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6春《古代汉语》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

东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东北师范⼤学东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称为A. 传B. 笺C. 正义D. ⾳义正确答案:2. 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属于词义扩⼤现象的⼀项是()A. “领”由“脖⼦”义到“⾐领”义B. “臭”由“⽓味”到“秽⽓”C. “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D. “劝”由“⿎励”义到“规劝”义正确答案:3. 古汉语中,“之——往”的差异在于()A. 词义内容不同B. 语法功能不同C. 等级观念和感情⾊彩D. 习惯⽤法不同正确答案:4. “适莽苍者,三飡⽽反,腹犹果然”中“果然”的⽂中义是()A. 饱的样⼦B. 的确C. 真的燃烧D. 认为……对正确答案:5. 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A. 在⼀⾸律诗中,前⼀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第⼆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 在⼀⾸律诗中,前⼀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第⼆字的平仄必须相反C. 是指同⼀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D. 是指同⼀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F.G.正确答案:6.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A. 使动⽤法B. 意动⽤法C. 名词⽤作状语D. 名词作动词正确答案:7.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类。
⼀类是以⿐辅⾳[-m]、[-n]、[-?]收尾的,叫( )A. 阴声韵B. 阳声韵C. ⼊声韵D. 上声韵正确答案:8. 既疏通经⽂⼜疏通注的意义的注解术语是A. 笺B. 注C. 传D. 义疏正确答案:9. “魏王贻我⼤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意思是( )A. 树⽊B. 树⽴C. 种植D. 成长正确答案:10. “是故质的张⽽⼸⽮⾄焉”中“的”的意思是()A. 箭靶B. 盾牌C. 箭靶正中的圆⼼D. 语⽓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中“因”的意思是()A. 因为B. 顺着C. 根据D. 于是正确答案:2. "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中"悟"的特殊用法是( )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对动用法D. 为动用法正确答案:3.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A. 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B. 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C. 代词,其中D. 代词,它正确答案:4. 古汉语中,“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A. 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B. 语法功能不同C. 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D. 方言的不同正确答案:5. “去以六月息也”中“息”的文中义是()A. 休息B. 气息C. 呼吸D. 停止正确答案:6. 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词的()A. 引申义B. 假借义C. 转义D. 变义正确答案:7.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旋”的文中义是()A. 旋转B. 凯旋C. 掉转D. 变化正确答案:8.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中“穷"的词义是()A. 生活困难B. 贫穷C. 仕途不畅D. 走到尽头正确答案:9.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中“户”的文中义是()A. 户主B. 人家C. 房门D. 窗户正确答案:10. 关于“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中的“瓠落”,说法正确的是()A. 连绵词B. 附音词C. 合成词D. 叠音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句子里,有异体现象的是( ) ( )( ) ( )A.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B. 譆,善哉!技盖至此乎C.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D.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正确答案:2. 下列句子中,含有连绵词的是( ) ( )( ) ( )A.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B.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C.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东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1

B.正确
正确答案: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中有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中的“者”字是代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走”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方城以”“汉水以”是介宾结构,做状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富润屋,德润身。”中“润”是使动用法,“使……润泽”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中“赡”的文中义是足够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中“于”是介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焉”的词性是副词,“哪里”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中“死”是对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中的“憾”是遗憾的意思。
B.《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礼记》即《小戴礼记》。
东师16春《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东师16春《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A. 10B. 11C. 12D. 132. 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是助词的是()A.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B.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C. 视吾家所寡有者D.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3. 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牛、瓜、象、羊”属于()A. 指事B. 形声C. 会意D. 象形4.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中“牢”的词义是()A. 水牢B. 关牲畜的圈C. 牢固D. 监狱5.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中“是”的词性和意义是()A. 系词,是B. 形容词,正确C. 代词,这些D. 词尾,……样子6. 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A. 象意B. 指示C. 谐声D. 转注7. “群、羣”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8. “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A. 助词,哪里B. 助词,怎样C. 代词,哪里D. 代词,怎样9. “长驱到齐,晨而相见”中“而”的词性与用法是()A. 连词,表修饰B. 代词,你C. 助词,表顺承D. 介词,在10.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中“发”的文中义是()A. 