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观后感
奇袭电影观后感1000字

奇袭电影观后感1000字电影里的那些战士们,就像我们身边勇敢的大哥哥一样。
他们接到任务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坚定的光。
那任务可不容易,要去敌人后方搞破坏呢。
有个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
战士们在去奇袭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大河。
河水又深又急,就像一只凶猛的怪兽。
可是战士们没有害怕,他们用树干和绳子做了个简易的桥。
有个战士不小心掉进水里,他的战友们想都没想就伸手去拉他。
在冰冷的河水里,他们互相紧紧拉着,那画面让我特别感动。
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小伙伴不小心摔倒了,大家都会赶紧去扶一样。
战士们之间的情谊是那么深厚,他们是一起战斗的兄弟。
到了敌人的地盘附近,他们得小心翼翼地行动。
周围到处都是敌人的岗哨,一不小心就会被发现。
战士们趴在草丛里,一动也不敢动。
草丛里有好多小虫子,咬得他们身上又痒又疼,就像无数根小针在扎。
但是他们都忍着,没有一个人乱动。
我想,如果是我,可能早就忍不住挠痒痒了。
可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能克服这么多难受的感觉。
后来他们找到了要炸的桥。
那座桥看起来很坚固,周围还有敌人的重兵把守。
战士们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去引开敌人,有的就悄悄地去桥下安放炸药。
有个战士在引开敌人的时候,故意弄出很大的动静。
敌人都朝着他那边跑去了,他就像一只灵活的小兔子,在树林里跑来跑去。
敌人怎么也抓不到他,还被他耍得团团转。
而其他战士呢,就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地在桥下把炸药放好了。
当炸药“轰”的一声爆炸的时候,那声音可大了,感觉天都要被震塌了。
桥被炸断了,敌人的计划也被破坏了。
战士们成功完成了任务,他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那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我也跟着高兴起来。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战士们的勇敢和智慧。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坚持完成任务。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没有战争,有温暖的家,有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好吃的。
这都是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要像战士们学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
《奇袭》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奇袭>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奇袭》,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志愿军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成功炸毁敌人公路桥,切断敌人退路的故事。
影片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战争场面,但就是那种真实而细腻的情节,把战争的紧张、战士们的英勇和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里的侦察小分队成员们,每一个都个性鲜明。
队长方勇机智勇敢,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想出绝妙的主意。
队员唐虎鲁莽但又不失可爱,他那股子冲劲儿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还有其他的队员们,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就像一家人一样。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小分队为了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装扮成敌军。
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真的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他们穿着敌人的军装,尽量模仿着敌人的言行举止,但是眼神里透露出的坚定和果敢,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方勇队长走在最前面,沉着冷静地应对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紧张和警惕。
队员们跟在后面,大气都不敢出,就怕露出一点破绽。
当他们终于成功通过封锁线的时候,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忍不住为他们叫好。
还有一个情节,是小分队在敌后获取情报。
他们悄悄地潜入敌人的营地,躲在暗处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这个时候,细节的展现真的是太精彩了。
唐虎不小心碰到了一个罐头,发出了一点声响,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敌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开始四处张望。
小分队的成员们紧张得连呼吸都快停止了,大家都紧紧地盯着敌人,手心里全是汗。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敌人没有发现他们。
但是那种紧张到极致的氛围,真的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跟着他们一起冒险。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
比如说战士们脸上的汗水、衣服上的破洞、还有他们手中武器的磨损,这些都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真实。
还有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互相打趣、互相鼓励,让人感受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完全沉浸在了电影所营造的世界里。
《奇袭》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奇袭〉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老电影《奇袭》,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激动,仿佛自己也跟着战士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志愿军侦察排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队,深入敌后,炸毁康平桥,切断敌人退路,配合大部队,一举歼灭敌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紧张的气氛就扑面而来。
方勇带领着侦察队员们,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小心翼翼地行动着。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警惕和果敢。
特别是在通过敌人封锁线的时候,那紧张的感觉简直让我都跟着屏住了呼吸。
