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起源
两栖动物起源于水生爬行 动物,大约在3.6亿年前开 始向陆地进化。
特点
两栖动物具有适应陆地和 水中生活的特殊生理和解 剖结构。
两栖动物的分类
有尾目
具有长尾,适应水生生活,如蝾 螈。
无尾目
无尾,适应陆地生活,如蛙和蟾 蜍。
两栖动物的特点
01
02
03
04
呼吸系统
两栖动物通过皮肤和肺呼吸, 肺发育不完全,需要依靠皮肤
两栖动物的卵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颜色多样。
卵壳对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较为 脆弱。
卵的大小
卵的大小因种而异,从非常小到较大 都有。
孵化方式
自然孵化
两栖动物的卵在自然环境中孵化,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人工孵化
在实验室或养殖场,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孵化。
03
CHAPTER
两栖动物的发育
VS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有助 于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药物来源。一 些两栖动物具有特殊的生殖和发育机 制,如卵胎生、幼体变形等,这些特 点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生物资源和药 物开发途径。
生物进化的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反映了生 物进化的历程。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规 律和机制,为进化生物学提供重要的 理论支撑。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也体现了 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研究两栖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助于揭示生物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生物的进化 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THANKS
谢谢
繁殖环境适应性
两栖动物会根据繁殖地点的环境特点, 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调整繁殖行 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繁殖季节的适应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共26张

受精与卵裂
受精
雌雄交配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最终形成胚胎。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
两栖动物的性别通常由性染色体决定,雌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雄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
性染色体
两栖动物的性染色体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雌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雄性是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 色体。
两栖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繁殖场所,如水域、 沼泽、森林等。
温度影响
部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温度影响,温度的高低可能影响其繁 殖频率、卵的孵化率以及幼体的生长速度。
食物供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食物供应密切相关,充足的食物供应有助 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06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研 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卵与幼体的适应性进化
卵的保护
01
部分两栖动物的卵具有坚硬的外壳或粘液保护层,以抵抗捕食
者和恶劣环境。
幼体的发育
02
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或陆地上经历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
最终成长为成体。
幼体的生存策略
03
不同种类的两栖动物具有不同的幼体生存策略,如攀爬、伪装、
快速孵化等。
生殖与发育的生态适应性
繁殖环境选择
发育过程
幼体的器官和身体结构逐渐发育成熟,最终 完成变态。
变态过程与影响因素
变态过程
两栖动物的幼体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最终变 成成体。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都会影响变态过程 的发生和完成。
05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适 应性
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卵生
大多数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卵在 水中或陆地上孵化成幼体。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提纲一、两栖动物的生殖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
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例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例2】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A.外鳃→内鳃→肺B.内鳃→外鳃→肺C.肺→外鳃→内鳃D.内鳃→肺→外鳃课堂自测1.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蟾蜍B.青蛙C.龟D.大鲵2.(2007·福建福州)每年春末夏初,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这是雄蛙在()。
A.唱歌B.求偶C.捕虫D.呼吸3.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A.蝌蚪B.卵C.幼蛙D.受精卵4.青蛙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①受精卵②有内鳃的蝌蚪③有后肢的蝌蚪④有前肢的蝌蚪⑤有外鳃的蝌蚪⑥幼蛙⑦成蛙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①④③②⑤⑥⑦5.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B.肺不发达C.用皮肤呼吸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6.(2007·广东汕头)青蛙的幼体叫_______,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_______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7.(2007·四川广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
蟾蜍
蝾螈
大鲵
一、蛙类的生殖过程:
图 片
行为 意义
受精环境
雄蛙鸣叫
雌雄抱对
促进生殖细胞排出, 提高受精率
求偶(吸引雌蛙)
水中受精(体外受精)
有性生殖
生殖方式
二、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结合视频内容并自学课本P83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
幼体(蝌蚪)
生活环境 水中
成体(蛙)
水中和陆地 生活习性 生理、 形态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鳃
有尾,无四肢
肺,皮肤辅助
无尾,有四肢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方面 有显著差异
——变态发育
总结:你能给两栖动物下个定义吗? 像这样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 吸,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当堂演练
变态发育。 (2)这种发育方式叫做___________
鳃 呼吸, (3)②时期的青蛙幼体用_______
生活在水中。
肺 呼吸, (4)④时期的青蛙用_________
皮肤 辅助呼吸。 _________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由此可看出青蛙的 生殖和发育在(
B
)
A水中和陆地
B水中
C陆地
D母体内
2、繁殖季节,雌雄青蛙抱对的意义是( A防御敌害
B)
B提高卵的受精率
C获取足够的食物 D促进蝌蚪的发育
3、如图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受精卵, (1)蛙的发育经历了[①]________ 蝌蚪 ,[③]_________ 幼蛙 幼蛙和 [②]_________ 成蛙 四个时期。 [④]________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介绍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陆交界地带的动物,包括蛙类、蝾螈类和爬行两栖类等。
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其他动物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本文将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
1. 卵生生殖大部分两栖动物采用的是卵生生殖方式。
在卵生生殖中,雄性和雌性进行交配,雌性会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产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释放精子,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受精后的卵会孵化成为幼体,孵化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2. 胎生生殖少数两栖动物采用的是胎生生殖方式。
在胎生生殖中,雌性会将受精卵留在自己体内,卵在体内发育成为胎儿,直到胎儿具备了生存的能力,雌性才会产下幼体。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和成年阶段。