开仓赈济B. 发射C. 发送D. 打开古代汉语(一)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A. 夫战,勇气也B. 百乘,显使也C. 制,岩邑也D.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2. 下面句子中含双宾语的是()()()()A. 不如早为之所B. 生庄公及公叔段C. 公赐之食D.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3. “四体二用”说中的“二用”包括()()()()A. 转注B. 指事C. 象形D. 假借4. 下列各句中,“走”词义相同的是()()()()A.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B.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C.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D.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5. 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省略情况的是 ()()()()A. 以何市而反B. 食以草具C. 窃以为君市义也D. 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E.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6. 下面句子中,“为”是介词的有()()()()A.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B.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C. 无以为家D.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7. 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 蔓草犹不可除B. 父母宗族,皆为戳没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卻克伤于矢8. 下列句子中的“乎”相当介词“于”的是()()()()A.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B. 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C.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D. 飘摇乎高翔9. 关于“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说法正确的有()()()()A. “趋”是“小步快走”的意思B. “谢”是“道歉”的意思C. 疾是快的意思D. “走”是“行走”的意思。
东师16春《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百乘,显使也”是什么句式()A. 叙述句B. 判断句C. 被动句D. 省略句2.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中“是” 的词性和意义是()A. 系词,是B. 形容词,对C. 代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D. 动词,为3.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中“朝”的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宾语前置C. 词类活用D. 意动用法4. 《礼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A. 资料汇编B. 语录记载C. 编年体D. 纪传体5.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来” 的特殊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名词用作动词D. 名词做状语6.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中“逮”的文中义是()A. 逮捕B. 赶上C. 补救D. 追悔7. 下列各句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B. 武丁朝诸侯C.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D. 盛服将朝8. “千金,重币也”是什么句式()A. 省略句B. 判断句C. 被动句D. 倒装句9.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的“凶”的文中义是()A. 不幸B. 凶险C. 荒年D. 厉害10.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存在的语法现象是()A. 宾语前置B. 名词用作动词C. 使动用法D. 意动用法古代汉语(二)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语气助词“与”字的为()()()()A.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B. 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 于予与何诛!2. 下面句子中不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的是 ()A.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 自今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3. 下面句子中的“者”字词性是助词的是()()()()A.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B.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C.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D.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4. 下列各句中的“以为”的词义为“认为”的是()()()()A.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B.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5. 下列句子中“朝”字是使动用法的是()()()()A. 武丁朝诸侯。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忧者,农夫也。
”中的第⼀个“夫”的词性是. 语⽓词. 副词. 连词. 代词正确答案:2. “从左右,皆肘之。
”中“肘”字的特殊⽤法是. 名词⽤作动词. 名词的意动⽤法. 动词的使动⽤法. 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3. 有些词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类词的功能,这种⽤法是. 使动⽤法. 宾语前置. 词类活⽤. 意动⽤法正确答案:4. “宣⼦⽥于⾸⼭,舍于翳桑。
”中“舍”的⽂中义是. 停留. 舍弃. 住宿. 房舍正确答案:5. “君⼦不以⾔举⼈,不以⼈废⾔。
”⾥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连词,为了. 连词,因为. 介词,因为. 介词,为了正确答案:. 形声. 象形. 会意正确答案:7. “故远⼈不服,则修⽂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特殊⽤法是. 为动⽤法. 使动⽤法. 意动⽤法. 对动⽤法正确答案:8. 西汉后期古⽂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 《春秋》. 《⾕梁传》. 《国语》. 《公⽺传》正确答案:9. “四体不勤,五⾕不分,孰为夫⼦?”中“勤”的⽂中义是. 勤劳. 劳苦. 安逸. 勤奋正确答案:10. “或谓之⽈:‘是⾮君⼦之道也。
’”中“或”的词性是. 选择连词. 肯定性⽆定代词. 否定性⽆定代词. 副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古汉语中可以⽤作状语的名词有()()()(). 普通名词. 专有名词. ⽅位名词. 时间名词. ⼤⼈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君⼦不以⾔举⼈,不以⼈废⾔。
. 吾道⼀以贯之。
. 斧⽄以时⼊⼭林。
正确答案:3. 下列句⼦中的“然”是词尾的是()()()(). 虎以为然. ⾂诚见其必然者也. 威王勃然怒⽈. 梁王安得晏然⽽已乎正确答案:4. 下列句⼦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王⽈:“若是其甚与?”. “亦太甚矣,先⽣之⾔也!”. 孟尝君就国于薛。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10题,共25分)1.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叔的本义是.拾.叔父.排名顺序丈夫的兄弟正确答案:2.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词头或词尾只是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这样构成的多音词,我们称之为().连绵词.叠音词.附音词.合成词正确答案:3.在三十六封信中,清代第二封信的代表性汉字是《帮助飞端志》仔细考查,见应孝《激流》的运用是透彻而清晰的;.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明微泥娘疑喻来日正确答案:4.“它被用作工具;当它不可用时,它被用作工具。
