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彭前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必修)物理第一册编写说明

普通寓 黼谋程 蠢粜学 豸尚指导 枣
陕 西教 育科 研
20 . 0 23
茔日制普通高级巾学教科书 ( 试验修订本・ 必修) 物理第一册编写i明 兄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物 理 室 副 主任 彭前 程
19 9 7年 秋 季 在 山 西 、江 西 和 天 津 开 始 进 行 的 高 中课 改 试 验 , 现 已试 验 一 轮 。 20 0 0年 试 验 进一步 扩大到 1 0个 省 市 。为 了使 大 家 对 高 中物 理试验 教材有 所 了解, 下面 我把 教材 编 写时 的 些 考 虑 向中学 物 理 教 育 界 的 同仁做 一介 绍 , 希 望得到大家 的批评 指正。 结构 安排 . 合 理 的教 材 结 构 , 有 利 于 学 生 学 习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 培 养 能 力 。 为 了探 索 更 合 理 的 教 材 结 构,物理 室在 1 9 年 编 写 了一 套试 验 教材 , 93 这 套教材 在结 构 上 的 主要变 化是 :一 、将几 何 光学放 在高一 的开 始,试 图解 决初 高 中 台阶过 大 的问题 ;二 、将 机 械 波 、 电磁波 、光 波 等波 动 的内容放 在 一起 ,组 成一 篇 ,以加强 学 生对 波 动知识的整体 认识 。 从试 验 的 结 果 来 看 , 对 这 种 结 构 的 变 化 , 持赞 成意见 和 反对 意 见 的都 有,后 者 更多 ,而 且 比例 较 大 。 经 过 对 试 验 情 况 的 分 析 , 我 们 认 为 , 以 往 高 中 教 材 结 构 上 的 安 排 有 它 内 在 的 规 律性 , 反 馈 的 意 见 至 少 说 明 像 前 面 所 说 的 结 构 调 整 , 在 现 阶 段 是 不 可 行 的 。 因 此 这 次 教 材 编 写 ,在没有 成 熟经 验 的情 况 下,基 本上 仍保 持 了原来 教材 大 的框 架结构 。 以 往 ,“ ” 放 在 开 始 学 习 , 学 生 学 习 受 力 力 分析较 为 困难 。为 了降 低过 高 的 台阶,教 材特 意作 了处理 ,减 缓 了坡 度 。在 第 一章 只讲 常 见 的重 力、弹 力和 摩擦 力 。在学 生 了解 了三 种 力 的简 单 规 律 、接 触 了 一 点 简 单 的 受 力 分 析 、熟 悉了一些 方法 之 后 ,学 习第二 章运 动 学。学 生 对 矢 量 的 分 析 和 运 算 的 能 力 以及 分 析 问 题 的 能 力有 了一定 的进 步 之 后 ,开始 学 习第二 章 牛顿 运 动 定 律 。 第 四 章 安 排 较 为 难 一 些 的 有 关 静 力 学 中的受力分 析 。这 样 就 将学 生 刚上高 一 就遇 到 的拦 路虎 “ 力分析 ” 受 ,分散在 力学 的各个部 分 ,降低 高一 开 始 时的难 度 ,搭好 初 中上 高 中
彭前程之前物理主编

彭前程之前物理主编摘要:1.彭前程的物理主编经历2.彭前程在物理领域的成就和贡献3.彭前程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执着4.彭前程对年轻物理学者的鼓励和建议正文:彭前程,一位曾在物理领域担任主编的杰出人物,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辉煌和荣誉。
在他的任期内,他为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年轻学者们学习的榜样。
彭前程的物理主编经历始于他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执着。
他从小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在物理学领域,他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在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知识,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担任物理主编后,彭前程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推广物理学研究,发掘年轻学者,推动我国物理学的发展。
在彭前程的任期内,他不仅在学术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论文,还为物理学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他对物理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在于他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我国物理学研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彭前程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执着令人敬佩。
在他眼中,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奥秘的学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他认为,年轻学者应该珍惜时代机遇,勇敢追求真理,努力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还鼓励年轻学者保持谦逊和好学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力求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突破。
作为一名成功的物理学家,彭前程用自己的经历和实践为年轻学者树立了榜样。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物理真理,为学科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物理学界的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继续前行。
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彭前程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们要学习他那份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执着,勇敢追求真理,努力成为新时代物理学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资源和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为实现我国物理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彭前程的物理主编经历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辉煌写照,更是我国物理学界的一部发展史。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3-1

