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墨项目取土场与临时用地环保恢复方案

合集下载

场地修复实施方案

场地修复实施方案

场地修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场地修复是指对受到污染或破坏的土地进行恢复和修复工作,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

场地修复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染情况和土地类型进行制定,以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调查评估在制定场地修复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受污染或破坏的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

这包括对土壤、地下水、植被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浓度,以及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

通过调查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三、目标设定在制定场地修复实施方案时,需要明确修复的目标和标准。

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和修复的需求,可以确定修复的目标,包括恢复土地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恢复植被覆盖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确定修复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修复工作达到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

四、修复措施根据调查评估和目标设定的结果,可以制定具体的修复措施。

修复措施可以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地下水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修复工作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二次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监测评估在修复工作完成后,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通过监测评估,可以了解修复工作的效果和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监测评估的结果还可以为相关的环境管理和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依据,确保修复工作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

六、总结建议场地修复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和修复的需求,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修复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修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修复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七、结语场地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受到污染或破坏的土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恢复,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取土场恢复方案

取土场恢复方案

取土场恢复方案一、取土场现状分析。

咱先得搞清楚取土场现在是个啥情况。

看看取土的范围有多大,周围的环境咋样,是靠近农田啊,还是挨着山林或者就在路边呢。

土壤的性质也得摸摸底,是肥沃的黑土,还是比较贫瘠的砂土。

另外,取土之后留下的坑洼有多深,有没有积水啥的问题,这些都是咱制定恢复方案的基础。

二、恢复目标。

咱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取土场变回一个有用的、好看的地方。

如果原来是农田附近的,那最好能恢复到差不多能种地的程度;要是在山林边,那就让它重新融入山林的生态环境。

而且要保证这个地方不会再因为取土后的遗留问题产生啥危险,像塌方啊之类的。

三、具体恢复步骤。

1. 场地整理。

首先得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土堆、石头啥的清理一下,让场地平整一点。

要是有大坑洼,就从取土场周边或者其他合适的地方运点土来填一填。

就像给大地做个整形手术一样,把那些不平整的地方都给它整得顺顺当当的。

在平整土地的时候,顺便把那些取土过程中混进去的垃圾,比如塑料袋、破瓶子啥的都给它清出来。

咱可不能让这些垃圾在土里继续捣乱。

2. 土壤改良。

如果取土场的土壤肥力被破坏得比较严重,那就得给土壤加点“营养”了。

可以撒一些有机肥料,像腐熟的农家肥啊,就像给土地吃点补药。

要是土壤的结构不好,太黏或者太散,可以加点沙子或者黏土来调整一下,就像给土地做个按摩,让它的“筋骨”舒展开来。

还可以种一些能够改良土壤的植物,比如说豆科植物。

这些植物就像小小的土壤工程师,它们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里,让土壤变得更肥沃。

3. 植被恢复。

根据取土场的位置和周边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植被。

如果在农田附近,可以种一些农作物或者牧草;要是在山林边,那就种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和灌木。

种树的时候要注意间距,不能让它们挤在一起,就像咱们住房子一样,得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空间生长。

在种好植物之后,前期要好好照顾它们。

该浇水的时候浇水,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细心。

如果有杂草长出来了,要及时拔掉,可不能让杂草抢了咱们种的植物的营养。

临时用地恢复措施方案

临时用地恢复措施方案

临时用地恢复措施方案临时用地恢复措施方案1、临时用地恢复原则(1)原地、同面积恢复的原则。

土地具有供给的稀缺性和位置的固定性,林地被临时使用到期后,应在原地同面积恢复林业生产条件,不允许异地恢复,不得多占少恢复;(2)同等质量原则:恢复后的土壤质量与土地生产力水平应接近原林地地类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且不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可持续性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要从有利于森林功能发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进行恢复。

(4)协调性原则: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时应尽量与周围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相协调,与相关专项规划协调一致。

(5)经济合理原则:恢复方案需遵循经济合理可行和社会接受的原则。

2、恢复目标以恢复林地土壤基质和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恢复面积为临时使用林地面积的100%;保护林地资源和恢复被占用林地生产力,将被损毁的林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为后期恢复植被和生态修复奠定基础;使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矿区内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遏制项目区立地条件恶化的趋势,提高林地自我生态修复能力。

