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十五课表格式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十五课表格式导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十五课表格式导学案苏坊镇中心小学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年级六年级14 卖火柴的小女孩(1)时间主备人代文娟初审魏普盈定稿武梦杰使用姓名学习目标1、会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后 3 题中的两个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能从中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精读课文第二部分,从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

难点从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能从中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案课堂同步导案【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1 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不懂的字和词 2 认真阅读课文,围绕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原因并体会。

1 / 14【知识链接】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 年4 月 2 日-1875 年 8 月 4 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

一、我会读蜷着火焰捏着橱窗哆哆嗦嗦闪烁灵魂哧暖烘烘火柴梗二、我会填一()火柴一()马车一()香味一()灯一()蜡烛一()火光一()星星一()墙三、易错易混字:蜷()烘()梗()倦()供()哽()跚()橱()僵()篮()栅()厨()疆()蓝()【合作探究】方法指导:快速浏览课文,读后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讨论汇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第二单元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

《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

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学目的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进一步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四、教学措施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3.《金色的鱼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3.《金色的鱼钩》
青稞 收敛 抽噎 瞻仰 搪瓷碗
2.拓展提升练习:
读课文,试着理解下面的词语。
目不转睛 收敛 奄奄一息 抽噎
3.考点强化练习:
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任务3: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
看拼音,连Hale Waihona Puke 词语。学习流程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任务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任务3: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解题。2.简介时代背景。。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任务2: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13.《金色的鱼钩》
执教教师
学生
六(四)班
授课时间
2021年5月14日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
2.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重难点预测
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难点
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导学案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总课时
10课时




1、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2、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
“阅读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围绕着“告别母校”这个话题,但文体各不相同。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
探究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感知课文内容。
展示
交流
1、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宽容逃课
导学
反思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导学案
课题
老师领进门
主备人
课型
阅读
课时
1
授课人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学习重
难点
1.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2、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理解课文内容。
达标
检测
1、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教案

12《为人民服务》学习内容:12《为人民服务》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积累演讲知识。

2.理清各段的内容,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学习时数:三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文体常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词的特点是:㈠针对性,听众是什么人,听众兴奋点在哪里;㈡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㈢鼓动性,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洋溢激情。

二、自学体验:1.生字正音。

鸿毛()鼎铭()追悼()送葬()2.词语解释。

鸿毛: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哀思:寄托: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朗读课文。

2.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3.围绕这一主题,这五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先从文中找关键句再提炼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论点:接着论述论点:最后总结论点:四、反馈提高句子赏析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的“完全”和“彻底”怎么理解?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的“只要……就……”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有什么作用?3.找出文中所用的成语,并分析其作用。

4.找出第四段中的一组排比句,并讨论其作用,体会其妙处。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首诗()[单选题] *登泰山望泰山望岳(正确答案)观岳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比(等到)诸侯之列不省所怙(依靠)B.吾为若德(恩德,人情) 齐谐者,志(记录)怪者也(正确答案)C.其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敛不凭(凭借)其棺3、46.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北京冬奥会已经“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B.我们班阅读之星王晓明学习刻苦,数学作业做得“天衣无缝”。

C.中国的戏曲艺术,以它的神奇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正确答案)D.在抗疫过程中,大多数公职人员依法行事,坚决执行上级命令,“阳奉阴违”,展现了人民公仆的风采。

4、椽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chuānchuànchuǎnchuán(正确答案)5、2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

(正确答案)D.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6、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企盼(qǐ)绚丽(xuàn)承载(zài)一呼百应(yīng)B.咀嚼(jué)苍穹(qióng)譬如(bì)强聒不舍(guō)C.胚芽(pēi)笨拙(zhuō)冗杂(rǒng)豁然贯通(huò)(正确答案)D.陨石(yǔn)解剖(pāo)奠基(diàn)拾级而上(shè)7、关于《红楼梦》的文化常识,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单选题] *A.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关系为姨表兄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灯光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四、教学过程:(一)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习准备: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样的道理呢?基础达标1、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学弈.()惟.()鸿鹄.()缴.()弗.()矣.()与.()盘盂()沧.()沧凉凉孰.()为汝.()多知乎?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

弈.( )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 )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ãi)(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 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ï)而射之。

虽与之.( )俱.( )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3、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⑤:“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4、我知道《学弈》写了《两小儿辩日》写了。

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疑惑要和同学、老师探讨:疑惑一:疑惑二: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下面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1、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着名的大作家。
自我
总结
这节课我在( )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还需努力。
谈体会。
导学
反思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导学案
课题
新来的老师
主备人
课型
阅读
课时
1
授课人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导学案
课题
难忘的启蒙
主备人
课型
阅读
课时
1
授课人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学习重
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了解作者的资料。
自我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谈收获,谈体会。
作业
布置
P65资源学案1-3题。
板书
设计
抗日演讲
两次批评 爱国、正直、诚实、勤勉
宽容逃课
导学
反思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导学案
课题
老师领进门
主备人
课型
阅读
课时
1
授课人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
3、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
探究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导学案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总课时
10课时




1、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2、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
“阅读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围绕着“告别母校”这个话题,但文体各不相同。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学习重
难点
1、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2、写读后感。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案
自主
学习
初读,自学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折叠(zhédié)自顾自摇摇头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感知课文内容。
展示
交流
1、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2、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理解课文内容。
达标
检测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学习重
难点
1.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 案
自主
学习
1、看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2、了解这位作家刘绍棠。
再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达标
检测
1、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2、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指导纠正
梳理
拓展
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2、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
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解答疑难问题。
交流
展示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2、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3、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1、自己点读巩固
2、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3、运用词语造句
4、自由读巩固
检测课前对课文的字词的掌握情况。
导 案
自主
学习
1 、板书:知识 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 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导入课题,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难忘的事情。
合作
探究
1、“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
1、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2、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通过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梳理
拓展
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