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
教资科一作文古代近代现代人物事例

教资科一作文古代近代现代人物事例
喺历史嘅长河中,群星璀璨,人物风云。
佢哋嘅古仔,化作一页页流光溢彩嘅画卷,激励住后人奋勇前行。
古时英豪,气吞山河
卧薪尝胆之勾践:耻辱为鞭,忍辱负重,最终复兴越国,谱写晒卧薪尝胆嘅传奇。
指点江山之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入面,以其智慧同谋略助蜀汉三国鼎立。
功高盖世嘅曹操:雄才大略,治世可以臣,其乱世枭雄之名流传至今。
近代先贤,改革革新
戊戌变法之康有为:疾呼变法图强,虽未成功但唤醒晒國人。
实业救国之张謇:创办企业,振兴经济,畀誉为“中国近代实业之父”。
思想启蒙之鲁迅:杂文、小说,剖析社会,唤醒沉睡嘅国民。
当代伟人,擎画未嚟
科学巨匠之钱学森:两弹一星之父,用自己嘅智慧同奉献令中国跻身航天大国。
改革先锋之邓小平:破除思想禁锢,开启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
航天英雄之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为中国航天事业谱写晒新篇章。
啲人物嘅事例,宛若夜空中璀璨嘅星辰,指引住我哋前行嘅方向。
佢哋用自己嘅智慧、勇气同奉献,诠释晒人生嘅价值同意义。
作为教资考生,我哋要学习佢哋嘅精神,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贡献自己嘅力量。
喺历史嘅天幕下,嗰啲耀眼嘅名字将永唔磨灭。
佢哋嘅事迹,唔仅系过去时代嘅缩影,更系一笔宝贵嘅精神财富,激励住我哋创造更加大好嘅未嚟。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5篇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5篇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篇1宋庆龄(1893——1981)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好朋友,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年少时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
革命的`大潮已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理想无由施展。
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当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70年的革命生涯。
19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跟孙中山结婚,以坚决的步伐毫不迟疑地跟随了孙中山他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与此同时,她的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之后她始终担当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主席。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篇2宋庆龄小时侯的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希奇地问。
“我不能往了。
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没关系,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
”爸爸连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取信用。
要是我遗忘了约会,明天向她赔礼是可以的。
可是,我并没有遗忘呀,我不能言而无信。
”宋庆龄坚决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急躁地等候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常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李鸿章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百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纷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此文开篇为李鸿章临死前所吟出的绝命诗,让人看了不禁垂泪,李鸿章这个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在他临死前所吟出的诗句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中兴名臣”对大清帝国岌岌可危的局面的担忧之情。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但李鸿章的功绩与得失却也不容置疑。
大清国旗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也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了他的一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水浅而舟大也” ------ 毛泽东“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历史是理解过去,掌握现在,洞悉未来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曾说过,晚晴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吧晚晴历史的这个枢纽,这个着眼点找到。
他说的三个人中,其中一个就是李鸿章。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在晚晴这个破败,腐朽的统治下,没能实现其伟大抱负,这是不仅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和历史的悲哀!有人曾评价李鸿章是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
李鸿章一生可以用一个“传奇”来形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的那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范文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范文中国近代名人故事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卓越的才华、伟大的胆识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璀璨星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展现他们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
1. 孙中山: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之一。
他奋起抵抗清朝统治,领导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创立中华民国,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少年时代赴美学习,并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回国后,他发动了多次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也使得孙中山成为了中国民族主义和革命的象征。
2. 翁同龢: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翁同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翁同龢生于福建省,年少时功名心切,曾中举人。
然而,他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决定放弃仕途,投身教育事业。
他担任了江宁书院的教授,并积极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
他主张“实用主义”,提倡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3. 蔡元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重要推动者蔡元培是中国近代维新和教育事业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致力于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现代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蔡元培生于江苏省,年轻时留学美国,接受了西方教育理念的熏陶。
回国后,他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并推动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他倡导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主张男女平等,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政治,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鲁迅:中国近代文学的伟大先驱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并呼吁民众觉醒和改革。
鲁迅生于浙江省,曾在日本留学。
他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现代历史人物

