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解放军“黑豹突击队”对越作战全纪录

合集下载

中越战争

中越战争

中越战争:战斗残酷士兵睡梦中突然坐起来拔手枪2015年06月29日 09:42来源:凤凰卫视核心提示:他已经8天7夜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了,当天晚上他和副营长之在同一个防炮洞,两个人夜间都说了梦话,副营长睡在地板上突然坐起来,拔出手枪说敌人上来了,同住的通信员吓了一跳,赶紧把他按下去,同时说打下去了,打下去了,副营长哼哼哈哈的又睡了。

中越自卫反击战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卫视6月2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攻占老山主峰战斗结束之后第五天,营长臧雷拖疲惫不堪的身躯带着三营官兵,从老山主峰撤回了马嘿,他已经8天7夜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了,当天晚上他和副营长之在同一个防炮洞,两个人夜间都说了梦话,副营长睡在地板上突然坐起来,拔出手枪说敌人上来了,同住的通信员吓了一跳,赶紧把他按下去,同时说打下去了,打下去了,副营长哼哼哈哈的又睡了,臧雷没有这么大的动作,但他说的话比较长,睡梦当中突然来了一句炮火准备开始了,通信员马上应了一声是,这边就不吭声了,待会又说,敌人的炮火反准备怎么还没开始,通信员又马上机灵的回答说快了,就这样度过了撤下战场之后的第一个夜晚。

解说:4月28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日子,经过浴血奋战,主攻团终于在这天拿下了老山,当晚就转入了防御,主峰各高地的战斗结束后,一营对1072等高地的控制依然不够稳固,阵地多次易手,直到29日凌晨,配属给主攻团的某团四连又重新攻占1072高地,并牢牢掌握在手中,一营撤下来到78号高地休整,攻取老山地区的战斗才最终落幕,经过一天的生死搏杀,攻击部队都已精疲力竭,但为了击退越军的反扑,大家都忍着饥饿干渴,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夜幕降临,战场上弥漫的硝烟仍未散尽,官兵们肚子饿了,啃口压缩饼干充饥,口渴了找点雨水润润喉咙,困了轮流抱着枪在战壕里打个盹,每一分钟都觉得格外难熬。

李先国(老山主攻团三营机枪连三排一班长):只有轮流,中午下午可以睡,轮流睡,一天我估计要睡睡觉,轮流睡可能就那么三四个小时已经不错了,那个猫耳洞里面又潮湿,那个老山前线的话呢你看起来,你看起来远的话看起来好像是干的,一上,抓一把起来使劲一捏会滴水。

中越扣林山之战,首攻扣林山,死守山大门

中越扣林山之战,首攻扣林山,死守山大门

中越扣林山之战,首攻扣林山,死守山大门扣林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东南部中越边境线上,主峰海拔1705.2米,面积约7平方公里。

越军313师14团占据扣林山地区后,依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地形,经常向我猛硐地区开枪开炮,给当地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给越军严厉的教训和惩罚,昆明军区决定攻歼扣林山之敌。

扣林山为我云南边防15团防区,是越军给予高度重视并苦心经营达两年之久的一个边境要点。

1980年我军攻占罗家坪大山后,越军加强了扣林山地区守备力量。

越军313师守备部队以扣林主峰为主要依托,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在相连相邻的8个大小山峰上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形成了“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并配置了火力强大的炮兵群。

可以说攻占扣林山,是一场克服强敌的硬仗。

昆明军区决定使用陆军第14军第42师126团担负攻占扣林山的任务(边防15团配合完成任务)。

1981年5月6日晚,各参战部队兵分多路,借夜暗掩护,秘密向扣林山三个主峰高地开进。

经过8小时夜行军,担负主攻任务的步兵第126团1、2、4、6连分别隐蔽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

