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
沉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

[收稿日期]2004-07-09[作者简介]周星平(1964-),男,云南云县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沈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周星平(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31)[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民间文学;表现手法[摘 要]沈从文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均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是沈从文的创作源泉之一,他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民间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从而更具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714;I20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58(2004)03-0042-03Shen congw en ’s N ovels and Folk LiteratureZHOU X ing 2ping(Department o f Chinese ,Kunming Teacher s College ,Yunnan Kunming 650031,China )K ey w ords :Shen C ongwen ;novels ;folk literatur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Abstract :Shen congwen ’s novels have been influenced in both content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by folk literature which is one of his s ources of creation ,and from which he derives a great deal of rich nourishment ,which enables his w orks s ome unique appeal of folk literature and m ore artistic charms.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沈从文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作家,他注重汲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使他的小说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呈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DOC)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摘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特定的丰富的民俗风情,又有山水的描写和人的描写,使读者始终感受到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的心理与积淀,千百年的苗族精神。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如进入苗族民俗博览会。
沈从文湘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苗族文化,本文探讨了他对苗族文化情有独钟的缘由,并从他的小说创作中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民间艺术体验的文化的精髓。
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描述,同时渲染民族地域风情,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现代文明,研究湘西苗族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让人感觉粗狂的少数民族美和他们独特的方式生活。
关键词:沈从文;苗族;湘西文化;风情AbstractIn Shen Congwen's work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both specific and rich customs, the description of scenery and people, to make the reader always feel the hidden in the mountains of Miao people deep psychological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many centuries of Miao nationality spirit. In Shen Congwen's works, such as entering Miao customs expo. Shen Congwen Xiangxi novels filled with strong Miao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e has a soft spot for a reason for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from his novel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life and folk art experience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description of Xiangxi Ethnic Areas, rendering national region character and style at the same time, Shen Congwen "s literary works is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mutatis mutandis to show the unique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 in Xiangxi, make the person feel mad rough minority that beauty, beauty and their unique way of life and way of life from.Key words: Shen Congwen; Miao nationality; Xiangxi culture; style目录一、引言 (1)二、沈从文小说苗族风情概述 (1)(一)沈从文小说苗族题材背景 (1)(二)苗族文化情结特点 (1)三、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分析 (2)(一)《神巫之爱》的苗族祭祀风俗 (2)(二)《媚金、豹子和那羊》苗族高尚精神 (3)四、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文化特点 (3)(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环境 (3)(二)独特文化精神生活特征 (4)(三)体现苗族文化的价值 (5)五、结论 (6)参考文献 (8)致谢 (9)一、引言在众多的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无论是歌唱爱情的男女也好,边城渡口老船夫和他的生活悲惨的自发的孙女,或炊烟缕缕中的耕牛,五花山果园主人的收获,文字作品和你有同样的生活丰富和美丽,给你美的享受。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以《边城》为例

摘要沈从文代表作小说《边城》以人性作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在乡土文学的创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边城》,以“乡下人”视角,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特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原始自然的湘西人民的生活图景,以摆渡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邻里和睦友爱的生活琐事为次线,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三个方面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生活形态,寄托了沈从文内心蕴含的乡土情结。
“边城”意象是沈从文文学世界的缩影,具有地理、文化等多层意蕴。
