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的基础共30页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14
四、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系列病例报告(a report for a serial of cases)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
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
2. 实验性研究的种类: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community and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s)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al study)
17
四、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6
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 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 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研究内容
7
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 病等
伤害
意外、残疾、智障、身心损害等
健康状态
生理生化机能状态、疾病前状态、长寿等
8
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 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19
五、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群体特征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社会医学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20
疾病的分布
21
一、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
传统的流行病学统计指标
一、反映疾病发生、发展及流行强度的指标 二、反映疾病防治工作及其效果的指标 三、反映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02
疾病分布与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分布的概念与类型
疾病分布
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疾病分布类型
包括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和三间分布。
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描述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 展和变化规律。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疾病的流行趋势、分 布特征等进行描述。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的危险因素。
实验性研究
通过实验干预,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传染病研究中,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 病原体进行鉴定、分型和监测。
非传染病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控制策略
根据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和 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制定 针对性的控制策略。
实施控制措施
根据控制策略,采取具体 的干预措施,如宣传教育 、环境改善、疫苗接种等 。
监测与评估
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 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 控制策略,确保有效控制 疾病流行。
06
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与 实践
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描述健康相关行为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后果,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
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描述性研究
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描述健康相关行为的分布情况
。
分析性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不同干预措施 的效果,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因素及后果。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要点三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流 行病学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挖掘疾病数据 中的隐藏信息和规律,为疾病的预警 、监测和决策提供支持。
流行病学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中的作用
01
监测和预警
02
病因研究和控制
03
效果评估和改进
流行病学通过对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 的建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识别公共 卫生事件,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 依据。
断、治疗和预后。
社会学
流行病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 前者关注疾病的社会影响因素 和预防控制策略,后者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
精准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应用
要点一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 准流行病学
利用生物标志物来评估疾病风险、诊 断疾病、预测预后和评估干预措施的 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点二
基于遗传学的精准流 行病学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来识别疾病易感基 因、药物反应基因和环境反应基因, 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疾病可按病因、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分类,健康状态可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等。
疾病与健康状态相关因素
包括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方面因素。
疾病分布与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分布
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 时间等分布特点。
描述性流行病学
通过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分 析其特征和影响因素。
分析性流行病学
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探讨病 因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
病因与危险因素
病因
危险因素
指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包括致病因子、环 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指增加发病风险的因素,如吸烟、饮酒、饮 食等。
病因模型
预防策略
提出病因作用的基本模型,如多病因模型、 网络模型等。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ppt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
总结词
流行病学与多学科交叉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 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
详细描述
流行病学与多学科交叉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例 如与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学 科的交叉融合。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极大地 提高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诸 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不同学科之间的方法和观点可能 存在差异和冲突,这需要跨学科合作和交流来解决。此 外,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投入,需要多方 面的支持和投入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生态学研究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或地区的 疾病频率和分布情况,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以病例和对照为基础,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 之间暴露因素的差异,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
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别, 通过追踪各组研究对象的结局,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 素对结局的影响。
疾病预防与控制
01
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针对特定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疫苗接种策略、健康行为干预等。
02
评估干预措施效果
流行病学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
据。
03
