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丢掉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伤的童话,心灵的救赎

——《千万别丢下我》读后感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有必要向大家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1989年,石黑一雄获得了在英语文学里享有盛誉的“布克奖”。石黑一雄的文体一向以细腻优美著称,对石黑一雄而言,小说乃是一个国际化的文学载体,而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现代世界中,要如何才能突破地域的疆界,写出一本对于生活在任何一个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都能够产生意义的小说,才是他一向努力的目标。这本《千万别丢下我》同样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回忆,是石黑一雄最偏爱采用的叙事方式,《千万别丢下我》也不例外。在小说的一开头,便透过复制人凯茜的回忆,缓缓揭开了她住在黑尔舍姆学校的童年岁月,那是一个已然失落、不可再得见的世界,唯有留存在凯茜的回忆之中。由于回忆,《千万别丢下我》便能不滞留在写实的表面,而散发出一股如梦似幻、虚实难辨的迷离美感来。而透过这一趟追溯记忆的旅程,凯茜不但是在重新确认自我,认识他人,经历启蒙,同时也在缝合起生命中不经意散落的片刻。而当回忆之时,已然启蒙的叙事者,用一双清明之眼,再度回顾当年的懵懂、愚昧和无知,才终于领悟到青春已然失落,纯真已然玷污,而伤痛已然铭刻在身体的深处,无可消除,而自己却只能无能为力的站在一旁,目睹灵魂和身体的败坏,无可言喻的悲哀,遂从此油然而生。

虽然这样说,我们还是要看一下这本书的基本脉络。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刚看到名字,我还以为这会是一本温情的小说,却没想,石黑一雄给我们展开的,是一副克隆人生存的画面~~~ 黑尔舍姆是一所寄宿学校,这所学校十分神秘,孩子们跟打地缝蹦出来似的,从来不提他们的父母,周末也没人惦记着回家,他们好像与世隔绝。老师被称为监护人,学生们的成长似乎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们每周都要进行身体检查,学校非常害怕抽烟对于他们的危害,以至于要在图书馆里禁止看福尔摩斯这样的故事。孩子们好像总是生活在恐惧中。这些孩子是克隆人,是捐献者,被默认为仅仅为满足医疗科学的需要而存在。对于医疗而言,生命的意义往往在拆毁与拯救之间混淆不清。

黑尔舍姆是一片试验田,给捐献者营造一个相对优越和人性化的成长环境,貌似科学权威与人道的一次妥协。而事实上,这次妥协对于捐献者而言更多的是深层意义上的伤害。凯茜和同伴们在这里接受特殊教育和洗脑,并一早被告知自己的命运——不能生育,不能吸烟,不能从这里脱离;他们隐约知道自己与外面世界的人不同,甚至与这里的监护人也不同,可始终没有人告诉他们真正的答案,只能通过流言与猜测一点点拼凑着说服自己的理由。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直觉到这种知情权背后的可怕而宁可选择懵懂无知,可偏偏这里的课程在不同阶段会对他们的人生进行指导——为了让他们温驯地接受自己的宿命。而这种选择性的告知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欺骗。他们终将在器官成熟后被强行遣散,分配到散布各地的康复中心,完成其生而为人的使命——器官捐献。这一使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幸存,二是死去。从前一次捐献中幸存下来的会在康复期后进行下一次捐献,如此往复,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元气。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恐惧与悲戚?克隆人与真人又有什么分别?或许

在克隆人心中,我们这些所谓的真正的人才是奇怪与不解的。

本文的开始描绘的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流水帐,但温馨而自然。本来看得有些许的不耐烦,但看到后来,才发现,前文的这些看似无聊的描写是多么的精彩,我所说的精彩不是文字的激荡起伏,而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温暖与欣慰,这些无忧无虑的描写给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让人心里感到的是一种清新雅致,而不是充满了阴暗与漆黑。

克隆人到底有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到底能不能像正常的人类一样拥有阳关与空气?

克隆人的出现是为了给人类提供器官移植,那为什么还要接受教育?为什么还要提供给他们如此优越的环境?这些问题是让我迷茫的,同样也是他们心中的疑问。

而黑尔舍姆的老师们给出凯茜的答案是,如果我们无法给你们美好的未来,那么我们起码给你们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不让你们连最起码的回忆也没有。

小说中的老师为了克隆人的生存在努力,但却失败了,因为当那些正常人发现老师们提供的克隆人所做的画或诗歌比他们还要好时,他们惧怕了、退缩了,他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想的只是将这些克隆人重新打回阴暗的角落里,让他们不见天日。只有这样,才不会威胁到他们。

凯茜小时候,曾在宿舍中沉浸在一首歌曲中慢慢的舞蹈着,舞蹈终了时,她惊讶的发现,平日里她最害怕的老师,神秘的“夫人”,正站在她身后泪流满面的看着她,这成为了她一生最大的疑惑。在小说的末尾,凯茜长大后遇见“夫人”问及了这个事情。她是这样回答凯茜的:

我掉泪是因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原因。那天我看着你跳舞的时候,我看到了某样别的东西。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迅速来临。更科学,更有效,是的。对于以往的疾病有了更多的治疗方式。那非常好,却又是一个非常无情和残忍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紧闭双眼,胸前怀抱着那个仁慈的旧世界,一个她的内心知道无法挽留的世界,而她正抱着这个世界恳求着:千万别丢下她~~~那就是我所看到的。我知道,那并非真的是你,或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我看到你,这让我的心都碎了。

这段话,每次读到,都感觉到淡淡的悲伤思绪在心中蔓延,压抑得人呼吸不过来,让人不由自主的感伤,心痛。

你可以说,这本书是一个写命运的故事,你也可以说,这是一段对人类道德底线的探究,或者你也可以像书的扉页上那样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类新品种克隆人的令人悲伤的童话,一则引人深思的寓言。

既然人类不是上帝,也就没有上帝的权利,克隆人为人类捐献器官这样冷酷的方式让所有的伤痛曝于天日之下,而我们注定要承受挥之不去的痛楚以及沉甸甸的自我反省。脆弱的克隆人,被人类工具化的生命,面向生命的姿态,更像是对人类的救赎。

你明知道这段时空并非真实存在,却依旧逃脱不了沦陷其中的恐惧。在科学的先进性面前,人道与人性的地位不知不觉间隐匿到了难以察觉的境地,直至成为可以因事而论的幌子。在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聪明的人类选择了隐藏真相。他们煞费苦心地形成一个个体系庞大网络严密的秘密运作系统来执行这一冠冕堂皇的“捐献计划”,硬生生地抹去克隆人们的前半生。而当他们为人所知,便是完成自己的捐献使命。几乎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伴随着对生存处境的毁灭性灾难。而克隆,这项生物学上堪称奇迹的创举,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幸是劫?我无法探究,也不想探究。我只是想说,如果我所处的世界中也充满了克隆人,我也会选择像那些教育者一样吧,为了那些可怜的人多做一点事情,尽管可能杯水车薪,尽管可能不被理解,尽管可能穷困潦倒,但只要良知还在,我就会守护着他们,守护着他们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理想和愿景,同样,也是为了心灵的自我救赎,能让心灵得到一丝安宁与平静。篇二:《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从童心出发,以爱心育人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金华市东苑小学张阳波

近来一段时间,我再次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心》捧起,进行二次反思式、品味式、咀嚼式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自己在学习之后和自己实践、思想相对照,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浸润自己的教育思想、改变自己的教育实践。二是以便以后能更好的学习并与其他同行者相互交流、彼此切磋、一道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