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个人收入与分配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个人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三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必背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按劳分配①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决定因素:生产资料公有制③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醒】△对象:个人消费品。

△尺度: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实现形式(了解):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④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⑤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第一需要);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

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其它: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要素分配。

△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有:按劳分配、劳动要素收入);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收入、技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等)。

XX年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归纳

XX年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归纳

XX年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归纳◆考点一:分配制度●知识点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知识点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①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③注意:按劳分配≠劳动收入(2)原因①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地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知识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形式:A、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企业的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B、按资本要素分配:a\私营企业主收入,b\利息,股息,债券,股票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的收入E、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F、按信息要素分配: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②意义:A、有利于调动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资经济活动和积极性;B、有利于各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c、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他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分配;社保方面的收入★(4)小结:①区分:按劳分配范围:公有制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范围:任何经济形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范围:个体经济②工资的分配性质:A、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的工人工资:按劳分配B、公务员工资:按劳分配c、私营、外资企业的工人工资:按劳动要素分配◆考点二:效率与公平●知识点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公平原则①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 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 知识点汇总
(2)意义: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收入来源
(1)来源: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2)途径:个人获取收人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原因
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措施
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主)
(2)要求: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及措施
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内涵: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
(1)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2.要求: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3.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理论梳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理论梳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属于生产关系)1:在生产关系中,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受---------决定。

-----------决定分配制度。

2,分配制度的内容:(1)按劳分配的含义:范围:意义: 地位:(2)按生产要素分配------、------、--------、----------。

(重点掌握)(难度提升、重点掌握)概括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从必要性和意义)A 必要性B 意义:一确认:两尊重:一积极作用:二,收入分配方式与社会公平,(重点掌握)1,收入分配的公平(必答):含义:a b 2,怎样解决社会公平,措施:(2016重点掌握内容)(重点掌握)1)分配制度:2)两个提高:两个同步:3),实现公平的再分配(主体是国家)的手段:------------、------------、------------形成分配的秩序:2),概括社会收入公平有什么意义(解决公平的理由或者依据)(必答4个观点)(必答重点):(2016重点掌握内容)a.从目标和要求b.从贯彻科学发展观c.从对劳动者和对d.效率的影响E.从消费4效率下面是提高效率(生产效率)的内涵、意义,怎样提高效率,(重点掌握)1/效率的含义: 产出与投入的比例,2/概括提高效率的意义(依据)(2016重点掌握):A,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C,我国的国情:----------、----------、----------------------------。

3/怎样提高效率 :(书本没展开,了解)A从宏观:政府的作用 C 从微观企业的作用,5。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哲学中矛盾的观点)(1)二者的区别(对立性)(不一致性)什么是效率: 什么是公平: What:二者具有一致性(统一性):a :b :(2)怎眼处理二者的关系:a原则:b反对:c落实:d鼓励:抢答:1,公平就是收入分配要平均分配2,新时期的分配的原则的是初次分配坚持效率,再分配坚持公平的原则。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_必修一知识讲解_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_必修一知识讲解_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2)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形式及意义。

2、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意义及如何实现。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1)_______决定分配。

(2)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3)____________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__________中,在对__________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_________为尺度分配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①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________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①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的尊重,对_______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__________,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有助于__________,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保障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________,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
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
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
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