队员们悄悄地趴在草丛里,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敌人的巡逻队时不时地走过,灯光扫来扫去,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这个时候,方勇那沉着冷静的指挥,让队员们的心都定了下来。
电影中的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个叫一班长的战士,为了获取敌人的情报,假扮成伪军,混进了敌人的营地。
他穿着那身伪军的衣服,头上戴着歪歪扭扭的帽子,脸上还故意做出一副吊儿郎当的表情,那模样真是太像了。
他在敌人的营地里面,一边和敌人周旋,一边悄悄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他看到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听到了敌人的作战计划,还偷偷地拿了一份重要的文件。
可是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破绽。
敌人开始盘问他,一班长心里虽然紧张得要命,但脸上还是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和敌人胡扯。
最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摆脱了敌人,把情报带了回来。
这个情节看得我是又紧张又佩服,心里不停地为一班长加油打气。
还有一个场景,是侦察队员们要穿过一条河。
那河水冰冷刺骨,水流又急。
队员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纷纷跳进了河里。
他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水已经没过了他们的腰,有的人被水冲得东倒西歪,但大家还是紧紧地拉着手,没有一个人放弃。
当他们终于到达对岸的时候,一个个都冻得浑身发抖,但脸上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这个场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坚强和勇敢,他们为了完成任务,真的是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奇袭》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奇袭>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部老电影《奇袭》,这部片子可真是让我心潮澎湃,感触颇多。
电影《奇袭》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志愿军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炸毁敌人运输线康平桥的故事。
影片中的情节紧张刺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先说这侦察小分队的成员们,那一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智勇双全。
队长方勇,沉着冷静,指挥有方,每一个决策都果断而明智。
还有那机灵的唐虎,勇敢无畏的一班长,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但却从未退缩过。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小分队为了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伪装成敌军。
这一段的细节描写简直绝了!队员们穿着敌军的服装,模仿着敌军的言行举止,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真让人捏一把汗。
特别是唐虎,他那紧张又故作镇定的表情,还有时不时瞟一眼队长,似乎在确认自己有没有露馅的小眼神,真是把角色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一点点地靠近敌人的关卡,每个人的呼吸仿佛都能听得见。
就在快要通过的时候,突然一个敌军士兵喊了一句什么,这时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真怕他们被发现。
结果队长方勇不慌不忙地应对,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机智和勇敢,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小分队在敌后寻找康平桥的过程中。
他们在山林中穿梭,夜晚的寒风呼呼地吹着,队员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
他们仔细地观察着地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有个队员不小心踩到了一个水坑,溅起的泥水弄脏了衣服,他低声骂了一句“这倒霉的”,但马上又继续前行。
这种小细节,让我觉得特别真实,仿佛这些战士就是身边的普通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
当他们终于找到了康平桥,准备实施炸桥计划的时候,那种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敌人的巡逻队时不时地经过,战士们只能躲在暗处,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每一秒钟的等待都好像无比漫长,而他们的耐心和决心却始终没有动摇。
奇袭 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奇袭》观后感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电影,《奇袭》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支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意外,被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影片不仅给人以惊险刺激的感受,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于人性和战争的深思。
影片一开始告诉我们,这支特种部队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但却有着相同的信仰和荣誉感。
在任务中,他们呈现出合作无间和默契配合的态度,彰显了军人的职业素养。
但是,当他们在任务中遭遇困境时,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挣扎和不安也开始显现。
有一幕在观影的时候令我深感震撼。
当主角面临生死抉择时,他们开始思考人性的善恶。
到底是坚守岗位,为国家和战友献身,还是背离自己的职责逃离,活下去。
这是一个复杂的道德抉择,而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军人的责任就是选择牺牲,维护国家的利益。
这个场景给了观众很大的触动,思考一个人的价值是如何构建和实现的。
另一个令人深思的场景是影片中的残酷战争场面。
这些战争场景给人带来了极其真实的感受,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有时候,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战争场景可能只是一种虚构的情节,但是《奇袭》却让观众意识到,这并不是虚构,它是真实存在的。
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常常会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助,为什么人类总是无法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呢?在影片的最后,主角终于完成了任务,成功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然而,他们的心灵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战争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伤痛,太多的不幸,让他们无法回到过去的平静生活。
