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密度的实际应用进行展开,具体包括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熟练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2.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密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量筒、水、不同密度的物体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探讨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漂浮?这个现象与密度有什么关系?2. 知识新授课讲解密度公式 \( \rho = \frac{m}{V} \) 的含义,通过示例解释如何运用该公式。
展示实验,测量几个不同物体的密度,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举例说明:分析生活中利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例,如金属探测器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并讨论其测量方法。
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作业:课后练习第46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1. 密度公式:\( \rho = \frac{m}{V} \)2.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简述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3. 解释为什么金属探测器能够探测到金属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但部分学生在公式的灵活运用上仍需加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苏科版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能优化实验方案。
使用说明:先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几名同学到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整理学案,并完成针对练习题。
最后小组间互相点评,老师进行点拨、提升,及对各小组评价。
重点、难点: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2、1kg/m3=___________g/ cm31g/ cm3= ____________kg/m3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 g/ cm3。
(二)导学部分: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利用_________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① 看清楚它的_____和______,量筒和量杯一般采用的单位是_________;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_;③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
④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二、合作、探究,展示【要点1】固体的密度测量〖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讨论〗这个实验的难点是什么?。
〖阅读〗(1)量筒和量杯的说明书,知道其作用及相关参数。
(2)整理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结〗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2、计量单位为,1mL= cm3。
3、使用方法:①会认:量程为,分度值为;②会放: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平。
苏科版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1)(2)

苏科版物理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1)(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1)(2)”。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2. 能够计算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3. 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应用;2. 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的计算;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冰块在水中漂浮、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或黑板,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和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程度。
5. 密度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增强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密度计算公式;2. 密度公式的应用;3. 不同物质的混合密度计算;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冰块的密度;(2)水的密度。
2. 某物质A的密度为ρ_A,某物质B的密度为ρ_B,若将A和B 等质量混合,求混合物的密度。
答案:1. (1)冰块的密度计算过程:根据冰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冰块的密度。
(2)水的密度计算过程: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为1g/cm³。
2. 混合物的密度计算过程:设A和B的质量均为m,则混合物的质量为2m。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
A. 细高的量简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2、要想尽可能一次就准确量出质量为100g、密度为0.8×103㎏/m3的酒精的体积,下列四组量筒中适当的是( )
A. 50mL,5mL
B. 100mL,2mL
C. 250mL,5mL
D. 500mL,10mL
3、观察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要使视线与水面相平,量筒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
A. 以凹形的上部为准
B. 以凹形的中部为准
C. 以凹形的底部为准
D. 都可以
4、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________
5、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也就是说________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建构起________的概念,用它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B7.三个质量和体积完全相同的铜、铁、铝球(ρ铜>ρ铁>ρ铝)都是空心的,比较空心部分的体积大小,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铜球最大B.铁球最大
C.铝球最大D.都一样大
B8.体积相等的两种小球,甲球的密度为ρ甲,乙球的密度为ρ乙,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放上3个甲球,在右盘上放上2个乙球,此时天平刚好平衡,比较每个小球质量m甲与m乙的大小,则有()
2.天平应放在台上,调节平衡前应将游码拨到标尺的处。调节平衡时,如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左侧,应旋转使它向移动。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盘内,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盘中添加。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若液面呈凹形,则应以凹形为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
2.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你自身的质量约为_______kg,你能估算出你自身的体积吗?(小组交流后汇报)
(2)你能测出一空瓶中空气的质量吗?(集体交流解决)
拓
展
延
伸
【例2】2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
[分析]本题可采用“分析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题目所要求的物理量出发,联系运用的物理规律和公式,通过逐步推理直到已知条件满足,可以求出为止.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内容: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型:面授时间:
基本
环节
基本内容
组织教学
知
识
梳
理
1.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指。国际单位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物体的质量不随、、、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一个常用单位是,计算公式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精品导学案 苏科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目标:1.学会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能对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评价。
【自主学习】一、鉴别一块长方体金属是什么物质原理:实验步骤:1、用测出;2、用量出金属块的;3、计算密度,写出表达式:;4、查。
数据表格二、鉴别一个金属螺母是用哪种金属做的这个实验的难度是螺母的难以测出。
【合作探究1】量筒、量杯的使用一、认识量筒与量杯1、填写名称2、量筒的刻度线,量杯的刻度线。
3、量筒和量杯可以直接测的体积,间接测的体积,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时利用了法。
4、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5、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实验步骤:⑴;⑵;⑶。
6、要测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你想到的办法有:7、对不下沉的固体,你想到的办法有:写出你的实验步骤:二、鉴别螺母的方案与评价方案一:表达式:步骤2中“适量”的含义是方案二:表达式:评价:由于测完体积后螺母上残留水,会导致螺母的质量偏,密度偏。