3、恢复地点恢复地点位于临时使用林地原址4、工程措施设计4.1、削坡排危排危工程主要是临时道路的开挖边坡,开挖边坡大部分均为石质边坡,坡体较稳定,只需进行坡面清理,清除坡面上的危岩体及松动石块。

经估算,坡面防护面积为1250公顷,排危土石方开挖清理工程量为860立方米。

4.2、场地平整场地平整面积11800公顷,包括开采平台、凹地(槽)、采坑、低矮土坎、土堆、凸地及缓坡带,这些区域坡度不大,表面为.未风化的岩石或致密的风化物以及少量的弃土,但土壤和有机质缺乏,保水能力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植被难以自然恢复。

需对场地按合理的场地标高,挖高填低进行平整,主要措施有:①对开采平台、缓坡表面的零散的石块进行清理;②凸地、低矮土坎、土堆推平;③凹地(槽)和采坑回填。

平台区开挖工程量立方米,土方回填立方米;4.3、截排水沟工程主要布设在恢复区周围,截排水沟均采用土质水沟,根据矿区降雨强度、径流量、汇水面积等综合考虑,截排水沟断面尺寸为:上宽1.0米,底宽0.8米,深0.6米。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

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持水土,以及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场地的原状。

首先,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材料,控制建筑废料的排放,以及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此外,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绿化设计,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空气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确保施工的过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其次,水土保持是防止环境退化和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对于陡坡地区的施工,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比如设置护坡和植被覆盖,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此外,在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设立固定的排水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最后,施工结束后的场地恢复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完工后,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以将其恢复到原状。

这包括清理垃圾和废弃物,修复场地上的损坏和破坏,并恢复植被覆盖和生态系统。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考虑对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动植物物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总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是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建设和绿化设计,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

在施工结束后,我们应该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以确保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支付保障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支付保障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支付保障措施
(五)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
1)为了减少道路污染,派人定期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水减少灰尘。

2)现场没有大
型燃煤炉,以确保使用所有清洁燃料。

3)得到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在进行砍伐,和清除植被植物。

4)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利、利益和义务结合
做到有奖有罚。

5)施工现场、营地和进场道路应在使用后立即恢复。

(六)支付保障措施
1)设立农民工工资保障基金,用于支付特殊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

2)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由公司为每个农民工设一银行卡,由公司直接与每农民工支付
工资,避免班组长(小包工头)卷款潜逃。

3)劳务分包主要受法律限制。

双方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

4)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主要采用开具银行保函的措施,加强
合同双方的相互制约。

5)设备租赁保证措施:我公司拥有全套施工机械,将运至施工现场,满足工程使用。

6)工程分包的保证措施:我公司保证决不分包。

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的规划和措施

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的规划和措施

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的规划和措施
1.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内所有建筑、生活垃圾应进行清理,
垃圾运至指定位置处理,场地清理平整合格后,将其恢复原状。

2.施工完工后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环保验收,取得地方政
府的认可,并从当地政府取得环保措施得到实施的证明材料,确保
不留环保后患。

3.弃土堆应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按设计位置进行弃土。

4.在设计指定的弃土位置弃土前,必须先行按设计施做防护和
防排水设施。

5.弃土堆放时应整齐、美观、稳定,并有较规则的形状且不得
对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产生干扰和损坏,同时远离行车的视线
范围。

6.当弃碴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复耕,达到业主和监理工
程师要求为止。

7.取土场取土应按规划几何形状挖掘;取土时不得影响周围建
筑物,构筑物。

8.取土场应按自然坡度放坡取土,防止土体滑坡、坍塌。

9.取土完毕后,应对裸露的地表植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临时用地恢复实施方案

临时用地恢复实施方案

临时用地恢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临时用地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然而,一些临时用地在使用后未能及时得到恢复,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临时用地恢复问题,制定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临时用地恢复的重要性。

1. 保护环境,临时用地的恢复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2. 节约资源,及时恢复临时用地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维护社会稳定,临时用地恢复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临时用地恢复实施方案。

1. 制定明确的使用期限,对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进行明确规定,到期后必须进行恢复。

