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甘肃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甘肃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甘肃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兰州一中2020-2022-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2020—2021—1雅礼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20—2021—1雅礼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雅礼教育集团2020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赵钟婷周炜炜周金颖刘智勇曹艳辉林小琼费政霖审题:何飞虎刘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教材理解1.同样是塑造科学家这一形象,比较《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两篇人物通讯的相同点,分析不恰当的是(3分)( )A.核心事件贯穿始终。

小选取人物最为典型的事件进行叙述,赞扬人物身上勇于实践、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B.人物形象刻面立体。

对人物从动作行为、语言对话等多角度进行刻画,并在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

C.小标题式的写作结构。

提炼每一部分的重点、要点,写作意图明确,围绕中心,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D.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在记叙事件的同时,插入议论,表明作者对所刻画人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

2.明朝诗评家胡应麟评价《登高》“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以下分析有误的是(3分)( )A.本诗多次换韵,首联和尾联押“ei”韵,颔联和颈联押“ai”韵,诗歌音调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

B.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感。

C.“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景象萧瑟、阔远。

D.尾联对偶工稳,给人一种整饬对称的美感;音调铿锵,在抑扬有致中,表达出诗人想要抒发的感情。

阅读以下古诗,回答3-4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节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分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歌行》“青青子衿,悠这我心”一句在表达诗人对“贤才”思念的同时,含蓄地提醒众“贤才”要主动过来投弃自己。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试题数:13,满分:1501.(单选题,3分)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峥.嵘(zhēng)遒.劲(qiú)脂.膏(zhī)B.慰藉.(jiè)罅.隙(xià)憎.恨(zēng)炽.热(chì)C.包扎.(zhā )撂.下(liào )着.恼(zháo)讪.讪(shàn)D.籼.稻(xiān)分蘖.(niè)奖掖.(yè)造诣.(yì)2.(单选题,3分)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想到的/更加深刻真切,否则/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泄?(《致云雀》)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峨日朵雪峰之侧》)D.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

像昼空里的星星。

(《致云雀》)3.(单选题,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

B.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C.为了攻克技术难关,科技人员宵衣旰食....,日夜奋战。

D.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4.(单选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科学家是真理的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② 有些所谓的“大师”,,口若悬河,其实是胸无点墨的莽夫。

③ 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捍卫指天画地既然/那么B.保卫指天画地只有/那么C.捍卫指点江山只有/那么D.保卫指点江山既然/那么5.(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B.坚定不移地以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C.今年春晚表现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尤其是弘扬传统美德的歌舞小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6.(单选题,3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

宁波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宁波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宁波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骨髓(suǐ)城邑(yí)赠遗(wèi)燕太子(yān)B . 流涕(tì)唱和(hé)自刎(wěn)樊於期(wū)C . 诀别(jué)震慑(shè)蛮夷(mán)中庶子(shù)D . 约契(qiè)嬴政(yíng)劫持(jié)夏无且(jū)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信息时代催生出了很多网络名人,papi酱、王大锤、王思聪、龙友林等人纷纷涌现,成为了当今网络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②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行业。

③振兴东北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甚至会伴随着阵痛的过程,这就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严谨的科学规划下逐步提升东北的各项竞争力。

④中国年青-代的接受能力与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要超过老一代人,在创新竞争中,只有一批高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地涌现出来,才能有实质的希望。

⑤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⑥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A . ①③⑥B . ③④⑤C . ①②④D . ②⑤⑥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追寻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体悟一个人的思想转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的成败的缘由。

B . 不可否认,无论是民众的教育程度,还是国民的基本文明素质,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不等的差距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钦州市第一中学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