古代人发现摩擦过的琥 珀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斥,异种
电荷相吸。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这表明,自然界的电荷只
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B. Franklin, 1706 — 1790)把前者命名为正电荷(positive
处的状态及其运动,要比这
第
里描述的复杂得多。这里描
述的情景是简化了的,但它
一
可以有效地解释与金属导电
章
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
有关的现象,所以也是一个
静
物理模型。
电
场
实验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
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图 1.1-1)。
表“Mystery(神秘之物)”,还可以代表“Magic(魔术)”,那么,它到底代表什么
呢?答案只能存在于未来的探索之中,也许它正在向你们招手呢!
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伟大阶梯,它也映射出一个民族和国家
2
发展壮大的坚实脚步。中国是个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 的大国,无论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考虑到巨大的人 口,就成了很低的水平。但是,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如 果 13 亿人都具备了较高的科学素质,以科学的精神和 思想方法面对挑战和机遇,中国人难道不可以为自己 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承担起无与伦比的重大责 任吗?
写下了一行行算式。在整理了一些数字之后,他
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
学家之一去世了。病床旁边放着他最后的,也
彭前程之前物理主编

彭前程之前物理主编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彭前程的背景和经历
2.描述彭前程作为物理主编的工作内容和贡献
3.分析彭前程的成功因素和影响
4.总结彭前程的成就和影响
正文
彭前程,一位在物理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曾经担任过多个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为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出身于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从小就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
凭借优异的学术成绩,他顺利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后来又在国外深造,取得了博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彭前程迅速在国内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他先后在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职和研究岗位。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担任过多个知名物理学期刊的主编。
作为物理主编,彭前程尽职尽责,严格把关论文质量,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文章。
他还致力于改革期刊的审稿制度,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期刊逐渐成为物理学界的知名品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彭前程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和执着。
他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对学生和同事热心帮助,深受同行的敬佩。
此外,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彭前程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主编,为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秋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使用说明

强化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
要点
物质的存在具有各种形式 不同物质具有各自的属性 宏观物体的属性与其微观结构有关
知识
运动:有各种形式,具有相应规律 相互作用:有各种方式、各自特点和规律 运动与相互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能 能量可以转移和转化 能量在转移和转化中总量保持守恒
物质的存在具有 各种形式
固体,液体,气体 电场,磁场,重力场
一、根据课标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 二、加强知识学习,适时提升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 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
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方面
物 理 观 念
要素
物 质 观
运 动 与 相 互 作 用 观
能 量 观
物
密度,比热容,电阻率,折射率
质 观
不同物质具有各 自属性
质量,劲度系数,电阻 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
物质宏观属性与 其微观结构有关
分子动理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 原子核式结构,能级,氢光谱 原子核组成,基本粒子
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平
运动:
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有各种形式,具
无限小的时间间隔,无限多的位移之和,带来了质的变化! 物理量的运算可以用几何量的运算来替代,认识观的变化!
彭前程之前物理主编

彭前程之前物理主编
摘要:
一、彭前程的简介
二、彭前程在物理领域的主要贡献
三、彭前程的成就和荣誉
四、彭前程对我国物理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彭前程,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长期担任物理主编,对我国的物理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在物理领域的主要贡献包括:1) 在基本粒子物理领域,他领导的团队首次发现了“彭-周不等式”,为解释强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他提出了“彭模型”,为理解高温超导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3) 他还是我国最早开展量子信息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对我国的量子科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彭前程的成就和荣誉包括:1) 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我国物理界的最高荣誉;2) 他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3) 他曾担任我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对我国物理学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彭前程对我国物理发展的影响和启示包括:1) 他始终坚持科学研究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这使他的研究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推动学科发展;2) 他始终坚信我国科学家有能力在物理领域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这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物理研究;3) 他始终注重培养人才,他的学生遍布我国物理界,许多
已成为我国物理研究的领军人物。
8月10日初中物理教材介绍 (合肥)

