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考点(完整)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考点(完整)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整理导言1.语言学的研究的对象是语言2.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一罗马3.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也叫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4.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为现代语言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的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实的反映,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①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离不开语言。
②思维和语言不是相同的东西。
思维:太阳晒小王;语言:小王晒太阳③同一思维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④思维要符合逻辑,语言要符合语法,但语法未必符合逻辑。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①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个别) 的关系。
语言通过言语反映出它的存在。
②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言语)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
③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言语是个人行为。
3.符号的基本性质: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4.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5.能指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即形式,如汉语中的语音和汉字。
所指是指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即:能指=形式;所指=意义内容6.语言符号的性质:①任意性: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②强制性: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
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比方: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æ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æ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
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构造关系。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构造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构造内一样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
即在语言的组合构造的*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一样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上下,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
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
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
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
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重点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给出句子,判断属于哪一个?)P71.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基本交流方式。
通过星系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与符号(符号的性质与特征、征候)P221.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2.符号:就是用甲事物简单地来代表乙事物。
符号都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如:形式:红灯红绿灯(符号)意义:禁止通行3.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可以邪教或者投宿的人家。
二、语言符号的层级系统(哪几层,哪几级?)P28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音系层:音位(几十个)→音节→音步→…语调段语法层:语素(几千个)→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P30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语言学概论纲要复习重点汇总(详细)(精细排版)

语言学概论纲要复习重点汇总(详细)(精细排版)1.语文学阶段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三个方面的成就。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一般规律的研究。
4.共时语言学:分别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6.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体姿势等非语言形式独立传递的信息有限,且大多数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7.逻辑学关注思维的基本形式,心理学关注思维的心理过程,认知神经科学关注思维的生理机制。
认知神经语言学是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结合。
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专门研究语言、思维和大脑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
9.当人出生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这个时期叫做临界期。
10.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
11.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12.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形成更高层次的结构。
高层结构中的每个符号称为结构的组成部分,结构中每个组成部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3.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叫做聚合关系。
14.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以及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15.音位: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导言部分1.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著作。
3.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该派的奠基之作。
4.生成语言学: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其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
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5.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共时:研究相对静止的状态——横向研究历时:探索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纵向研究同: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共时体现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的不同时期的先后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6.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做比较研究,拟构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文字是第二性,辅助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2.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语言功能是由左半球控制的。
3.运用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编码、发出、传递、接受、译码阶段。
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提出的,言语不稳定,语言是稳定的。
7.语言是符号系统,是最重要最典型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约定,无必然联系。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8.音————义————心理现实————客观现实语言符号指称反映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导言一、填空题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三门分支学科,合称“小学”。
二、判断题1.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具体语言学的任务。
(错)2.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些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大部分语言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还没有人去研究。
(对)三、名词解释1.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
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及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2.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纂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及其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一、填空题1.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二、判断1.从理论上来说,句子的长度是可以无限的。
(对)2.语言是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错)3.文字始终是从属于语言的。
(错)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对)5.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对)6.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错)7.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错)8.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对)9.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对)10.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对)11.思维离不开语言,聋哑人不能掌握语言,所以聋哑人不能进行思维。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并写出《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语音语法语汇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与符号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的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传递的某种消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德.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符号具有社会性,它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联系一定经过使用者的社会约定。
语言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是具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在不同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语言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在世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符号的层级关系语言符号系:一种很复杂的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特点:分层和不同层面上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单位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音义结合的最小符号单位是语素音系层:音位→音节→音步语法层: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语言层级装置中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通过结构成分的替换和可替换成分的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会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1、语言学的最初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中国的小学传统语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古印度的语言学——梵语,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学.2、信息传递的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研究的角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4、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5、严式标音音素标音宽式标音音位标音6、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7、一般将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8、语言的形态分类:1孤立语词根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9、汉藏语系:汉、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10、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1、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1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3、反义词分为极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二、简答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但他们大多是语言或文字的再编码系统,自身有较大的局限性.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定义: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的总和.2、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语言的本质因素.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说和写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除了具有社会因素外,还具有个人因素.二、联系.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2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语言具体的运用.3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过来作用于言语.3、符号和征候区别1 征候——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桂花飘香——桂花开放,鼻塞、发烧——感冒.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4、语言符号的特征(1)、任意性.也叫约定俗成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2、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3、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4、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5、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5、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分二层: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6、语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又叫成词语素.