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一诊考试模拟试题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然而,信息的快速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过载、信息失真和信息安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挑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B. 信息过载、信息失真和信息安全是数字化时代独有的问题。
C. 信息传播的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没有影响。
D. 信息传播的问题只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答案:A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信息传播问题的一项是(3分)A. 信息过载B. 信息失真C. 信息安全D. 信息共享答案:D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指出了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B. 文章接着分析了信息传播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C. 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信息传播问题的方法。
D. 文章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答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篇即点明作者心情的不宁静,为下文的描写和抒情奠定了基调。
云南省景东一中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景东一中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霸座”等非理性事件而被人们持续关注的“巨婴”们,虽已成年,可心理往往还滞留在婴儿期,他们缺乏道德规则意识,一旦遭遇超乎预期的情况,就容易情绪失控。
B.走红网络的“锦鲤”象征好运,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不能只靠“锦鲤”,更需要政府从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入手,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C.专家指出,孟晚舟在被捕事件之前,加拿大一直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尤其希望加强中加经贸往来以减少对美国贸易的过度依赖,遗憾的是中加关系却因此事件而遭受严重破坏。
D.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意味着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应兼顾他国合理要求以促进共同发展,它在国外获得广泛认同,引起普遍关注,有助于发展新型国际关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也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義之而_____,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
是的,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和草书为代表。
楷书和草书,唐人不让古人,直达巅峰。
看颜真卿的楷书,巍巍乎,磅礴伟岸,高山仰止,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丰腴饱满,自信从容。
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为代表,承续了二王以来的_____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_____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书风大变,出现了李邕、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内攝遒劲与外拓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_____。
云南省昆明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及解答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现代文阅读I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日絮语秋风乍起,带着几分凉意,拂过树梢,带走了夏末的最后一抹绿意。
漫步在林间小道,落叶如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在空中轻盈地翻飞,最终安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
每一片叶子都诉说着一个故事,关于成长与离别,关于生命中的每一次绽放与凋零。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仿佛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那是秋天特有的味道,带着收获的喜悦与淡淡的忧伤。
偶尔,几声鸟鸣划破宁静的天空,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魅力。
此刻,站在秋天的门槛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期待。
就让这秋风带走所有的烦恼与忧愁,留下一颗平和宁静的心,迎接每一个新的黎明。
问题:1.文章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2.作者是如何形容落叶的?3.请简述文中提到的秋天特有的味道是什么?4.秋天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情感变化?5.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1.文章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色。
2.作者形容落叶如同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3.秋天特有的味道是泥土的气息,它带着收获的喜悦与淡淡的忧伤。
4.秋天勾起了作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他想起了过去的记忆,并对过往岁月产生了怀念,对未来日子则怀有憧憬。
5.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心中充满感激与期待,希望以一颗平和宁静的心迎接每一天。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漂浮不定的人生像梦一样,能有多少欢乐时光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晚游乐,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高一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一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峥嵘(zhēng)踌躇(chóu)缱绻(quǎn)B. 踌躇(chóu)缱绻(qiǎn)峥嵘(zhēng)蹉跎(cuō)C. 缱绻(qiǎn)踌躇(chú)峥嵘(zhēng)蹉跎(cuó)D. 蹉跎(cuó)峥嵘(zhēng)踌躇(chú)缱绻(qu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保的重要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
D.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窗外的风,呼呼地吹着。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作者是左丘明。
B.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
C.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D.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发髻.(jì)莅.临(wèi)B. 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C. 唱和.(hè)湛.蓝(zhàn)葡萄蔓.(wàn)芊芊..细草(qiān)D. 肥硕.(shuò)枯涸.(hé)丁丁..(zhēng)剽.悍(b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轻飞漫舞B. 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 点缀博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他小心翼翼....地走在洪水漫过的桥梁上。
