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境的五言律诗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0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
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什么是中国诗歌?这就是)0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五律第一?)03.《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五言律诗 十首

五言律诗十首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2、《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3、《送友人》李白〔唐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4、《登岳阳楼》杜甫〔唐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导语】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下⾯是分享的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次北固⼭下 朝代:唐朝|作者: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 这⾸写冬末春初,旅⾏江中,即景⽣情,⽽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船,情景恢弘阔⼤。
三联写拂晓⾏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积极向上的艺术魅⼒。
尾联见雁思亲,与⾸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残夜,江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东升,春意萌动,放⾈于绿⽔之上,联想起“雁⾜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百⼀⼗五。
下⾯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对此诗的赏析。
这⾸《次北固⼭下》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从来观⽓象,惟向此中偏。
” 王湾是洛阳⼈,⽣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句为“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其“东⾏”,当是经镇江到江南⼀带去。
诗⼈⼀路⾏来,当⾈次北固⼭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中的情思,吟成了这⼀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丽,⼜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点题中“北固⼭”。
作者乘⾈,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前进,驶向“青⼭”,驶向“青⼭”之外遥远的“客路”。
写一首最好的五言律诗

写一首最好的五言律诗一、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十个字平平无奇,却营造出了阔大幽远的境界,凝结了人类的脉脉相思。
广阔无边的海面上,一轮明月升起。
诗人用“生”不用“升”,一方面说明月初升时仿佛凭空诞生,另一方面暗示内心相思之情猛然产生。
世间的人,各处一方,然而明月升起之时,每个人抬头仰望,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明月将天各一方的人联结在了一起。
明月皎洁,按说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但是诗中的主人公却生起了怨气,因为这美好的明月,让他思念起了心爱的人。
再美好的明月,没有相爱的人一起欣赏,就只会惹人相思,让人伤心。
因为相思,就睡不着觉,于是就怨恨起,这夜为什么这么长。
月光与烛光,让房间里亮堂堂的,满屋的光让房间显得特别大,反衬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孤独,所以主人公要吹灭蜡烛,他还感受到了露水滋润带来的寒凉。
“灭烛”、“披衣”将相思情状写得活灵活现,“光满”、“露滋”是主人公孤独寂寞外化出来的感受。
人一看到美好的事物,最想的就是与心爱的人分享,所以主人公便想捧起一捧美丽的月光,赠与心爱的人,然而,心爱的人远在天涯,月光也无法捧起,所以主人公只能回到床上睡觉,只期望能在梦中与心爱的人相会。
二、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闻一多先生评其“淡到看不见诗”。
淡到看不见诗还是好诗吗?是的,因为它回到了生活的本真,它不是去远方寻找诗意,而在生活中发现诗意,它回到了生活最纯朴的快乐。
诗的开篇,便起得极简淡自然,故人准备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乡间他的家里做客。
没有一个多余繁复的字。
来到乡间,诗人便描写了乡间的风景。
村庄隐隐,被绿树环抱掩映,显出来种静谧之美,村庄之外,一脉青山横斜出去。
五言律诗清代

五言律诗清代1、《苔》袁枚〔清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2、《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清代〕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
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
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3、《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代〕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4、《清风涛》徐骏〔清代〕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别看萤火虫散发的光亮小,但它依旧有着照亮夜晚的雄心壮志。
微风又不认识字,为什么要胡乱翻书呢?徐骏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
清朝当权者认为,“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是诗人在嘲讽清朝统治者不识书,不适合统治。
5、《题游侠图》郑燮〔清代〕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大雪漫天,前路艰难,为何还要仗剑而游?如果想要一诉心中不快,那就一同去酒家喝酒畅谈吧。
意境优美的五言律诗

意境优美的五言律诗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秋日湖上》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5、《辛夷坞》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6、《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早春野望》唐·王勃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五言律古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以下是几首著名的五言律诗:
1.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此诗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其
不是标准的五言律诗)
7.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五言律诗,它们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而广为流传。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宋代经典五言律诗36首,每一首都值得一读

宋代经典五言律诗36首,每一首都值得一读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
下面这36首由宋代诗人创作的五言律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每一首都值得一读。
1.《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潘阆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是宋代诗人潘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写自己长久客居外地,终于可以回到桐庐;颔联写傍晚舟中所见;颈联写归途景物;尾联写自己只听见雁声而未见雁鸟,与“岁暮”相呼应。
这首诗明暗相衬,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给人以清晰的立体状的画面感。
元·韦居安《梅硐诗话》:“阆工唐风,归自富春,有'渔浦风水急,钱塘灯火微’之句,人多称之。
”2.《书逸人俞太中屋壁》魏野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诗人的友人的幽居生活和闲散安逸的心境,同时点明诗人自己与友人在心迹、志趣上的一致。
全诗语言虽然浅显,但意象清奇,境界高远,风格冲淡,笔致空灵。
宋末元初方回评此诗:“此'沈砚’、'烹茶’一联最佳”(《瀛奎律髓汇评》)。
3.《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春日登楼怀归》是北宋政治家寇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4.《小隐自题》林逋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总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无题诗堪称一绝,喜欢这首诗的人极多)
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千古传诵,有口皆碑。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有“诗杰”之称。(不世经典)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
01.《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什么是中国诗歌?这就是)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08.《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这首诗,历来被诗家推为五言律诗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李白名律)
04.《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擅长律诗,这首《锦瑟》是他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然而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巧夺天工的境界,可谓匪夷所思!这是一首只看文字便可产生无限美感和联想的绝唱。(唐朝“三李”之一的代表作,不可低估)
0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02.《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称七律第一!李白所赞叹的珍品)
09.《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使至塞上》是唐代着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接下来便是那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学诗时曾以此为例,可见其脍炙人口。10.《赠孟浩然》·李白
08.《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寓所西阁夜中所作。《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03.《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盛唐五律第一)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七言律诗”
0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古今第一律诗)
05.《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七律当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刘禹锡)、李义山两家(延君寿《老生常谈》)。《唐诗鼓吹笺注》称首联一雄壮一惨淡,后四句于衰飒中见其高雅自然,于感慨中见壮丽,是“唐人怀古之绝唱”。《一瓢诗话》云:“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俞陛云《诗境浅说》:“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且七律诗能前四句专咏一事,而劲气直达者,在盛唐时,沈佺期《龙池篇》、李太白《鹦鹉篇》外,罕有能手”。(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0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五律第一?)
03.《秋兴(八首)》·杜甫 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这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以起兴,故曰秋兴。此诗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其诗风云际会、排山倒海之势跃然纸上,若论雄浑大气,愚以为无出其右者,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此诗为杜公七律裘领)
04.《山居秋暝》·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