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说明: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叨天(dāo)恓惶(qīhuáng)夤缘(yín)相濡以沫(r ú)B、戕灭(qiāng)聒噪(guō)戏谑(xuè)蜚声国际(f ēi)C、夙昔(sù)衣袂(jué)云翳(yì)含情脉脉(màim ài)D、亘古(gèn)熨帖(yù)桎梏(gù)烟波浩淼(mi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他的外表整洁和内心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燥不安的表情。
B、纵观世界文学,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免。
C、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辨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D、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B、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
C、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希为贵。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4、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耿耿于怀的家。
B、仿古建筑虽然也是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不伦不类,令人贻笑大方。
C、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D、当一名人质实在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三暮四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老师信任你,希望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考出好成绩。
注意事项:1.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非答题区域无效。
3.非选择题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区域内作答,非答题区域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
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源头,生命脆弱,需要亲人的关照才能度过婴儿期。
父母为子女操心是责任和本分,而父母与子女的情感是自然产生的无条件的道德情感。
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是孝的起点,经过强化和培养,会成就孝道,进而成为超越个人私利的人格。
父母和子女形成了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理会孩子的需要,孩子亲近父母,两者相互亲近,达到爱的统一。
子女尽孝是爱的体现,也是人对他人的爱的起点。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是人性的自然产物,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
儒家认为,孝道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艺人们在戏班子里挂名表演,但那些没有挂名的艺人却被称作“打炮”,因为他们只是客串一把,混口饭吃。
这些艺人通常都有某个方面的绝活,因此戏班子也都愿意好好地招待他们。
有一天,一个中年人进来了,看上去并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
XXX问他有没有绝活,他回答说:“到时候再看吧。
”XXX对管事的人说:“吩咐伙上,中午小酥肉。
”中年人在戏班里待了两天,却总是不提登台的事,XXX便找他问:“你这一炮也该放了吧?明天再争不下台口,我也没有闲钱伺候你这位爷了。
2019-2020上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9-2020上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
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西藏高原上,有一种神奇的生物——雪豹。
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其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高原上的顶级掠食者,善于在雪地中捕猎。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猎物的减少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雪豹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雪豹的生存环境非常苛刻。
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6000米的山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
在这样的环境下,雪豹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和耐力。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以捕猎为主。
雪豹的食谱非常广泛,包括山羊、野兔、狐狸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有时也会捕食大型动物,如藏羚羊。
雪豹的捕猎技巧堪称一绝。
它们擅长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然后发起突袭。
雪豹的爪子锋利无比,能够轻松地抓住猎物。
在捕猎过程中,雪豹还会运用智慧,巧妙地躲避天敌的追捕。
此外,雪豹还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它们会用自己的粪便或尿液来标记领地,以防止其他雄性雪豹侵入。
然而,雪豹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它们的栖息地逐渐缩小。
此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雪豹的猎物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更为严重的是,非法猎杀和盗猎现象仍然存在,这给雪豹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保护雪豹这一珍稀物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雪豹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其次,加大对非法猎杀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雪豹的认识。
(一)阅读下列语句,完成下列小题。
1.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其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而闻名于世。
()A. 强调了雪豹的美丽外貌和生存智慧B. 突出了雪豹的习性和智慧C. 强调了雪豹的珍贵和独特性D. 强调了雪豹的习性和珍贵性2.在这样的环境下,雪豹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和耐力。
()A. 说明了雪豹的适应能力B. 表达了对雪豹的赞叹C. 强调了雪豹的习性和智慧D. 强调了雪豹的珍贵和独特性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惊涛骇浪毫厘不爽B. 落井下石面面俱到谦逊有礼C. 妙手偶得震耳欲聋声东击西D. 沧海一粟惊弓之鸟一毛不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B.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特制定以下措施:一、加强安全教育;二、定期检查设备;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C.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了100人,他们分布在各个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使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对手。
C. 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从不张扬自己。
D. 她的绘画作品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面对困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的人选择勇敢地面对,有的人选择逃避,还有的人选择放弃。
那么,面对困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能够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正如古人所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坚定信念,我们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其次,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
困境是暂时的,而心态却是长久的。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
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困境转化为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最后,我们要善于寻找方法。
困境并非无解,只要我们善于寻找方法,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
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1997年,联合国科教组织成立了“普遍伦理计划”,孔汉思继而起草了《人的责任之世界宣言》。
在这些跨文化的对话中,我们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宗教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谐会有一定帮助。
②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
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实现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
《世界伦理宣言》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通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一一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又被称“金律”。
“金律”就是孔子的恕道。
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强势文明或宗教借助国家强权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所致,即“己所欲,施于人”所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治此种症结的良药。
③其次,“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