B. 这位得奖青年果然长得相貌堂堂,在同伴中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
C.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D. 小明同学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B. 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C. 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青年应有的品质。
5. 名句默写。
(8 分)(1)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悬于艺术馆大厅之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驻足时不断发出的唏嘘声中,一幅跨越千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巨作正以沉静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俨然流露出无形的肃穆与庄严。
不约而同的是,围观群众大多紧蹙眉头以倾诉自己的不解。
当采访者递出问及评价的话筒时,得到的却是出奇一致的回答:②“这是一幅‘丑书’无疑。
”③这幅被众人斥为“丑书”的作品,叫做《祭侄文稿》,作者是楷书大家颜真卿。
同时,它也曾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谁也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寂静而平常的夜晚,那个曾经对玄宗忠诚不贰、曾在贵妃膝下承欢的“老实人”安禄山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皇帝出逃,贵妃自缢,各地首将为求自保鲜有应者。
在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果断起兵讨伐叛军,与其少子颜季明双双罹难,颜氏一门被害三十余口,“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作为从弟,颜真卿悲痛欲绝;作为叔父,他更是悲愤交加。
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他一定要携得其侄首骨归葬!援笔作文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就这篇“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的《祭侄文稿》,以悼念他那年仅十九岁却为国捐躯的侄儿,颜季明。
⑤据说,因太过悲痛,他创作这篇悼文时几经昏厥。
2024届临汾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临汾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深入探讨,乐观与悲观却又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含义。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态度的取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悲观与乐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看法,直接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不同的生活。
①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②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见解为导向,以信仰为目标③真切笃实之知与明觉精察之行,永远是合一而不分的④盲目者必冥行,无知者必妄为⑤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⑥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甚至是信仰的成份A.⑥②①⑤③④B.⑥②⑤①④③C.③⑥⑤①④②D.③④⑥②⑤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谓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也诞生了众多AI科技公司,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这颗星球上_______________的展开。
( )。
例如最近较为火爆的换脸技术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大数据产生的“杀熟”问题、自动驾驶的安全责任问题、人脸识别产生的隐私问题等。
在具体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上能否进行道德风险评估,让人们对其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个准确的把握,是防范人工智能道德风险的无出其右的措施。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一诊考试模拟试题班级姓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丛.冢.(zhǒng )觇.(z hān)视面面相觑.(qù ) 轻手蹑.脚(niâ)B.瑕疵.(cī) 惊骇.(hài )自惭形秽.(huì ) 冠.冕堂皇(guàn)C.玷.辱(zhān)熟谙.(ān)杳.无音信(yǎo)杯盘狼藉.(jí)D.女佣.(yōng)差.遣(chāi)逸兴遄.飞(chán)流觞.(shāng)曲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褴褛戏谑初出茅庐莫名其妙B.偏裨诀窍辜名钓誉碎群乱玉C.袒护吝啬剑拔弩张交头结耳D.昏馈忏悔风烛残年事必恭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干部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深入实际,依靠老百姓,不能踩假水...。
B.公子道:“萍水相逢,何当厚扰?”孙富道:“说哪里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虽然欧也妮对母亲的侍奉无所不至....,但是,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到天国去了。
D.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大放厥词,抛出“海洋立国论”,公然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走到了一起。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空气污染正使得泰姬陵这座著名的白色大理石建筑逐渐变黄,严重地破坏了泰姬陵的美感。
B 从2007年开始,我省所有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城市中小学,都必须全面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
C 任何天才的第一声哭泣都不是诗,所有的积极的探索,第一步也绝不会十全十美。
D在看到知识经济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它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给社会带来的问题。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5-7题(9分)三星堆文化贯通古代国际交通线①“三星堆文化曾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远播海内外,一路走来,对我国西南地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前,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的“三星堆与南丝绸之路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②南方丝绸之路的概念,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式提出的。
其起点是成都平原,经云南,入缅甸,抵印度,是中国古代与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贸易交往的国际交通线,也是古代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的大动脉。
特别是三星堆遗址发掘后,三星堆文化所展示出的多元文化来源的复合型文明,尤其引人注目。
③四川师大段渝指出,“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齿货贝,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而在云南大理、禄丰、昆明、楚雄、曲靖以及四川凉山等地均有发现。
