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与用例

需求分析与用例
需求分析与用例

一、需求分析与用例:

需求:就是系统必须提供的能力和必须遵从的条件,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的需求(性能要求)。

需求分析:重要手段是确定和编写用例。

用例:是文本形式的情节描述,用于需求的发现和记录。用例会影响后续的OOA/D工作。

参与者(Actor):某些具有行为的事物,可以是人(由角色标识)、计算机系统或组织,例如收银员。

场景(Scenario):是参与者和系统(我们要开发的系统)之间的一系列特定的活动和交互。包括主成功场景和交替场景(主成功场景表示正常功能….;交替场景是如果….)

二、用例的目的与形式:

用例编写的形式:

需求分析早期使用,通常用于主场景(如“管理员向系统提交用户名和密码。系统进行认证。系统向管理员显示功能登录信息”)

三、用例编写的格式:

四、如何发现用例:

1选择系统边界

2确定主要参与者

3确定每个主要参与者的目标

4定义满足用户目标的用例,根据其目标对用例命名

在真实项目中发现用例,遵循如下思维习惯:调研需求时最先弄清楚有多少部门,多少岗位(参与者),然后找到每一个岗位的业务代表,问

他们类似的问题:你平时都做什么?(参与者目标)这件事是谁交办的?

做完了你需要通知或传达给认证吗?做这件事情你都需要填写些什

么表格吗?

五、用例关联及一些术语

用例彼此之间可能具有联系,比如:处理信用卡支付用例可倾向于为处理销售、处理租金等常见用例的一部分。

(1)关联

在用例图中,用例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用一条连接二者带箭头的连线表示,

如图所示,该连线称为关联。它表示了一个执行者和一个用例之间的关系。

在用例图中,关联关系只用在执行者和用例之间,用例和用例之间不会存在关联关系。关联关系采用的是单箭头的连线,表示在该关联中执行者是主动的,是执行者启动的用例。如下图所示。

)包含2(.

包含是指一个用例作为另一个用例必需的部分被使用,包含关系是依赖关系的一种。包含关系用一条连接二者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并在虚线的上面标注《include》,箭头方向由基本用例指向包含用例,如下图所示。

包含的使用场合:如果多个用例有大量一致的功能,可以将这个功能分解到一个用例中,

其他用例和这个用例建立包含关系。一个用例功能太多,可以使用包含关系建立若干小用例。

(3)扩展扩展是指一个用例扩充了另一个用例的功能,但这个扩充功能不是必需的,扩展关系也是依赖关系的一种。扩展关系用一条连接二者带箭头》,箭头方向由扩展用的虚线表示,但在虚线的上面标注的是《extend 例指向基本用例,如下图所

示。.

扩展关系和包含关系的区别。包含用例是一个完整的用例,它可以独立的存在,也可以单独被执行

者所调用。扩展用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用例,它只是由部分扩展功能组成的,它

不能独立的存在,必须依赖于基本用例。

)泛化(4用例间的泛化关系是指一个概念较为抽象的用例可以被一般化为一

个或多个概念更为具体的用例。其中概念较为抽象的用例被称为父用例,概念更为具体的用例称为子用例。子用例是父用例的特殊形式,子用例从父用例处继承属性和行为,还可以添加、覆盖或改变继承的行

为。.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