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

3. 第三课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4. 第四课时: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讲解《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历史价值。

2. 第二课时:(1)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历程。

(2)介绍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第三课时:(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人物、反面人物等。

(2)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特点。

4. 第四课时:(1)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如忠诚、义气、智谋等。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5. 第五课时:(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深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关羽: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诸葛亮:智谋无双、鞠躬尽瘁曹操:雄才大略、狡猾多端课堂活动: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汇报成果:1、三国演义的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你知道吗?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4、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3、来自三国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吗?请讲述其中的一个。

4、“三十六计”你知道吗?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计策,请例举几个出来。

5、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X穿针_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曹X败走华荣道_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险为夷、有惊无险关羽走麦城_兵必败、最后一着徐庶进曹营_言不发、身在曹XX在汉刘备摔孩子_仁假义6、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三、畅谈感受1、谈谈读书的意义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1)提倡多读好书(2)读书得讲究方法(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四、以三国演义主题歌作结。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一、引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本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课外阅读建议1. 阅读准备- 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在阅读前应对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推荐阅读《三国志》等史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 文学常识:介绍罗贯中及其创作《三国演义》的背景,理解其艺术手法,如虚构成分、人物塑造等。

2. 阅读内容- 人物研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权谋、孙权的智略等,引导学生探讨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真实原型。

-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经典情节,如赤壁之战、群英会、空城计等,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 主题探讨:深入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如忠诚与背叛、英雄与平民、权力与人性等,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 阅读方法- 笔记与心得:鼓励学生边读边做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提问,促进思考。

-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创作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小故事、剧本或影评,提升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 分析与批判: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理解其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

- 应用与创新:学生能够将《三国演义》中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创新性思考。

2. 教学内容- 文本解析:深入解析小说的文本,包括语言风格、人物描写、情节结构等。

- 历史对比:将小说中的情节与《三国志》等史实进行对比,分析作者的创作倾向。

- 文化探讨:探讨《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看三国识英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阅读《三国演义》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注意读书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1.《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小故事。

2.课件。

3.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4.阅读积累卡。

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听故事,猜书名。

2.简介《三国演义》。

3.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你会先做什么?4.引出课题:走进三国识英雄二、品味诸葛亮的人物特点,获阅读方法。

1.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的确,诸葛亮作为三国的核心人物,必定早已深入人心。

小说中还这样写到:诸葛亮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从电视屏幕上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气度不凡。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至今,虽已经历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传颂,几乎是中国人民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4.读《空城计》,了解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5.了解有关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读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小结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通过已学方法,体会其他人物特点。

1.运用刚才小结的方法,品读故事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好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本书的作者、体裁及主要内容;3.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断,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快速浏览、精读片段、观看视频、品析交流,点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中对人物的表现手法,达到有方法、有目标阅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国演义》的传奇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名著的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去了解书中关键人物的形象。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非常喜爱课外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情节曲折、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相对还小,阅历尚浅,深度理解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和世界古典名著的阅读,他们很难完全读懂,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以帮助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读好更多的作品。

五、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准备人手一本《三国演义》,课前阅读《三国演义》,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内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歌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这荡气回肠的歌声,相信一定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听着听着,我们好像被带进了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吗?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一句歌词,我们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一个个名臣、武将各为其主、建功立业画面。

那么,你们会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英雄人物?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诸葛亮、关羽、赵云、张飞、曹操、刘备、孙权等。

师:众多的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经典的著作,去领略那些英雄好汉的风采吧。

(板书:三国演义)【设计意图】通过高亢激越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心境,从而激发他们读好该书的欲望。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精品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课外阅读量比较大。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能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因为之前接触过《三国演义》连环画,所以对《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对里面的人物也比较感兴趣。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章回体白话小说,对于里面的一些词语、句子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需要长期阅读积累,同时对于人物性格把握也不是很准确,需要深入抓住关键词的方式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感受人物魅力。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及魏、蜀、吴三个政治、外交、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欣赏书中众多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2、了解《三国演义》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二、重点研读,品析人物
(一)出示《三国演义》一至二十回主要情节
桃园三结义
曹操献刀、杀吕伯奢一家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董卓之死
三让徐州
1.介绍此章回中的历史背景。
董卓掌权后,国家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他颁布的法律刑罚尤为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一切都取决于董卓个人的意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三国演义
学科
语文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教材
书名:《三国演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年9月1日第3版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4。

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二、阅读欣赏:(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3。

“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

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

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1。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演唱。

2.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一首雄浑的歌曲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今天,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进三国”。

二、了解三国1、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师出示图书图片。

教师介绍手中图书:封面、书脊、封底、目录、及前言。

2.介绍书名及作者。

出示课件,指名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兴市“科学认读”课题组研讨课教案
知难而进化“难读”为“悦读”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225411)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王佳红
设计指导思想:
实实在在解决小学六年级学生读《三国演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变“难读”为“悦读”,形成一定的阅读素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承前启后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书签。

这是老师为表现好的同学准备的奖品!想得到它吗?
那就努力吧?)
一、选择版本
1、同学们,两周前,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一本非常红火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部小
说有许多版本,展示一下你们读的版本。

(学生举起手中的小说介绍)
2、(学生说到原著时)你读的原著,可真了不起,你读原著有什么感觉呢?有什么困难吗?
3、(学生说到两种版本时)你真不简单,能读两种版本,你是怎样读的呢?
4、你们觉得哪种版本更适合我们呢?(青少版)
大屏幕显示:名著的版本很多,要选择适合我们年龄的版本。