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

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

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

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

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

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

黑龙江实验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黑龙江实验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黑龙江实验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Ⅰ卷(基础题共42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湓浦口(pén)木讷(nà)荻花(dí)霓裳(nícháng)B.钿头(diàn)银篦(bì)吐哺(pǔ)慢捻(niǎn)C.虾蟆陵(há)呕哑(ōuyā)讪讪(shàn)红绡(xiāo)D.觉时(jué)天姥(mǔ)纶巾(guān)渌水(lù)2.下列诗句中的季节特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下面诗句中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一项是(3分)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4.根据所学课文,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嘉草草:轻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赢得仓皇北顾:回头北望B,左迁江州司马:降职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短暂C.天姥连天向天横:高耸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D.对酒当歌:面对挥斥方遒:方才,刚才契阔谈.:久别重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

B.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着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四川省西昌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西昌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西昌市2020—2021学年度上期半期检测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51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屈原以身殉志、投入湘水时,绝对无法想到:那一时激起的波浪会在历代文人心中产生久远难平的震荡。

如果说两汉时期,文人们还在争论着屈原的归宿到底有无意义?那么,到了晋、宋易代之际,当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贫士陶渊明,以自作挽辞、平淡而终的形象,向人们昭示了一条田园隐居的生活道路之后,屈原与陶渊明,便成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归宿的象征人物,成为历代文人经常加以比较的对象。

其实,陶渊明与屈原在精神脉络上是息息相通的。

屈原所以悲愤绝望,在于对“天道”的根本怀疑。

儒、道两家学说都相信存在着公正的“天道”,这是贤士进德修业、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

《老子》说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屈原也相信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但为何存在着贤士不遇的社会现实呢?这在当时是一个解不开的绳结。

屈原在《天问》中已经提出了疑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十分同情屈原的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对仁德高洁的人士往往穷饿而死的现象表示:“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陶渊明在《感士不遇赋》中也为屈原《离骚》所抒发的悲哀情感而共鸣,并顺着司马迁的思路,指斥“天道”“报德”之说的虚妄。

尽管屈原和陶渊明都认识到:并不存在一个公正无私的“天道”,但他们依旧执着于这一人格理想。

所不同的是,屈原一心想通过楚王实现美政,建立功业,终于无路可走;陶渊明却在自我修善、自我肯定的同时,将并不公正的外在功名、社会承认看得轻如浮烟、毫无意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A.铿锵(kēng)嵯峨(cuō)缱绻(juǎn)茕茕孑立(jié)B.剔透(tì)逡巡(qūn)伛偻(gōu)命途多舛(chuǎn)C.愧怍(zuò)媲美(pì)趿拉(tā)一蹴而就(cù)D.氛围(fèn)倨傲(jù)谄媚(xiàn)瞋目而视(chēn)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作文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C.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作出愤怒和失望。

5.对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B.张溥,明末文学家,曾组织评议时政的团体“复社”,影响甚广。

有《七录斋集》传世。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6.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

(4分)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7.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

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两种谣言比较盛行:一称中国海域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

于是乎,出现了民众纷纷抢购碘盐的现象。

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你会怎么对他们说?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得体。

(不超过60字)(5分)二、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4分)春的感知严阵(1)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来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这几株兰草,给我带来一些春的感觉。

(3)当我把这几株兰草,小心地栽进一只青花瓷盆里时,才发现兰草的根部居然已经发出几支小小的尖尖的裹得紧紧的青玉一样的花苞,看到这几支在窗外皑皑白雪映照下显得极其珍贵的花苞,想起胡适先生有关兰草的那首诗以及他面对从山中带来的兰草,一日看三遍,苞也没一个的失望和无奈,我不由感到春色乍然光临的那种幸运和喜悦。

(5)那么,雪里也有春色吗?有的。

只要大的气候到了,雪里也充满春意,你看到那些雪里的白杨吗?它戴雪的梢头,正孕满了三春的绿意。

你看到那些冰上的垂柳吗?它挂冰的枝条,正蕴含着柔情万千。

你看到那些梅园吗?你看到那些竹园吗?你看到那些樱桃园吗?你看到那些玫瑰园吗?此时此刻,它们也都在或深或浅的积雪里,忙碌地编织着它们春天的梦境,它们知道,在这个新的春天里,人们需要多少梅花,人们需要多少绿竹,人们需要多少樱桃,人们需要多少玫瑰。