2.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临时用地的监督管理,确保恢复工作的落实。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临时用地恢复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4.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临时用地恢复工作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5. 强化责任追究,对于未按规定进行临时用地恢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严格执法。

四、临时用地恢复的保障措施。

1. 制定具体的恢复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临时用地,制定具体的恢复方案,确保恢复工作有针对性。

2. 加强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设备,提高恢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健全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临时用地恢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的临时用地恢复效果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临时用地恢复的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临时用地恢复工作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临时用地恢复工作向纵深发展。

六、结语。

临时用地恢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取土场开挖及环保恢复方案

取土场开挖及环保恢复方案

G318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取土场开挖及环保恢复方案G318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A标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总体方案三、开挖施工方案四、环保恢复方案五、环保管理机构六、环保管理体系七、环保管理制度取土场开挖施工及环保恢复方案一.工程概况G318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线路起点位于机场进场路与G318交叉处,路线终点在白朗县阿亚村,采用一级公路标准面,设计时速100千米每小时,路基宽度25米,路线全长26.5千米,白朗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千米每小时,路基宽度12米,白朗连接线全长7.015千米,本合同段包括挖方约71.6万立方米,填方约440万立方米,其中路基填方381万立方米,结构物台背回填13.6万立方米,回填砂砾45万立方米,为了完成工程主干线填方工程,经业主同意,在我标段K4+000设置取土场,取土场占地坐标N: 29:17:59.43384 E: 89:19:40.57343,行政区域归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当乡雄卓村,用地类型为荒地,占地面积为169.41亩,取土方量为50万-100万立方米,在我标段K15+900设置取土场,取土场占地坐标N:29:15:36.09968 E:89:13:26.85871,行政区域归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当乡斯隆村,用地类型为河滩,占地面积为502.237亩,取土方量为306万立方米,在我标段K24+400设置取土场,取土场占地坐标N:29:13:59.71398 E:89:06:55.14304,行政区域归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乡阿亚村,占地面积为234.52亩,取土方量53.41万立方米。

二、总体方案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的环境影响很大。

由于取土场承担的取土方量比较大,约50-360万方不等,造成了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特对取土场取土完毕后进行修复,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至墨竹工卡段取土场、施工便道及临时用地环保恢复方案中交一公局国道318线林拉公路米墨段第四标段项目经理部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1)2.2编制原则 (1)3、恢复目标 (2)4、施工总体方案 (3)4.1施工方案概述 (3)4.2人员配备 (3)4.3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4)5、施工方法 (4)5.1取土场取料 (4)5.2河滩取料 (6)5.3石料场开采 (6)5.4取土场恢复 (7)5.4.1边坡修整 (7)5.4.2排水沟设置 (8)5.4.3场地平整 (9)5.4.4表层土覆盖 (9)5.4.5取土场绿化 (9)5.5河滩区料场恢复 (10)5.6采石场环保恢复 (10)5.7施工便道恢复 (11)5.8临时设施用地恢复 (12)5.8.1临时用地使用过程控制 (12)5.8.2使用后恢复方案 (12)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13)6.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13)6.2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14)6.3保护实施措施 (14)7、安全保证措施 (15)取土场及临时用地环保恢复方案1、工程概况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至墨竹工卡段第四合同段路线起于扎西岗乡东侧K4535+400(接第三合同段终点),终于墨竹工卡县城东侧K4553+256.977(接墨竹工卡至拉萨段起点K4554+800),路线全长17.857Km。

为满足施工需要,在本合同段内有3个取土场,1个碎石场,其中1#取土场(K4539+400右1300m)位于扎西岗乡恰热多村, 2#取土场(K4538+500左150m)位于扎西岗乡加尔多村,3#取土场(K4551+800右120m)位于墨竹工卡县塔巴村,总取土量约335万方。

拟建采石场在格桑村,取料量约65万方,临时建设主要有项目驻地、钢筋加工厂、预制场、砼拌合站、水稳拌合站和沥青拌合站,总占地面积约142亩,其中项目驻地占地约14亩,钢筋加工厂占地约8亩,预制场占地约60亩,砼拌合站占地约20亩,水稳拌合站占地约10亩,沥青拌合站占地约30亩。