担负穿插任务的3、8连进至1461高地及以东500米的山梁,5连进至1682.3高地西南600米的山上,形成了对扣林山越军四面包围的态势。

1981年5月7日6时30分,夺取扣林山的炮声与广西边防3师9团夺取法卡山的炮声几乎在同一时刻打响。

担任主攻任务的第126团1营跃起冲击,曾获“钢刀连”荣誉称号的1连担任主攻,连克3个高地;2连在雷区强行开辟通路,2连1排仅用36分钟即冲上了扣林山越军主阵地1705.2高地主峰;3连迅速穿插到位断敌退路,堵截了越军4次突围行动。

各连接着向周围次峰逐次展开攻击,彻夜歼灭1705.2和1682.3两个高地的守军残部,收复了扣林山。

越军第二军区没有想到扣林山主峰阵地竞然在瞬间轻易失守,认为“扣林山的失败,是一大耻辱!”气急败坏地严令313师反扑,并抽调其他部队迅速向扣林山增援,企图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反扑,重占扣林山。

解放军第13军对越自卫还击战史纪实

解放军第13军对越自卫还击战史纪实

解放军第13军对越自卫还击战史纪实!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战前准备工作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我军受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后,部队立即进入全面准备工作状态。

各级党委从抓思想教育入手,针对部队存在的不同思想反映,做好临战思想动员,组织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中央领导的有关重要指示和成都、昆明军区的战备动员指示,使全体官兵充分认识越南当局在苏联支持下,颠覆柬埔寨,猖狂反华,大搞侵略扩张的霸权主义丑恶面目,加深对这次战备行动的重大意义的理解。

同时广泛开展了我军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官兵的光强感和使命感,激励斗志,保证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于的作战任务。

与此同时,根据上级下达的开进命令和部队实际,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战备输送计划和各种保障计划。

进行紧急扩编和组织调整,一周之内即搭起了扩编架子,十天内调整了骨干,配齐了领导班子。

三十八师、三十九师由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

全军共扩编了二个营部和七十个连队,增编了四个连、三百一十二个排,补充兵员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一人(其中新兵一万一千八百七十四人)。

提升调动干部三千零四十一人,基本补齐了缺额,配备、充实了各类骨干。

在武器、装备、器材方面,全军补充了各种车辆三百七十八台、火炮一门、枪五百九十一支(挺)、骡马三百二十匹、各类物资器材十五万余件,维修保养车辆九百三十八台、火炮一百九十四门、枪六百三十五支(挺),使车辆、火炮及各类武器的完好率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除此外,军的主要领导还率领各师师长和主要方向上的团长以及全军的侦察分队,先于部队到达预定作战地域,对前沿地形和当面敌情,进行了必要的勘察和侦察十二月十七日,部队开始由各驻地向预定方向和地城集结。

除少数留守人员外,全军干部战士三万五千五百余人、火炮八百三十七门、各种车辆一千九百五十一台、军马九百七十五匹、各类物资器材一百三十余吨,共编成九十个列车梯队,分别沿川黔和成昆铁路向云南昆明开进。

对越反击战:血战四号桥 在越军王牌师虎口拔牙

对越反击战:血战四号桥 在越军王牌师虎口拔牙

对越反击战:血战四号桥在越军王牌师虎口拔牙三月二日在进攻四号桥的战斗中,我们1营1连担任全团(446团)的尖刀连,我们一排担任全连的突击排,我们一班担任全排尖刀班,全班同志不怕牺牲、猛冲猛打、机智果敢、闯虎口、拔虎牙,在连的直接指挥下,在兄弟班排的配合下,一举攻下四号桥左侧无名高地,打开了敌人固守沙巴的大门,动摇了越军主力316A师在黄连山地区的整个沙巴防线,为我大部队攻占沙巴打开了道路,战后,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撕开虎口黄连山老(街)沙(巴)公路四号桥,是通向越军事重镇沙巴的门户和咽喉要道,位于沙巴县城东北侧,三面环山,前有1796高地,右有奔西爱高地,左有无名高地,两山之间是一条河沟,沿河沟往右上是1662高地,象一个张开的虎口,一条绕山公路伸进咽喉。