把这些出土海贝的地点连接起来,恰是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则刚刚在起点上。
”④三星堆的崛起、兴盛、衰亡,充满了神秘色彩,三星堆灿烂的青铜文化及其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⑤1986年,三星堆出土了913件青铜器,造型独特,风格完全不同于巴蜀本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文明。
它们到底来自哪里?⑥考古学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以西亚为首的近东地区。
据介绍,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青铜铸造技术起源最早的地区,并由此向古埃及、巴尔干、古希腊、印度河方向发展传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与世界这些地区青铜器风格一致、功能相同,在年代上也相对较晚。
而考古学证据更表明,巴蜀文明与近东文明的接触、交流大约在公元前14至15世纪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正是经由“南方丝绸之路”。
⑦三星堆青铜文明在接受外来文明的同时,也向西南地区辐射。
研讨会上,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等认为:三星堆文明的辐射影响了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对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及整合融入中华文化圈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其青铜文明诞生年代较之滇文化古远,较早地渗入和影响了滇文化,在滇青铜文化中有着与之相似、相同的因素。
如上世纪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墓群中出土的青铜器,就与三星堆青铜文明惊人的相似。
⑧李学勤高度评价了三星堆的文化价值,认为“应该对其相对独立起源和发展脉络并且高度发展的这一区域性文明,要放眼于更大的文化范围内研究。
”李学勤表示,三星堆文化处在南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之有着密切关系。
⑨李先生进而认为西南丝绸之路是欧亚学研究的起点,以前不是欧洲中心论就是中国中心论,从来没有把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现在开始,应该把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三星堆文化正是枢纽之一。
接着,李先生讲到了商代的对外西南通道,列举了三条证据,一是剑桥大学收藏的一片武丁时期的甲骨,经鉴定来自缅甸以南;一个是香港南丫岛大岗遗址出土牙璋,形制年代接近三星堆,越南出土四件牙璋,与三星堆出土的牙璋接近;一个是台湾发现某武丁时期甲骨上包的织物,非丝非麻,经鉴定是印度木棉,证明了商代后期西南对外的通道不仅存在,并且是畅通的。
——选自2007年05月10日《四川日报》,有删改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星堆文化是“具有多元文化来源的复合型文明”的一项是A.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青铜铸造技术起源最早的地区,并由此向古埃及、巴尔干、古希腊、印度河方向发展传播, 同时对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三星堆出土了913件青铜器,造型独特,风格完全不同于巴蜀本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文明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与西亚近东地区的青铜器风格一致、功能相同,在年代上也相对较晚D.上世纪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墓群中出土的青铜器,就与三星堆青铜文明惊人的相似6.下列选项中,能直接证明....三星堆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一项是A.三星堆文化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远播海内外,同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影响B.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的齿货贝,而在云南大理、禄丰、昆明、楚雄、曲靖以及四川凉山等地均有发现C.三星堆文明具有相对独立起源和发展脉络并且高度发展的特点,对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及整合融入中华文化圈起了重大推动作用D.台湾发现某武丁时期甲骨上包的织物,非丝非麻,经鉴定是印度木棉,证明了商代后期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是畅通的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灿烂的青铜文化之所以体现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就在于三星堆充满了神秘色彩B.三星堆文明的形成大约在公元前14至15世纪,并开始与近东文明进行接触和交流C.研究三星堆文明,“欧洲中心论”“中国中心论”都是错误的,应该把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D.香港南丫岛大岗遗址出土牙璋,越南出土四件牙璋,可以证明三星堆文化的确贯通着古代国际交通线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
出城欲雨,顷之霁。
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
迫暮趣归。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
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
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8.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皆浣花溪委也委:水流所聚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肖:像,似C.出城欲雨,顷之霁霁:雨过天晴D.迫暮趣归趣:兴趣9.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浣花溪清幽秀丽,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 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
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
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 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共23分)1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①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②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③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文后两个小题(8分):春夕旅怀崔涂(唐)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1)、诗歌首联渲染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前人认为,“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在诗中最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
13、依据下列提示,按原文填空(5分,每空1分,任选一题)(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陈情表》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2)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滕王阁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西厢记》楼船夜雪瓜州渡,。
(陆游《书愤》)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22分)⑴生命如四季。
⑵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给予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