”“在哪里”埴“意思是()粘土模具容器做出正确的回答:5.本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操作概念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的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转义正确答案:6.以下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展现象,“领子”的意思从“脖子”变为“领子”,“臭味”从“气味”变为“臭气”.“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劝”由“鼓励”义到“规劝”义正确答案:7.根据单词的形状和意义之间的联系,肯的本义是肌肉和骨骼的聚合.紧紧附着在骨上的骨间肉.鱼肉.骨头正确答案:8.《西往南九万里》中“志”的词性是()代词。
助词。
动词正确回答语气词:9.“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宾语前置.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正确答案:10.礼记?月令:“老鹰在学习。
”在这句话中,“Xi”用它的()本义引申义借义以讹传讹正确答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1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共25分)1..-.-.-.-正确答案:2.关于“天空是灰色的,它的正颜色和邪恶?”在汉语中说“苍苍苍”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重叠词。
这是一个复音词。
它的意思是深蓝色。
苍白的意思是正确的答案:3.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的用法是()A:用在整数与零数间B:用在整数和约数之间C:用在倍数和虚数之间D:用在整数和分数之间正确答案:A2:“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A:助词,哪里B:助词,怎样C:代词,哪里D:代词,怎样正确答案:C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相”的词文中义是()A:动词,辅佐B:动词,看C:名词,宰相D:名词,扶着瞎子走路的人正确答案:C4:下面的句子中,属兼语句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C:人十能之,己千之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正确答案:D5:“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或”的词性是()A:连词,或者B:代词,有人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正确答案:B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中“朝”的用法是() A:使动用法B:宾语前置C:词类活用D:意动用法正确答案:A7: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B:吾道一以贯之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正确答案:A8: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A:意动用法B:对动用法C:为动用法D:使动用法正确答案:A9:“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中存在下面哪种现象()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宾语前置D:名词作动词正确答案:C10:“秦师遂东”中的“东”的特殊用法是()A:名词用作动词B:名词的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D: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A11: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A. 意动用法B. 对动用法C. 为动用法D. 使动用法2. 下列句子中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 于予与何诛!C. 舍瑟而作。
D.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3. 四体二用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A. 段玉裁B. 许慎C. 班固D. 戴震4. “子路问:‘闻斯行诸?’”中“诸”字的词性为A. 语气词B. 代词C. 兼词D. 词尾5. 下列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是()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C. 甘其食,美其服D. 一狼洞其中6. 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 武丁朝诸侯。
B. 使妇人载以过朝。
C. 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D. 盛服将朝。
7. 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的是A. 吾道一以贯之。
B.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 孟尝君客我。
D.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8. 下列句子中,“ 然”不是代词的是A. 赵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B. 夫子怃然。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惟此时为然。
9.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宾语前置C. 词类活用D. 意动用法10. “歌、謌”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从结构上,判定名词用作动词,注意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包括()()()()A. 看此名词是否受否定副词修饰B. 看此名词后边是否带宾语C. 看此名词的文中义D. 看此名词是否有补语2. 关于“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说法正确的是A. “擐”的意思是穿B. “即”是动词,走向C. 是被动句D. 是判断句3. 古今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分别是()()()()A. 同源分化B. 同音假借C. 同形分化D. 同体分化4. 句子属于判断句的句子是()()()()A.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B. 百乘,显使也C. 千金,重币也D.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5. 下列各句中的“ 以为” 的词义为“认为”的是A.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6. 下列句子中,“于”属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有A.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B.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 下列各句中“夫”字为远指代词的是A.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8. 下面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有()()()()A.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B. 其虞虢之谓C. 夜以继日D. 唯利是图9. 对《战国策》一书,说法正确的是()()()()A. 《战国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有两种,都是汉人辑录的B. 此书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C. 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D. 共33篇10. 关于“权,然后知轻重。
”中的“权”字,说法正确的是A. 权,秤锤,这里用如动词B. “权”的文中义为权衡利弊C. “权”的文中义为称东西D. 权,黄华木,这里用如动词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1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 “草书”本是个总名,里面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