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又一次深入思考,战争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观看完《奇袭》,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战争赋予了人们勇气和担当,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人性的复杂和纷争在战争中得到了彰显,而战争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命运和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和思考,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实现和平与发展。
《奇袭》是一部很有触动力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奇袭》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奇袭〉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老电影《奇袭》,这可把我给激动坏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侦察排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队,深入敌后,炸毁敌人运输线康平桥,配合大部队,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那紧张激烈的氛围就把我紧紧抓住了。
方勇他们那股子机灵劲儿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瞧,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化妆成敌军,大摇大摆地走进敌人的阵地。
这一路上,那小心思可多了去了。
他们得时刻注意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不对,一句话说错,都可能暴露身份。
我记得有个细节,他们碰到了一个敌军军官,那军官一脸狐疑地打量着他们。
这时候,方勇不慌不忙,挺直了腰板,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回答着军官的问题。
那军官听了,脸上的疑虑才渐渐散去。
我的心呐,一直提到嗓子眼儿,就怕他们被发现。
这一段,真的是让人紧张得手心出汗。
还有他们在敌后侦察的时候,那真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看到敌人的哨兵,悄悄地绕过去;听到敌人的车辆声,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有一次,他们躲在一个草堆里,敌人的巡逻队就从旁边经过。
我感觉那脚步声都好像就在我耳边响起,心都快跳出来了。
电影里的那些战斗场面,也是特别精彩。
当他们决定炸桥的时候,那可是困难重重啊。
敌人的防守非常严密,到处都是岗哨和机枪。
但是咱们的志愿军战士可不怕,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悄悄地接近桥梁。
其中有个战士叫一班长,他身手特别敏捷。
在爬铁丝网的时候,不小心被铁丝勾住了衣服,发出了一点声响。
这时候,敌人的探照灯就照了过来。
一班长一动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出。
那场面,真的是让人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他们成功地接近了桥梁。
还有个小战士,年龄不大,但是特别勇敢。
在炸桥的时候,他扛着炸药包,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乱飞,他也毫不退缩。
最后,成功地把炸药包安放好,为炸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看到桥梁被成功炸毁,敌人的运输线被切断,我心里那个痛快呀!就好像我自己也在战场上,和战士们一起战斗一样。
《奇袭》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在光影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够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人性的光辉以及战争的残酷。
电影《奇袭》就是这样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影片《奇袭》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我志愿军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执行奇袭任务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紧张的战争氛围就扑面而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其精彩绝伦的剧情。
侦察小分队在敌众我寡、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凭借着智慧、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防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惊险与挑战,让观众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
比如,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时,小分队成员巧妙地利用地形和伪装,成功躲过了敌人的巡逻队。
还有在获取情报的过程中,面对敌人的严密防守,他们机智地与敌人周旋,最终成功获取了关键信息。
这些情节的设计既紧张刺激又合情合理,充分展现了编剧的功力。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分队队长勇敢坚毅、足智多谋,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果断。
队员们也各具特点,有的擅长格斗,有的精通爆破,有的则有着出色的侦察能力。
他们在战斗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队员,初上战场时还带着些许的胆怯,但在战火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这种人物的成长和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的磨砺和塑造。
电影对于战争场面的刻画也十分逼真。
爆炸的硝烟、纷飞的子弹、伤员的痛苦呻吟,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然而,在这残酷之中,我们又能看到志愿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
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牺牲自己,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同时,《奇袭》也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它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和损失。
然而,在面对侵略者的威胁时,我们又必须勇敢地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和尊严。
《奇袭》观后感

《奇袭》观后感《奇袭》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凸显了中国军人的智慧、勇气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角色都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故事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讲述了我志愿军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执行奇袭任务的英勇事迹。