1. 受精受精是两栖动物生殖过程的第一步,雄性释放的精子会在外部或雌性体内遇到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在受精过程中,卵子的细胞质与精子融合,形成新的细胞。
2. 胚胎发育受精后的卵子会经历胚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是卵子逐渐发育成为具有基本组织结构的胚芽的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分化为组织与器官。
3. 幼体卵子在胚胎发育后会孵化成为幼体。
幼体通常具有类似成年个体的基本特征,但大小较小,身体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幼体会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并适应环境。
4. 成年阶段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逐渐转变为成年个体。
成年两栖动物具有性成熟、繁殖能力和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
四、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种类繁多,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和习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两栖动物繁殖行为:•声音交配信号:许多蛙类通过发出高频的叫声来吸引异性。
雄性会发出特定的叫声来表明自己是同一物种的成员,同时也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雌性选择:在某些物种中,雌性会选择最强壮、最有竞争力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保证后代的质量。
两栖动物的发育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
蝌蚪用鳃呼吸。
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
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呼吸器官 鳃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动青蛙,它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在田野里、水沟边,如果有一只苍蝇飞过,它能准确无误把苍蝇捉住,吞入腹中。
青蛙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领呢?原来青蛙捕捉害虫,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翻舌捕食的取食方式。
青蛙的石头和人类的舌头构造不同,人的舌头后端固定,前端可以自由活动。
而青蛙的舌头却是前端固定不动,后端能够自由翻转。
因此,当苍蝇等昆虫飞过它的头部前方的时候,它能迅速地把舌翻出来,靠舌头上的黏液,把苍蝇粘住,舌头缩回口中,把食物送入腹中;另一种方法是跳跃取食方式,当昆虫在它旁边出现时,后肢用力跳起来,张嘴含住昆虫,然后吞咽下去。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新

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揭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进而了解 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这对于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有重要 意义。
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01
比较基因组学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了解不同物种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演化趋势和特点。这将有助
交配行为
交配前的准备
在交配前,两栖动物通常需要进 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可能 包括清理求偶场所、寻找合适的 交配对象以及确保环境安全等。
交配过程
两栖动物的交配过程通常涉及一 系列复杂的动作和行为。这些可 能包括互相追逐、攀爬、翻转和 身体接触等。
交配频率
两栖动物的交配频率通常与其繁 殖策略相关。一些种类可能只在 繁殖季节进行交配,而另一些则 可能全年进行多次交配。
06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未来 研究趋势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这些技 术包括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录组学分析技术等,可以更准确地揭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 程中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两栖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可以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揭示其在生殖和发 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这将有助于深入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水分调节
两栖动物通过调节皮肤水分蒸发和呼吸来适应水 生和陆地环境中的水分变化。
温度调节
两栖动物通过调节体温来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温度 变化。
氧气调节
两栖动物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适应不同环 境中的氧气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重点、难点)
②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多是农村的学生,在农村的小河溪水中经常见到青蛙、蝌蚪,对蛙鸣、抱对等生殖行为有一定感性认识,加上耳熟能详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对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初步认识,但对青蛙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的过程认识还不清楚,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积累了知识储备,对本节容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应用“激趣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蛙鸣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比较,形成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A类试题(面向全体学生)
1.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A.雌雄同体,体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B.雌雄同体,体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2.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青蛙高声鸣叫的意义是()
A.捕食害虫B.吸引雌蛙
C.休息D.鸣囔的特点
3下列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青蛙高声鸣叫是一种繁殖行为
B.看见两只青蛙抱对,这是青蛙在争夺食物
C.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孵化
D.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4.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
A. 受精卵→蝌蚪→成蛙
B. 受精卵→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5. 蛙的发育称作()
A.完全变态发育B.变态发育C.不完全变态发育D.两栖发育
B类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6. 上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根图
回答下列问题:(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
是为了。
(2)雄蛙和雌蛙抱对,雌蛙将卵排放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到水中,卵和精子在
水中结合成,完成受精作用。
(3)蛙的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
(4)B到E时期的青蛙幼体用呼吸,生活在水中.
F到H时期的青蛙用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青蛙的主要食物是农业害虫,因此我
们应该。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保
护好它们的。
(6)青蛙和大鲵的生殖和发育有共同的特征是。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蛙鸣——吸引雌蛙
2.抱对——体外受精(水中)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教后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设计上较好地运用了“激趣-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通过自学、认知、比较、表达,学生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以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评价,评价时,采取激励性语言,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落实情况,也重视学习方法和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本节课较遗憾之处是对学情分析不够深入。
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预想不足。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获取直观上的认识,然而,从图到文字信息的转化,理解不到位,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