(6)那么,风里也有春色吗?有的。

把皮帽摘下来,把棉帽摘下来,你便会感觉到这些依然带有寒意的风里,正怎样百般地将你爱抚。

你的发丝、你的衣袖、你的领口以及你的每一粒纽扣上,都会悄悄留下它带来的有着二十四番花信的憧憬。

难道不是吗?千万不要错过,不要错过此时此刻正从我们身边似乎是默默的但却是一涌而过的人间最美丽最值得品味的风景。

(9)你注意到南极冰盖上那一面正在飘动的五星红旗吗?(10)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

(11)由此,我不由深深地感谢送我兰草的这位江南友人,因为这时我才知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

(《人民日报》2005年2月23日)8.第三段作者由眼前的“兰草”想到胡适的有关兰草的诗及其看兰草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9.以第五段为例,赏析作者描写雪中春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分)10.第十段中说“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

”联系全文,请分类概括“这一切”所包含的内容。

(3分)11.最后一段写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二)现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2—13题。

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12.这首诗歌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2分)13.如何理解诗中的老马形象?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9题。

(22分)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如何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14.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脱身以逃(有时)B.忠义暴于朝廷(显露)C.视五人之死(比较)D.且矫诏纷出(假托)A.亦以明死生之大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B.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不能容于远近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臣死且不避D.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B.死而堙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A.肇锡余以嘉名B.夫晋,何厌之有?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求人可使报秦者1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1)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4分)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苏轼《留侯论》)(二)2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任选4小题,每小题1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3),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4)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四、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以“春天花会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C(A项嵯峨(cuó)、缱绻(quǎn),B项剔透(tī)、伛偻(yǔ),D项氛围(fēn)、谄媚(chǎn))2.C(A.账-帐B.和-合D.侯-候)3.B(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难以计数,形容数量极多。

)4.B(A.语序不当。

“用奇迹”应该放在“向人们”之前。

C.不合逻辑,前面“能否”是两方面,后面是一方面。

D.成分残缺。

在最后加上“的反应”。

)5.C(屈原是战国时期诗人,不是春秋时期)6.(4分)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近百年来以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前200年。

(要点:①时间,②冰核中二氧化碳上浓度,③总体上升,④近百年来上升速度快。

这是一道图表题,要求把图表的内容转换成语言,综合性较强。

首先要读懂图的内容,再考虑用简明的语句作答)7.(5分)要点:①表明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②不要慌乱,要理性面对。

(态度鲜明2分,得体2分,流畅1分,字数超出酌情扣分)二、现代文阅读(20分)(一)(14分)8.(3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眼前“兰草花苞”的珍贵和“我”看到春色“乍然光临”的幸运和喜悦。

9.(4分)表现手法:设问、排比、拟人。

通过设问,提示雪里景色所蕴含的浓浓春意;通过排比,强调雪中景色蕴含春色的丰富性;通过拟人,生动地展示出春色的种种情意。

(答出2种表现手法给2分,分析出表现手法的作用给2分)10.(3分)“这一切”包含:(1)自然界的春色;(2)生活中的春色;(3)祖国的春色。

11.(4分)面对兰草,作者由春光乍临的幸运和喜悦到身边一切春色的感知,进而上升到对春天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强盛的无限欣喜。

(二)(6分)12.(2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拟人手法,炼字(如“扣”字),对比手法(垂头与抬头)等等。

(写出两个即可)13.(4分)从表面上看,本诗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痛苦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挣扎向前的老马。

这儿的老马又是众多忍辱负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农民的形象的缩影,他们忠厚善良,备受压迫却不知反抗。

表现了诗人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

(形象2分,情感2分)三、文言文阅读(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4.A(3分。

)(“或”,应解释为“有的人”)15.D(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