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笔画与写法-整理
钢笔隶书的书写方法,你一定想不到!

钢笔隶书的书写方法,你一定想不到!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
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
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
有人说隶书的点如木楔。
看来是有其道理的。
如下图所示: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
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
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
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
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
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
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
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
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
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
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
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
如下图所示: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
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
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隶书静心的写法

隶书静心的写法
隶书《静心》的写法如下:
1. 隶书一般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横画须逆锋入笔,翻卷尾部,中段需沉着稳重,收尾需以细笔左倾,以形成“蚕头”。
竖画起笔要逆,要留有“燕子”的尾巴,然后转锋向下,形成“蚕头燕尾”。
2. 隶书的转折需要圆转,而不能像楷书那样转折。
3. 隶书的波画需要飘逸,但不能像草书那样夸张。
需要注意的是,隶书笔画的写法比较丰富,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细心观察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同时,也需要注意笔画之间的关系和比例,才能写出生动自然、有艺术感的隶书作品。
钢笔隶书标准写法

钢笔隶书标准写法隶书,又称行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字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千百年来广为传世的书体之一。
钢笔隶书,作为一种现代化书写方式,既有传统隶书的特点,又融入了钢笔的独特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为您介绍钢笔隶书的标准写法。
一、材料准备在书写钢笔隶书之前,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材料。
首先,选择一支适合的钢笔。
普遍来说,软硬度适中的笔尖较为适合隶书的写作,因此推荐使用中等硬度的钢笔笔尖。
其次,准备好一些笔墨。
墨水或者水性颜料都可以,不过建议选用黑色为主,以符合隶书的传统特点。
此外,还需要纸和毛笔字帖作为练习之用。
二、姿势与笔法在书写隶书时,正确的姿势和笔法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身体放松,手臂与肩膀保持一定角度。
笔直握笔,松紧适度,适当抬高手腕。
在书写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字迹的质量。
三、笔画结构隶书的特点之一是笔画结构独立且清晰。
在书写隶书时,每一个笔画都要用细心的态度书写,确保每个笔画的轮廓清晰准确,且彼此之间的间距得当。
对于各种常见的构造形式,如横、竖、撇、捺等,要熟悉并掌握每一种结构形式的写法,以提高钢笔隶书的书写水平。
四、字形特点隶书的字形特点是古朴、刚劲、遒劲,威严而不失庄重。
字形的曲线和笔画要求稳重有力,每一个笔画要有起承转合的过程。
字形不要出现倾斜或者断裂的情况,整体呈现出金石之韵,富有艺术美感。
五、练习方法要提高钢笔隶书的写作水平,良好的练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在练习之前,可以先摸清楚每个字的结构和形态,理解每个笔画的顺序和角度。
可以通过反复抄写模拟字帖来提高自己的笔法和字体掌握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书法家的作品,观察其笔画的结构和字形的优劣。
六、展示与分享在练习之后,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
可以将练习的字帖、作品贴在家中或者办公室,以便于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此外,也可以加入书法交流群体,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

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隶书,又称行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字体,其始于东汉,兴盛于六朝,继承发展于隋唐,最后固定于宋代。
隶书以其结构庄重、气势磅礴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文书、碑石、绘画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
一、书写要领:1.笔画粗劲有力:隶书的笔画要求用力均匀,力度要大,但不可过狠,避免笔画断裂。
具有笔画粗劲有力的特点,以显示其庄重雄浑的艺术风格。
2.结构稳固规整:隶书的字体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书写时需要注意每个笔画的位置和间距,使得整个字体看起来有秩序、有平衡感,形成稳固规整的布局。
3.竖直线稳健:隶书中的竖直线条是重要的支撑结构,需要书写时保持直立、稳健,尽量做到笔画一气呵成,不可出现抖动或断续的情况。
4.水平线平稳:水平线条的书写要求平稳有力,不可过于僵硬或扭曲。
水平线需要与竖直线条相呼应,共同构成字体的稳固基础。
5.线条流畅连贯:隶书的线条具有相当的曲度,书写时要注重笔画的连贯性,使其线条流畅、曲线自然。
避免过于生硬的拐角和折线。
6.走、顿的巧妙运用:走是指笔画向其中一方向延伸,顿是指笔画因外力发生急停滞而形成断点。
在隶书书写中,巧妙运用走、顿可以使字体更加凸显其力度和变化。
二、基本技法:1.抓势:隶书的字形线条往往非常粗劲,抓势技法是指在书写时采用指甲随笔法,通过拇指、食指、中指合力的方式,使笔在纸上形成适宜的倾斜角度,增加笔画的张力和线条的流畅度。
2.晃腕:隶书书写需要通过腕部的晃动来控制笔画的粗细和线条的曲度。
晃腕技法要求腕部柔韧灵活,通过微妙的晃动来调整笔画的宽度和力度。
3.起首终末平抑:在书写隶书字体之前,需要先留出足够的空白,字的起首和终末都要平抑,不可有过于急进或急退的情况。
起首和终末的平抑可以使整个字体看起来更加稳定和整齐。
4.点画结合:点画结合是指在书写时运用撇、捺、提、折等不同的点画来构建整个字体的形态,点画之间需要有适当的间距和连接,使整个字体看起来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书法教程第八章硬笔隶书