2、编制依据和原则2.1编制依据①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墨竹工卡至拉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2编制原则取土场和便道复耕方案的编制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①源头控制、防复结合②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土地复耕纳入项目建设计划③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土地用途,能复垦为耕地的必须复垦为耕地④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3、恢复目标我标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部门的管理和要求,减少破坏,使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沿线的水体、耕地、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努力建设一条优质、平安、绿色、和谐的高速公路。

取土场和临时设施复耕完成以后,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复耕后的土地能与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地形保持一致,其景观地貌要与周围未被破坏的土地相协调;②复耕后的土地表层要具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③新建立的生态系统基本稳定,复耕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和抵抗污染及破坏的能力且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水系;④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4、施工总体方案4.1施工方案概述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影响,我部对所在范围内的取土场,有计划的进行开采,待取料完毕后,采用削坡、平整、绿化和排水进行环保修复。

取土场取土完毕以后,现根据取土场与施工场地的位置关系,对取完土的场地,先将取土场高边坡位置进行机械刷坡,防止山体滑坡和塌方;其次进行边坡防护以及排水设施施工;最后进行场地平整,将取土场前期的清表土覆盖于平整的场地上。

取土场复耕完成以后,表面进行植被的种植和绿化。

取土复耕工作流程图如下:4.2人员配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土场恢复现场作业人员分为五个班组,分别为平整场地班、机械指挥班、表层土覆盖班、排水设施班和种植绿化班。

每个班组配备专业班长1名,技术人员1名,其他施工人员共计30人,具体配置见下表:施工人员配置表4.3主要机械设备配备机械设备配置表5、施工方法5.1取土场取料(1)开采前,先将山体表层土清除集中堆放,用防尘布遮盖,以便于施工完毕后覆盖场地,恢复平整,便于播撒草籽进行绿化。

(2)取土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开挖,从上往下分层分台阶挖取,开挖时按照图纸设计1:1坡比进行,边坡高度每8m处设置宽为≥2m的平台,禁止直上直下,防止山体滑坡。

(3)按照图纸设计,1#取土场取土面积约141.6亩,取土平均深度14.3m,取土方量约135万方。

2#、3#取土场位于河滩位置,取土方量约120万方。

(4)为保护环境,在施工期间,尽量避免扩大施工面积,有效利用资源。

若开挖过程中,山体上方有松动石块要及时清除,以防止石块滚落伤人。

(5)做好防排水措施。

在施工期间,山体表面要修建临时排水沟,雨季期间,山体表面的水能顺着排水沟,顺利排至山脚,避免沉积雨水,造成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6)在施工期间,对周围区域造成的轻度污染要及时治理,便于恢复。

取土时要注意地形与排水,取土后地表要进行整平处理,不准乱挖乱采。

(7)取土完毕后,对现场及时清理,山体表面较陡处进行刷坡削缓,山脚处挖设排水沟,便于排水。

(8)取土场周围要立有警示牌,禁止非施工车辆进入,施工车辆出入走临时便道,禁止车辆乱行。

5.2河滩取料(1)河滩取料时,采取阶梯式沿河道方向有序开挖,开挖深度2.0m,禁止乱挖改变原有水系,开挖过程中,从里向外,确保河道水流正常。

(2)河滩取料时,要保证距河堤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取料过程中进行恢复,取料完成一段,将场地平整,然后继续开采后一段。

5.3石料场开采(1)石料场开采边坡分层放坡,最高一层开采层基本为覆盖层,坡比为1:0.5,下面采层边坡坡比为1:0.3,分层开采设计高度为10~15m。

先修通通上山顶的道路,从山顶打开开采面,从上往下分层爆破开采。

(2)石料场开采按“分区、分块,自上而下”的原则开采,每个台阶规划前、后2个作业面,每个工作面按50.0m×10.0~14.0m(长×宽)。

采场分区同步下降。

台阶高度按10m-15m控制(局部岩层较薄部位视岩层厚度适当调整)。

工作面爆破梯段台阶与场内临时道路相结合。

(3)石料钻爆开采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修筑施工便道→基础设施安装→覆盖层剥离(挖运、弃渣)→工作面清理→台阶钻爆→石料挖运。

