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中(5X5cm)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制止热敷。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就是将加热好得中药药包置于身体得患病部位或身体得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得热蒸气使局部得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与气血、祛湿驱寒为目得得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

将备好得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 10X10cm )
中(5X5cm)
小( <5X5cm)四种型号。

3。

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袋
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
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

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

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

此治疗有内病外治得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

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考核者签名:ﻩ考核时间:ﻩ年月。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最新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最新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
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灸封包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
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所需材料是否齐全,包括针灸针、灭菌器、封包材料等。

- 清洁工作区,确保无尘、无污染。

2. 洗手和穿戴:
- 彻底洗手并消毒双手。

- 穿戴手套和口罩,保证操作的卫生。

3. 准备封包材料:
- 打开封包材料,确保无损坏和杂质。

- 将针灸针放入封包中,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4. 封包操作:
- 将封包材料轻轻折叠,确保针灸针完全被封包覆盖。

- 使用封口器或胶带密封封包,确保封口牢固。

5. 清理工作区:
- 将使用过的材料和废弃物丢弃到相应的中。

- 清洁工作区,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评分标准
为了评估针灸封包操作的质量,可采用以下评分标准:
- 封包完整性(10分):封包是否完整、无损坏和杂质。

- 封口牢固性(10分):封口是否牢固,无松动和漏气现象。

- 操作卫生(10分):操作人员是否洗手并穿戴手套和口罩。

- 工作区清洁(10分):工作区是否清洁,无尘、无污染。

- 材料使用恰当(10分):是否使用了适当的针灸针和封包材料。

- 安全操作(10分):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伤害。

评分范围为0-10分,总分为60分。

总结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可以准确地进行针灸封包操作,并进行质量评估。

这有助于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性、卫生性和有效性。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一、封包种类:1、棉布袋类:用棉布或纱布制成,一般用于包煎种子类药材或块状、瓣状、颗粒状药材。

2、牛皮纸:将牛皮纸裁成35cm×35cm大小的块,用于包煎质硬块状、瓣状药材。

3、纱布袋:用纱布裁成35cm×35cm大小的块,用于包煎质软、纤维性药材。

二、封包要求:1、封包时,应将处方中各种药材称量准确,按制剂规定配制,混合均匀后再进行包封。

2、封包时要既能使药性充分发挥作用,又要保证服用剂量准确。

3、包封时应根据药材特点,选择不同包材,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

三、操作方法:1、包煎:将所需药材放入棉布袋或牛皮纸中,收紧袋口或纸角,再放入锅中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2、包封:将所需药材放入棉布袋或牛皮纸中,收紧袋口或纸角,再放入锅中与其他药材一起蒸、煮、炒等。

四、注意事项:1、包封操作应在洁净环境下进行,防止污染。

2、操作时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注意安全。

3、包封时应注意检查棉布有无漏洞,以免影响封包质量。

厨房操作流程图厨房操作流程图:让烹饪变得更简单在家庭生活中,厨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准备三餐,还是烘焙点心,厨房都承载着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份简洁明了的厨房操作流程图。

一、厨房操作流程图概述厨房操作流程图旨在帮助初学者和家庭主妇更好地了解厨房操作流程,使得烹饪过程更加有条理、高效。

该流程图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食材准备、调料配置、烹饪技巧、装盘和清洁。

二、流程图详细解读1、食材准备:根据食谱或菜单,确定所需食材,并将其清洗、切割或处理。

这一步骤中,需要关注食材的新鲜度和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

2、调料配置:根据菜品需求,将盐、糖、胡椒等调料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好。

同时,还需准备好酱油、料酒、香料等辅助调料。

3、烹饪技巧:根据不同的菜品,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如炒、炖、煮、蒸等。

在烹饪过程中,掌握火候、时间、技巧等要素,确保菜品口感和营养。

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评分表

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评分表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
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作前准备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2
25
洗手,戴口罩。

5
物品
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包,双层纱布袋一
个,治疗巾,大毛巾,泡药桶,蒸锅,电
磁炉,必要时备屏风
6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告
知注意事项,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封包部位;保暖。

6
操作流程封包
再次核对,遵医嘱确定封包部位 5
35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封包部位,注
意保暖,在局部垫1-2层毛巾(根据病人对
热耐受程度)将蒸好的药袋置于封包部位,
上面放一个塑料袋防止水蒸气将患者被子
雾湿,注意保暖。

药袋温度降至40度,一般
为30Min,可停止封包,取下药袋
20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同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
反应,防止烫伤,根据温度调整毛巾厚度。

10
操作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评价
封包部位准确、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
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
15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
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