凡是不能够单独出现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3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4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改变原来的词类、不构成新词的语素,它的作用是表示一种语法关系,因此又叫变词语素、屈折语素.7、判定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三、名词解释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语言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声语言.2、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原义是“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1888年,由英国的斯维斯特倡议,由法国的帕西和英国的琼斯等人完成,发表在语音教师上.5、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相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6、自由变体:是指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也就是处于“互混”关系的音素.例如,在武汉方言中,声母l n不分,“脑”发成nau或lau都可以,当地人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由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因此成为“自由变体”.7、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具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例如/a/音位中的变体A a,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声母组合,a出现在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的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8、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9、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0、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音位的区别特征.11、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1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等.13、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14、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又称“形态变化”、“词形变化”.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15、语法范畴:在词的范围内,相同语法意义的归类叫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16、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也就是从词的变化、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关系意义叫语法意义.17、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18、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型叫语法手段.19、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做句法同义.20、句法多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21、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22、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23、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24、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25、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26、地域方言:与社会语言不同,是同一个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27、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28、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29、借词:即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30、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1、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被称为语言的底层.表现有两点,一个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另一个是地名.32、语言的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混合现象主要有两种: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33、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最早是17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外语,是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34、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语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35、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种重要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36、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37、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38、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39、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话语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40、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谓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纲要一、填空题(1x15=15分)二、单选题(10分)三、判断题(15分)四、国际音标(10分)(21<辅>+8<元>)五、简答题(定义、举例、分析、比较)(5x6=30分)六、分析题(2x10=20分)导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文学分为文字、音韵、语法和词汇)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4、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标志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6、语言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词汇)等几个子系统。
7、古代汉语——历时语言学;现代汉语——共时语言学8、《语言学纲要》是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师口语》等属于应用语言学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1)传递信息的形式:文字、旗语、信号灯、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2、人际互动功能(说话者传递信息表达主观情感、态度或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二、语言的思维功能:(了解)1、大脑左半球(左脑)控制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2、大脑右半球(右脑)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聋哑人是有思维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符号:(1)概念: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Eg:烽火戏诸侯、电梯的着火铃(2)包括:形式与意义两个方面2、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自然现象)Eg:着火冒烟3、符号与征候的区别:(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2)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1)任意性:也叫约定俗成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任意性≠随意性)(2)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5、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素——词——词组——句子音系层(底层)6、语言系统的两个层面语法层(上层)7、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8、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
9、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语音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2、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3、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eg:汉语、英语),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4、语音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自然界,自然属性)5、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位(是否有区别意义)举例分析什么叫音位、音素以及二者关系△音素: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
△音位: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
△音素多于音位6音标:纪录音素的符号,最通行的是“国家音标”7、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其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8、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国际音标一定要放在【】里。
9、语音四要素:(1)音高: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时的声音低一些。
(2)音强:与声波的振幅相关。
(3)音长:对汉语来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4)音质10、八个元音描述:【i】:前高不圆唇【e】:前半高不圆唇【ε】:前半低不圆唇【a】:前低不圆唇【u】:后高园唇【o】:后半高园唇【ɔ】:后半低园唇【α】:后低不园唇11、会写21个辅音国际音标,不要求描述:(塞音、擦音、塞擦音共18个)12、a的音位变体:1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
14非音质音位: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
15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音节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6、音节与语素的关系:一个音节通常也就是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音节与文字的关系:而在文字上也通常用一个汉字来相对应。
17、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头(也叫“介音”)韵腹韵母韵韵尾第四章、语法1、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规则叫做语法组合规则。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分类和变化)的规则2、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1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2)语素与音节的对应关系:大部分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少部分是两个或三个。
(3)语素与词的关系:词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
不能自由拆开、自由移位的是语素,不是词。
(4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是比语素大一级的单位。
(5)词和词组的关系:词组由词构成,可插入别的成分。
(6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3、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和词缀,词缀也是语素。
4、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5、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
△常见的基本结构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五种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屈折词缀构成的词6、词复合词: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合成词: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7、形态: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
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叫做形态。
8、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叫做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9、变换和句法同义: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10、变换和句法多义:作用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代等手法消解歧义。
11、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四种: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汉语日语英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1、词汇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
(同义词从这三个角度区别)2、一词多义(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1)同音词之间意义没有联系,是不同的词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2)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
第六章、文字1、文字的基本性质: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1)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自源文字”2、文字创造的两种方式(2)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他源文字”3、早期的自源文字:(1)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2)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3)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4)美洲的玛雅文字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语言的演变的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1、词汇子系统的变化最快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3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4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5、社会方言与地域语言的区别:(1)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
(2)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
(3)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6、亲属语言与方言的区别:(1)其差别主要是由语言外的因素决定的。
(2)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
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
(3)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1、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代表: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3、“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
4、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1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搓二呼的组合叫做团音2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搓二呼的组合叫做尖音3、组合规则的演变:P2534、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5、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语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