这里地势险要,摆着越陆军王牌316A师的主力擅长山地作战174团的1营。

我们排攻打的是无名高地,位于四号桥左侧,与背后1796高地相连接,系敌前沿支撑点,活象虎口中龇咧的虎牙。

无名高地有越军一个步兵加强连防守,敌人在这个制高点和四个山梁上,布置了上百个火力点,组成了远近三面交叉火力,上下三层立体火力网,可以互相支援;敌阵地上构建了多层环行防御工事,明碉暗堡林立,战壕交通壕纵横交错,防守十分严密,要想攻占桥头无名高地,就好象虎口拔牙,敌人对此得意忘形,自称当年法军集中优势兵力打了45天也没有打下黄连山,也没有攻下沙巴县城,今天防守更严密,工事更多,火力更强,又换成了“决战决胜师”主力174团的主力营防守,更是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天兵也难以从这里越过!因此,敌人把这个咽喉要道视为固守沙巴城的大门,决心死守,妄图凭借这天然屏障和坚固的工事阻击我军进攻沙巴。

三月二日拂晓,副连长朱国、排长王周从连指挥所受领任务一回来,就立即向各班长传达,进行战斗编组,明确打法,并对全排进行战斗动员。

同志们一听说当尖刀打头阵,忘记了几天联系行军的疲劳,顿时群情振奋,斗志昂扬,一致表示要用尖刀撕开虎口,拔掉虎牙,坚决打好这一仗,为人民立功,为祖国争光!有的同志还立下了“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严惩越寇,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等钢铁誓言。

戳穿对越反击战女解放军被做成“海豹人”的谣言

戳穿对越反击战女解放军被做成“海豹人”的谣言

戳穿对越反击战女解放军被做成“海豹人”的谣言(作者:虹本优里子)大概从2000年开始,网上流传所谓中越战争中,中国女战俘被越南人轮奸后砍掉四肢,然后缝合起来,做成海豹人示众。

萨沙今天就要拆穿这个谣言,还历史于真相。

第一,谣传的内容:一提到海豹,大家就能想到了那些在沙滩上蠕蠕而动的动物。

如果一个人也象海豹一样没有了四肢,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被越南人强奸过再砍掉四肢的中国女战俘就出现在二十年前的中越战场上。

战争中,有一些我国的女兵(大概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和通信兵吧)被俘。

她们一落入越方魔手,随即便遭到显然是有计划的反复的强奸,等她们怀孕后,便被锯掉了四肢!有的女俘绝食求死,随即被强行注射葡萄糖。

在交换战俘时,这些已人不人,鬼不鬼的女战俘便被交还我国。

一次战斗中,我方攻克了一个越方距点,在其中发现了几个女“海豹”。

乍见战友,有的“海豹”嚎啕大哭,以头撞墙,有的用牙齿死死咬住战友的枪管,要对方打死她。

第二,这不符合战争常识:这种在前线阵地解救海豹人的说法,显然也不符合基本军事规则!对于越军来说,战俘是一个可以和中国讨价还价的本钱,是很重要的,当然要看管好。

那么,又怎么可能把这些战俘丢在前线的据点呢?难道等着中国人来救回俘虏吗?况且亲历过中越战争的人都知道,前线的猫耳洞是什么情况。

极端潮湿、高热,强壮的年轻男人在里面驻守几个月,平均体重也会减少10多斤,全身都是病,皮肤普遍溃烂,更别说海豹人这种重伤员。

真的放在前线阵地,所谓的海豹人恐怕一周都活不过去。

第三,我军没有女兵被俘:在中越战争中,我军俘虏越军2800多人。

而越军仅仅俘虏我军238人,全部是男人,没有1个女性被俘。

更有甚者,在牺牲的7000多解放军战士中,清一色全部是男性,仅有1名女性。

这位女烈士名叫郭容容,身份是162师政治部电影队队长。

1979年2月她作为师的收容队成员进入越南收容烈士遗体时,光荣牺牲。

她的牺牲是很意外的!她坐在卡车后车厢内,遭遇山上1个越军胡乱扫射,一发子弹碰巧正中动脉。

87年对越参战老兵的个人经历

87年对越参战老兵的个人经历

87年对越参战老兵的个人经历1987年1月7日,就在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新春佳节,万家灯火团聚的时候,在祖国的南疆,一群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正在和凶残的越南侵略者殊死拼杀着。