在敌强我弱、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战术,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防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片中的侦察小分队成员个个形象鲜明。
队长沉着冷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时,总能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不仅有着出色的军事素养,更有着对战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队员们也都各有特点,有的机智灵活,有的勇敢无畏,有的擅长格斗,有的精通爆破。
他们在战斗中相互配合,彼此信任,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这种团结协作、同生共死的战友情谊让人感动不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的战斗场面。
激烈的枪炮声、纷飞的战火、紧张的气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志愿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毫不退缩。
每一次的进攻都充满了危险,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惧。
尤其是在奇袭敌军阵地的那场战斗中,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以少胜多,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的英勇表现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
在残酷的战斗之余,战士们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
他们思念家乡,牵挂亲人,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奇袭》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无数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这部影片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先烈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电影《狼图腾》观后感日子好快,春节转眼就过去了。
要说春节其间能留下一点印象的事也就是几日前去影城看了一部电影。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等了很久了,因为电影的名子叫《狼图腾》。
第一次见到的文学作品还是十多年以前。
那时这本书太疯狂了,刚发行时书店几次断货,最后同事二民帮我借了一本。
当时一口气读了两遍。
是作者姜戎(北京知青)瞄写在草原的生活的一本书。
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
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
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合围猎物的机智勇猛和协作分工;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在同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做了细致的瞄写。
无以否认《狼图腾》确是中国影史上一部恢弘巨作,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中法联合采用3d高清实景拍摄。
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电影工业特效两者间绝佳契合而出的视觉观感,锡林郭勒草原的蓝天、白云、绿野、羊群。
或一望无际的原野,或延绵不绝的丘陵要多美有多美。
叹服自然之美的同时,那人与狼的世界仿若触手可及,作为曾执导经典动物剧情电影《熊的故事》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请来世界上最好的训狼师,历经三年花重金训养蒙古狼,得以在电影中真正地将狼变成了一群出色的演员。
片中有一场戏为面对被夺走黄羊后狼群对人类展开复仇,狼群风雪夜偷袭军马群一役中,场面宏大震撼,狼群追击着军马群在冰原上奔驰,两名马倌拿着手电誓死保卫军马的画面令人永生难忘。
如果读者没有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见过套马杆,很难想象那种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酷。
电影不仅用真狼上阵,还拍出了狼从侧面袭击马群,跃上马背撕扯马脖子的镜头,足以让人背生寒气。
虽然有镜头快速移动的呈现,但是视觉感非常舒服,丝毫都不觉得晃动和晕厥。
电影中群狼赶着群马长途狂奔,最后将军马赶入湖中全部冻死。
然后仰首向天长嗥的镜头,充分展示了复仇后那总酣畅淋漓的快感。
对真实感精益求精的态度,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令那原仅能留存在文字中的人狼传奇故事,得以在影幕上真实、多角度、立体性、完美地展现出来。
影片还把狼的狡猾、多疑的情节有细致的瞄叙。
如狼在准备袭击牧民家的羊群时,白天在高处对周围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
待夜半后才有序地展开。
由于羊圈过高而采用最大一只狼先爬在墙上,其它的狼依次踩在其身上跳入,同时墙上还留一只放稍。
待先入狼吃完后把多只羊的尸体摞高,然后借助抬起的高度跳出去替换在外面放稍的狼。
这种设计之巧妙、行动之迅速、分工之明确、回撤之有序。
在银幕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大的泪点在于,人类开着吉普车拿着半自动步枪对狠群延途追杀,最后几只狼在狂奔了38公里后,直到他累死在山上时才倒下。
还有两只走投无路的狼,其中一只选择跳崖自尽,另外一只,引诱牧羊犬到达洞中后刨塌洞穴与狗同归于尽。
这种就算面对死亡也要保持尊严场面。
是真真切切地震撼到我的心灵。
无疑片中狼才是最另人感动的演员。
另一点赞的为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创作,就是《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蜘蛛侠》等这些片子的原创音乐作者,是横扫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奖的电影配乐大师。
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等乐团的优秀音乐家演出,虽没有象《勇敢的心》之中有那种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的感动,但美个单元与单节感觉都恰到好处。
非常准确地融入到作品的风格中。
为影片着实增色不少。
当然,片子还是有些许不足。
可能是因为时间上的原因。
电影对图腾文化的阐释是不到位的,令图腾崇拜缺乏文化根基。
次之,冯绍峰和窦骁饰演的俩个知青中规中矩,没有大的亮点。
败点,我不得不吐槽两句。
片尾主题歌曲的演唱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
对此片而言不但没能画龙点睛地完美收官,实则在画蛇添足般越添越乱。
而此歌的词作与演唱就是那个天天嚷着要上头条的那位,原本立意非常明确的影片内含,在歌词里完全不知道想表达的是什么。
感觉与电影一点儿不搭,与他的多数歌词里一样,千篇一律地总是出现迷乱、迷惘、孤独、彷徨、悲伤这个词调,毫无新意。
在有动不动就是一些要死要活什么的,一个字,写得和唱得一样烂。
总结一下,我想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是通过蒙古牧民长者毕利格的言谈,道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破坏环境守恒法则的反思。