它是一个充满神性和诗意的世界,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呈现出神韵与诗意的结合,完成了传说与幻想、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边城”诗意建构。
这一诗意构建的来源是沈从文浪漫抒情的叙事传统,他在继承文学先辈们提供的浪漫主义乡土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渐产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传统。
他倡导自然的人性观,追求舒缓的田园牧歌情调以及具有诗意的审美意境,构建了一个引人神往的湘西乡土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乡土情结;人性美引言乡土文学是指通过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视野审视特定的乡土历史文化,表达人类普遍的乡土情怀的民族文学形式[1](P16-17)。
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乡土文学叙事传统:其中一种是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乡村叙事传统,另外一种是以沈从文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乡村叙事传统。
沈从文的浪漫主义乡土叙事模式趋于成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他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成功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生活安乐的湘西“边城”。
这里不仅是沈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乡,也是沈从文对乡土文学作品进行书写的理想故乡,是所有乡土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期待的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审美理想。
在沈从文构建的乡土世界中,其中《边城》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成就最高的乡土文学作品:它用简单的文字以及平实的语言再次向读者展现了在茶峒小镇中悠闲生活的村民,以及关于船女翠翠的亲情与爱情。
试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民间故事

摘 要: 沈从文是 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一个备受读者欢迎 的作 家, 他 以湘西为背景 的小说创作 , 受到湘西 民间故事的深深影响。 他 的小说汲取 了大量的湘西民 间故事养分 , 湘 西民间故 事是他创作 的源泉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其 小说题材 、 艺术手 法、 乡土语
言三个方面。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 ; 民间故事; 艺术手 法; 乡土语 言
第 5期
遵 义 师范 学院 学报
J o ur na l o f Zun yi No r ma l Co l l e g e
Vo 1 . 1 6 , No . 5
0c t . 201 4
2 0 1 4年 l 0月
试析 沈从 文小说 中的湘西 民间故 事
莫华 秀
( 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 南 吉首 4 1 6 0 0 0 )
中图分类号 : 1 2 0 6 .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3 5 8 3 ( 2 0 1 4 ) . 0 0 7 3 .v e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f o l k t a l e s f r o m n o v e l s b y S h e n c o n g - - we n
一个作家对传统文化和某一地区的文化了解愈深切他的语言便愈有特点17用这句话来评价沈从文显然是很贴切的沈从文正是把文学的根深深扎在了湘西的民间才使自己的小说语言有了民间故事的特点从而又有了醇厚的民间意总之沈从文从湘西民间故事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并进行了活用赋予其现代意义使之成为他小说创作成功因由之一
第 1 6卷
M 0 Hu a — x i u
( 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J o u r n a l i s m, J i s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s h o u 4 1 6 0 0 0 , C h i n a )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民俗美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民俗美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以较多的篇幅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不幸和阶级压迫的深重,然而这些描写与揭露又大都是熔铸在民俗描写之中的。
他的这些小说,没有浓烈的“火药味”,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更没有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政治说教,而恰恰就是在这种看似轻快、充满诗意的民俗风情的笔调中,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湘西人民的自然和淳朴。
而且同时他又同那深情、婉转的笔调给我们摹绘了湘西的民俗美。
美不是空灵的抽象物,它是具体而生动的,民俗当然亦如此。
而民俗往往都是凝聚在一定的物质形式上,无论是在吃、住、行的物质生活中,还是在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以及人生礼仪等事象中,民俗美的本质都存在于具体感人的审美对象中,当人们把这些风俗意象作审美观照时,人们便会感到这些风俗事象的民俗美,《边城》正是对这种民俗美的完美诠释。
在《边城》这部中篇小说里,沈从文不仅由衷地缅怀了边地过去民风的淳朴,如画地描绘了川湘边境那个苍崖翠竹、白塔、碧溪和往返的渡船交相辉映的风景之美,而且如歌似泣地刻画出了生活在那小山城附近劳动人民之间的人情美、人性美。
本篇论文,意在通过探讨《边城》之艺术风貌,来展现《边城》那穿越斗转星移的时间之流,沈从文所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
一、自然景物美以独树一帜的文艺鉴赏家出名的文学评论者刘西谓(李健吾)早在1935年就撰文赞叹《边城》是一首诗,说:“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配置,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空气里,一件艺术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
……这不是一件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①。
《边城》中的美是一种纯美,没有任何的矫饰。
首先是自然的美——湘西自然风光的美。
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市侩、流光溢彩以及一切非自然的色彩,纯乎一色。
这里只有两岸青山,一川绿水,吊脚楼临水而筑。
边城的自然风光,与桂林漓江类似,但是在漓江上乘船游览,船已经不再是小木船或者竹排,已经是机动游船了,首尾相接,浩浩荡荡。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沈从文是描绘风土人情的高手,他画出一幅幅风俗长卷,婚嫁、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他成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他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惊叹。
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摘要:提及沈从文,史上惯以“乡土作家”称之。
其创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涉及他的家乡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字里时刻流露出对故乡的爱。
就像沈从文自己说的,他就像江边的一个船夫,边划船边看景边感悟。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民俗风情;文化意蕴一、研究缘起——文学创作中的民俗文化选择取向(一)沈从文概况及其特色分析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1]。
二十二岁时,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自称“最先的职业作家”。
[2]身为凤凰人的沈从文,湘西的民俗风情对他的创作意义重大。
在《从文自传》中,他写道:“我就是一个不愿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