47军139师417团抽出精锐力量,在云南老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拔点作战行动,代号“黑豹行动”。

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涌现出了多位战斗英雄,马占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马占福出生在青海大通县一个回族家庭,1984年,18岁的马占福参加解放军,成为兰州军区47军139师421团的一名战士。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越南在完成统一之后,配合苏联南北夹击中国的政策,在我国的南疆地区不断挑衅,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还爆发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但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这场战争没有很快结束,双方又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十年的边境冲突。

1986年1月,兰州军区陆军第47军139师,141师421团,高炮旅,炮兵旅;第21军61师,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汽车团、电子对抗营共计37351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

4月30日,第47军所属部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67军防务。

47军进入老山后,先后发动了多次拔点作战行动,黑豹行动是最后一次拔点作战行动,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

黑豹行动的主要作战目的是攻占167高地,歼灭高地上的越军,该高地地势险峻,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双方都是几经易手,兰州军区部队上来之前,济南军区部队曾攻占这个高地,但是在换防的时候被越军再次夺走。

执行黑豹行动的突击队员主要从139师417团4连选拔,417团号称是夜老虎团,是全军的精锐部队,4连更是夜老虎团的尖刀连,战斗力非常强悍,马占福就在这个连队里。

战前选拔突击队员时,马占福多次请命,写下了请战书,终于获得了上级的同意,成为一名光荣的突击队员。

黑豹行动开始之前,作战时间进行了多次更改,这主要是因为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最后才将时间定为1987年1月7日。

对越反击战 我军与越南女特工队的殊死较量

对越反击战 我军与越南女特工队的殊死较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对越反击战我军与越南女特工队的殊死较量导语:2月21日下午,接到营部指示,要求我连将阵地移交兄弟连队,于22日上午赶往指定地点接受新任务。

22日早上,连长和指导员率1排、3排以及机炮2月21日下午,接到营部指示,要求我连将阵地移交兄弟连队,于22日上午赶往指定地点接受新任务。

22日早上,连长和指导员率1排、3排以及机炮排先向指定位置前进,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则率我2排留在原阵地。

上午,兄弟部队的一个连到达了。

副连长向他们移交阵地后,立即率领我们向指定地点出发。

出发之前,为了争取时间早一些到达目的地,副指导员和3班长提议改从小路走,这样可以提前20多分钟。

这条小路,我们在几天前的穿插作战中曾经走过,地形环境不算复杂。

这一带的地段又是我军部队所控制,因此副连长同意了。

没想到:由于改道,我们全班差一点都变成了阵亡名单上面的烈士。

我们离开公路,改走小路,这两天的天气都是阴沉沉的。

一路上没有遇到情况,很快就要到达一个小村子,过去了这个小村子,再走 1.2公里就到达目的地了。

战争一开始,边境的越南村民基本都跑光了。

我们在穿插经过时曾经搜索这个村子,没有发现一个村民。

现在,为了安全通过,距离村子二百米时我们停了下来。

副连长和排长慎重地取出了望远镜(排长使用的是缴获越军的苏制8倍望远镜),认真观察了一番。

在这几天的战斗里,我们感觉到配备的半自动步枪火力明显不足,根本不能适应山地丛林作战。

而越军基本上的部队全部使用中国或者苏联、东欧国家制造的轻、重型自动武器。

一打起来,敌人的轻型自动武器火力往往比我方猛烈。

在营长默许下,我们大部分人员用缴获生活常识分享。

“战地女神”刘亚玲:曾因违抗军令上老山前线被处分

“战地女神”刘亚玲:曾因违抗军令上老山前线被处分

“战地女神”刘亚玲:曾因违抗军令上老山前线被处分凤凰卫视10月22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解说:因公然违抗军令,她曾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在最前线的炮火中抢救伤员,她又被战士们誉为“战地女神”,孤身闯入战场这个男人的世界,一个老山女兵的传奇,《冷暖人生》,走进战争的女人系列第三集。