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现代历史人物教案一:学习现代历史人物-方志敏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现代历史人物方志敏的生平和事迹,使学生了解并认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伟大英雄,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2. 教学准备- 方志敏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 学生课桌上的参考书- 绘制方志敏画像的黑板或白板3. 教学过程此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引入、学习、拓展。
引入:- 通过播放方志敏的图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英雄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英雄。
-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导他们对方志敏这个历史人物的认知。
学习:- 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方志敏”三个字,并请学生通过联想和推测,猜测出方志敏是谁,并简要介绍他的相关信息。
- 利用资料和图片,向学生讲述方志敏的生平和事迹,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参与革命的经历以及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 引导学生明确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理念。
拓展:-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方志敏的事迹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激发他们对英雄精神的思考。
- 学生演讲: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令他们敬佩的方志敏的事迹进行表演或演讲。
并在结束时进行互评。
4.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生平和事迹,使学生了解到真正的英雄是为了民族和社会的利益而勇敢奋斗的人。
- 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和演讲,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方志敏的精神与价值,培养了他们敬佩英雄的情感。
5.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了解其他现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加深对方志敏及其他现代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英雄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发展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个人全面发展。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
发布者:马珍珍周恩来专题活动设计一、专题人物选择之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制造者,但是也并不能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因为正面的历史人物往往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恩来就属于这样一个人物。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后,一直到到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开始闪现一位政治人物,并大放光彩,以致他的命运甚至在某种程度影响了并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对于这样一位人物的设计,自然摆到了我们的题中之义。
二、专题所要达成的目标其一,通过了解周恩来前期的历史活动事实,来掌握国共关系的一条主线:即第一次合作——失败——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失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线索。
其二,通过了解周恩来建国后的一些外交活动,来掌握周恩来的外交生涯对我国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
其三,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
三、专题活动所进行的方法教师出示周总理每个时期的电影片段,或者相关图片,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再加以教师的配套讲解,使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发挥。
四、具体专题过程(1)黄埔军校的创建教师通过演示广州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照片和周恩来年轻的照片,以及电视剧《叶挺将军》中关于黄埔军校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初步建立这样的认识:即黄埔军校是国共1924年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的产物。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北伐做出了大量贡献。
同时让学生知道正是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时期的黄埔军校,人才济济,出现在他影响下的叶挺独立团。
(2)南昌起义教师出示《叶挺将军》的关于南昌起义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激起了共产党人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振臂高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写历史人物的作文

写历史人物的作文作文题目,写历史人物。
范文: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和战略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奋斗者。
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和世界革命事业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他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参与革命活动,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斗争。
他曾经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长征中,毛泽东率领红军艰苦卓绝,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奠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基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功地指导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毛泽东的诗歌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人民的智慧,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格和个人风采,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和领导者,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和世界革命事业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地为马克思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他深受人民的热爱和拥护,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6年6月研究报告题目陕北人民的好儿子——刘志丹人物生平简介: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
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
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
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1943年陵园建成,将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
题活动设计。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
发布者:马珍珍
周恩来专题活动设计
一、专题人物选择之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制造者,但
是也并不能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因为正面的历史人物
往往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那么,从
这个角度来说,周恩来就属于这样一个人物。
在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开始后,一直到到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
政治舞台上开始闪现一位政治人物,并大放光彩,以致他的
命运甚至在某种程度影响了并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对于
这样一位人物的设计,自然摆到了我们的题中之义。
二、专题所要达成的目标
其一,通过了解周恩来前期的历史活动事实,来掌握国
共关系的一条主线:即第一次合作——失败——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失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线索。
其二,通过了解周恩来建国后的一些外交活动,来掌握
周恩来的外交生涯对我国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
其三,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
三、专题活动所进行的方法
教师出示周总理每个时期的电影片段,或者相关图片,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再加以教师的配套讲解,使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发挥。
四、具体专题过程
(1)黄埔军校的创建
教师通过演示广州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照片和周恩来年轻的照片,以及电视剧《叶挺将军》中关于黄埔军校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初步建立这样的认识:即黄埔军校是国共1924年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的产物。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北伐做出了大量贡献。
同时让学生知道正是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时期的黄埔军校,人才济济,出现在他影响下的叶挺独立团。
(2)南昌起义
教师出示《叶挺将军》的关于南昌起义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激起了共产党人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振臂高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由此,让学生知道,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了合作失败后的内战时期,为下一节课所讲国民党围剿红军迫使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埋下了伏笔。
(3)西安事变
教师演示出周恩来、叶剑英、博古三人作为“参加西安谈判的中共代表”的那张照片,同时演示出电视剧《张学良》的有关片段,给学生一个这样的印象:即蒋介石一意要来西安剿灭红军,而张学良背负九一八的国耻,劝告蒋停止内战而不听,最后扣押蒋介石,邀请共产党来西安谈判,解决国共纷争一事。
周恩来的贡献就在此刻显现,教师点拨告知学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了共产党的条件,这样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4)重庆谈判
教师出示“赴重庆谈判前的合影”那张相片,并且播放大型电视剧《解放》的片段,让学生建立背景,内战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和平与战争。
共产党人在此时为了戳穿蒋介石的真内战假和平面目,也为了显示自己和平的决心,毅然决定赴重庆谈判,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
紧接着引入《解放》中中原内战爆发的场景,向学生指明蒋介石国民党撕毁协定,发动了战争,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彻底失败。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
上述内容,是显示周恩来在国共时期的活动,下面三个事件可以用一个主题概括——即周恩来的外交生涯。
分别出示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历史性的握手”三张图片,然后给学生播放三段反映该事件的视频,进而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确定每张图片中周恩来所干的事情是什么?然后由教师讲解具体内容和取得的相应成果。
五,教学反思
由于历史跨度大,所以要给学生把每一个时期的归纳出来,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基础上多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