和同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古老辨题,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并赋予和同之辨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
“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事物了,这种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
对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不是因为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存异”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
④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普遍主义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种文明,就是陷全人类于不义。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端倪(nì)寥落(liáo)赁屋(lìn) 不可估量(liǎng)B、砥砺(dǐ)踌躇(chú) 攒射(cuán) 殒身不恤(yǔn)C、憧憬(chōng)桀骜(áo) 儆戒(jǐng) 毛骨悚然(sǒng)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言简意赅(gāi)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惆怅而归B.嗔目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迟顿气势磅薄彳亍人事沧桑D.寥廓星辉斑斓辽阔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弥漫违反B、创立弥留违反C、创新弥留违犯D、创立弥漫违犯4、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航教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第Ⅰ卷(选择题 共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liáokuò) 峥嵘..(zēngróng ) 彳. 亍.(ch ìch ù) 青荇.(xìng ) B 、 粗糙.(cào) 枯槁.(g ǎo) 长蒿.(gāo) 爪.牙(zh ǎo ) C 、 踟躇..(chíchú) 笙萧..(shēngxiāo) 佝偻..(jūlóu) 慰藉.(jì) D 、 徘徊..(páihuái ) 束.(shù)缚 强.(qi ǎng)谏 瞋.(ch ēn )目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决不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 .允许 引荐 思考 B .容许 引见 思索 C .允许 引见 思索 D .容许 引荐 思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 .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 .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共其乏困B .毋内诸侯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 .竖子不足与之谋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太子丹恐惧.. D .约为婚姻..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
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
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
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
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是算法的数学。
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
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
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
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
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外国人的脚步走。
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
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
我们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
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
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
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6.下列各项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数学”是同一个概念。
B.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C.东方数学着重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7.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C.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中国古代首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8.下列各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数学,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集中表现为中国数学与欧美数学的异同。
B.中国古代数学所注重的计算方法、步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算法,可见,现代计算机数学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
C.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成为以解决问题为精神实质的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的目标。
D.西方数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
9.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经不适用,只有摒弃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道路,才能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久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
C.我们花很大的气力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对于我们建立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
D.我们现在拥有计算这样便捷的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
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
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
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
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
”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
”遂还诣贼。
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
子去矣,吾不忍食子。
”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
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
”遂解去。
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
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
会平遭父丧去官。
服阕⑤,拜全椒长。
政有恩惠,百姓怀感。
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
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
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
平再迁侍中。
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
②享:通“烹”,煮。
③属:刚才。
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
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与贼期.期:一定的时间期限B.贼乃敛.兵止敛:收起C.冒.白刃伏萌身上冒:顶着,冒着D.狱无系.囚系:关押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仲为.贼所杀秋以为.期B.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亦自缢于.庭树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平倾其创血以.饮之以.尔来车,以我贿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四.(20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不仁;,不知;,不武。
(3)高渐离击筑,,,。
(4)今者项庄拔剑舞,。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诗人写了几种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答:(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感受西湖很早,便在描绘西湖的诗文中沉醉,便想变作那风景中的一只鸟、一株树,静静地守望她。
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
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
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汇聚到这里。
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
远望湖面,会使你产生远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给内心带来的震撼。
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静的交流,不是在倾听情人内心的倾吐,而是在接受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播万物之上温暖心灵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