1987年1月7日,中越战争老山前线代号“黑豹突击队”的1·7战斗将于早七点正式打响,大战一触即发,此时中方139师的一名战士却接到了首长下达的一项特别任务,阻止我军中的一个士兵进入前线阵地。

刘亚玲:堑壕很窄,就这么窄的,一人宽刚能过去一个人,有个兵就在那守着,说今天你就别再上去。

我说平常挺熟悉,今天怎么就,就说啥都不让上,他说对,没有通行证就是不准过,说啥今天就是不准你过。

解说:在狭窄的战壕里这来自同一阵营的男兵和女兵对峙着,突然之间女兵从裤兜里掏出一枚小小的手雷。

刘亚玲:已经把光荣弹的弦就在我裤兜里套好了,套在我手指头上然后抓出来,我说这就是通行证,你要不要?那兵一下子傻眼了,然后气得就跟哭了一样,一跺脚我不管了,你们让她过去,我不管了,你们让她过去吧。

陈晓楠:觉得你疯了。

刘亚玲:他吓傻了,他就一闪身,那你不管了那我过去,你以为我不敢过呢,我就走了。

陈晓楠:大战前夕为了阻止战友上战场,同一部队的两兵战士险些兵戎相见。

这看似根本不可思议的一幕就真实的发生在1987年1月7号,中越战争的主战场老山之上,而最终“获胜”的那名女兵在当时的老山其实已经几乎是上至首长,下至普通士兵尽人皆知的一个传奇人物。

她既是一个屡抗军令受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刺儿头”,又是一个战士们私下里口口相传的神秘偶像。

还有人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战地女神”,而她的大幅照片也被1986年8月24号的《解放军报》刊登在了头版之上,在当时的媒体她被称为是“猫耳洞里的南丁格尔”。

这种种纷繁甚至是有些矛盾的称谓,集中在了这样一个瘦瘦小小的,戴着眼镜看似很文静的女兵身上,那么这众人瞩目的女兵到底是何许人也呢?刚刚我们看到的那名战士为什么要拼尽全力阻止她进入阵地前沿呢?解说:女兵名叫刘亚玲,文山陆军67医院的一名护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年,解放军“黑豹突击队”对越作战全纪录
老山战区167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济南军区于1986年5月28日攻下该高地,随后得而复失。

兰州军区接防后,决定出击,拔除越军打入的这一楔子。

图为四连出击拔点前的誓师大会。

行动任务最终落在了47军139师417团(“夜老虎团”)2营4连(“英雄四连”)身上,行动代号“黑豹突击队”。

图为第一突击队。

按原作战计划,由突击分队抽调11名战士在凌晨潜入敌阵,侦察地形、敌情,待攻击发起时,直接插向敌人心脏所在的四号区,配合后续分队一举用奇袭的手段歼灭该高地的守敌。

图为第二突击队。

4时30分,突击队副队长马玉革、张怀恩清点了一下身后的严树军、都延成、侯争锁、韩永明、李秀栋、杨志清、李向前、王新华、霍卫军、冯延河等11名突击队员爬上了一号通路。

图为战勤队。

图为火力队。

图为潜入敌后的战士。

图为解放军战士在搜索阵地。

图为突击队员向越军冲击画面。

图为开始出击的画面:二等功臣郗文华烈士背着火焰喷射器
通过越军炮火封锁。

图为突击队战士纵身一跃。

图为不断被运送下来的伤员。

图为从前线抬下的伤员。

图为从前线抬下的伤员。

图中的四位战士中有三人壮烈牺牲。

左起为二等功臣李玉山、包双全烈士、徐开军烈士、张榜群烈士。

图中左起:一等功臣付志宏烈士,一等功臣突击队长郭继额,一等功臣郑武军烈士,一等功臣宋飞。

图为军长钱树根亲自看望凯旋归来的战士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