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5)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7分钟)
1.自由读课文,自己确定本节可学习目标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3.全班交流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五、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口语交际五
学 科:
语 文
年 级:
六年级
课 题:
《口语交际五》
课 型:
口语交际
课 时:
1课时
时 间:
4月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预学案:
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预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课堂环节
导 案
学 案
我的想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共有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一般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神话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二、教材的特点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单元前安排了单元导语和情境图,而且选文新,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

3.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满足学生“我要写的需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引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更加系统化,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2.在识字、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如让学生进行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等,提高识字的效果,并认真用好生字书写本,要求书写更规范。

3.抓住单元导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第一单元的导语中有“认真阅读本单元的神话传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用心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单元训练的重点,教师应根据每单元训练的重点,从课文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加强学生朗读和默读的练习,教师可以示范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体会思想感情,在读中感悟。

注重课后思考题在教学中的渗透,把课后问题自然地融于课堂教学当中。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第五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第五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第五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交流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的习惯伴随自己一生。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并在学习中应用。

3.会背、能默写日积月累。

三、课前预习:1.总结自己通过六年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熟课本91页“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试着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意思。

3.阅读课本93页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简介: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

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5.搜集、欣赏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图片。

6.读熟课本93页“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1《文言文两则》学习内容:1“文言两则”(学象棋,两个孩子互相争论)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背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A部分学习目标:3.理解关键词和句子,理解“你必须专注于阅读和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或同时使用两件事”的真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I.导论导向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引入成语以激发兴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二、自学经历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倾听学生是否读过正确的发音和句子,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写不读)。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览: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的单词、单词和句子的理解困难给予建议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索和解决。

四、归纳提升: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相互阅读和评价。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

4、教师对难理解的词句进行点拨。

如:(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下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 文言文两则 2课时主备教师:复备:审核人:第一课时《学奕》《学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资料准备:一、词语解释及翻译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2、弈秋: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因为古代围棋他是因下围棋而出名的,所以人们都叫他弈秋。

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

预习案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按照句意读出节奏。

二、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其意思,翻译课文。

三、了解背景。

四、提出探讨问题。

探究案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一)检测预习:1、写出翻译。

2、检查朗读,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

特别是以下词语: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弈秋:通国:之:善: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诲:其: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之:鸿鹄:至:思:援:缴: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与之”的“之”:俱:弗若:矣: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其:与:曰:非:然:也:二、知识链接1、介绍《孟子》。

2、介绍弈秋。

三、学生质疑释疑1、分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知识就是宝藏一、考核规定本单元作文+诗词背诵(选择一首)=期中考试成绩二、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2.理解课文大意,逐字逐句读、背3.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技巧4.诗词背诵及演说三、教学内容1.《知识就是宝藏》课文学习及深入剖析2.《献爱心》诗词学习四、教学重难点1.如何读懂课文,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

2.如何深入剖析语文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五、教学方法听、说、读、写、背、思考、讨论、比较、练习六、教学步骤第一课:阅读课文《知识就是宝藏》1.课前预习预习生词:宝藏、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云雾弥漫、燃放、典籍预习思考:你有听过“宝藏”这个词吗?宝藏是什么?人们为了获得宝藏会做什么?听听师兄们分享他们在学习时候的经验,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

2.读课文(1)整体阅读:读前思考,图像化。

(2)逐字阅读:有侧重地读。

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中的经验,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接受来自其他同学的建议,人人都有进步的空间。

第二课:《献爱心》诗词学习1.课前预习预习生词:缺乏、恩爱、同舟共济、心灵手巧、仁慈、体谅2.读课文(1)整体阅读:读前思考,提高阅读速度。

(2)朗读:熟记篇目,边读边理解。

(3)背诵:分段背3.讨论学生自带一张图片,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做的一件有利他人的小事,让同学们探究到“献爱心”在生活中的含义,发扬人间美德,持续积累自己的爱心。

第三课:《知识就是宝藏》语言文字运用技巧1.课前预习预习语言文字艺术技巧:比喻、夸张、排比、感叹、反问等2.学习运用技巧通过老师讲解,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艺术技巧,创作小作文、诗词等作品。

通过小组展示和点评,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快速运用学到的技巧。

3.练习以“我的宝藏”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心中最宝贵的“宝藏”。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以知识为主题,深入挖掘学习的本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新学习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新学习单教案)

语文园地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及其楷书的特点。

5.朗读并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1.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2.欣赏赵孟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及其楷书的特点。

交流总结拓展应用观察临摹理解背诵多媒体课件;“日积月累”板块游戏环节准备4张字卡。

2课时第1课时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板块一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提炼学习方法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习惯与我们如影随形。

小学六年的时光,你们都习得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又曾带给你们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教师板书:语文园地)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交流平台”,说说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生:第一句话是从课外阅读方面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不但要坚持读课外书,还要注重阅读品位。

(教师板书:课外阅读)生:第二句话是从读书方法方面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边读边思考,同时要坚持做笔记和写读书心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板书:边读边思)生:第三句话是从习作修改方面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的作文是反复修改而成的,用上我们学过的修改符号就更方便修改了。

(教师板书:反复修改)生:第四句话是从勤问勤查方面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随时向别人请教,还可以通过读书、查资料等方法来解决。

(教师板书:勤问勤查)师: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树根汲取的营养,只有越来越多的良好习惯才能让你们这些小树枝繁叶茂,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主备人:李婷学校:学生姓名:学习内容:18 《跨越百年的美丽》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学习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学习时数: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投影居里夫人照片,问: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对,是居里夫人。

谁能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今天就让我一同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加深我们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吧。

2. 板题,读题。

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3、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范读、提学生读、学生自主读、整体朗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根据时间的长短,可读1自然段、几个自然段,或全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自学体验
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出示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四、归纳提升: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记下来吧!
六、反思总结
回顾·拓展二
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

2.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定向导入
回顾本单元收获。

二、自学体验:
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四、归纳提升:
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特点的。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六、反思总结:
习作二
学习内容:习作二
教学目标: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学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二、自学体验:
想一想,你最想介绍哪种民风民俗?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就上面的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归纳提升
四、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采取哪些方法来介绍?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写作。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都写好了自己想要写的风俗习惯了,那么大家想不想和别人分享一下呢?
二、自学体验: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组内成员相互交换自己的作文欣赏批改。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四、归纳提升: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篇优秀的文章供大家分享,欣赏。

2.教师总结此次作文情况。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把修改好的作文抄在作文本上。

六、反思总结:
2019年4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