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89)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89)
课题: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编写人:马兆轩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教学重点:
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教学难点:
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2月_31日总第63课时
教学流程
复备栏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பைடு நூலகம்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①.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②.篇末点题。
5.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板书设计: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九霄云外回肠荡气名人名言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自学质疑
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三、交流展示
小组之间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四、精讲点拨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共有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一般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神话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二、教材的特点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单元前安排了单元导语和情境图,而且选文新,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

3.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满足学生“我要写的需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引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更加系统化,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2.在识字、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如让学生进行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等,提高识字的效果,并认真用好生字书写本,要求书写更规范。

3.抓住单元导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第一单元的导语中有“认真阅读本单元的神话传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用心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单元训练的重点,教师应根据每单元训练的重点,从课文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加强学生朗读和默读的练习,教师可以示范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体会思想感情,在读中感悟。

注重课后思考题在教学中的渗透,把课后问题自然地融于课堂教学当中。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1]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1]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的难点: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
学案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无( )无( )无( )无(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执教人
阿瓦古丽
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型
阅读
课时
一课时
学习准备:课文插图、马克.吐温资料、预习课文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3、画出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
4、标出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⑴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⑵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臭味相投”本意是( ),作者加上引号是为了()。
写出和“脏兮兮”形式相同的词语。
( )( )( )( )
认真作答,及时巩固。
总结收获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收获。
无( )无( )无( )无( )
2、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篇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看插图,并介绍作家马克.吐温。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修改后)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修改后)

3、草虫的村落第一课时:预习跟踪课1、会写11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字词梳理1、读音要注意的生字有:2、书写要注意的生字有:3、我要积累的词语(成语)有:(我要把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二、课文梳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的疑问: 。

导学方法:独学—对学---全班展示---检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展示课1、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2、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小组合作探究】1、认真默读课文,说说在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自由读读课文的五到八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使你有感受的词语和句子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自己的想法。

)2、草虫的村落是一个快乐的天地,你从文中哪些句子能体会到?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3、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导学方法: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展示---全班展示4、索溪峪的“野”(合作探究+展示课)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索溪峪,索溪峪因索溪而得名,位于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东北部,景区于 1982年2月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点有黄龙洞、宝峰湖、十里画廊、西海、百丈峡、索溪、一线天等。

峰秀、谷幽、水碧、洞奥为其景观的主要特征。

一、字词梳理1、读音要注意的生字有:2、我要积累的词语(成语)有:(我要把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二、课文梳理1、我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

*课文围绕索溪峪的“野”,3、我的疑问: 。

三、合作探究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一、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一、二。
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通过这句话,我们体会到大卫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小组内听写重点词语。
2、对于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内互相检查。
3、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注意纠错和评价。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并概括大意。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一、展示合作探究四。
二、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学习记录
自主学习
(课前)
一、研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二、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一、二。
二、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令你感动?
三、你想对鲧禹父子说些什么?
3、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
理解:“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联系上文,说说“这一切”值得是什么。
三、你喜欢大卫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达标检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设计(精心设计-人教版)-全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设计(精心设计-人教版)-全册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 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
2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奕》
学习《两小儿辩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设计(人教版)
课 题
1
文言文两则
1、正确读写生字词。 教学目标 2、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掌握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 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 (补充资料: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 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 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 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 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 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 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 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 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 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 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 (5)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案示例: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板 书 设 计 匆 匆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导学案(最终修订版)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导学案(最终修订版)

有些人学习内容明确目标,整体感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3.揣摩蕴含深情、朴实、生动的语言,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1.揣摩蕴含深情、朴实、生动的语言,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1.同桌交流认识的本课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概括段意。

二、呈现目标三、导学探究1.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2.细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哪些普通人?作者为什么回忆这些人?3.第二部分都写了几件事?对此你想到了什么?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

4.品读课文,理解下列文中重点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

四、总结拓展1.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总领下文对‚有些人‛的回忆。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 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2.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作者‚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

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五、检测达标1.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课文用了什么为线索连事成文的?3.学过这篇课文,回家做一个简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普通的人,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老师谦逊,不吝称赞胖老板信守诺言使我懂得乞丐帮助那些可以帮助的人代数老师尽职尽业丑公主学习内容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写“冕、痕、乾、韩”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气节。(重点)
4、背诵默写古诗。(重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悟墨梅的特点及精神。
难点: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
1、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诗、词、文章、歌曲。从中你了解了梅花的哪些品质?
1、《墨梅图题诗》墨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淡墨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砚池:______________。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由这两句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_________________。
金台区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设计
沿河街小学刘霞利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讲授课
课题
墨梅图题诗
执教
刘霞利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古诗文,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学习目标
3重点反复朗读感悟。
交流展示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紧扣古诗中的重点词句和关键的诗句来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交流时,我会专注地倾听,并能集合自己的理解加以补充和质疑。
1关注学生表达的习惯,学习的广度、深度及创新的学习;
2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总结拓展
课堂小结
1、王冕做诗的原因是什么?
————————————————————————4.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岁寒三友”象征着怎样的精神?
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梅:超凡脱俗
人:卓尔不群
课后反思
2、王冕做诗的目的是什么?
3、岁寒三友象征了什么精神
1指导归纳学法,总结提升认识;
2对本次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等。
达标测试
1.《墨梅图题诗》是元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借()抒发了他高尚的情操。诗中“满乾坤”的意思是()。
2.解释诗句的意思。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2、收集王冕的资协()卓()尔不群花蕊()厌恶()
理解:卓尔不群:
4、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5、我的质疑。
1.谈话,激发兴趣;
2.指导,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有那些方法。
3布置任务,讲明要求;
4学生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1、学生看导学卡上的“导学目标”。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内容一——了解作者”
3、自主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二——掌握本课生字词”
4、听录音范读,正确、有节奏朗读本诗。
5、小组共同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四——理解重点字意及诗句意思”。结合老师给出的重点字的字意,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意思,一句一句翻译。
6、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含义,结合幻灯片展示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气节。
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
探究点二_______体会感情(重点、难点)
1、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梅花要么是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探究点三——赏画悟情(重点)
4、赏画:请大家王冕笔下的梅花,说一说图中大梅花有什么特点?
5、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向,知趣。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向和高贵的品性来。
1指导交流,关注学生学习的广度、深度;
2结合学生交流,出示重点词句及段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8、达标检测。
9、积累赞颂梅花的诗句,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老师积累的名句,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名句,师生共同交流。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独立阅读,勾画出重点诗句,并在旁作批注;
3小组充分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4、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_______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