”“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
”[3](二)沈从文作品的民俗价值确定——以小说为例进行研究沈从文在《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一卷·后序)中写道:“说到学力,我没有读过什么书,另外我有点话,我没有读书,与其说是机会,不如说是兴趣吧。
” [4]凭借写作,沈从文从一个他口中的“乡下人”跻身上流社会。
然而,他也曾受到许多人的批判。
在1948年写的《斥反动文艺中》把沈从文放在反革命反人类的位置上大肆批判。
[5]所幸的是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其作品中隐含于乡土风俗之下的独特的美感终于为世人所见。
二、风情画卷——沈从文小说的民俗特色沈从文出生、生长都在湘西地区,他的小说作品中许多都是关于湘西地区人情风貌的描绘。
其中交通民俗、节日民俗、婚丧礼仪、神巫崇拜、民歌俗语等在小说中体现最多,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沈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

沈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
周星平
【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3
【摘要】沈从文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均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是沈从文的创作源泉之一,他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民间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从而更具艺术魅力.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周星平
【作者单位】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I207.7
【相关文献】
1.论民间文学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J], 刘小菠
2.中华文学史语境中的回族民间文学史研究——《中国回族民间文学概观》和《回族民间文学史纲》的对比分析 [J], MENG Mei-ling;WANG Feng
3.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兼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J], 王宏;王鑫
4.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兼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J], 王宏;王鑫
5.民间文学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的路径探索
——基于大学生群体的民间文学转化实验 [J], 隋丽;沈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从文的民俗散文

沈从文的民俗散文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
其中,他的民俗散文更是独具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
大精深。
在沈从文的民俗散文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国各地不同
的民俗风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民间节日、传统婚礼、祭祀仪
式等场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中,他通过对河南省汝州市清明祭
祖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清明节的独特意义和深刻内涵。
同时,他还借助诸如“放河灯”、“撒钱”等各种独特的民俗习惯,
让这个节日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在他的《韶山记事》中,他还生动地描写了湖南韶山的红
色文化和毛泽东的领袖风范,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风起云涌的气息。
总之,沈从文的民俗散文是一部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它深刻、
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面向和深层含义,是我们传承和发扬
民俗文化的重要宝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得做得,有什么不好。”(《边城》) 这是二老和老船夫的对话,是地道的湘西口 语,干脆简洁,质朴清新。 沈从文不太注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且小说中的 人物有类型化倾向,这也可以说是民间文学在表现手 法上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纵观沈从文的小说,各种 人物类型不少,而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却很难找到。 比如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她们有许多 共同特点,但个陛色彩很淡:我们很难把翠翠(《边 城》)、三三(《三三》)、天天(《长河》)、媚金(《媚
柔软的风摩我的脸, 我像是站在天堂的门边——这时,
我等你来开门,不拘哪一天我不嫌迟。
这里,沈从文实际上是借助民歌来表现弟弟的 内心世界:他渴望得到一个漂亮善良的女子的爱
情,同时还表现了他温柔多情的性格。在《萧萧》
你歌莫有我歌多, 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
唱了三年六个月, 刚刚唱完一只牛耳朵。
中,作者通过花狗勾引萧萧所唱的情歌,表现了花 狗粗俗的流tE性格: 天上起云云起花, 包谷林里种豆荚, 豆荚缠坏包谷树, 娇妹缠坏后生家。 天上起云云重云.
a
great deal of rich nourishment,which enables his
works some
unique
appeal of folk literature and more artistic charms.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沈从文是一位来自民间的 作家,他注重汲取民间K-W--的营养,使他的小说不 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呈现出民间文学的特 色。下面笔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就沈从文小 说受民间3c-W-影响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内容方面的影响 从内容方面来看,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涉及到大 量民歌,而这些民歌,不仅真实反映了湘西人民盛 行唱民歌的习俗,而且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心 理、性格起了一定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 鬼¥3-J。《边城》第八节写翠翠在初五那天晚上让祖 父进城,自己留下守渡船,无人过渡wj-,她轻轻地 唱起了民歌:“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 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 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 芽菜。”这首民歌含蓄地表现了翠翠对二老的思念 以及她对自己的家庭和二老家庭贫富差别的忧郁, 还有感觉到王乡绅碾坊陪嫁的威胁。 《长河》中 《枫木坳》一章写天天去祠堂看望老水手,到了河
第26卷第3期 2004年9月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KUNMING TEACHERS COLLEGE
V01.26 No.3 Sep.2004
沈从文小说与民间文学
周星平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650031)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民间文学;表现手法
[摘要]沈从文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均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是沈从文的创作源泉 之一,他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民间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从而更具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1207.4;1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58(2004)03—0042—03