A. 错误B. 正确2. “孟尝君就国于薛。
”中的“就”是“英勇就义”的意思。
A. 错误B. 正确3. “邻之厚,君之薄也。
”是一个判断句。
A. 错误B. 正确4. “梁王虚上位”中“虚”是使动用法A. 错误B. 正确5. “祭先王不得入庙”中“庙”为“寺庙”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6.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 错误B. 正确7. “羊、象、瓜、火、日、月”都属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A. 错误B. 正确8. 传统的“六书”包括:指事、形声、象形、会意、转注和假借。
A. 错误B. 正确9. 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A. 错误B. 正确10. 关于《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汉代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
A. 错误B. 正确11.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中“衣”做动词,“穿”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12.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中有宾语前置情况。
A. 错误B. 正确13. 古汉中,“是”在个别时候也作系词用,系词“是”是由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来的A. 错误B. 正确14.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中的“踵”字的用法是名词做状语。
A. 错误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A.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 吾道一以贯之C.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 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是 :A. 文字B. 书信C. 语音D. 词义3. “慚”与“慙”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4. “秦师遂东。
”中“东”的用法是A. 名词用作动词B. 名词的意动用法C. 动词的使动用法D. 名词做状语5.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中“城”的文中义是A. 城市B. 城都C. 城墙D. 城堡6.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中的“ 颁”当怎样理解A. 是动词,颁布的意思B. 用的是本义,大头的意思。
C. 通“斑”,花白的意思。
D. 形容词,众多7.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焉”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是A. 指示代词,作状语B. 指示代词,作宾语C. 疑问代词,作状语D. 疑问代词,作定语8.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里“也”字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为A. 副词,也B. 连词,表承接C. 语气词,表停顿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的文中义是A. 羊圈B. 市场C. 学校D. 宗庙10. 下面句子中,不含数词用作动词的是()A. 六王毕,四海一B.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C. 人一己百D.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关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中的“夫”说法正确的是A. 词性是指示代词B. 可译为“那”C. 词性是发语词D. 表示将发表议论2. 下列句子中的“其”是代词的有()()() ()A. 臣诚见其必然者也B. 权使其士C.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D.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3. 古今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分别是A.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B.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C. 同形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D. 同体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4. 关于“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中“置邮”,说法正确的是A. 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B. 置驿,指马递。
邮驿,指车递。
C. 置、邮,不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D. 置驿,指车递。
邮驿,指马递。
5. 下列各句中“其”字是代词的是()()()()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B.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C.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6. 秦以后文字,基本上属于今文字阶段,它包括A. 隶书B. 楷书C. 草书D. 行书7.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D. 武丁朝诸侯。
8. 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A. 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B. 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C. 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D. 造字形符不同的异体字9. 关于《礼记》一书,叙述正确的是A.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B.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 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 《礼记》即《小戴礼记》。
10. 下列句子里的“以”是介词的是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C. 宫之奇以其族行。
D.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2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有意动用法。
A. 错误B. 正确2. “以重金为鲁连寿”属于双宾语结构。
A. 错误B. 正确3. 关于《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是刘向。
A. 错误B. 正确4. 金文又称作殷虚文字。
A. 错误B. 正确5. 关于《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汉代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
A. 错误B. 正确6.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中“陵”的文中义是大山。
A. 错误B. 正确7. 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是六艺。
A. 错误B. 正确8.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译为“将军认为他大气夸奖他,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A. 错误B. 正确9. “遽诘之曰:“童子何来?”中“遽”是副词,“立刻”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10. 古今字主要的两个来源是同源分化和同音假借。
A. 错误B. 正确11. 省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
A. 错误B. 正确12.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中的“以诸侯之师”是介宾短语做状语。
A. 错误B. 正确13. 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 错误B. 正确14.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中“则”字本指法则,这里用如动词,当“ 效法”讲。