方案三:表达式:评价:由于取出螺母时会带走部分水,导致剩余水的体积偏,螺母的体积偏,密度偏。
【合作探究2】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及评价方案一:表达式:评价:由于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二:表达式:评价:由于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导致所测盐水的偏,密度偏。
方案三:写出方案三的实验步骤:1、;2、;3、;4、表达式;评价:此方案测的是盐水的密度,减小误差。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在设计本节课“密度知识的应用”时,我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运用。
2. 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量筒、水、不同密度的物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简要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运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公式的运用。
4. 成果分享: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密度公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的运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六章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会使用量筒(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预习探学】1.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符号为,1mL= cm3。
(2)观察右图的量筒: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 mL。
(3)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4)仔细观察P12图6-9(b),说一说: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得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为。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测量物质的密度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密度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测量呢?2.设计测量方案:(1)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依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对于固体(形状规则、形状不规则)、液体,需要测的物理量分别如何进行测量?分别需要哪些测量工具?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3)、(4)小题。
思考: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量筒中要放入适量的水,你认为适量的水的要求是:;。
(3)测量物质密度的合理步骤通常是先测什么物理量?后测什么物理量?(4)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金属块)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如金属块)液体(如盐水)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4.交流评估: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总结提学】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符号为,1mL= cm3。
2.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3.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得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为。
4.测量物质的密度所依据的原理是,所需的测量器材是和;测量的合理步骤通常是先测,后测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课后作业班级姓名一.必做题:1.如图所示的量筒,其量程是mL,分度值是mL. 三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B.计算石块的密度.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密度知识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学会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2、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3、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一.课前导学
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2、观察图6—8,量筒的量程为,分度值为
;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相平。
3、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例1〗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 _g。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体积为___ 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 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
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
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 ___g,体积为_____ __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 ___g/cm3 =_____ __k g/m3;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B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C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D根据
V
m
m1
2
-
=
ρ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 ,( “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下图所示的是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的测量情况填写下表.
2、测定不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操作
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C.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 D.记下量筒中倒入水后水面到达的刻度
金属块
的质量
(g)
量筒中
水的体
积
( cm3)
放入金属
块后的总
体积
( cm3)
金属块的
体积( cm3)
金属块的
密度
( k g/m3)
E.用细线系住铁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
F.用细线系住铁块和蜡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要求,上述不必要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
(2)正确的实验步骤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记录的数据,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四、课后导学
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
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
B.(2)或(4)
C.(3)
D.都不能省去
2、下面是小刚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1;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2;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⑴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
⑵测石块质量时,当右盘有20g、5g 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天平
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g.
⑶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盛有48ml水的量筒中,
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右图,则石块的体积
为㎝3,密度为 kg/m³.
⑷若小刚在测量水的体积时是俯视读出的数值V水,
则他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填“偏大”或“偏小”)
3、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如图3-3-2所示,在下列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数据,并填入正确的实
验步骤:
①A.测出玻璃杯和所剩液体的质量m2=_______ g; B.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_____ cm3;
C.测出玻璃杯和液体的质量m1=_______ g;
D.算出液体的密度为ρ=_____ g/cm3;
E.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__________ g.
②以上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
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
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
D.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 . 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物理量矿石的密度
kg/m3
数据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