姑娘:身体要用极强健的臂膀搂抱, 魂灵要用极温柔的歌声搂抱。 睡时用明霞作被,
醒来用月儿点灯。
民间文学对沈从文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首先 体现在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歌的表现手法的运 用上。先看《边城》开篇一段: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
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城
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 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
Abstract:Shen congwen’S novels have been influenced in both content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by folk literature which iS
one
of his
sources
of creation,and from which he derives
一只黄狗。
傩佑:我不要日头,可不能没有你, 我不愿作帝称王,却愿为你作奴当差。
这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故事的开篇方式和叙述口
万 方数据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9月
吻,作者用简洁洗炼的语言,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 点及主要人物。再看《边城》中的两段: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 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 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 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 一份生活离开……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 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了。 ……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 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 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起了一个 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这里,作者娓娓叙来,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呈现出民间文学作品介绍人物的特色,几乎同民间 故事、民间传说的叙述手法无异。 《边城》中写到傩送在高崖上为翠翠唱情歌, 但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所唱情歌的内容及如何唱,而 是从翠翠的角度侧面表现情歌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 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 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 一去作什么呢?摘虎_g-草! 这明显受到民间叙事诗烘云托月表现手法的影
你应当藏在心里。
姑娘:水是各处可流的, 火是各处可烧的。 月亮是各处可照的, 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在唱完歌后,两人为了永远在一起,同服毒药 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还有一部分民歌既没 有起到表现人物的感情、心理、性格的作用,也不 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媒介,而只是作为湘西民俗 的组成部分存在。例如《长河》中《秋》一章写 到,有一个背松毛束的妇女,受到一个叫生福的男 人调笑,她用竹耙子将那男人打跑,见到老水手便 说:“伯伯,你看,我们这地方去年一涨水,山脉 冲断了,风水坏了,小伙子都成了野猪,三百斤 重,一身皮包骨,单是一张嘴有用处。一张嘴到处 伤人。”这时,对面枫木树下,有个割草的小伙子 正在唱山歌: 三株枫木一样高, 枫木树下好恋姣; 恋尽许多黄花女, 佩烂无数花荷包。 姣家门前一道坡, 别人走少郎走多, 铁打草鞋穿烂了, 不是为你为,,sIF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湘西人民好唱民歌的 风俗,且会被这种习俗所深深吸引。 沈从文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在民间故事、民间传 说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的,最典型的是小说集《月下 小景》。据沈从文在《<月下小景>题记》中说,里 面的故事除《月下小景》外,都出自《法苑珠林》 所引的佛经故事,共八篇:《寻觅》《女人》《爱欲》 《猎人故事》《一个农夫的故事》《医生》《慷慨的王 子》《扇陀》。这些小说故事情节大多生动曲折,神 奇迷离,还是很有魅力的。而《媚金・豹子・与那
响:这段描写同《陌上桑》写罗敷之美、《娥并与桑
要看船,满河都是船,看得了多少?”
“你是拦头管事!”
“我拦头应当看71<-,和水里的石头,抬起头来 就看天,有不有云,刮不刮风,好转篷挂脚。谁当 心看油船盐船?又不是家里媳妇婆娘等待油盐下锅
炒菜!”(《长河》)
这段老水手与拦头水手的x,j-话,完全是活生生 的口语,且充满了水上生活的内容,活灵活现,令 人回味无穷。 “二老,大六月日头毒人,又上川东去?” “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 “要吃饭!二老家还少饭吃!” “有饭吃,爹爹说年轻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
五明、贵生、柏子等人物),我们也很难将他们区别
开来。这同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相似,比如 民间爱情故事中男主人公大都英俊勇敢,女主人公大
都美丽善良、勤劳坚贞,斗争故事中的剥削者大都凶
金・豹子・与那羊》)、阿黑(《阿黑小史》)、萧萧(《萧
萧》)区别开来,总觉得她们很相似,有很多共同点 (诸如相貌美丽、朴实聪明、天真纯洁、善良热情, 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具有野性美,心灵美等)。再如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青年男性形象也是如此,他们拥 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蛮悍粗野,雄强刚键、纯朴善 良、充满了阳刚之气(如天保、傩送、傩佑、豹子、
Shen congwen’S Novels and Folk Literature
ZHOU Xing—p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Kunming Teachers College,Yunnan Kunming
650031,China)
Key words:Shen Congwen;novels;folk literature;technique of expression
不作事!” “你爹爹好吗?”
洛》写娥并之美丽及桑洛之英俊有异曲同工之妙! 民间文学对沈从文小说在表现手法上的影响还 体现在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上。民间文学作品在 语言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口语化和生活化,沈 从文小说无论是叙述描写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力 求口语化和生活化,显得清新自然、质朴生动。 先看叙述描写语言: 萧萧次年二月间,十月满足,坐草生了一个儿 子,团头大眼,声响宏壮。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 好好的,照规矩吃同江米酒4/--血,烧纸谢神。一家 人都欢喜那儿子。(《萧萧》) 当真说来,三三的事情,鱼知道的比母亲应当 多一点,也是当然的。三三在母亲身旁,说的是母
天上大星子能互相望到时, 那时我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
媚金听到豹子的歌后,回唱道: 我的风,我就照到你的意见行事。 我但愿你的心如太阳光明不欺, 我但愿你的热如太阳把我融化。 莫让人笑凤凰族美男子无信, 你要我做的事自己也莫忘记。 豹子接着唱道: 放心,我心中最大的神, 豹子的美丽你眼睛曾为证明。 豹子的信实有一切人作证, 纵天空中到时落的雨是刀, 我也将不避一切来到你身边与你亲嘴。 在《月下小景》中,寨主的儿子傩佑带着美丽 的姑:女1it来到山上,在月色下,两人躺在一起,用山 歌表达对对方的爱恋之情: 傩佑:龙应当藏在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