(4)因道路高差过大,为保障石料能顺利外运,拟采用石料爆破与道路修筑结合进行,及按预订的便道高程控制爆破后,石料先不外运,用于道路填筑,从西向东推进,待道路填筑至各级便道高程后,料场自上而下进行梯段爆破,随台阶高程降低,相应石料运输及道路挖除、外运随之同步进行。

道路随石场边采边降,直至降到设计开采高程。

5.4取土场恢复5.4.1边坡修整根据取土场复垦场地的实际情况,对于高边坡位置较高的地方采用反铲进行修坡,坡度按照图纸设计1:1进行,最后在坡脚处设置梯形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

边坡修整完毕后,按照图纸设计修筑人字形衬砌拱防护,人字形衬砌拱内设置植生毯防护,高边坡位置沿坡脚处设置防护网,防止人、畜进入破坏绿化防护。

人字形衬砌拱防护5.4.2排水沟设置根据取土场复垦场地的实际情况,将前期进入取土场的道路进行挖除,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取土场四周按照地形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水沟,排水沟形式按照图纸设计设置,采用C25现浇混凝土,壁厚20cm,深度60cm,保证取土场周边排水通畅且排水沟与附近天然沟渠或冲沟相接,将边坡汇水引出场外。

5.4.3场地平整根据取土场实际情况,用装载机整体推平,走向按照未被破坏的地势走向,微小不平整处采用人工进行平整,场地按照图纸设计设置4%横坡,便于排水。

5.4.4表层土覆盖表层土覆盖的目的是为植物生长提供一个较适宜的土壤环境。

相比较而言,表层土覆盖易于植物成活,环境能较快的得到改善。

根据取土场复垦场地的实际情况,将前期清表时产生的弃土重新进行回填,覆盖于取土场表面,保证后期植被的种植和绿化。

表层土覆盖完成后,禁止大型施工机械进入,防止表层土压实无法进行植被的种植。

5.4.5取土场绿化根据取土场复垦场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植物生产特性,在取土场种植适宜当地环境的植被,且选择在春季进行绿化施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来防止水土流失。

1#取土场原貌取土场防护及绿化工程数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衬砌拱防护m³30002 排水设施m 8003 绿化m²183535.5河滩区料场恢复河滩区域的料场恢复,需清理填料,平整场地,疏通河道。

河堤按照取土深度设置1:1的坡度,确保不影响自然景观,不造成河道堵塞,不造成水土流失和污染即可。

2#取土场原貌 3#取土场原貌5.6采石场环保恢复(1)开采前,将山体和场地的表层土集中清理堆放,用防尘布覆盖,以便于施工完毕后将表层土覆盖,恢复平整。

(2)在开采过程中,禁止乱采乱挖,尽量避免扩大施工面积,有效利用资源。

(3)施工期间,对周围区域造成的轻度污染要及时治理,被崩落碎石覆盖的上体表层,及时清理,便于恢复。

(4)开采完毕后,及时对现场场地进行整平,山体表面陡峭岩石进行削缓处理,松动不牢固岩石剥落,山脚处设置排水沟,便于排水。

(5)平整后的场地,采用表层土覆盖处理,并播种草籽,选择在春季进行绿化处理。

采石场原貌5.7施工便道恢复(1)施工便道按照要求设置5m宽,每隔200m设置一处会车道。

施工完毕后用挖掘机对施工便道的填料进行挖除清理,根据填料深度确定挖除厚度,严禁超挖,避免对植被的机械破坏。

(2)部分边缘地带,采用人工方式清理,以防机械作业扩大破坏范围。

(3)借用地方村道为施工便道的在施工完毕后,对村道进行整平、修整处理;部分硬化的临时便道,待施工完毕后进行破除掩埋处理。

(4)部分段落埋设的涵管待施工完毕后,挖除处理,并回复原有水系,保证水流畅通。

(5)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挖除后低洼处进行回填处理。

若回填区为耕地,则采用耕植土进行回填;若回填区为草地,则采用清表土进行回填,确保回填区与周边土地相符。

(6)回填区若为草地,回填后对恢复区进行适当的人工养护,并设置安全网和警示标志,禁止车辆出入碾压。

5.8临时设施用地恢复5.8.1临时用地使用过程控制(1)项目驻地、拌合站建设时,设置有完整的污水排放体系,食堂污水、宿舍污水和厕所污水均有固定管道,通过专业管道引至污水池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