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说明文的定义探讨说明文的目的和作用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条理性等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题和关键信息细读重点段落,理解论据和论证过程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互动和思维碰撞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的PPT2. 说明文实例:准备几篇不同主题的说明文供分析使用3. 问题清单:准备一系列针对说明文阅读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3. 实例分析:分析给出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3. 阅读练习:收集学生的阅读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说明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七、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深入研究,制作PPT并在班级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家庭作业1. 阅读指定的一篇说明文,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2. 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深入阅读,准备课堂分享。

十、课程资源1. 说明文阅读教材和指导书,提供系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第一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课型: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高中学过的说明文《说数》、《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自然笔记》二、把握考点首先,我们就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呢?(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1、文章的题目即明确特征2、从文中开头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4、结合文题,抓中心句【真题演练】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6小题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

(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

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6小题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

(不超过12字)(2分)【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

(各1分)(二)、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明确了对象,抓住了特征,一篇好的说明文,还要安排好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对象。

在阅读时要抓表示说明顺序标志的关键性的词语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2017年考纲)(二)阅读社科类现代文1.理解(3)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实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 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4. 说明文实例分析5. 练习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a.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定义,强调说明文的目的和功能。

b. 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简洁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a. 回顾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b.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材料等。

3. 学习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a.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原因、举例等。

b. 教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逻辑关系和论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和复习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阅读的策略2. 说明文中的概念解释3. 说明文中的举例与证据4. 说明文的结论与意义5. 综合练习与讨论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阅读的策略a. 讲解如何快速捕捉说明文的主题和结构。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技巧3. 说明文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说明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让学生充分理解说明文的概念3. 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介绍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4. 实例分析:分析说明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并进行简要分析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六、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难度适中、内容丰富的说明文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和拓展知识。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说明文阅读材料和实例,增强教学效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技巧,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说明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和结构。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2课时: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第3-4课时: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技巧第5-6课时:分析说明文实例第7-8课时:课堂练习和讨论第9-10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说明文,并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2. 说明文阅读技巧:如何快速捕捉说明文的主要信息,如何理解说明文的逻辑关系,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论据和论证等。

3. 说明文实例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说明文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说明文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概念、特点、阅读技巧等内容的PPT。

2. 说明文实例:选取一些经典的说明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学生作业:提前布置相关作业,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结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明确说明文阅读的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说明文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互相学习、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说明文作品,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特征和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提取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如事实性、客观性、逻辑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3. 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如准确性、简洁性、严谨性等。

4. 探讨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和进行有效推理。

5. 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上述阅读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利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4. 采用定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和小组讨论报告,进行定期的评价。

3.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认知和态度变化。

4. 结合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估学生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包括文章、图表、视频等。

2. 教学指导手册和阅读策略手册。

3. 小组讨论指南和评估表。

4. 辅助教学工具,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说明文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回顾: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和阅读技巧,通过举例或小测验进行巩固。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尝试运用已学的阅读技巧,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的说明文,分享理解,互相提问和解答,促进深入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说明文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活动:1.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一些针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3. 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5.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 分析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在阅读中的运用。

5. 总结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并进行案例分析。

四、课堂练习:1. 阅读一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选取一个说明文主题,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编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两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在作业本上。

3. 结合所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说明文作品。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4. 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说明文的特征。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实施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分析、评价说明文。

4. 运用写作指导法,为学生提供说明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说明文供学生阅读。

2. 说明文写作模板:提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模板,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主备人:何欢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
B、事理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

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

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的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统筹方法》、《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C、《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抓住主要工序的主要环节。

D、《活板》:活板印刷:活
E、《宇宙里有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6、怎样把握说明文对象的特点?以《活板》、《松鼠》、《宇宙里有些什么》为例说明。

A、题目:《活板》:活
B、首段:漂亮、驯良、乖巧。

C、关键词句: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7、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七上20课)的主要内容。

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向沙漠进军》第五段的说明中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8、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五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
B、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

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到9段。

D、由现象到本质:《奇特的激光》。

E、由一般到特殊:《蜘蛛》
F、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二、复习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配图表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配图表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三、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

4、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四、试试你的身手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

这种书叫帛书……()(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烧开水
洗茶壶
洗水壶洗茶叶泡茶()
洗茶杯
拿茶叶
(6)、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

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
(7)、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
(8)、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3、指出下列文句的语言类型。

(1)、(卢沟桥)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2)、(卢沟桥)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想倾听水声,前态万状,惟妙惟肖。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