(1) 修订后明确了对电磁感应的知识要求。
(2) 修订后,强调了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2. 教科书关于“磁生电”的修订情况
修订前
●课文中不出现知识结论
5
2. 教科书关于“磁生电”的修订情况
修订后
●修订后对知识结论有要求
6
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敢于质 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3
修订后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机械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质量与密度 力 运动和力 压强 浮力 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热和能 内能的利用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电功率 生活用电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次序调整 将原教科书9年级 “机械运动”的内容 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 先学习“速度”的内 容,方便后续“声速” “光速”的学习。另 外,有了第一章测量 的知识,在学到后面 的温度计、天平、弹 簧测力计等仪器时, 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1、次序调整
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 “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 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 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考虑到 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 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 故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
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物理通报期刊第九届编委会材料

《物理通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3~2016)主编:傅广生,男,河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燕赵学者。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河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
副主编:郭玉英,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所长。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廖伯琴,女,西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刘尚和,男,院士、军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专家。
王稼军,女,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秘书长。
杨志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叶远,男,天津南开中学,中教高级、市特级,校物理学科教研组组长。
编辑部主任:杨志平(兼)编委:(带*号者为常务编委)*安宇,男,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基础课程教研室主任*程福臻,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电磁学委员会理事长。
陈敏华,男,浙江绍兴县豫才中学中教高级,博士,校长。
论文曾获省市教学一等奖,对德国KPK物理教学流派有专门研究.戴苾芬,女,南京中小学教研室,中教高级,曾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称号。
*戴念祖,男,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员,中国物理学史专家。
*方梦非,女,上海格致中学,中教高级、市特级。
资优生和高端教师培养(市、区名师基地主持人),校本课程建设等。
郭建斌,男,甘肃酒泉市实验中学,中教高级,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郭金,女,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高永昌,男,河北师师范大学,教授,校物理教学论硕士点负责人顾牡,男,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淑莲,女,河北联合大学,教授,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与研究。
*金奎娟,女,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博士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的学习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要遵循循序渐 进的原则。
《探索物理》从绪言“科学之旅”开始就通过对摆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继而设置了几个不完全的 探究活动,并以旁批的形式表现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在书 的最后,当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 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时把探 究的程序性知识推到前台。希望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于科 2020/6学/19探究的学习,同时又照顾到科学知识的连贯性。
2020/6/19
2020/6/19
•日本
— 80年代把削减中小学课程内容和理科课程 综合化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 99年3月公布面向21世纪新高中《学习指导纲要》 2003年实施
增设“综合学习时间”没有统一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看法(教育,财 富蕴藏其中 Learning Treasure Within )
《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全面阐述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 •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具有可操作性
2020/6/19
•不过分强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遵照《标准》的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 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一半以上内容都是 实践性的问题。
2020/6/19
《探索物理》的特点
•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 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 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 学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准》倡导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和进步进行 档案式的评价,不赞成以知识考查为核心,不赞成把书面 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 、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主张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并重。
2020/6/19
2020/6/19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标准》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 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 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 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 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 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 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课程改革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彭前程
2020/6/19
教育要创新!
2020/6/19
•国际教育发展概况
• 美国
—50年代末通过《国防教育法》 大力加强科学教育,注重培养高科技人才
— 80年代《国家处在危险中》 — 96年制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
—《1988年教育改革法》 科学为三门核心课程之一 — 国家课程是官方的
—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学会合作(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学会生存( Learning to be )
2020/6/19
2020/6/19
•改革的方向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 改变学习的方式 —综合化
目标: 培养 21世纪的创新人才
策 略:
-更 新 教 育 观 念 -改 革 课 程 结 构 -改 革 教 育 模 式 -改 革 评 价 模 式
2020/6/19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简 介
主要特点
•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 素质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 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内容标准”所规定 的是全体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020/6/19
•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 《标准》注意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
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 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 学的交融;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逐 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改进评价体系 《标准》不以甄别和选拔为校内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新
•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 结构
由于不再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教材结构的安排 就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
传统的教材考虑到学习热、电等内容时要用到力学的 知识,所以必须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最前面。在这本 书中,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电路等相比稍 显枯燥,而声、光、电路更能吸引学生且便于循序渐进 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所以《探索物理》把力学放到了 第二学年。
2020/6/19
•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
开放性问题有两类: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 所需的资料、数据(例如16页第2);另一类则 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例如38页第1)或在初中 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例如65 页第2关于望远镜物镜与目镜焦距的关系)。对 于前一类,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教师可 以提供线索,但绝对不应提供现成的数据;对 于后一类,重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没有 必要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