(鼓励学生的读名著的版本大同小异,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有效的帮助)
二、检查进度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我们已经读了两周了,你们读到哪儿了?有超过他的吗?有低于他的吗?
三、排忧解难
同学们,课外阅读是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

以前,我们读过一些课外书;这两周来,我们又在读《三国演义》;以后,还有更多的课外书需要我们读。

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困难、麻烦在课前发的调查问卷上都体现出来了,老师的汇总结果如下:
父母要求看作文书,不要看文学作品。

(31人)
小说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28人)
习题做不完,没时间阅读。

(23人)
名著太长,常常看到后面忘了前面。

(14人)
更爱看儿童文学而不是名著。

(11人)
看的课外书都是家长选的,很少能自主选择。

(8人)
读较厚的书,常常坚持不到最后。

(7人)
遇到难懂的词、句,通常会置之不理。

(6人)
一看书就忘乎所以,耽误了做其它事。

(6人)
读的书太多,不知道哪一种好。

(2人)
(调查问卷是了解学生实情的有效途径,所以调查问卷的内容非常重要。

用汇总后的调查结果来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一)前三个困难是大众困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我们先看“没时间阅读”这一问题。

1、请每天有时间看课外书的同学举手,你们一天大概花多长时间看?你们怎么赢得读书时间的?比如说什么时候?每个人课外阅读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关键是要有阅读意识,要善于挤时间。

2、觉得没时间看课外书的同学,你们现在还这样认为吗?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显示:课外阅读,要善于挤时间,主次分明,处理好与课本学习的关系!
(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优秀学生的“言传身教”更有感染力!)
(二)我们接着探讨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父母要求看作文书,不要看文学作品。

1、父母反对你们看文学作品时的言行举止是怎样的?谁来模仿给大家听听?
2、哎,真是可怜。

面对父母的反对,你们是怎么办的?
3、看三国本是好事,可现在却遭到反对,只能躲躲藏藏看,这不公平!孩子们,我们课外阅读的热情不能这么被浇灭,老师做你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一起来想想怎样说服家长?
(巧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4、先在四人小组内练习说。

交流!你这样说家长能接受吗?优秀作文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讨论
一下作文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想想我们在训练“学会解释”这一口语交际时有哪些要求?怎样劝说效果更好一点呢?现在,我就是反对你们看课外书的家长,谁来劝说我?
5、老师小时候,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

我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不敢“抗旨”,硬着头皮,
只看作文;而我那哥哥就不那么乖巧了,明着看作文,暗着看文学。

蹲在厕所上看,躲在被窝里看,反正父母一不注意,他就大看特看文学类的书。

结果,老师给我的作文评语总是“要力求创新,选材单一”
等诸如此类的话;而哥哥总拿着他的高分作文,在我面前摇头晃脑地炫耀着读。

更让我羡慕的是,他的作文在大赛中获奖!同是一个家庭的孩子,差别怎么就这样大呢?欲知后事如何吗?父母要求哥哥帮我!
哥哥捧着厚厚的一撂文学作品,理直气壮地对父母说:妙招在这里面呢!”从此,我也解放了,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看了。

(老师小时候与学生相似的成长经历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6、被反对的同学,你们现在知道回家怎么与父母交流了吧!回家请对你们的父母说这样一句话: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大屏幕显示:作文书和文学作品各有各的优点,我们都要看!
如果回家说了还不行,我们再来想对策!
(三)我们再来看第三大难题——小说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1、认为这不是难题的同学请举手!来,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的独门法宝,你是怎样理清这纷繁复杂
的人物关系的?(背每回的题目、编顺口溜、画人物关系图)(送书签,你们是读书有方的小能手!)
2、画人物关系图有难度,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怎样画吗?
●以第一回为例,一齐来画:先找出主要的几派人物,接着将这些人物的字写上,防止搞不清
楚谁是谁。

●最后看看这几派人马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看看画的图,现在能理清故事脉络吗?
(我们的学生不可小瞧,有时他们解决难题的方法比老师强,干脆让他们当“小老师”,既锻炼了他们,又树立了其他学生的榜样。


3、四人小组分工,依次以二、三、四、五回为例,画人物关系图,画好后,同桌交换看看画得怎
样。

每组选一个画得最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现学现用,巩固方法)
4、大家的悟性真高,很快就学会这种方法了。

其实,这只是我们理清众多人物的方法之一,想知
道咱们李校长是怎么做的吗?每一回看完了,把新出现的主要人物写在相应的目录题目后,如果看到后面的内容忘了前面的内容,就翻到目录查看一下,这个人在第几回出现,再翻到相应的回数,看看这个人曾做过什么事。

大屏幕显示:小说人物关系复杂,可以背每回的题目、编顺口溜、画示意图、巧用目录……
(及时归纳学生的读书良方,形成优质资源共享)
当然,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你们或许会想到更高明的办法,别忘了和同学们分享。

四、展示交流
两周来,同学们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大屏幕显示: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是多样的。

)请大家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得意的一处,然后选几个用不同方式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全是摘抄、先摘抄后写感受、优美片断对比赏析、编的顺口溜、画的人物关系图)
五、总结收获
今天的课外阅读指导,我们知道了这几点:(字幕汇总)请同学们对着大屏幕默记。

希望同学们用这几点去陪伴自己今后的阅读!半个月后,我们再上课外阅读课时,看看谁能被评为“读书小能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