是那朴实无华的主旋律--人、动物、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夙愿,方是电影所寄予蕙心纨质的正能量。
最后要感谢一下广电,一刀未剪的让我们看到“主旋律”的片子。
应算的上精品佳作了。
我们能否从狼的身上找到现如今国人身上的弱点,那就是缺乏狼性中“坚韧、团结、顽强、拥有尊严、为生命而战”的精神,通过片中对“狼图腾”的崇拜,唤醒和激活我们内心深处被遗忘已久的精神宝藏。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观后得来,算做是浅浅地谈谈而已。
注:书中还就两种文明观点进行了阐述。
一种是游牧文明,对应着狼性——强悍进取——边疆民族。
一种是农耕文明,对应着羊性——温柔敦厚(儒家文化)——中原汉族。
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存续,就在于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输血,而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种种不如意,主要因为狼性不足,羊性太盛。
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输血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由边疆民族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一番。
而边疆民族之所以能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就在于边疆民族是狼性民族,强悍进取。
个人认为此看法片面而牵强,不具备完整的论据做支持。
2015.3.6晚篇二: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智取威虎山》智取红色经典我敢说,没有几个人能象我爸爸那样“会做家教”!这不,为了让我一睹网上疯传的3d 大片《智取威虎山》,他还把看电影与学校布置的寒假德育教育作业联系在一起,非要我看完后写个观后感,真没办法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岁末的3d 谍战动作大片,杨子荣的艺术形象整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土匪黑话更是成为特殊时代的民间记忆。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
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影片中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
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
跟杨子荣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我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影片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
如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他的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令我钦佩。
在我印象里最深还是杨子荣,为了彻底消灭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 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
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消灭战争。
我们在《智取威虎山》中看到:当二〇三小分队奇袭座山雕老巢成功,栓子见到了他的娘,沐浴在晨光里的少剑波指着栓子对杨子荣说:“希望下一代永远不要经历战争。
”正是为了这一理想,无数杨子荣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英雄,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
正是当年他们的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才换得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换得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他们的英雄事迹需要有人来记录,他们的舍生忘死精神需要有人来传承。
徐克用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的表达方式重拾革命先烈们的故事,而非只是安逸的怀旧,使在电影院的你我,充满了久违的感动和温暖。
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
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细细品味《智取威虎山》,发现它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篇三:观后感徐清志《智取威虎山》观后感徐清志徐克素以奇幻与武侠名满影视圈,当年的黄飞鸿系列至今记忆犹新,也在成长的道路上带给我很多英雄梦。
如今徐老怪又翻拍了一部经典的样板戏,很多人会问,家喻户晓的样板戏有什么可翻拍的?感觉无论怎么看徐克这次都是费力不讨好。
充满期待在单位观看了电影,当我看完全片才猛然发现,徐克找到了方法。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的最大优点不在于颠覆和创新,而在于在不抛弃样板戏原有戏剧元素的同时为其注入了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内核。
有点儿老瓶装新酒的意思,如果说样板戏原有的故事形式来源于情节剧,那么新版的《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内核则完全是好莱坞式的。
夹皮沟一战,土匪滚滚而来,老乡们躲在房间里惊恐万分,战士们以少敌多却没有丝毫恐惧,这一段特别像早期西部片的设置,很容易就勾起观众们的澎湃情绪。
30人对300人,一个村庄和一群百姓,有点儿黑泽明《七武士》的味道。
样板戏有啥特点,答曰:高大全、三突出再加上它是戏(京剧)。
这三样徐克一个也没丢,而是完完整整的借鉴到了新版《智取威虎山》当中。
杨子荣亦正亦邪、白茹是天使完美无瑕、203是战神无往不利,百战百胜。
和样板戏里一样,主要英雄人物在镜头里光辉伟岸,反面人物则扭曲着脸孔,歪七扭八的被摆在昏暗的光影之中。
杨子荣深入威虎山一场戏,虽然名义上是土匪入伙,但笔挺的站姿掩饰不住那一身的正气,和土匪窝子的逼仄阴暗形成强烈对比。
这种对于好人和坏人的处理方法几乎和“样板戏”如出一辙。
样板戏就是要求人物尽可能的脸谱化,一出场就能看得出是好人还是坏人,性格全部写在脸上。
于是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里,白茹永远都是红脸蛋儿、杨子荣始终都是烟熏妆,八大金刚造型鬼魅、梁家辉扮演的座山雕干脆带起了“面具”。
戏剧式的妆容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会让人觉得很搞笑,尤其是当白茹和杨子荣出场的时候,直到杨子荣和土匪们对飙黑话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原来是徐克故意为之,这既是对样板戏的借鉴同时也可以看做是致敬吧。
指挥官、狙击手、肌肉男、小分队、孤单英雄、以多敌少,这些词加在一块儿既可以描述史泰龙的《敢死队》,也可以概括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从没有哪一部电影把解放军战士的战斗力拍的如此生猛和现代,三十人打三百人,第一场与土匪的遭遇战特别像是某支现代特种部队在执行清除任务,地点被从香港或是纽约搬到了林海雪原,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敌人消灭了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