预测和控制疾病爆发
流行病学可以预测和控制疾病爆发,例如通过疫苗接种、隔离措施等
手段来控制疫情扩散。
详细描述
在数据收集阶段,由于调查问卷、监测系统或数据报告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全面。 在数据整理和清洗阶段,由于人为或系统错误,可能会导致数据错漏、混乱或不一致。在数据分析和建模阶段 ,由于方法和模型的限制,可能会导致结果存在偏差、不准确或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的基础

1852年Lambeth公司将采水点移至泰晤士河上游 1853年霍乱 公司将采水点移至泰晤士河上游。 1852 年 Lambeth 公司将采水点移至泰晤士河上游 。 1853 年霍乱 流行与水源的关系见表2。Lambeth公司水源的改进,混合供水 流行与水源的关系见表2 Lambeth公司水源的改进, 公司水源的改进 区霍乱死亡率较其他地区减少。 区霍乱死亡率较其他地区减少。
伦敦宽街暴发霍乱
1854年秋季,以宽街与剑桥街连接点为中心,半径250 1854年秋季,以宽街与剑桥街连接点为中心,半径250 年秋季 码区域内,10天内死亡500多人 该地属St. James教区 天内死亡500多人。 教区, 码区域内,10天内死亡500多人。 该地属St. James教区, 霍乱死亡率高达200/ 200/万 霍乱死亡率高达200/万。 附近地区仅为9 33( 附近地区仅为9~33(/万)。 1848~1849年,该区霍乱死亡率仅15/万。 1848~1849年 该区霍乱死亡率仅15/万 15/ 本次惊人的死亡率促使当地居民纷纷逃往他处。 本次惊人的死亡率促使当地居民纷纷逃往他处。霍乱 暴发后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居民离去。 3/4以上居民离去 暴发后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居民离去。 鉴于病例死亡具有聚集性的特点, 鉴于病例死亡具有聚集性的特点,提示其中有某种 聚集性的特点 特殊情况存在。 特殊情况存在。
反面证据
波兰街一家工厂, 周围霍乱死者极多, 但该厂535 波兰街一家工厂 , 周围霍乱死者极多 , 但该厂 535 名工人中仅有5例患霍乱死亡。 名工人中仅有5例患霍乱死亡。 调查发现该厂用自来水,且有自备水井供全厂使用, 调查发现该厂用自来水,且有自备水井供全厂使用, 从未使用宽街井水。 从未使用宽街井水。 凡饮用宽街供水站井水的, 凡饮用宽街供水站井水的,如宽街制雷管工厂有工 200名 本次则有18例患霍乱死亡。 18例患霍乱死亡 人200名,本次则有18例患霍乱死亡。
公共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基础知识概述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概述》一、引言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在改善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文将对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人群中的健康数据,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域等特征的人群。
它关注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差异,以及影响这些分布的因素。
3. 主要指标(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2)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3)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4)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三、核心理论1. 病因推断病因推断是流行病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它通过研究疾病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推断可能的病因。
常用的病因推断方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和类推法等。
例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以及对吸烟量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分析,来推断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之一。
2. 疾病的三间分布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
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有助于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
(1)时间分布:包括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趋势等。
例如,流感在冬季往往高发,呈现出季节性分布;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呈现出上升或下降的长期趋势。
流行病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 探讨病因与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 ❖ 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 疾病的预防控制 ❖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特征
❖ 群体的特征 ❖ 对比的特征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 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 ❖ 预防为主的观点 ❖ 发展的特征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学科形成前期 (~18世纪) ❖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20世纪初) ❖学科发展期 (20世纪40、50年代~)
❖ (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以前
❖ 古希腊医师 Hippocrates 著有《空气、 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 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流行 (epidemic)一词。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 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 康的问题。
——Last.《流行病学辞典》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 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 略和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
❖唐:永和末年(公元356年),多疾疫,旧制 朝臣家有时疾染易3人以上者,身虽无疾, 百日不得入宫。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以前 ❖ 隋:开皇初年(公元581~589年),开设“疠
人坊”,隔离麻风病人。
❖ 宋 : 11 世 纪 , 峨 眉 山 人 创 用 “ 种 花 ” 预 防 天 花。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威 廉 . 法 (William Farr 1807—1883) , 英 格 兰 和 威 尔 士登记总署的第一任摘要的编撰 人。他阐明了若干条流行法则, 定义了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关系。 他观察到流行似乎发生在不卫生 地区,经过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然后下降。由此他用数学方法证 明:一个正在减弱的流行,其死 亡率以一个相对固定的加速度减 小,从而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以解 释流行性疾病的自然史。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课件

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疾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确定 危险因素。
生态学研究
比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群体或地区的疾病分布,探讨环境与疾 病的关系。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01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估新药或干预措施对疾病的治疗
效果。
社区试验
02
在特定社区内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对整个社区健康状况的影响。
个体水平干预
03
针对个体进行干预,如疫苗接种等,观察对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客观性
报告内容应客观公正, 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同时要充分引用相关文 献和资料。
审查与批准
研究报告需经过同行专 家的审查和批准,以确 保其科学性和合规性。
06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流感爆发调查
总结词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流感爆发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
详细描述
某城市在冬季发生流感爆发,流行病学专家通过调查发现,该城市存在人口密集 、通风不良和人群接触密切的场所,导致病毒快速传播。专家提出加强通风、减 少人群聚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等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流感的传播。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环境因素、生 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因与病因模型
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发生的 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
病因模型
病因模型包括单因模型、 多因模型和病因网模型, 这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疾 病发生的复杂性。
因果推断的原则
在流行病学中,因果推断 需要遵循因果关系的确定 性和因果关系的条件性。
疾病控制
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 略和措施,如疫苗接种、隔离治疗、健康教育等,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