的原则,跨越位置 最好选在河面不宽、水流畅通、地质条件好、河床稳定处, 且应使用两岸桥头引道土石方较少,这样可以缩短桥长, 减少工程费用。当桥位于支流汇合处时,应选在距离汇合
处下游至少有1.5~2倍河宽的地方。
(3)确定线路连接沿线的居民点、工矿区、农田、林带等 方式。干、支道要“靠村不进村,利民不饶民”,沿村庄 边缘过。线路应选在地势平坦开阔、土质坚硬的地方,避 免通过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在丘陵地区要沿分水岭布置。
土地利用工程学
第二节 线路规划设计
2 平原微丘地区选线
4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的目的就是把路基工作内区的土基含水 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不同的水源由于不同的 途径浸入路基并对路基产生危害,因此做好路基 排水设计,就必须深入调查水源及其他地质条件, 以便进一步了解水源存在的形式及其特征,采取 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加以排除。 各级公路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 况,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基边坡 排水等设施,入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和盲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