第一节 隶书的特点
四、偏旁独立,体式均衡
隶书偏旁沿用篆书独立平稳的写法,既与其他结构单位 相迎揖让,又各自重心平稳,笔画处置安排匀称,体式均衡而不 欹斜。有些偏旁部首如草字头、竹字头、宝盖、春字头、四点底、 登字头、皿字底等,更是直接采用小篆的写法,笔画左右对称, 不偏不倚。例字如图8-4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一、点 5.相向点
逆锋起笔,左点向右下、右点向左下行笔,呈上分下合而 未合状;或写为圆点两个,与下一笔有机融合,起承转接自然流 畅,如图8-9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一、点 6.相背点
运笔遵循“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法则,左点逆锋起笔转 左下如写短撇,右点逆锋起笔转右下拖笔收尾,呈八字形左右分 张,如图8-10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二、横 1.短横
短横类似于横点,但比横点略长,比长横短。横画本欲右 行,须先向左入,逆锋入笔后转右行笔,中间略拱,至尾部提笔 慢行收笔,或钝或尖,如图8-11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二、横 2.长横
起笔逆入回行造“蚕头”状,中部拱起,至尾部按笔蓄势, 再起波造“燕尾”状。注意,一般情况下长横做主笔,举足轻重, 事关成败,长横在一个字中只出现一次,即所谓“燕不双飞”, 否则犯重复之忌,如图8-12所示。
五、捺
第二节 硬笔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和平捺的写法是:逆锋入笔 转左下运笔,在收笔处向左上回锋,呈一波三折之势,二者斜度 略有不同,如图8-15所示
第八章__隶书详解

二十八、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 ,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 肿,使静态边动态。
二十九、横短竖长 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 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 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三十、左小右大 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 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 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 统一。
十三、捺画宜下 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 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力,不失 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十四、捺画宜小 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 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 不协调和不美观。
十五、左旁宜平 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 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 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
1
点 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 同形态而变化。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有正点、横点、竖点、 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 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要写得生动而富于 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 逆锋落笔上行; (2) 转笔回锋向右下; (3) 顿笔向左下出锋。
二十五、向背分明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 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 [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二十六、因字生形 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 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 的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二十七、上覆宜宽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 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 但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卫桓《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由于汉代社会文字使用量增多。
战事纷沓。
士族参政。
百家争鸣。
文学兴盛。
文化下移。
民事商事等各种因素。
使篆文繁缛的书写方式无法负担。
于是书写便捷简约的隶书诞生也就势在必然了。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
变曲为直。
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
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
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
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
藏露等各种变化。
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
漆器。
画像。
铀镜中精美绝伦。
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
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
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
但失之肥弱。
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
直至清朝。
汉隶才得以复苏。
初有郑板桥。
继有金农。
邓石如。
后有何绍基等。
均不落伍。
别有建树。
一.隶书口诀的分析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
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
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
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
隶书的写法

隶书的写法第一、隶书的笔法有严格的“法度”传统的隶书笔法,其特点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藏锋起笔,横平竖直,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左右分背,雁不双飞,蚕无双头,圆转方折。
在实际书写时,要记住,横画的书写,逆锋入纸,欲右先左藏锋起笔,然后中锋行笔,行至末端回锋收笔,如果是雁尾,则要做波磔状处理,如下图。
竖画的写法与横画写法类似,方向不同而已,欲下先上,笔头不打结,跟篆书的写法类似。
第二、隶书的笔画轮廓有其特点在书写隶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笔画轮廓,比如横画,两端不能像楷书那样切笔入纸回锋顿笔收锋,呈尖角。
隶书的撇画和捺画,也是行笔欲下先上,再往下行笔,做到先轻后重,撇画的写法:笔法至下半截略带向上回锋收笔,如下图,笔画末端显得厚重结实,要回锋收笔,整个笔锋藏入笔画当中,只见圆头不见方折转角。
捺画可以上翘呈雁尾,但要视组成字体的其他横画没有蚕头雁尾时,方可如此处理。
第三、“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是隶书最明显的笔画特征。
但是不是什么字体都可以这样处理。
一般隶书当中的长横波画要作“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起笔向左下逆锋落纸,翻转笔锋写出蚕头,然后再铺毫向右行笔,到了接近笔画末端的时候,稍重按笔锋顿出雁尾,整个笔画看起就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现状.但是,隶书笔画书写有一个法度,那就是“蚕无双头,雁不双飞”,就是指我们在书写同一个字的几个横画时,只能选一个长横做蚕头。
一个字里面有两个较长横画,或横画与捺画在一起时,只能把其中一个横画或捺画做波磔画写出“雁尾”韵味,不能都写成“雁尾”。
比如,下图的“年”字,只能最下面的长横做雁尾处理。
第四、隶书的方笔和折笔隶书继承了篆书的一些笔锋,所以转折的笔画,有方笔也有圆笔,尤其是写笔画的转角时,圆转或方折,都要回锋转向,不能像楷书那样顿笔露出折角轮廓。
隶书的点画,一般呈瓜子状,没有明显的尖角,钩画的折角圆折为主,如下图。
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衔接,也是简单明了,多是圆笔衔接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一)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点画较长,蚕头燕尾特点明显。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方头为藏锋顿笔,圆头为藏锋起笔,逆入圆转。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1)长撇
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
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
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起笔如竖,行至一半,向左上弯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锋收结。
(4)横撇
这是一种基本无弧度的撇,在隶书中常用于字头呈外展状。只是起笔处稍向心上抬。一般逆锋起笔,转向左行,至尾处向上回锋收笔。
(5)短撇
逆锋起笔,由右上方向左下运行,回锋收笔。
(四)捺画
捺画是波笔的又—形式。是造成隶书气势的重要笔画。隶书中的捺画与波横写法近似,均为蚕头燕尾状。只是波横平出,捺画逆锋起笔后,向石下倾斜行笔,至捺角处稍顿向右上提笔出锋。
(1)以竖代撇
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
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钩画
隶书中的钩画有时易和撇画混为一谈,原因在于钩锋并不明显。钩颈部分过长,并不像楷书的钩向上翘拔,出锋犀利。隶书的钩画由于多带波笔痕迹,滑行出钩,因此书写时应走笔慢—些。
(1)竖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